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窗草池莲景自如——无锡名人故居游记
一江秋水 2019-04-15

窗草池莲景自如——无锡名人故居游记

  我与妻下榻的汉庭酒店(三阳广场地铁站店),无巧不巧地与几位名人的故居相距都不远,自然应当去拜访一下啦。除了薜福成故居要购门票,其它都是免费参观。

【1】薜福成故居
  我们的苏州休闲卡上的景点有无锡薛福成故居,所以可免费。其实门票也不贵,仅10元。
  薛福成何许人也?原谅我的孤陋寡闻,之前真不知道!从小学到大学,历史老师似乎没专门讲过无锡历史。看过介绍之后才知,原来是晚清的外交官,二品大员,走的是从幕僚到主官的路数。薜家在他手中发扬光大,成为了无锡望族,出了不少人才。薜福成的长子薜南溟,用现在的话来说,是一位丝织行业的大企业家,这样薜家就成了当时官僚资本的典型代表,也就不难理解薜家拥有这么一座园林式宅院,园林式宅院在无锡可不多见。
  故居中的房屋建筑应该是经典的晚清风格,即中西融合的建筑风格,转盘楼、回楼、中庭、戏台、后花园、弹子房、办公室……等等。几个堂、厅的门扉上虽有雕刻,但也就是一般的花草虫鱼,不及明朝厅门雕刻那么繁复和细腻,也没有那些小人书似的故事内容。
  晚清外交官的官服和诰命夫人服引起了我的兴趣。我觉得诰命夫人的服装雍容大气,尽显了富贵和荣华,而外交官的官服就好像是梁山好汉的武打装束,精干倒是精干,与高级干部的身份不符啊。
  前厅还展出了晚清二品大员乘坐的八抬大轿,以及一品诰命夫人的四抬大轿,感觉要是打着“廻避”、“肃静”的牌子,前呼后拥地抬上大街,真还有些凛凛的威风。

【2】张闻天旧居
  无锡南护城河体育场桥北约150米的汤巷小区,过了大门有一条幽静的青砖小巷边,在四周高大的电梯房的簇拥中,伫立着一幢建于上世纪30年代的西班牙式红色小楼,这就是张闻天在无锡的旧居。大门后是一片小小庭院,植有龙柏、石榴、芭蕉等花木。院中央有张闻天汉白玉半身塑像,戴一副宽边眼镜,从容淡定,微笑着望着游人。这座雕像是张闻天夫人刘英亲自选定的,比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另外几座雕像更神似。
  楼内设有“张闻天生平图片展”,分五个部分,陈列着张闻天在各个历史时期留下的珍贵照片、实物200多件。
  张闻天精通三国外语,是中共领袖中少有的具有留学多国经历的领导人。
  张闻天最令人敬佩的是他身居要职,从不用手中掌握的权力为子女谋取私利,至今他儿女仍是普通的百姓。在他身故后,夫人刘英将他的全部存款交了最后一次党费,令人感动。不知现在的高干们离世时是否仍然保持了这样的传统?
  张闻天一生三次让位,彰显了他的高风亮节。
  第一次让位: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形成了事实上的以张闻天、周恩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但因自觉“不懂军事,作用不大”,张闻天经过反复思考,决定辞去总书记职务,前往苏联汇报遵义会议情况。
  第二次让位:1935年6月,张闻天向中央提出将总书记让位给张国涛,以达到使张国涛的行为有所收敛的目的。如果当时真的让张国涛当了总书记,那么张后来成立的“第二中央”就合法化了,事情就变得复杂不可控了。
  第三次让位:1938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张闻天认为总书记仍由自己担任已经不合适了,由毛泽东来接替这个职务是众望所归,于是他向中央提出,应让位给毛泽东。
  虽然三次让位都未成功,却已经表明了他不考虑个人得失,对党的事业一片赤诚之心。
  文革中张闻天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平反以后已是风烛残年,在无锡旧居度过了最后的岁月。
  张闻天的旧居也如他的人一样,简洁柔和充满书卷气,还带点洋气。这幢小洋房在当时多是平房的年代可算得上是鹤立鸡群,独立特行,现在被电梯房包围可算得是鸡立鹤群,仍然是独立特行。

【3】钱钟书故居
  迎着春天里的丝丝微风,我与妻并行在无锡的小巷之中,只为寻到那个在高德地图上看到地方——钱钟书故居。
  第一次知道钱钟书,是看《围城》,轻松诙谐幽默的文字,富有哲学意味的内涵,将我吸引。“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一针见血啊。但如果仅仅把“围城”局限于婚姻关系,显然不是钱钟书的本意。“围城”困境贯穿于人生的各个层次,社会的各个方面,升学、职场、官场……正如主人公方鸿渐所言:“我近来对人生万事,都有这个感想。”这才是点睛之笔。
  钱钟书故居位于一条小巷中,大门很不起眼,唯有门墙边挂着的牌子,提示着过往行人,这是一代文豪的故居。故居是钱钟书的祖父所建,典型的近代江南民宅样式,两进平房,每进七个房间,东有备弄,中有天井,整体建筑典雅别致、结构紧凑、古朴素净,简朴中蕴含着书香门第的文化气息。钱钟书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期。
  前厅中央,钱钟书的半身雕像面对大门,目光炯炯,温和睿智。我欣然地站在雕像旁边留影,希冀先生的才华能潜移默化地浸润我那闭塞的思维。然后小心翼翼地跨进前厅的后门坎,来到一方小院。正面是“绳武堂”,这是正堂,正堂和前厅的左右厢房都辟为了展室。一方展柜里面陈列着钱钟书的清华大学毕业证书,有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和文学院院长冯友兰的签名,还有孙中山肖像。在别的展室,陈列了钱钟书的一些作品手迹、钱氏家族的历程,以及其夫人杨绛的一些作品。

【4】阿炳故居
  阿炳是中国伟大的民间音乐家之一,其代表作《二泉映月》多年前一直是无锡人民广播电台每晚的结束曲,现已流传到全世界。他还有六首作品,例如《听松》,也是音乐精品,只不过被《二泉映月》的光芒遮掩了。我年轻时喜欢拉小提琴和二胡,《二泉映月》是我最喜欢的曲目之一,我可算是他的粉丝吧。
  阿炳的故居在崇安寺东侧50米处,由四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前后两个小长方形的庭院,庭院连接过道中有一座旧石牌坊,牌坊那边放置着几座人头雕塑;一部分是雷音殿,已经修葺一新,做了展室,阿炳和他的父亲都是雷音殿的道士;一部分是阿炳父子居住过的房间,大约二十平方米,摆了一张破旧不堪的床,挂着破旧不堪的蚊帐,床头堆着破旧不堪的柜子和箱子,还有破旧不堪的茶壶茶碗,摆放在破旧不堪的小方桌上;一部分是高级茶室,不让一般参观者进去,是贵宾招待室。
  一走进阿炳故居大门,熟悉的《二泉映月》便在庭院中婉转廻旋,一如阿炳在如诉如泣。阿炳的生平展很详细,从阿炳的出家学艺开始,到后来的穷困潦倒、坎坷跌宕的人生,及至后来的抢救性录音、未能到中央音乐学院任职就去世了等等。阿炳在三十五岁的时候双目失明,开始了流浪艺人的生涯。不过,困苦的生活却让阿炳创作出了一首首流芳百世的乐曲。
  阿炳的音乐作品其实不止现在存世的六首,只是解放后有关部门只来得及为阿炳录制了这六首乐曲,就因阿炳病重卧床而未再录,其它作品可能永久地失传了,甚为可惜。

01阿炳故居大门

 

02庭院中的阿炳头像

 

03雷尊殿(兼展室)

 

04薜福成故居大门.JPG.

 

05清朝外交官服好象梁山好汉的武打服,诰命服倒是雍容华贵

 

06薜福成故居八抬大轿和四抬大轿

 

07薜福成故居织机房

 

08薜福成故居后花园

 

09钱钟书故居大门

 

10前厅中的钱钟书半身像

 

11钱钟书故居展室

 

12钱钟书少年时就在自家东塾发蒙

 

13钟书故居的小院

 

14张闻天旧居大门

 

15张闻天半身像

 

16张闻天旧居展厅

 

17张闻天卧室

 

推荐文章
评论(0)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