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斯坦福心理教授:压力面前,除了逃避和死扛,你还有第三种选择
yixinxl028 2019-11-17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Kelly McGonigal(凯利·麦格尼格尔),15分钟的演讲,彻底颠覆了我们对压力的认知:


“最幸福的人并不是没有压力的人。相反,他们是那些压力很大,但把压力看作朋友的人。
这样的压力,是生活的动力,也让我们的生活更有意义。”

“要是我的生活中没有压力,那会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


01

压力会杀死人

但压力也只杀得死会这样想的人


Kelly开展的这项研究历时八年,追踪了3万名美国成年人,在这项研究,参加者会被问两个问题:


去年你感受到了多大压力?


你相信压力有碍健康吗?


8年后,研究人员查看了公开的死亡记录数据,并找出了那些已经去世的参与者。


研究结果令人大吃一惊!


那些相信压力有害健康的参与者,会经常失眠、内分泌失调,并且诱发癌症或心脏病,最终使得死亡的风险增加了43%,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但是,如果承受极大压力的人,不认为压力有害,死亡的风险就不会升高,甚至比压力较小的参与者死亡风险更低。


是的,真正有害的不是压力,而是认为“压力有害”的想法。也就是说,压力并不是导致死亡风险增加的决定因素,如何看待压力才是其决定因素。



研究人员还估计,在追踪死亡案例的8年中,有超过18.2万人过早离世的原因,并不是压力本身,而是认为压力有害这个想法。


为何如此呢?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为您揭晓答案。


研究者为了让参与者处于极度压力的情境中,参与者被要求参加一项有两个实验的社会压力测试。


第一个实验,压力演讲。参与者要面对专家评委做一个五分钟的演讲。


他们没有事先准备的机会,而且演讲的主题还是自身的性格“弱点”。


同时,为了确保参与者感受到压力,研究人员在演讲者脸上打了明亮的灯光,现场还有摄像机全程拍摄。


此外,评委们还频频作出消极反馈,比如鄙夷的神情(白眼)或不屑的动作(摇头摆手)。


接着,进行第二个实验,数学测验。要求参与者尽可能快地从996开始以7递减来倒数数字,期间研究者还会不断地受到干扰:快点,快点,太慢了,数错了,重新开始。


想必,做完这两个实验,大家都会呼吸加快,心脏砰砰直跳,也许还会一头汗水,感到压力重重。


正常情况下,我们会将这种身体改变解释为焦虑或者不能很好应对压力的表现。



但如果我们把这些生理表现看作是身体充满活力,并准备好应对压力的信号,情况会有什么不同吗?


接下来,参与者在参加「社会压力测试」时,事先教导他们认为这些压力的表现是有益的:如呼吸加快可以帮大脑获得更多的氧气,砰砰心跳是在为你的行动做出准备。


实验结束后, 那些将压力视为对他们表现有帮助的参与者感受到的压力大大降低,这些人少了一份焦虑,多了一份自信。


是的,你没看错!就是这么简简单单的一个思想准备上的小动作,面对同样的压力时,结果却差了十万八千里!


02

颠覆认知压力有助于身体健康


接下来,我们从生理角度解释这种现象。


一般情况下,压力会让我们的心率加快,血管收缩,而这也是慢性压力与心血管疾病有关的原因之一。


但是,在上面这项研究中,当参与者认为身体对于压力的反应有利时,他们的血管却是保持松弛的状态。


他们的心跳仍然砰砰直跳,但是以一种更健康的心血管系统活动的方式,就和你开心或者受到鼓舞时的跳动方式类似。



这是因为当人们受到压力时,作为对压力的反应,脑垂体会释放一种压力性激素,就是我们常常听到的催产素(oxytocin)。


而催产素不仅仅作用于大脑,还有益于身体,如保护人们的心血管功能避免受到压力带来的伤害。


催产素还是天然的抗炎物,还能帮助血管在应对压力时保持放松。 


现在我们应该知道: 压力为什么会让我们更健康了。原因就在于压力会让我们身体释放出催产素。



03

三步改变你的压力思维模式


纵然各项研究表明,压力本身没有害,认为压力有害才有坏处,但是依然有很多人坚定地认为压力有害,那么,我们如何改变你的压力思维模式呢?


为了改变你的压力思维,首先得了解你的压力思维,有意识的关注自己对于压力的反应,然后通过以下三步进行改变:


第一步:承认压力的存在。


也就是说当你感受到压力时,不逃避它,允许自己感知到压力,包括它是如何影响身体的。


第二步:欢迎压力。


意识到压力是你对在意的事物的反应,并联结到压力背后的积极动机。


第三步:运用压力给你的能量。


不要试图耗费时间管理压力,而是思考你现在可以做什么来应对压力。


每当你感受到压力时,应用上述三步进行练习。


你会逐渐看到压力的好处,改变压力有害的思维;你会更擅长应对压力,焦虑和抑郁状况会更少,你会更健康和幸福。



压力本身不可避免,但你遇见压力,也就收获了一个利用压力的机会。


这些思维模式上的小改变,会激发一系列深入的变化。


近期优质文章推荐(点击可看)


·   成都怡馨携手蓝天书院推出|中英项目|儿童、青少年、家庭心理治疗的理论与临床实践入门

·  成都怡馨携手终南心理推出|张天布|带你层层剥离,“看清”精神分析


本文内容来自网络,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

转载声明:本文转自华夏思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推荐文章
评论(0)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