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女人受气了会长斑?脸上长斑的原因都有哪些?
BeautyYoumax 2019-11-12

白皙无暇的面庞是每个女人的向往,但由于受环境污染、体内毒素堆积和阳光直射等原因的影响,女人的脸部会出现或深或浅的色斑,这是大家特别不愿看到的,既影响美观又暴露年龄。

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那人让人讨厌的“色斑”!

色斑一般是皮肤中黑褐色素沉淀形成,分为先天、后天两种,其中先天色斑主要是由遗传因素造成;而后天色斑大多与衰老、内分泌、妊娠、日晒、环境污染、使用药物及化妆品都存在一定联系。

脸上长斑的原因是什么?

遗传因素:

长雀斑重要原因是常染色体的遗传。

遗传性斑点一般为淡褐色至黄褐色针尖到米粒大小的斑点,对称分布在面部,或者是雀斑长在鼻子上;除了长在脸上,也会在全身各个部位出现不同程度的斑点。

内分泌失调:

女人脸长斑点的一大原因是内分泌失调。

内分泌失调会导致情绪不稳定,从而影响了自身新陈代谢功能,影响到黑色素的产生,引起色斑形成。体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一般在经期和妊娠期间。

紫外线照射:

紫外线照射是色斑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皮肤在面对光照时,表皮会产生黑色素颗粒,以保护人体免受伤害。

但肌肤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会使肌肤在光合作用的情况下易产生斑点,同时紫外线的照射会让本来的黑色素加深,斑点会更加严重。

生活不规律:

良生活习惯。生活压力大,睡眠质量不好,不摄入营养物质,会使皮肤的代谢降低,让黑色素不断地增加,导致斑点日益严重。

常见的色斑及形成原因?

▍雀斑

雀斑通常两边对称,斑点之相互独立,表面平滑,不凸出,主要集中在脸颊、鼻梁、手背、颈与肩部等部位,颜色为淡褐色,色斑为针尖致米粒大。

雀斑一般在3-5岁左右就会出现,青春期女性雀斑最为严重,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有所减淡。

研究表明,雀斑是一种多基因遗传性状,主要与黑素皮质素受体1(MC1R)基因有关,是由表皮基底层部分黑素细胞过量产生黑色素导致的,在中国人群中发病率约4%。

除遗传因素外,日晒也会加剧雀斑,甚至会起到直接引发作用,由于皮肤长期暴露在阳光下,皮肤中的络氨酸被紫外线氧化为多巴,之后形成黑色素沉着。

▍黄褐斑

黄褐斑是指面部两颊和前额等部位出现的黄褐色素沉着斑,黄褐斑俗称“蝴蝶斑”或“妊娠斑”,因其形状类似蝴蝶翅膀的印状,一般出现在脸部的颧部、颊部、鼻、前额、颏部等部位。

虽然目前黄褐斑发病机制并不完全清楚,但熬夜、巨大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作息时间不规律、进食不健康或不均衡等是主要原因之一。

因为上述行为会导致内分泌紊乱、激素水平失衡甚至肝脏排毒功能失常,最终导致色素沉淀而产生,故而黄褐斑有时也称“肝斑”。

妊娠斑是妊娠引起的黄褐斑,分娩后来月经之后会逐渐消失,分布在脸上鼻梁、双颊、前额等部位,以茶褐色为主。

▍晒斑

晒斑主要因紫外线、毒素累积、细胞遭受刺激等因素造成。晒斑的形状呈现椭圆形突起或者平滑,颜色以深棕色或淡褐色为主。

前臀外侧、手背、小腿前侧及脸部易出现晒斑,出现晒斑初期会感觉疼痛、发痒、脱皮、最后形成色斑。

▍黑斑

黑斑为黑色或蓝黑色的块状斑点,它们通常会分布整个脸部,斑点位置凌乱但扩散有序。 黑斑主要认为是过量使用含有焦油和石油衍生物的劣质化妆品导致色素沉着而形成的色斑。另外生活中一些习惯也会导致黑斑,比如压力过大、睡眠不足、长期便秘等。

一般来说,黑斑发生在额头、两颊和脖子两侧,手臂部位也会有,初期的患者会有弥漫性的红斑、浮肿现象,逐渐变成网状紫褐色沉着,到最后变成凹陷的病灶状态。

▍老人斑

老人斑学名是脂漏性角化症,是老年人的一种皮肤退行性变,表现为散状的色素斑片,大小不等,扁平或稍高于皮面,表面光滑,呈棕褐色。多见于暴露部位,如面部、额部、手背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机能下降,新陈代谢能力下降,再加上老年人在饮食结构上的变化和动、植物脂肪摄入量的比例失调等原因,会促使一种叫做脂褐质的极微小的棕色颗粒堆积在皮肤的基底层细胞中,而衰老的组织细胞已失去应有的分解和排异功能,导致超量的棕色颗粒堆积在局部细胞基底层内,从而在人体表面形成老年斑。

如今,一些年轻人脸上也出现了老年斑,这主要和生活习惯与紫外线照射有关。

现在对你脸上的斑是不是有了更多的认识呢!

最后,小编想说不少的爱美者脸上长了斑,第一时间不是需求专业的治疗,而是去买一些所谓的“淡斑美白”护肤品,其实这是非常不靠谱的,因为这些产品之所以用了有效是因为产品中添加了“糖皮质激素”或“荧光增白剂”,短期看好像淡斑效果明显,但其实对皮肤的伤害非常大。

我们要知道,色斑的形成是黑色素的杰作,而黑色素多数分布于真皮层中,只有少数分布在表皮层中,而护肤品是根本是作用不到皮肤深层的,所以肯定不会淡斑,只能遮斑,治标不治本。

所以祛斑还是的寻求皮肤科专业的治疗!

推荐文章
评论(0)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