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不寐思记|中国随礼之失
背影的林夕 2017-05-05

前不久因为一张照片在网上引发了不小的讨论,照片中的伴娘脖子上就挂着用来收礼金支付宝的二维码。讽刺的是伴娘背后的书法还挂着一幅“?拾信仰”的书法作品,我不禁想问,难道所谓信仰就是软妹币?有人指责婚礼主办方的做法太过于露骨,好像婚礼就是为了收钱,其实二维码无非就是扯下了婚礼的最后一块遮羞布,现在的中国婚礼,早已经不是为了收获祝福见证爱情,人们不愿意戳破的婚礼背后其实就只有两个目的,一个是敛财,另一个是收回成本。今天我聊聊随礼。

随礼这个词很有意思,随在现代汉语中有五个解释,其中可能和随礼相关的有3个:

1.跟着:~从。~员。那么如果按照这种理解,随礼可能意思就是跟着别人,送一些礼。

2.顺从,任凭:~意。~口。按照这种理解,随礼就是随便给点金。

3.顺便,就着:~带。~手关门。这么理解,随礼就是顺便给点礼。

可是现观中国,参加婚礼不是为了送上祝福,见证爱情,主要就是为了随礼,甚至人不到礼都不能少,那么顺便送礼就讲不通;随随便便给点更像是打发要饭的;所以当今的随礼只能解释为跟着送礼,别人给多少,我就得给多少。

随礼这个传统自古以来就有。

有一种有趣的说法则是“份子钱”起源于朱元璋。

在乡村生活中长大的朱元璋十分执着于乌托邦梦想,在这个乌托邦世界里,每一个人都有互帮互助的精神。基于对淳朴的乡村生活的记忆——风俗淳厚,民相亲睦,贫穷患难,亲戚相救;婚姻、死丧、疾病、邻保相助(选自《明太祖实录》),朱元璋吸取传统文化中的有益营养,建立了“乡饮酒礼”制度。

每年春秋,各地乡村要以每一百户人家为单位,聚在一起,大会饮酒,由乡里德高望重的老人率众乡民宣读誓词:“凡我同里之人,各遵守礼法……其婚姻丧葬有乏,随力相助”、“所用酒肴,于一百家内供办,毋致奢靡”(选自《礼部·乡饮酒礼》)。通过这样的集会宣誓,培养民众的集体意识和互助精神。

由此可见,“份子钱”的起源和农耕文化密切相关。农耕时代凭一人之力或一家之力难以办到的红白喜事,如果集合了亲朋好友的“众筹”,每人出一点“份子钱”,办起来就简单多了。而且,这个月“出份子”帮助了别人,下个月自家有事,别人也愿意过来为你筹资。(来源:百度百家号太美的生活)


其实份子钱在期初最早是为了帮办红白喜事的家庭更顺利的办完喜事,这一点都不难理解。可是今天如果说谁家因为办不起喜事而“众筹”一个婚礼这就让人无法相信了。

现在的份子钱功能似乎变成了友谊的见证。之前毕业时情义无价的誓言都被现实狠狠地打了耳光。这些情谊被清清楚楚的写在婚礼门口的礼金单上,你值100,他值200。之后的朋友相聚,我们似乎都不想再和那些价值“100”的朋友见面。人情就这样被价格划了,我们都知道每个人家庭状况不同,当时的境遇也千差万别,给你1000的可能刚中了500万的彩票,给你100的可能还要为下一顿饭发愁。可是面对那密密麻麻的一本账,谁会把它的身价一一标在后面。

不让友情被金钱稀释最好的办法似乎就是“随”礼,别人给100,我也给100,别人200,我也200。然而总有搅局者,他们早早来到婚礼现场,然后大手一挥一千两千,似乎是给别人看,如果不惮用最坏的恶意揣测,我觉得他可能是婚礼的“礼托儿”。中国人是最怕跟别人不一样的,随大流是我们觉得在社会上最安全,也是阻力最小的生存方式,于是后来者也就一千两千的跟了上去。

我哥前年“十一”回家光随礼花掉4000块,但是其实他只参加了2个婚礼。你可能觉得我生活在一线大都市,或者要么是我哥身家不菲。恰恰相反,我哥生在内蒙古一个不起眼的人月均收入不到1000块小村子,他自己只身在深圳打工,一个月工资可能也就只有5000块左右,还要应付衣食住行等的开销。两次的婚礼无论是结婚的还是参加婚礼的,都是村子里的小伙伴。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愕然,其实我也很愕然,我不知道婚礼为什么会演变成这种不以结婚为目的流氓仪式。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有些地方提高单价,就有地方提高数量。我室友小富家就是一个例子,我能想象到的办酒席的最低阈值可能是升学宴,满月宴,升迁宴……然而据他所说他们那里一度给自家路抹一道水泥都要办一次酒宴,后来还是他们州政府制止才让这种风气没有继续恶化下去。

一般一个话题写到这儿,我应该说怎么办了,可是我这个问题,我真的没有办法,我甚至连振臂一挥都做不到,因为我知道就算我呼吁了,我自己也没办法做到。朋友结婚我钱能少给一分吗?不能,因为就算我知道我们友情无价,可是他不一定明白。我就像是一个人,面对迎面而来浩浩荡荡的被粉色符咒封印的僵尸,我有两个选择,或者被僵尸踩死,或者加入他们,跟他们走向不知道是哪里的地方。被踩死不是明智的,所以如果我以后财力允许,不收结婚礼金也许是我为社会进步所做的微不足道的贡献。



推荐文章
评论(0)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