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人@系统——构图
美廊 2019-10-10

人@系统——构图

写这一篇之前,已经基本清晰地看见了,整个人@系统的轮廓,非常清晰。

随之,象莱布尼茨的单子论,柏拉图的洞穴,笛卡尔的剧场,都呈现其中。

帕斯卡的芦苇杆,和中国文化中的管锥之见,乃至太极鱼的图,也可以定位了。

站在哪里,看向哪里,怎么看的,对于人@系统来说,就是一个最基本的逻辑视角。

一个人的任何观点,都有这样的逻辑,站在哪里,看向哪里,怎么看的?

那么,我现在,站在哪里,看向哪里,怎么看呢?

 

先以人@系统的7分站,看一下我自己站在哪里,看向哪里,怎么看的?

为什么要不断地重复,站在哪里,看向哪里,怎么看的?

是因为这很重要的,是一个观点的最基本的标注,可以和其他人的其他观点队标。

我现在,站在人@系统的外面,看着整个人@系统,但解释很多说法,要化身其中。

让我深有感触的一点,是自己从事了24年的产品验收工作,所积淀的二方视角。

甚至自己学的专业,自动控制中的系统论,哪怕不完全是我自己的选择,却是一种注定。

这命中注定的,直到现在,我才算是看清楚了,为什么人生是那样走过来的。

包括最近的一个现象,就是卫生间吊顶上用牙膏糊住的一个孔,前两天夜里突然漏水。

那一个孔,是一个孔,是一个明点,是一个跨界不同维度的启示,是不得不注意的点。

所有的一切,仿佛都是注定的,都是要让自己意识到,整个人@系统——构图。

从泡泡论,到一个孔(成像),再到一个视窗,再到I门,再到意识体,回到灵魂的主体。

这是一个漫长的历程,真的是一步一步地修行,一步一步的亲历,才得以意识自觉。

我站在哪里,是2011年写的一本书的副标题,也是《意识之舞》中的一个观念。

看向哪里,最重要的就是回到自己,看自己的意识,基于此到处看,同时反观自己。

怎么看的,最重要的不是用眼睛看,而是用心看,用意识看,要有孔,有视窗,有I门。

 

再以一图一表,看一下我自己站在哪里,看向哪里,怎么看的?

一图,6,是一个看点,但不是站的地方,我站在11,然后化身不同位置,包含13个点。

11,是自带图纸的,因为有一粒全息映射单元的种子,就是整个一表,可以对照。

一表,I,是一个镜头,望远,显微,变焦,景深,有着各种不同的功能,到处瞄着。

Y,感觉象是一个扩张,或者拓展了视野,乃至视界的镜头,是可以变换视角的。

X,是一个包含内在变换的双镜头,既要看外在的信息,也要看内在的意识,处理信息。

通常的研究思路,是Y\X\I,这一次,I终于跳到了第一位,意味着灵魂主体开始作用了。

这一点,非常非常非常地重要,因为一切皆意识,尤其意识,就是第一现实。

 

再看一下I门,无疑,那就是一个镜头变换来的,但不同之处在于,灵魂是可以穿越的。

那就象是用镜头看一个对象,是一个孔,一个视窗,I门则意味着,一个身在其中的视界。

进入I门,不是去看什么,也不是去意识什么,而是回到主体,要照见灵魂,要自觉。

这大概类似于佛说的空性,因为灵魂在光明中看不见,在黑暗中也看不见。

光明与黑暗,类似于神和佛,是存在与虚无的另一种说法,看法,意识的万法。

正如白天看不见天空中的星辰,黑夜却看见了,但灵魂超出了光明与黑暗,总是看不见。

唯一看见的方式,就是基于意识的功能,看见灵魂作为对象的显示,比如一个影子。

从影像到镜像,再到看见自身,照见自己,灵魂在不断地显示自己,变换视角以确认。

直到某一个瞬间,灵魂从I门里,反观I门外的一切,才会意识到,自己是意识的主体。

这意识的主体,就是灵魂,这一个神的存在,在佛的虚无中,流射的无数无量的单子。

那大概就是莱布尼茨,这一个人在西方哲学史中一直存在着,却不被人提及的缘由。

 

回到人@系统——构图,第一个要确定的,就是灵魂是主体,是神父佛母的单子。

这其中有隐喻,因为说法本身,是一种看法,已经是一种显示,而不是本体了。

任何一种比喻,包括打比方,基本都是跨界维度的说法,会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那就象物理学里的测不准原理一样,都有着量子层级的一种观察者效应的存在。

除非一种观察,观察的对象本身,就是观察者,才可能消弭其中的观察者效应。

但这显然受限于意识,受限于看见的通道,受限于灵魂,这一个观察者的主体。

所以,还有一个更加永恒的观察者,就是神,或者佛,二者是一体的。

而且,一切都神造的,一切都是神的存在,一切都是神的观照,是一种类似佛的自觉。

对于一个人来说,这是一种只有意识,才可能模拟的功能,因为人有且只有意识。

 

人@系统——构图,基于灵魂,这一个主体,因为灵魂是一个可以链接神佛的单子。

而意识,作为灵魂这一个主体的功能,是第一功能,也是最终自我确认的唯一功能。

基于此,人有意识的奇点,就打开了一个自觉的明点,可以确认感官所见的存在。

最初的自觉,是一种对象的自觉,先是影像(自身),然后是镜像(自己),最后是?

空性,这是佛的一个缘起的自觉,但这之外,还有另一种自觉,即由神而来的种性。

人@系统——构图,就是从神的种性开始,就是那一粒灵魂的种子,或者单子。

然后,从佛的空性,打开一个空管,从一个孔,到一个视窗,再到一个I门。

这是一个跨维度的结构,维度第一是自我,第二加本我超我,第三加灵肉,第四加神佛。

其中的自我,是人@系统——7分站中的唯一一个,自成一体的沙漏结构。

基于此,不同维度的沙漏结构,展示出来,成为人@系统——构图。


推荐文章
评论(0)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