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低保都去哪了?农村的低保户为什么得不到?
绿领时代 2019-08-15

近日,云南省德宏州纪委对外公布了这起“陇川县民政局‘靠山吃山’塌方式违纪违规案”:陇川县民政局56名干部职工中,有40名领导、干部职工的82名亲属不符合享受城乡低保。还有部分领导干部职工的配偶及直系亲属,违规享受低保资金已达到40.5万多元。

关系保、人情保,甚至还有民政官员靠吃“死人保”发财……低保乱象的成因,有个很重要的特点,便是权力触手太长,低保审核、发放程序不严谨,监管不透明。

当低保成为任意支配的资源和福利,在权力尚未受到足够约束之前,恐怕难以遏制自肥的冲动。低保是救命钱,可一定程度上又成了“唐僧肉”。按理说申请低保要经过层层审核,不符合条件者不容易混进来。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些人通过换名改姓、虚报隐报,甚至采用对上对下两份不同名单的方式来应对检查。再加上有的骗保者本身就是官员或官员亲属,把关自然形同虚设。

低保难进穷人家,而相对主管这项工作的、生活富裕的、以及他们的关系户却近水楼台先得月。

2013年中国社科院发布社会保障绿皮书。在安徽、福建等5省市调查显示,受调查的低保家庭中,6成不是贫困家庭,有近8成的贫困户没有享受低保救助。漏保率和错保率如此之高,让人瞠目。

真正应该享受低保的人,可能被扣上“真富裕”的帽子,盼星星盼月亮的无望等待后,只能干瞪眼。放眼全国各地,这样的事真是太多了。

为什么不该享受低保资格的吃着低保,而该享受低保资格的却迟迟不到位,那么到底哪些人在拿低保?

但事实是,富人们用“假贫穷”套走了用来救济困难群众的“救命稻草”,养肥了自己。如今,靠关系吃低保仿佛也成了“潜规则”。

2010年,有网友在网上反映,惠来县东陇镇苗海管区苗海村村干部沈成林在任职期间,把亲戚全弄成了低保户。在贴吧里还出现,榆社北磊村书记亲戚三岁就能吃到低保。比这更荒唐的是“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潜山县塔畈乡杏花村,五保老人李秀枝已去世整整14年,但在县、乡财政部门的账户上她还“活着”,每年都要定期给她发放困难补助和粮食补贴,而领走的是村干部。在2007年宁夏中卫市城区滨河镇农村就有这样的事。新墩村有几个人已经死去,村上仍然给这些死人发低保,还给死人涨低保金。

原来低保有规则,村干部亲属休优先吃低保。这就直接导致,很多人虽然死了,但他们的名额还在,这些国家补助的钱,却落到了他人手里。

上海社科院专家卢汉龙:福利分配不是政府对公众的恩赐,而是一种公共职责的承担。

那么,中国还存在多少这样的“活死人”呢?然而这个责任是否履行了?

2012年九月河南省在5县查出了4.3万人的低保资格有问题。那些不该享受低保资格的却在吃着低保,而该享受低保的资格迟迟不到位。仅在河南5县就发现4万多人的低保资格有问题,河南一个省有多少人的低保资格存在问题?

全国有多少不该吃低保的正在吃着低保?

部分管理和发放低保的政府工作人员,是宁可锦上添花也不雪中送炭,这是为什么呢?

如果查出来,可能是一个天文数字来,这说明低保金审核发放方面存在着极严重的腐败现象。因为低保金就那么多,不该吃的吃了,该吃的自然吃不到。如果把低保金给了穷人,穷人回馈不了官员什么。

穷人:人穷心不穷

对于急需救济金过日子的穷人,他们之所以穷就是不太会做人,因为他们拿到救济金跟本不可能会想到返赠些给官员,所以这些官员也不可能会考虑到给他们申请救济金,即使是穷人自已申请了,也不可能会被它些官员批准。

还有一些真正的穷人,他们不愿意申请救济金,因为他们觉得吃国家的是不对的,在他们眼里,让国家养着是很丢人的一件事情,不给国家添麻烦是他们的真实想法。

富人:人富心不富

对这些想套取救济金的富人们,他们之所以富因为他们会做人,因为他们拿到救济金首先想到的是返赠些好处给官员,所以这些官员们首先会考虑到给他们申请救济金,即使是富人自已不去申请,这些官员们也会替他们申请。

几百元的低保金,对某些有钱人来说,也许只不过是九牛一毛,而对没有经济来源处在饥饿线上的人来来说,无疑是一颗救命的稻草。

政府代表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一部分人通过弄虚作假占有公共资源,就是对真正有需要人的一种剥夺。

减少公共资源不该有的流失、保证其分配的公平公正,把有限的低保资金分配给真正需要的人,这是政府必须承担的责任。

对这些人套取救济金和骗低保的人应加重处罚,对给其“开绿灯”的人更不能轻易放过,发现一起就应查处一起,深查细究,让骗取低保者为自己的行为付出应有的法律代价,彻底斩断这些黑手。


推荐文章
评论(1)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