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再天真的孩子,也经不起谎言的轮番轰炸!
ID515085891 2017-08-17

据《人民日报》报道:在一场全国中小学征文评选中,评委们看了580篇文章后,得出一个结论,所有文章都假——写假事、抒假情、发假议论,缺乏真情实感。

可为何学习让孩子们倍感“困倦”

理当天马行空的追风少年

却将内心固步自封

落得一片“打假”之声?

举个栗子 (ノ´▽`)ノ◍

最近大热的《中国有嘻哈》为何受到追捧?

keep it real(保持真实)

这是一众饶舌歌手贯彻始终的信念

当说谎也成了孩子的技能

民族的创造力将不复存在

再天真的孩子,也经不起谎言的轮番轰炸

小学生的作文造假,根源在于我们的教科书上造假盛行,这已非新鲜事了,我们随便挑几个被网络扒出的“造假课文”:

一、《尊严》  

《尊严》一文大意为:流浪到美国南加州的年轻难民执意用劳动换来食物,镇长杰克逊大叔很是赞赏,把女儿许配给他,预言他将会成功,因为他有尊严。这个难民便是石油大王哈默。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师吴兆华公开质疑,“这样一个实业家,什么时候脸色苍白骨瘦如柴地逃难要饭?他的前两任妻子一个是俄国的女男爵,一个来自新泽西州,哪一个是南加州小镇镇长杰克逊大叔许配给他的?” 

二、《地震中的父与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中,开头是这样的:1989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一个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   

2002年5月、2003年5月印刷的课本都是这样写的,然而1989年洛杉矶没有发生地震。   

2004年6月印刷的课本,课文开头改成了:1994年……”,但事实是:1994年1月17日,美国洛杉矶的确地震了,6.6级的地震,造成62人死亡,9000多人受伤。   

然而地震时当地时间是凌晨4点31分,凌晨的学校,怎么会有学生?   

关于地震发生的具体时间,教科院也是一改再改,但就是越改越让人感觉不靠谱。 

三、《陈毅探母》  

《陈毅探母》 课文描述的是陈毅元帅回乡探望母亲,亲手为生病的母亲洗衣服的故事。   

这件事在陈毅元帅的传记和生平年表中都查不到有关记载。而在元代《二十四孝》中,可以找到和《陈毅探母》一文完全同质的一则故事——《涤亲溺器》,该故事描写了身居高位的北宋著名诗人黄庭坚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便桶的事迹。 

关于课文造假的危害——造假让中国的孩子早早失去了好奇心。哪怕是再天真的孩子,经过这谎言的轮番轰炸,若你提出质疑,就只会被周围的同学老师视为异类。

处处造假的书籍,就是在抑制好奇心

关于中国孩子的好奇心,之前很多人都已经说过了,是一个很悲哀的现状。本来是最应该充满好奇的年龄,却早就对探索世界和隐藏的真相失去了兴趣。而这根源,就是部分书籍中”造假“的部分。

那些造假书籍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对名人的刻意神化倾向,通过虚假的事迹来包装“偶像”,被迫让孩子们进行启蒙。

很多文章希望通过名人的故事打造出社会正面形象,给孩子传递积极正面的思想价值观,但孩子无法区分对错,影响了是非判断的成长,简直就是在侮辱孩子的智商。

我们会容易发现,许多书本只告诉你结论,但是不告诉你发现这个结论的过程!只告诉你对错,不告诉你判断对错的标准和理由!很大程度上抹杀了好奇心,《三体》有几句说,去除了思想的桎梏,人类会迸发超乎想象的创造力,用在这里,似乎充满了反讽之意

没有好奇心的孩子,无法被拯救

对一个孩子来说,失去了好奇心有多可怕?

犹太人有一段比喻说:上帝说,每个家庭有4种儿子,第一种是聪明的儿子,非常喜欢学习,熟悉世界上很多事情;第二种是坏孩子,他可能是聪明的,但却不喜欢学习,还会做些坏事;第三种是普通儿子,没有突出的特点,不聪明也不笨;最后一种,是不知道如何提问的儿子,没有好奇心,对世上所有的东西都没兴趣。

犹太人认为,其他三种儿子都有教育的办法。唯独不知问问题、没有好奇心的孩子是最糟糕、最没有办法来教育的。

从一则简单的小故事,你可以看到通过持续的家庭、学校教育和社会文化方面的熏陶所带来的成果,这也是每个孩子都应该具备的几种特质:

自信、独立、好奇和创造力

孩子对世界充满无穷无尽的好奇心

发问的能力

不怕接触未知的探索力

我们的教育容易简单化,为了达到一个结果往往忽略了过程的教育意义,仿佛我们的教育就是为了告诉孩子一个“正确答案”。

我们在小的时候经常听到这样的教育:只要你读书用功了将来就会成功,而当我们成年之后才发现成功需要很多因素,如果当孩子小的时候把用功和成功之间的关系讲清楚了,孩子长大之后面对挫折和失败的时候内心就会增加很多平静和坦然。

(本文修改自 海那边)


推荐文章
评论(0)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