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只有白开水,何必问我喝什么?
微信公众号:远方无垠
微信公众号:远方无垠
你请我吃饭,问我到哪里吃,我当然不能直接说去豪华餐厅,万一你觉得不值得,我岂不是自讨没趣?不过我也不会一开口就选一家街边小馆子,好像显得自己很土气,你也未必领情。最好的办法就是说“随便”。至少可以知道你认为拿什么来招待我是最适合的,然后知道我在你心里的地位,便于调整自己应该表现的态度。你经济不宽裕,只能请我去街边小馆子,我照样吃的很开心,因为你很有诚意,我不在乎吃什么;如果你手头宽裕,豪华餐厅也请得起,却只请我到街边小馆子,我就知道你不够诚意。
“随便”不等同于敷衍,而是“在和谐当中找到合理”。如果凡事真的随随便便,那一定没有前途。
“随便”表示有“仅凭物质不足以表达全部的敬意,必须用精神来补助”的意思。还是以请客吃饭来举例,主人即使准备了丰盛的菜肴,仍然说“随便吃点”,意思是这些菜虽然不错,但是总觉得还可以更好,才足以表达主人对客人的敬意。如果客人觉得实在太丰盛,就会说“实在太破费了”;如果客人觉得不过如此,既然主人都说了“随便吃点”,那基本上客人也不会感到不满。 给亲友送礼,即便是送的礼品很好,中国人通常也会轻描淡写的说一句“随便买的”,这并不是在谦虚,而是中国人认为精神是重于物质的,所谓“礼轻情意重”。另外,也会希望对方不会有“受之有愧”的心理负担。如果东西不好,一句“随便”,也表示“我已经尽力了,请你多多谅解”。中国人讲究“尽心尽力”,只要是做到这一点,对方多半是能体谅的。 “随便”暗示着“我有我的意见,但是不方便说出来”。领导征求下属的意见,下属通常绝对不敢说“随便”,一般会请领导做主。因为如果说“随便”就表示下属有自己的意见,只是不方便说出口。 “随便”其实是孔子“无可无不可”的一种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实是很微妙的,一直处于变化当中,如果不多加考虑,轻易地说出自己的意见,很可能会让对方为难,不如将心比心,先说“随便”,这样彼此都有商量的余地。 既然是“无可无不可”,“随便”就不是对“任何人、任何事情、任何地方”都通用的。有的时候,我们轻易说“随便”也会给对方造成困扰。比如家里的晚辈不要对长辈轻易说“随便”,否则就显得太随便了。朋友之间其实也有不适合说“随便”的时候,同样是请客吃饭,说“随便”可以让主人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准备,但是如果主人情况不好,一定要保全主人的“面子”,就不适合说“随便”,最好是说“我平时吃的比较素,不喜欢油腻,附近这家小餐馆吃点素菜就可以了。”
“随便”其实不是说“差不多”,而是用“合理就好”作为原则。应该说“随便”的时候你才能说,不应该说的时候,就最好不要说。别人在你面前说“随便”的时候,如果他不是随便说,那就等于是说:“你自己想,怎样比较合理;只要合理,自然就都随你的便。” “随便”绝对不是“马马虎虎”,将心比心,我们既不希望别人“马马虎虎”对待我们,自然也就不能“马马虎虎”对待别人。可以“随便”的时候才能“随便”,不能“随便”的时候就绝对不行。 用“不随便”的态度来“随便”,才算是符合合理的标准。一方面我们不可以轻易地说“随便”,另外一个方面也不能轻率的看待或者处理别人的“随便”,因为但凡是一个有修养、有分寸感的人,是不轻易说“随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