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人像摄影构图中的这些事

作者:@西瓜呆毛汪

微信:dm609762156

hi!我西瓜又来了,一枚经常被别人误认为是妹摄的男摄影。常驻深圳和广州视觉中国签约摄影师。

很久没更新教程了,想了想之前一直都是在发后期调色的教程,西瓜味的调色套路已经发过不少,于是这次决定来一个关于前期的教程,也当是给不少小伙伴私下问过我的构图方面的问题来一个统一解答。


(1)利用几何元素分割画面 

我们所处的世界,可以看成是由很多不同的几何图形组合而成的,有规则的,也有不规则的。很多时候,我们要拍摄大场景,大视野的照片时,这些几何图形都是整个画面中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

例如上面这张图,拍摄的视野比较广,但是这个背景的选取并不是随意而为的。我们可以分析一下这张图的背景,背景从上而下,其实被分成了差不多三等份的矩形:天空,蓝色的海水以及白色的浪花:


又例如这张照片,背景被天空和高楼大致分为上下二等份:


同样的,这张竖构图的大场景照片,背景也是以白云,蓝天,主体部分分为三等份,其中主体在三分之一线上,天空背景占三分之二:

 

再看看这张图,则是将画面左顶角三等分而得到三个部分:

 

为什么,我们要以划分规则几何图形的形式来进行大场景拍摄的构图呢?首先让我们回到“摄影是一个做减法的艺术”这个说法上来。其实这是个错误的说法,摄影可以是减法,也可以是加法。但是这个说法的初衷是对的,所谓摄影是做减法,在大千世界中,摒弃杂乱的外物,只保留想要的一角,其实本质上是为了让画面保持简约,整洁。相对于不规则图形来说,规则的几何图形更能给人一种整洁和谐的感觉;而在画面分割上,有两个比例是让我们视觉上最舒服的:一个是对称分割,也就是二等分;一个是黄金分割,0.618的比例,大致就是把画面分割成三分之二和三分之一。所以,上面这些大构图,背景基本上是以某种几何图形为基准把画面分割成二等份和三等份,就是这个原因。 



(2)主体应该摆在什么位置?

在了解如何分割画面之后,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我们的主体----人物应该摆放在画面的哪个位置上呢?这里,我们先来给画面做一个分割:

按照上一小节所说,一张照片,我们可以用对称分割,也可以用黄金分割来分割画面,换言之就是横竖二等分得到四部分,或是以横竖三分线为标准分割成九宫格。比较适合摆放主体的地方就是这些分割线的各个交点以及其附近的分割在线,大概区域如下:

 

那么,我们来看一些实例图片来感受一下:



可以看到,这些图大多都把主体放在中线或者三分在线,而主体中的主体----头部,则放在了分割线的交点上。并且,由于一般人在看东西的时候习惯从左往右看,再结合黄金分割0.618的比例来看,我们一般会把人物主体放在右边的三分在线。 那么,在一些大头照,半身照这种本身主体占据了画面绝大部分空间的构图中,这种方法也同样适用么?答案是肯定的,只是我们要进一步确认我们所拍的主体具体是哪个部位而已。一般来说,一幅人像最核心的点是眼睛,所以,我们一般只需要把眼睛放在上述的分割线交点附近即可。



当然,在拍摄不同题材的时候,并不是每张图的核心主体都在眼睛上,尤其是一些没有带上脸部的局部特写图里,主体就有可能是别的东西,但是总的来说,把图里最吸引人的一个地方放在上述提到的适宜区域里就可以了。



(3)环境和主体相辅相成

们在拍摄的时候,是不能将主体和环境独立开来说的。而且大多数时候,现场也不会都是干干净净,规规整整的。更多的情况是,背景充斥着不同的杂物,现场也时时刻刻发生着变化,我们无法做到,也不必做到,每张照片都完全把权重放在主体人物身上而去除背景的杂乱----我们可以尝试,通过平衡主体和环境之间的比重和关系,让它们相互融合在一起,而不是各自独立。通过适当的构图调整,那些背景中的各种元素还能成为衬托主体,引导视觉的存在。

1. 合理构造引导线突出主体

很多时候,我们的拍摄背景中有着数量不少的线条,如果不加以活用,这些线条的确会变成比较影响画面的杂物。但是,其实只要我们在拍摄角度上稍加调整,让本来破坏画面感的线条变成能把视线引导到主体身上的引导线的话,那整个画面就变得和谐起来了,这线条不但没造成凌乱反而起到了突出人物主体的作用。

 干净的马路上,本来红色衣服就已经让主体在这环境中脱颖而出,再加上路灯和栏杆的延伸轨迹作为引导线,能让观者的眼球一下子就落到了人物身上。 


在地铁展台里,天花板,地面,屏蔽门等构成了大量线条,利用这些线条的透视效果,将它们都汇聚到模特身上,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引导效果。 


  
2. 巧妙运用光线也能带来引导效果

背景中的种种线条我们稍加利用便可以起到引导突出主体的作用,但是并非只用这种实体线条才拥有着引导效果,巧妙利用光线,利用好明暗,也能起到很好的引导以及提升趣味的作用。

带有指向性的光影线条,把观者的视线从右边往左边看过来,而脸部处于高光之下和上半身以及背景处于阴影之中形成反差,让观者视线在顺着光线移动的过程中停留在了人物的脸上。

想要以人物的脸部以及从衬衫之下显露的腹部作为画面的趣味点,不妨将它们置于明暗交界的一道光线之中,这一黑一白的对比,让它们自然获得了关注。


  
3. 现场自带的框架记得要用上

框架式构图算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构图方法。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场景一些框架元素和人物相互作用,把人物置于框架之中,在起到吸引我们视线的作用之外,还能让画面增加不少趣味性和故事性。而一般来说,很多场景多多少少都是自带了框架元素的,明显的诸如门窗这类,不明显的便需要我们去细心发现。

窗户作为画面的框架,端正地包住了人物,除了有着很明显的指向性之外,还给人一种非常安静的感觉。 


 


透过竹棚中的圆形窗户,浴衣女孩若有所思,构成一幅静谧的画面。 
除了这种人工的门窗之外,还有一些别的框架也可以加以利用,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发掘出这种隐藏在自然之中的框架,那我们的构图必然能上一个档次。

公园中各种树干形成的遮挡,稍微调整角度,让它们处于画面四角,把中间的人物包围起来,形成一个独特的框架----这种框架不是用框线来引导而是直接遮蔽了周边,引导了视线,还有一种独特的窥探感,使主体成为兴趣聚焦点。



奇特的大树,和地面形成的小框,也让画面增添了自然的灵性。



4. 冲破背景中的线条规划

在众多同类中,突然出现一个截然不同的异类,这种场景往往是最能触碰到人类的感知的,所以才有了我这一小节所说的构图方式,冲破背景线条。我们平常拍摄的时候不难发现,在碰到一些有着很多水平线条的背景中,人物一站进去,瞬间画面感就突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了。这是因为,站立的人,作为一条垂直线,他的出现打破了背景中只有水平线的规则。就像一颗石头猛烈地砸进了本来平静的湖面,从而激起了一圈一圈的涟漪,从感官上给人带来了震撼。 

垂直的人物冲破了斜穿整个画面的电线,让画面活泼了起来。 


  

垂直的人物打破了椅子的水平排列,使得人物处于了整个画面的焦点中心。 



同样的,横线破竖线的构图也同样适用。

很多初学者,在碰到这类场景的时候,大多是没有自觉地去利用起来,有时候甚至会刻意避之。其实,这更多是一种拍摄思路和意识的问题,他们没能在每次拍摄都明确自己的方向,自然在现场中也没办法很好的有效利用环境为自己的照片增色。所以,我们一定要培养自己的拍摄意识,那么,当我们碰到任何情况都能在第一时间找到解决利用的方法。



  
5. 对称性构图 

一幅拥有对称性的画面,是让人觉得很舒服的。当一张照片,被分成左右或者上下两个部分,而这两个部分有着绝对的均衡的时候,那这张照片会给人一种心理上的安稳感。并且,两边对称的画面有着不俗的视觉冲击效果。 

由于水面的倒映,画面被分为上下两个对称的部分,这种绝对对称的镜面效果,给人一种天地间一片寂静的错觉。而干净大气的高楼背景,经过倒映,营造出了类似盗梦空间的奇幻效果,带来了耳目一新的视觉享受。 


左中右三扇窗户,实现了画面上的左右对称均衡。

当然,不是非得端端正正地使用对称性构图才能使画面保持平衡,如果使用得当,斜构图,或是一些含有不对称元素的照片一样能带来平稳的画面。至于该怎么平衡好画面,我们在下一小节详细介绍。 




6. 关于画面中“力”的平衡和斜构图

在一张照片,一幅画面中,是存在着“力”的。这种“力”类似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相互作用力。我们的重力和地面的支撑力平衡了,我们才能脚踏实地地站立,同样的,只有照片中各种“力”平衡了,照片才能显得和谐,不会给人带来不适。由于“力”的不平衡而带来不适,最常见的例子就是新手最喜欢用的斜构图。例如我这张早期的照片,当时拍出来还津津乐道,但是没过多久就被我冷藏起来了:

我们可以大致分析一下这张图中的“力”

可以看到,这张图所有物体,包括人物,背景的风车,还有草地,都在往右下倾斜下去,所有的“力”都往右倾倒,整个画面的重心也都随之倒下了,让观者觉得这张照片变得不稳,从而让人产生不安。 


其实斜构图算是一种比较高级的构图方法,好的斜构图能为照片带来不一样的风采。但是要用好斜构图,摄影师往往要对画面中“力”的平衡有很好的调度能力。这也是大部分摄影前辈会推荐新手构图尽量横平竖直,甚至使用水平仪来辅助构图的原因。那么像上面这张照片的构图,如果我们要使用,就一定要解决这些倾斜的元素带来的问题。当画面出现了,或者我们的构图会让画面出现元素倾斜的现象,那么要平衡这个倾斜一般就是用一个反向的“力”来支撑,或是拉一把倾斜的元素。

可以看到,这张图中,我并没有使用横平竖直的构图方式,左边的地平线都是在往右下倾斜的,但是右边模特的姿势却是往左上方扭,对下倾的地平线起了一个往上拉伸的作用,平衡了背景带来的倾斜感。而这样的一种倾斜的构图,也能很好的传达出一种失落无助的情感,对表现拍摄主题起到了不错的作用,这是端端正正的构图很难做到的。



又例如下面这张图:

背景的框架在往右倒,而下面的人物只要往左上方稍作伸展,便能很自然地把倾斜的背景支撑起来,消除不稳因素,让画面恢复平衡。我们撇开这些条条框框的原理不说,单纯地看着这张图,也是可以感受得到在这本该倾斜的画面中透出来的安稳感。这就是平衡画面中的“力”带来的神奇效果。 



同样的,我们还能构造两个没有相互作用的反向“力”来支撑画面平衡。

左边比较大的草和右边较小的草以及往右倾斜的模特分别是向左向右的两个“力”。虽然这两个“力”互不干涉,但是它们分别支撑起了画面的左右两部分,使得画面整体显得均衡饱满。 



在我们能理解这些“力”之间相互均衡的作用之后,我们可以继续拓展,我们可以在前面提到的那些只有两个方向的“力”的前提下再增加更多不同方向的“力”,来获得一些比较有趣味性的画面。

可以看到,画面整体是往左倾斜的,无论是右边的少女还是路面墙面,都是往左倒的。但是,左边的少女却在这个画面中起了一个重要的稳定作用----和前面两个左倾的元素组合成了一个三角形。众所周知,三角形是最稳定的结构,所以这张图,即使是向着一边倾倒,但是因为这个三角架构的存在,也不会给人一直十分失衡的感觉,反倒多了一丝活泼。我们可以尝试把图片拉正,比较一下和这斜构图会有什么差别。


经过裁剪旋转我们得到把构图端正过后的效果,我们不去讨论裁剪带来的肢体切割效果,单纯从整体感受来说。构图正过来之后,对比斜构图那一张来说,整个画面失去了动感。之前的斜构图中,画面的倾斜配合右边少女“扑”的动作,有种非常鲜明的动态效果,给人一种这两个少女此刻就在眼前的感觉,而后者则没有这种感觉。


当然,在实际拍摄过程中,还会有更多不同方向的“力”的产生,我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但是,只要我们理解了如何去均衡这些“力”,使得画面平稳,那我们就能发掘出更多的组合,更多别出心裁的构图,来增加画面的趣味性,丰富内容。 


那么,这次教程到这便结束啦!


推荐文章
评论(6)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自营经营者信息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