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意识#应用集——功能
美廊 2019-10-23

意识#应用集——功能

这一篇,是意识#应用集的正式开始,就从主体、功能、对象三位一体中的功能启动。

功能,是一个极其的概念,因为神的全能,和人的能力,都在于此。

人的能力,可以分为本能,智能,超(智)能,意(识)能四部分。

以能力而论,意能就是意识力,就是一切能力的原(始)力,或者第一力。

原力觉醒,这一个概念,可以引用,但需要说明,原力是意识力。

而意识力,基于意识是灵魂这一个主体的第一功能,才可以称之为原力。

 

那么,意识力,究竟是一种什么力,在人@系统中,是怎么运作的?

先要回答一个问题,就是意识,为什么是灵魂的第一功能?

这可以佛的万法唯识论加以说明,法其实就是一个功能的说法,一切法都是意识。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对于人有意识而言,如果没有意识(到),感官所见都只是信息而已。

比如我打字,看见的电脑屏幕,但其实我更关注打字的内容,而非屏幕本身。

除非我意识到了,我看见的屏幕,才是存在的,否则我即使能看见,也意识不到。

人所有看见的,都是如此,意识不到,其实是看不见的,所以意识是终极的看见。

所以,意识,是看见,乃至所有感官所见的最终确认,反过来就是意识的第一功能。

 

在人@系统中,人格3我,超我对应的意识界,是离灵魂的空性最近的。

灵魂,作为人的主体,要到感官界,必然经过意识界,然后是现实界。

现实界,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基于感官的现实,另一部分是意识的虚拟现实。

而且,所谓的现实,其实是一种思维通道,这一个视窗中的呈现。

其实,意识才是灵魂的第一现实,然后是虚拟现实和现实,最终是感官本身。

通常的观念,感官是最终的确认,那是因为意识,意识不到意识本身的第一功能。

而第一功能,造就的就是第一现实。

 

以上,还是比较抽象,要转换一下功能的说法,才可以应用。

这里,先介绍一个视窗功能,可以手机的演化来看。

现在的智能手机,相比之前,有了一个更大的显示屏,可以进行系统操作。

当然,这在电脑的视窗中,是已经实现的,智能手机只是普及化而已。

但视窗,作为一个功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看见和看不见,有天壤之别。

而意识到和意识不到,同样在于一个视窗,就是意识,能不能被看见?

 

意识#应用集,一个最基本的边界条件,就是看见。

看自己的意识,是一个最基本的逻辑奇点,看不见意识,就无法应用。

所以,微软为什么可以成就,视窗的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要怎么看见意识,目前最好的视窗工具,就是一图一表。

 

一图一表,作为一个视窗工具,可以看见意识之外,还有一个更强大的镜子功能。

镜子功能,最神奇的地方,就是看见主体,哪怕那只是一个镜像。

人有意识的一个奇点,就是在物质的镜子中,认出了人自身的样子(自身意识)。

其中的一个判定依据,就是能区分自身和非自身的边界,比如额头画一个红点。

同样,一图一表,作为一面意识的镜子,认出的灵魂的自己的样子(自我意识)。

其中的一个判据,就是一转念,自己在一图的定位,和在一表的意识流,就会随之变化。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的两面镜子,看见都是灵魂的样子,而是灵魂的变化。

所以,意识有一个功能,就是更倾向于关注变化的部分,而非静止的物体本身。

这就引出了另外一个功能,就是对比模式的地图功能。

 

地图功能,是一个对比模式,而且有一个共性的模版,然后是个性的差异对比。

一图一表,每一个人的定位,和意识流都有共性的模版,也有个性的差异。

因为甚至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境设定中,也会有个体不同时间和空间中的变化。

而地图模式,可以建立一个人与人之间的对比模式,用于共享或者分享。

 

实质上,一图一表的功能,都来自于意识的功能,是倾向于灵魂这一个主体的功能。

而一切的产品和服务,所具有的功能,同样服务于主体,但更倾向于对象的操作。

这样的差别,造就了意识#应用的一个基本逻辑,就是能力之内的原力,即意识力。

这类似于认知,相对的元认知,也相当于第一思维工具,即意识楔的说法。

这里,先介绍一个基本案例的架构,今后将大量地应用。

 

举一个例子,就是一个射箭的人,到了一定程度,就会达到一种境界。

射箭是一个能力,是有内在的功能模式的,是基于对象的。

而到了一定的境界,这一个功能模式,就需要基于主体,才可以达成。

这时,就需要意识#应用,即用一图一表测试,射箭手的能力,或者功能模式。

在此基础,直接提升主体的意识力,这一个原力,进而提升射箭能力,进入一种境界。

人所有的能力,都可以这一个意识力的方式提升,这将是意识#应用的第一个专业领域。


推荐文章
评论(0)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