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中医奇案治疗——拒食四月案

王某,男,14岁,1974年10月30日就诊。三个月前,被人用拳猛击后头部,从此经常头痛、眩晕,疲倦无力、食欲不振,近半月粒米不进,终日卧床,呻吟不止,靠喝糖水维持生命。用过多种中西药品及多次针灸,均不见效。经几所医院进行各种理化检查,排除器质性疾患。此为第二次入我院。外观为慢性消耗性病容,并有脱水体征。面色苍黄,嗜睡,能正确回答问题,但语言含糊不清。脉弱。血压100/70毫米汞柱。四肢冰冷,不能自由屈伸。西医诊断:癔病性拒食症;脱水酸中毒。在进行输液抢救其脱水酸中毒的同时,请中医会诊。

诊见患者仰卧病床,面容枯槁,精神疲倦,不欲睁眼。面色淡黄,舌质润,无苔,四肢厥逆,六脉沉细,气短声微,言...

王某,男,14岁,1974年10月30日就诊。三个月前,被人用拳猛击后头部,从此经常头痛、眩晕,疲倦无力、食欲不振,近半月粒米不进,终日卧床,呻吟不止,靠喝糖水维持生命。用过多种中西药品及多次针灸,均不见效。经几所医院进行各种理化检查,排除器质性疾患。此为第二次入我院。外观为慢性消耗性病容,并有脱水体征。面色苍黄,嗜睡,能正确回答问题,但语言含糊不清。脉弱。血压100/70毫米汞柱。四肢冰冷,不能自由屈伸。西医诊断:癔病性拒食症;脱水酸中毒。在进行输液抢救其脱水酸中毒的同时,请中医会诊。

诊见患者仰卧病床,面容枯槁,精神疲倦,不欲睁眼。面色淡黄,舌质润,无苔,四肢厥逆,六脉沉细,气短声微,言语不清。此乃脾胃阳衰。治当急补脾胃,升提阳气。

(1)针刺四缝(出粘液甚多)。

(2)内服东垣升阳益胃汤加喊:

人参15克、白术15克、生黄芪30克、白芍15克、黄连5克、半夏10克、炙甘草15克、柴胡15克、陈皮15克、茯苓30克、泽泻10克、生姜3片、防风5克、羌活5克、大枣七个。水煎服,一日三次。

二诊(11月2日):精神好转,搀扶可以行走,仍不能进食,稍吃一点,即觉脘腹闷胀难受。因日常系以包米面窝头及高梁米为主食,故嘱其将窝头及高梁米饭焙糊为末,加红糖服下。继续针四缝、承山、中脘。

三诊(11月5日);能少进饭食,脘腹胀闷大减。针刺梁门、大巨、大椎、身柱、承山等穴。仍服升阳益胃汤。

四诊(11月9日):精神进一步好转,面色淡黄,能吃一碗多饭,大便每天一次,脉来沉缓。仍服升阳益胃汤,针刺四缝。

五诊(11月14日);吃饭渐多,自己能走,精神渐旺,面部微有浮肿,口腔糜烂,六脉沉数。三焦未能恢复功能,饮食骤增,决渎失灵,故现浮肿;食量多,消化功能未复,积食生胃热,所以口糜脉数。治以加味白虎汤。

生石膏40克、知母15克、三仙30克▲、甘草15克、鸡内金10克、佩兰叶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三仙系指山楂、神曲、麦芽各10克)

六诊(11月26日):精神逐渐恢复,能自由走路,食欲增进,浮肿消退,大便溏泻,每天三次。针足三里、中脘、上泻穴。未再服药。

七诊(12月7日);精神充沛,食量增多,面色微黄,颜面丰满,行走坐卧与平时无异,唯食后微觉难受,大便每日2~3次,脉来沉而无力。胃阳尚未完全恢复,针刺足三里,中腕,止泻穴,以增加脾胃功能。

八诊(12月10日):无任何异常感觉,精神充沛,面色渐红,六脉沉缓,胃气已和,病告痊愈。

[原按]癔病性拒食症在临床上颇为少见。本例以拒食为主症,缠绵4个月,经各项理化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但因百药罔效,以致病情迁延,至笔者接诊时,患者已处于奄奄一息的状态。经辨证为“脾胃阳衰”,采用针刺四缝穴,内服升阳益胃汤及饮食调理等法而治愈。

四缝穴的部位在食、中、无名、小四指的前面第一、二指节间,分别属于大肠、心包、三焦、心、小肠五个经脉,加上表里关系还有肺经,一共是六个经脉。“三焦为中清之腑,调和内外,荣养左右,宣导上下……三焦与周身之脏腑经络,均有连带……”(见《中国医学大辞典》),故针刺四缝穴,可以促进周身脏腑,经络的功能。

内服升阳益胃汤,藉以挽救将绝之胃阳,并抑制弥漫之胃阴,从而达到阳长阴消,恢复胃的阴阳平衡,还配合用治疗食积的民间疗法,即以常食的主食物焙糊,加糖进服,以补脾和胃,实践证明确有良效,针刺、药物、饮食三法同用,相得益彰,故疗效满意。(辽宁中医学院附院彭静山:《广西中医药》1983年第5期)

[编者按]一般说,伤食则不思食。如因寒热、痰湿,水饮阻滞于胃者,则胀满而欲食不能,食不得下。杂病不思食,常提示胃气衰竭或阻滞。原来食欲不振,经治疗而食欲增进,常提示病情好转,反之,食欲减退常是病情恶化的征象。本案因癔病而拒食,使脾胃受损,脾胃虚衰又成为拒食之由,互为因果,使元气大耗,脏腑衰竭,而陷入危险境地。编者曾目睹癔病拒食而死亡者,故绝不可因其为癔病而忽视之。本案癔病拒食引起全身脏腑衰竭,主治者着眼于脾胃,升举脾胃之阳气以增进食欲,达到培补元气,力挽衰竭之目的,抓住了病机的关键。如不着眼于脾胃,而去补益脏腑气血等,则是隔靴搔痒,无济于事。不仅本案如此,凡慢性杂病,一旦脾胃受损,都应当注意调理脾胃,此几成医家的定则。

展开全文

wangbaishan18818yeah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