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青玉枝 青玉枝 的喜欢 serendipity29388.lofter.com
浩屿

丞相晚年孤独吗

唐国强老师:“诸葛亮的悲剧在哪?在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孤独,孤独是他的晚年。”

可是丞相晚年真的孤独吗?或许会存在一点,但人生于世,谁不孤独呢?这种情绪会存在,但占比,绝对不会太高,这样一个词,也不值得被拿来形容他整个晚年。

在庙堂上,他拥有上下同心、一致对外的政治环境同事之间或有龃龉,万事都在可控范围内,君主省心,对他一片敬爱发自肺腑,这是多少政治家做梦都不敢想的。

在家庭中,他拥有精神契合的妻子、聪敏可爱的儿子,在他离世前与兄长的互通书信中,还颇为凡尔赛地在夸耀儿子,这就是中国式家庭的美满:可以寄托精神➕摄取情绪价值。

同时作为现实的理想主义者,多年积累纵横捭阖打下的现实条件使得这...

唐国强老师:“诸葛亮的悲剧在哪?在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孤独,孤独是他的晚年。”

可是丞相晚年真的孤独吗?或许会存在一点,但人生于世,谁不孤独呢?这种情绪会存在,但占比,绝对不会太高,这样一个词,也不值得被拿来形容他整个晚年。

在庙堂上,他拥有上下同心、一致对外的政治环境同事之间或有龃龉,万事都在可控范围内,君主省心,对他一片敬爱发自肺腑,这是多少政治家做梦都不敢想的。

在家庭中,他拥有精神契合的妻子、聪敏可爱的儿子,在他离世前与兄长的互通书信中,还颇为凡尔赛地在夸耀儿子,这就是中国式家庭的美满:可以寄托精神➕摄取情绪价值。

同时作为现实的理想主义者,多年积累纵横捭阖打下的现实条件使得这个理想,是真的可以实现!!他只需要超这个方向不断努力就好,一个理想主义者,牺牲在了追逐能够实现的理想的路上,也算一种死得其所。


至于说那种“最爱的人已经不在了”“战友一个个都离开了,只剩下他了”…丞相不是活在过去的人,活在过去的人走不远。作为一代里年龄最小的,从加入团队那天起,就注定了未来有一天,他要带着大家的梦想去披荆斩棘,但这条路上,他从来不是踽踽前行。

晚年诸葛亮很美好,遨游毋须故土,斯魂不孤。

陆个包子

好伟大的纪录片😭😭

  其实他可以低头,可以顺遂很多的,如果他这样做了,他就不是刘禹锡了。这样固执,要活得辛苦。岭南的春天,田间的竹枝歌。这句很平实很安心的感觉,我想小刘是高兴的。

  刘禹锡亲自教。刘老师太伟大了,伟大的人民教师😭😭

     喜欢力透纸背,特别有力量的感觉啊小刘🥺

  秋词这个哪里看的,我看见过两次但是没找到具体出处

  诗歌中寻找到一个活生生的刘禹锡。😭前两天还跟亲友老师说呢“他曾鲜活,他仍鲜活,他永鲜活。

  早年有子厚肝胆相照,晚岁有乐天酬唱问答,该是无憾了。

  医生小刘特别好🥺刘大夫😭

  

好伟大的纪录片😭😭

  其实他可以低头,可以顺遂很多的,如果他这样做了,他就不是刘禹锡了。这样固执,要活得辛苦。岭南的春天,田间的竹枝歌。这句很平实很安心的感觉,我想小刘是高兴的。

  刘禹锡亲自教。刘老师太伟大了,伟大的人民教师😭😭

     喜欢力透纸背,特别有力量的感觉啊小刘🥺

  秋词这个哪里看的,我看见过两次但是没找到具体出处

  诗歌中寻找到一个活生生的刘禹锡。😭前两天还跟亲友老师说呢“他曾鲜活,他仍鲜活,他永鲜活。

  早年有子厚肝胆相照,晚岁有乐天酬唱问答,该是无憾了。

  医生小刘特别好🥺刘大夫😭

  

陆提安他好就好在他他喵的好在哪里

獾游南京个人版攻略

【南京攻略个人版】

我猜清明五一很多獾要来南京玩了,虽然似乎没什麽必要,但还是把我个人的南京獾游攻略列一下。因为我来南京也问了同好很多问题,所以想尽己所能助力一下其他獾。

在獾厕和puq也发了,还有很多图片,嘿嘿,獾獾返图!


❗前排说明:我个人是第三次来南京了,很多热门景点已经去过了,比如钟山风景区里的明孝陵中山陵云云…而如果是第一次去南京、以旅游➕游獾双目的为导向的獾宝,选择路线肯定不能像我一样只以獾为主啦。毕竟南京可玩的地方实在太多啦!


①钟山风景区

1.钟山文学馆(有王安石盖章,王安石诗词墙摩多摩多,强推不必多说),有游览车可以去。

2.灵谷寺八功德水,灵谷景区里的宝......

【南京攻略个人版】

我猜清明五一很多獾要来南京玩了,虽然似乎没什麽必要,但还是把我个人的南京獾游攻略列一下。因为我来南京也问了同好很多问题,所以想尽己所能助力一下其他獾。

在獾厕和puq也发了,还有很多图片,嘿嘿,獾獾返图!


❗前排说明:我个人是第三次来南京了,很多热门景点已经去过了,比如钟山风景区里的明孝陵中山陵云云…而如果是第一次去南京、以旅游➕游獾双目的为导向的獾宝,选择路线肯定不能像我一样只以獾为主啦。毕竟南京可玩的地方实在太多啦!


①钟山风景区

1.钟山文学馆(有王安石盖章,王安石诗词墙摩多摩多,强推不必多说),有游览车可以去。

2.灵谷寺八功德水,灵谷景区里的宝公塔。我记得有人说元泽墓在这附近…(遗忘)

3.半山园。是钟山上新建的,不是海指那个,但只是梅花山的布景,一面墙而已

4.钟山王安石雕像

5.神之攻略,定林寺(不是江宁区新建那个)遗址,据说就在文学馆附近,微博搜索【Aderthad】这位老师有详细攻略。但这个我没有时间找了,应该还在军事禁区里,但是能离得更近些 感觉还不错。

6.钟山里面是真大真舒服啊,我晚年也要在这里养老…老王大部分金陵相关的诗词也在这里🤞钟山内有六朝遗址群,一起来念往昔吧(啊?)


2.玄武湖风景区

①王安石围湖造田雕像(地图上有直接定位。虽然这件事是谣言,但是这雕像还真不错…)


3.海军指挥学院大门口。定位搜(王安石故居)就可以导过去了,进不去,但我的建议是跟保安问一嘴,兴许问的人越来越多,有可能。。梦time!


4.牛首山与将军山

①这俩山其实在一块

②牛首山现在也是40亿礼佛大景点了,供奉了真宗时期封棺的佛骨。地势东回万里江,云间天阙古来双,就是在这里。

③将军山里挖出来了介甫爹和哥的坟,还有墓志铭出土了。但是将军山由于经营问题,开发商倒闭了,能进是能进,但只能走野道了。有野外探险经验的宝宝可以组队尝试,具体路线微信公众号搜索【将军山 徒步】能找到。找不到在评论区我留链接也可以


5.朝天宫

①写过那首“山川自如故”②刚刚挖出来的墓志铭的碑。。就在这里,这里也是南京市的博物馆(不是博物院),但是没展出😢

我的建议也是和游客中心的工作人员问一嘴,万一问得人多了…

③前几天我投稿了獾獾滑滑梯的视频,也是在这里,南京人从小滑到大,你獾值得拥有!


6.鸡鸣寺

诗肯定是写过的,诗里的胭脂井也就是辱井,有后人重建的。我猜大家来南京大多都会去鸡鸣寺,所以这个也提一嘴


7.真没啥必要去但我去了——麒麟门宁杭公路北。近几年众说纷纭的介甫墓地点,有一个说法是在宁杭公路北。要去的话倒方便,从新街口地铁站倒三条线,下地铁走几分钟就到这条公路上了,全程一小时多一点。我问了不少本地人,当年那个“金子堰村”早不知在哪了,我是没找到,只在公路旁边慢慢走了一会,然后去公路旁边的彩票站买了一注彩票 选号“1086521”,…很闲的人可以来。。


8.前几天在獾厕给大家看了我让市集上的手艺人画的獾獾小卡,这个是三山街地铁站附近的【大板巷街】下午开始的集市的摊子,一个老爷爷在画,我那种小方卡是30r(我讲价了,我觉着大家可以讲到25r,因为这麽多人画獾那总该便宜点吧55,爷爷人很和蔼我加了微信,到时候就说我们都是朋友,组团来买…)集市十点多还在。


9.我没去但介甫也挺爱栖霞寺的感觉。栖霞寺和牛首山将军山都很远!

再就是我觉着大博(南京博物院)或许应该可能也有jef相关吧?但因为几年前去过了而且实在很难约,所以我没再去了。


10.挺多博物馆里也有提一嘴介甫,大随便逛的时候看到还挺惊喜的,比如科举博物馆、南京十朝历史文化陈列馆这类


11.个人的恶趣味是带着獾去明故宫遗址大拍特拍,狂拍嚣张拍,暴富一下老朱。。


以上就是我个人搜集的所谓“打卡点”啦。不过,南京就这么大,你脚下不经意的某块土或许也是獾当年的踏足之处呢。南京是一个让獾幸福的地方,祝大家玩得开心!

ppps:如果很有精力的话 夜爬钟山看日出也是蛮好滴选择

春帛纹锦

每次看到这里都觉得很震撼,连州其实是文化蛮荒之地在当时,梦得想要建学堂教学生的这种做法需要很大的魄力,钱财、人脉都是问题,但是无论面临着什么样的压力或者阻力,他都做的很好,这也是我非常佩服他的一点,其实这几天我也逐渐明白了是什么样的人才能写出“世道剧颓波,我心如砥柱”这样的文字……了不起。

每次看到这里都觉得很震撼,连州其实是文化蛮荒之地在当时,梦得想要建学堂教学生的这种做法需要很大的魄力,钱财、人脉都是问题,但是无论面临着什么样的压力或者阻力,他都做的很好,这也是我非常佩服他的一点,其实这几天我也逐渐明白了是什么样的人才能写出“世道剧颓波,我心如砥柱”这样的文字……了不起。

卿言Satsuki

抠了几张字体表情包(苏轼5张+黄庭坚2张+米芾2张),同好们请随意拿去玩吧~【清晰度肯定不足以当壁纸,大概只能当表情包或者小贴纸】



来自昨天去看的展子《久仰了,中国画》(云起美术馆,上海)的文创区,各种特色印章都选得/做得很有趣;整个展子的风格也通俗而优美、别生意趣,相当和谐。

抠了几张字体表情包(苏轼5张+黄庭坚2张+米芾2张),同好们请随意拿去玩吧~【清晰度肯定不足以当壁纸,大概只能当表情包或者小贴纸】



来自昨天去看的展子《久仰了,中国画》(云起美术馆,上海)的文创区,各种特色印章都选得/做得很有趣;整个展子的风格也通俗而优美、别生意趣,相当和谐。

啦啦啦

于谦朱祁钰——打卡指南

 (是和@越清尘 老师一起做的《打卡指南》,以下是文字版,方便大家打卡谦钰)

  【北京】


  1.于谦祠

  现存的“于谦祠”,是于谦在京师的故居。

  实用游览 tips:里面种植的枣树,据传是于谦亲手所载;正房可以上二层,看到在高楼林立中的小小四合院,有种别样的感慨; 跨院里时常有主题展览,还可以带走宣传手册;有留言簿,可以写下想说的话。

  交通指南:直接导航“于谦祠”。地处北京市西城区西裱褙胡同 (很窄的一条路),位于华夏银行对面的停车场附近,找不到的话可 以问停车场入口的保安。

  

  2.景泰陵

 ...

 (是和@越清尘 老师一起做的《打卡指南》,以下是文字版,方便大家打卡谦钰)

  【北京】


  1.于谦祠

  现存的“于谦祠”,是于谦在京师的故居。

  实用游览 tips:里面种植的枣树,据传是于谦亲手所载;正房可以上二层,看到在高楼林立中的小小四合院,有种别样的感慨; 跨院里时常有主题展览,还可以带走宣传手册;有留言簿,可以写下想说的话。

  交通指南:直接导航“于谦祠”。地处北京市西城区西裱褙胡同 (很窄的一条路),位于华夏银行对面的停车场附近,找不到的话可 以问停车场入口的保安。

  

  2.景泰陵

  景泰陵,是朱祁钰的帝陵。

  实用游览 tips:目前还未开放。刚进入军区干休所大门之时, 有个简介的牌子,一直往里走,是被红墙围绕的石碑(御碑亭)——请忽略乾隆的瞎扯。然后就是墓地的大门了!里面突起的砖石, 便是景泰陵的封土,朱祁钰就埋在下面。

  交通指南:直接导航“景泰陵”。乘坐公交车的话,在娘娘府站 下车。然后沿着一条小巷向里走,便可以看到“部队干休所”的大门(注意:是最中间的娘娘府 2 号院大门,不是左手边的 1 号院!)。 之后,便是和保安大爷斗智斗勇的时间。

  

  3.故宫

  现存的故宫是清朝修建的,但也可以推断一些明代的故址地点。 比如,今天的太和殿是明代举行朝会的奉天殿;从故宫西华门向外 走,是朱祁钰送给于谦的别墅;还有朱祁钰的卧室乾清宫。我们可 以从国家博物馆附近(六部官署),走到故宫(奉天殿),体验于谦 每早从兵部官署去上朝的路线。

  此外,北京故宫博物院有藏《题公中塔图赞》的纸本,但平时不公开展览。

  

  4.德胜门

  德胜门是北京保卫战之时,于谦亲自防守的地方。目前不能登楼,只可以在地面遥望。晚上会亮灯,很好看。

  交通指南:导航至“德胜门箭楼”。 

  

  5.景山公园

   今天的景山,是朱祁钰伐竹取沥的万岁山。

  

  6.西四

  明代刑场,其中的西四牌楼是于谦、王文被处斩的地方。如今 只有个新建的仿古牌楼。

  交通指南:导航“西四”,可以直达。

  

  7.历代帝王庙

  北京的历代帝王庙,有朱祁钰和于谦的牌位、介绍。

  

  8.古代建筑博物馆  

  隆福寺藻井,景泰三年敕建隆福寺,寺现已不存。

  

  9.石刻博物馆

  有朱祁钰在景泰四年所立的《新建隆福寺碑》,前半部分刻有敕谕全文。

  

  10.夕照寺

  是于谦书法《题公中塔图赞》中提及的地方,这篇书法是于谦 应夕照寺僧人普朗的邀请,所作的题记。原文“余以巡抚,奉命还京,道过都城东南之夕照寺”。

  

  【浙江省杭州市】


  1.于谦祠

  实用游览 tips:不需要门票,直接进去就 OK。里面有讲述于谦生平的纪念馆,大屏幕上滚动播放谦钰。于谦墓在祠堂的外面, 有一条长长的小路。于谦祠的不远处,还有“清风亭”和楹联长廊。

  交通指南:直接导航“于谦祠”即可。可以乘坐公交车“510 专线”,这是一条于谦的专线,公交车上画着可爱的卡通于谦。

  

  2.于谦故居

  是于谦小时候在杭州的故居,位于清河坊,距离西湖很近。有 于谦的卧室、厅堂等,还有个小花园。(于谦:我家住在西湖曲...... 有时抱琴花下弹......)。

  

  3.吴山三茅观遗址

  吴山三茅观,是于谦小时候读书的地方。位于吴山之上。其间有于谦的塑像。

  交通指南:导航“吴山景区”。 

  

  4.浙江省博物馆

  浙江省博藏有于谦的画像,其中一幅是比较少见的。

  

  【山西省太原市】


  1,晋祠

  晋祠公园景区内,关公庙有“三晋”文化展,一堆山西人里混进了一个浙江人于谦(笑)。在圣母殿右侧,有朱祁钰撰文的祈雨碑, 碑文清晰可辨,内容也是延续了朱祁钰怼神仙的一贯风格。

  

  2,窦大夫祠

  窦大夫祠,有于谦撰写的《裂石祠祈雨感应之碑》,是于谦在担 任河南、山西巡抚期间,亲笔撰写的。因为当地干旱严重,所以于 谦来此为大家祈雨。


  【山西省晋城市】

  

  1.星轺驿

  星轺驿,是于谦翻越太行山的必经之地。于谦有诗“解鞍盘礡 星轺驿,却上高楼望故乡”。

  交通指南:导航“拦车村”。 河南省開封市


  【河南省开封市】

  

  1.镇河铁犀

“镇河铁犀”,是于谦在任河南山西巡抚之时,为治理黄河水灾 而设立的(正统十一年)。此外,河南省博物院也有提及,在明清展 厅里。去省博的小伙伴可以留意一下。

  交通指南:位于开封市铁牛村。

  

  2024.4.20

微月波飐碧玉流

柳柳好,柳柳特别好

顺便捡66

柳柳好,柳柳特别好

顺便捡66

林中有斑比

【吃瓜式考据】从小苏的一道奏折说起

不打小苏tag,过激小苏粉可以退出了。以下言论都是建立在他作为旧党官僚的zz面目,还有比他哥还保守极端的基础上。

欢迎史料打脸/完善。


围观前几日tag内混战,为了确定荆惠到底是不是真的,我赶紧复习了一波邓广铭先生笔下,关于王安石二次罢相的内容。以及看看万恶之源苏子由在奏折里面,是怎么说的:

(吕惠卿)发其私书,其一曰“无使齐年知”,齐年者冯京也,先帝犹薄其罪;惠卿复发其一曰“无使上知”,安石由是得罪。


当然荆粉们都知道小苏这些话的真实性,“无使上知”这句话根本不存在,这里帮大家回忆一下当事人陆佃怎么实锤的——在《乞降出吕惠卿元缴进王安石私书札子》里面,陆佃同志辛辛苦苦地上书,...

不打小苏tag,过激小苏粉可以退出了。以下言论都是建立在他作为旧党官僚的zz面目,还有比他哥还保守极端的基础上。

欢迎史料打脸/完善。


围观前几日tag内混战,为了确定荆惠到底是不是真的,我赶紧复习了一波邓广铭先生笔下,关于王安石二次罢相的内容。以及看看万恶之源苏子由在奏折里面,是怎么说的:

(吕惠卿)发其私书,其一曰“无使齐年知”,齐年者冯京也,先帝犹薄其罪;惠卿复发其一曰“无使上知”,安石由是得罪。


当然荆粉们都知道小苏这些话的真实性,“无使上知”这句话根本不存在,这里帮大家回忆一下当事人陆佃怎么实锤的——在《乞降出吕惠卿元缴进王安石私书札子》里面,陆佃同志辛辛苦苦地上书,请求拿出证据再说结论,事情的结果最终在他的努力下得到了实锤。《札子》下的自注如是说:

“后降出安石书,果无此语。止是嘱惠卿言练亨甫可用,故惠卿奏之。庭坚乃止。”


到这里,荆公还有惠惠子的清白大概可以看出来了(毕竟惠惠好歹还出来实锤了一波……总有种,我前天挥剑斩情丝,今天我又把它长了回来的错觉)

不过对比一下陆佃同志自己这篇札子,和《宋史·陆佃传》,我们就会发现宋史的皮里阳秋。


陆佃:

黄庭坚欲以御史所言入史,佃固论其不可。庭坚恚曰:‘如侍郎言,是佞史也。’佃答曰:‘如鲁直意,即是谤书。’连数日议不决,遂上此奏。后降出安石书,果无此语,止是祝惠卿言练亨甫可用,故惠卿奏之。庭坚乃止。

宋史:

(陆佃)迁吏部侍郎,以修撰《神宗实录》徙礼部。数与史官范祖禹、黄庭坚争辨,大要多是(王)安石,为之晦隐。(黄)庭坚曰:“如公言,盖佞史也。”佃曰:“尽用君意,岂非谤书乎!”  


如果仅仅是追踪到这里,那么大部分人都清楚,无非就是小苏无中生有,张口就来,导致两方新旧人马几年后还在撕这个问题。但是从这个“庭坚乃止”里面,陆佃同志似乎透露给我们什么不太平常的东西——我个人对这件事情的印象,往往停留在宋史,也是翻阅资料后才发现,黄庭坚恰好是在真相大白后,选择了沉默和放弃攻击。

此事恰好也是山谷人生中为数不多,直接地体现党争立场的一件事情,但是在人均疯批的时代,尤其小苏还被打脸了,正常的脑回路不该是维护师长吗?但是山谷突然停止和沉默,却成为颇有意思的暗示。

宋史自以为聪明地隐瞒了争吵的结果(是非对错),也隐瞒了黄庭坚的反应,更隐瞒了这件事情的后续——毕竟在《宋史·黄庭坚传》中,山谷修完《神宗实录》就被提拔为起居舍人了。但是这个事情还有后续,也是这个后续让我大吃一惊(没错,怎么还是和小苏有关)


《邵氏见闻录》:

王彦霖《系年录》:元祐六年三月,《神宗实录》成。著作郎黄庭坚除起居舍人,苏子由不悦曰:“庭坚除日,某为尚书右丞,不预闻也。”已而后省封还词头,命格不行。子由之不悦,不平吕丞相之专乎?抑不乐庭坚也?庭坚字鲁直,蚤出东坡门下,或云后自欲名家,类相失云。

邵伯温这个黑荆公第一名的黑料之神,总算在2021年新春给了我人生中,为数不多的我觉得有用的东西……这段信息量过大。首先是它的时间点引起了我的注意力——神宗实录,又是神宗实录!

最妙的地方在于“子由不悦”,特别是后面的猜测,到底是不满足同僚专横,没有把这个提拔黄庭坚的打算告诉自己呢?还是因为他就是看不爽黄山谷呢?这里也非常诡异:山谷作为蜀党,甚至是大苏的弟子,成为起居舍人不是好事吗?又为何“子由不悦”,乃至有种说法,山谷这次升职被苏辙阻挠呢?

这里,联系之前黄庭坚与陆佃的争论结果,“庭坚乃止”,黄庭坚在吕惠卿澄清事情后,选择了沉默和止步,透露出一个消息:他之前似乎是在不明情况下,做出了信任苏辙说法的选择。


这个选择,诚然是如学者内山精也所言。第一,出于春秋以来史官的责任感;第二,出于官僚身份的立场而言,特别是,这些话来源于他老师的亲兄弟、自己的小师叔。黄庭坚在当中选择了站在大小苏这边,但是陆佃出示证据、吕惠卿上书澄清真相后,史官的责任感差点成为乌龙,乃至自己成为本应亲近之人的棋子的感受——黄庭坚因此沉默。

何况,他未必完全讨厌王安石。甚至是比其他人想象得更为尊敬,但是这个选择题却完全成了一场打脸的笑话。大胆猜想,这次《神宗实录》事件,可能直接导致一场不大不小的信任危机——不过小苏黄之后的交游看起来也很正常就是了。仅仅是猜想。不过,这并不能排除苏辙对黄庭坚有看法的可能,“抑不乐庭坚也?”,想象空间十足。

那么,苏辙在元祐六年,是否会想起来此事,又是否体会到,黄庭坚之于旧党,或许是某种程度上摇摆不定的动摇分子,因而“不悦”呢?


黄庭坚虽然在zz和学术思想上出于苏门无疑,却在文学艺术上推崇荆公(虽然仅仅也只是文学艺术)。但是考虑到他在元祐年间的zz高压里面,丝毫不掩饰自己对王安石的怀念,甚至有辩护在里面(“真是真非安在?人间北看成南”一句,同样是次韵王安石题西太一宫壁,感情、主题却和大苏近乎相反)。

加上元祐年间也是他化用王安石诗词的顶峰(可见内山精也相关论文中整理的表格),小苏不会不把这些看在眼里。

或许此类内容就成为了一种zz信号,令他阻挠了黄庭坚的进一步发展。


这个后续是真的……未曾想到小苏还做出阻挠的事情(在隔壁小苏黄的交游中看到这个资料,简直了,塑料味太冲),也不得不感慨历史的草灰蛇线、伏脉千里。

毕竟,从惠惠子“发其私书”,小苏上奏折;再到黄庭坚、陆佃的争论,真相大白;又到小苏听闻山谷升职,“子由不悦”。这中间都隔着多少年啊,但是局中人自然是什么都不曾忘记,乍一看联想不到的事情,却都有前因后果,不过是当年的后续罢了。

嗯,党争牛🍺。无话可说,历史很神奇。

醉吟诧东州

【吕惠卿X王令】这俩怪好磕的

我发现王令和吕惠卿相互写过诗,请问你俩是王安石介绍认识的吗?王令给吕惠卿写过《寄吕惠卿吉甫兼简林伯通》,吕惠卿给王令写过《答逢原》。真是一对同年生的好朋友呀!

王令写的:

踆踆门外马,客至知谓谁。

昔面尚未逢,那论心相知。

揖客拜上堂,谢客辱弗遗。

寒暑相问酬,唯诺坐无为。

静默近尤远,多言足瑕玼。

勉从客所论,还顾所雪非。

念此废无益,对书坐长嘻。

独思同怀子,念远莫见之。

岂无寄我书,岁晚若苦迟。

闻颇困王事,岂无闲暇时。

况有同僚贤,相期在书诗。

人生天地间,常恐食所縻。

去就两莫谋,会合宁有期。

余病不自乐,旧学益以隳。

近者非所同,远者劳梦思。

江水...

我发现王令和吕惠卿相互写过诗,请问你俩是王安石介绍认识的吗?王令给吕惠卿写过《寄吕惠卿吉甫兼简林伯通》,吕惠卿给王令写过《答逢原》。真是一对同年生的好朋友呀!

王令写的:

踆踆门外马,客至知谓谁。

昔面尚未逢,那论心相知。

揖客拜上堂,谢客辱弗遗。

寒暑相问酬,唯诺坐无为。

静默近尤远,多言足瑕玼。

勉从客所论,还顾所雪非。

念此废无益,对书坐长嘻。

独思同怀子,念远莫见之。

岂无寄我书,岁晚若苦迟。

闻颇困王事,岂无闲暇时。

况有同僚贤,相期在书诗。

人生天地间,常恐食所縻。

去就两莫谋,会合宁有期。

余病不自乐,旧学益以隳。

近者非所同,远者劳梦思。

江水日夕东,道途宛而夷。

寄书当在勤,无谓往还稀。

吕惠卿写的:

晨出趋长司,跪坐与之言。

偶然脱龃龉,相送颜色温。

归舍未休鞍,簿书随满门。

相仍宾客过,攲午仅朝餐。

平生性懒惰,应接非吾真。

况乃重戕贼,良气能几存。

就夜甫得息,阅我几上文。

开卷未及读,睡思已昏昏。

自知小人归,昭昭复何云。

每于清夜梦,多见夫子魂。

侧耳听高议,如饮黄金樽。

觉来不得往,欲飞无羽翰。

昨日得子诗,我心子先论。

怪我诗苦迟,友道宜所敦。

岂不旦夕思,实苦案牍烦。

岂无同官贤,未免走与奔。

相见鞅掌间,有言无暇陈。

嗟嗟兹世士,无食同所患。

念我力难任,闻子谋更艰。

久知为之天,安能怨窭贫。

吾闻君子仕,行义而已焉。

亦将达吾义,岂遂为利牵。

东海有沧溟,西极有昆崙。

古来到者谁,不过数子尊。

子已具车航,吾亦为楫轮。

欲一从子游,不知何时然。

然后我发现他们的诗句可以对照着看,真的很有趣,like these:

王令写:“岂无寄我书,岁晚若苦迟。”好像在责怪吕惠卿不给他写信,然后吕惠卿回:“昨日得子诗,我心子先论。怪我诗苦迟,友道宜所敦。”就是说我的心事都被你说到了。那是什么心事呢?王令写:“闻颇困王事,岂无闲暇时。”吕惠卿解释是:“岂不旦夕思,实苦案牍烦。”

王令还安慰他:“况有同僚贤,相期在书诗。”吕惠卿回答:“岂无同官贤,未免走与奔。相见鞅掌间,有言无暇陈。”他辩解自己很同僚都很忙,连句话都没有时间说。

王令又写:“人生天地间,常恐食所縻。”吕惠卿也感叹:“嗟嗟兹世士,无食同所患。”表示大家都是为了谋生而拼命的打工人。

王令又说了一下自己的近况:“余病不自乐,旧学益以隳。”他病了,以前学的东西也荒废了。我猜王令和吕惠卿成为好朋友的时候,可能是吕惠卿中进士去真州任推官的时候,也就是王令生命中的最后两年,这时候他已经病了。真是天妒英才啊。吕惠卿感谢他的挂念,同时也担心他的近况:“念我力难任,闻子谋更艰。”听说你谋生更加艰难。同时也安慰他:“久知为之天,安能怨窭贫。”都是上天注定的,我们哪能埋怨贫穷呢?

王令也表达了对吕惠卿的思念:“近者非所同,远者劳梦思。”“独思同怀子,念远莫见之。”然后吕惠卿也写他梦到了王逢原:“每于清夜梦,多见夫子魂。侧耳听高议,如饮黄金樽。”不仅老是梦到你,而且在梦里听了你的高见,就像喝了黄金杯里的酒一样,一觉醒来,还会怅然若失:“觉来不得往,欲飞无羽翰。”对此我只能表示,真的磕到了。(这里我还找七衡六间太太确认了“夫子”是指的王令)

最后,王令写:“江水日夕东,道途宛而夷。”表示求道之路虽然蜿蜒但也平坦。吕惠卿也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吾闻君子仕,行义而已焉。亦将达吾义,岂遂为利牵。”我入仕是为了义而不是利。“东海有沧溟,西极有昆崙。古来到者谁,不过数子尊。”东海沧溟、西极昆仑,从古至今到的人就很少,可见求道之艰难。

最后这句表明心迹真的好可爱。“子已具车航,吾亦为楫轮。欲一从子游,不知何时然。”你已经有了车和船,我就来做轮子和船桨。我想跟你同游,就是不知道何时能实现。这跟“你是风儿我是沙,缠缠绵绵走天涯”又有什么分别?惠你真的好热忱,好直白!

还有一个我觉得特别好笑的点就是开头吕惠卿写的官场打工人忙碌的状态:“晨出趋长司,跪坐与之言。偶然脱龃龉,相送颜色温。归舍未休鞍,簿书随满门。相仍宾客过,攲午仅朝餐。平生性懒惰,应接非吾真。况乃重戕贼,良气能几存。就夜甫得息,阅我几上文。开卷未及读,睡思已昏昏。”

清早起来赶到长司,跪坐着跟长官(或者我也不知道的某人)交谈,偶然没有了争执,相送别的时候他的脸色才温和一些。回到官舍还没休息,官府文书就跟着到处都是,连续不断的宾客来来去去,到了中午还只吃了早餐。我平生性情懒惰,应酬不是我所求。何况才被重重伤害,好的元气已经所剩无几了。将近晚上才得到休息,来读我茶几上的文章,打开书还没来得及读,就已经昏昏欲睡。

对此我只能说,你们大宋打工人真不容易,忙到饭没时间吃,觉没时间睡。

王逢原这边也没好到哪里去:“踆踆门外马,客至知谓谁。昔面尚未逢,那论心相知。揖客拜上堂,谢客辱弗遗。寒暑相问酬,唯诺坐无为。静默近尤远,多言足瑕玼。勉从客所论,还顾所学非。念此废无益,对书坐长嘻。”

门外有马行走,客人来了我也不知道叫什么。曾经从未谋面,有哪里能够论心相互了解呢?向客拱手为礼拜贺上堂,送客也没有让对方屈尊(礼数周全)。寒来暑往相互问候酬谢,唯唯诺诺因为什么都没干。静默的时候距离近仿佛隔着很远,多说话又足够发现很多小毛病,勉强跟着客人谈论,又顾忌所学的不对。想到此处荒废无益,只好对着书本苦笑。

开始是遇见了不熟的客人,相互尬聊嘘寒问暖,不敢不说话,又不敢所说说错话,才感叹近旁的人和我不是同道中人,相距很远的人(指吕惠卿),要通过做梦才能见到,甚是想念。

两个人都是因为工作、生活、交际中的问题而开始想念彼此,也可以说是心有灵犀了。

再看看王令写的《答吕吉甫书》:


令顿首,吉甫阁下辱教甚厚,其所推望期我於君子,令乃鄙者,何能及是乎?虽然事固有不然,不容默默,令以谓今之庠序非古之庠序也,惟章句是程。苟得利者,是学日夜讲之,几希而不祸仁义也。必由今之法度,则不待自信之士,不由今之法度,惟古义是陈,则不有问者,言之何哉?不有听者,告之何哉?古之人所以教者,盖曰:“不愤不啓,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岂不欲人尽闻其道耶?势不可耳。以谓不若是,则人非自得之,非自得之,则资之不深,资之不深,则居之不安。令观近世之士,固有力学矣。惟其志意不安於所闻,行义不繇於道,其弊在学之不明,知而不信耳。学之不明,惑也,复何言哉?知而不信者,繇口言之,而耳听之,其思不至乎?心故也。《语》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况欲聚无求之人,告以其所笑之行耶?其不听也,必矣!假有听之者,君子,其告之若是乎?令故曰:“今之庠序,有德者所不居,不及德则不敢居。”然前之所言,盖推明今古之同异,有德者之为、不为耳。皆不为,不肖发也。

前日至扬州,有以其拒府命告之者。令惕以惊,知非其所居也,忸怩以惭,既不得已也。辄以是告之,自以不肖之学慕於古人者,当如是,敢自取进退於其间也。夫世之公卿大夫不谋道德也久矣,今冯公信贤,不知令之不肖,欲拔之于民衆之编,折公卿之势,而以礼加之。此乃不苟然者,盖有意於道德也。令亦以谓人之过,以古人望我,我虽不及是,苟以世人容悦之道报之。不尽其所言,窃以谓不忠,因自进其区区,不谓其传乃尔也。令之不肖,不足以信於人久矣。彼以所闻之异,故惊也。夫以无足信之言,告不信之人,传所惊异之语,宜复於上者,失令之心也。吉甫视令平日之言,岂不然乎?

诗非法,言与孔子弟子不为诗,令诸尝有之,但传者失,令之意耳。夫七十,子之於仲尼,日闻所不闻,见所不见,彼方瞻之,在前忽焉,在後何暇以作诗为事乎?(这段真不会断)

後世学圣人者,取其文字而学之,数百年,其说漫漫沿其流而远其言,攀其华而不取其实,士之舍道德而争以文字为学也,令窃悲之。因其间而及此耳。夫古诗之在者,三百皆圣人,因人言而存者,谓其道有在乎?是者故不废也。孔子尝言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以《鸱鴞》之诗为知道,则其他有不及道者矣。故其用於诗者,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羣,可以怨,用是而迩,之事父,则不悖远,之事君,则知义。夫学固多术矣,欲为大人者,学为大人,欲为善人者,学为善人。何谓大人之学?非先王之法言不言,非先王之德行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者也。何谓善人不践迹,亦不入於室者也?古诗之得圣人之道者,多矣。其有不合於圣人者,岂少乎?然其意之所存要归乎善,则其作於善人者多矣,岂容无择乎?士之学孔子者,乃知尽信其言而不择,推古之为者以为道,而教後世,乃大放於言,以驰骋其末习,用壮其夸淫靡丽之为,其间虽有不失正者,吾恐扬子所谓:“风一而劝,百壮夫固不为也。”孔子曰:“君子於其言,无所苟而已矣。”如世之作诗者能无苟乎?令故广孔子之意,以为存诗所以载道,而不作今世之诗,未必不为道也。何以言之?夫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此古人之所以学也,施之於古诗,不可耶?顔子曰:“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夫学固自有约也。夫孔子之言传於今者,盖然。其《诗》有曰:“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则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夫孔子岂毁诗者耶?言之有不便,义之有不尽耳。固曰:学者岂可执诗以尽信乎?因吉甫之问,复自陈其不肖,试一思回示其末也。不宣。令再拜。

(我断句脑子不够用了,断得乱七八糟)

我觉得这封书信是王令对自己的辩解。吕惠卿可能在来信中问了他一些问题,他有不同的观点,所以一直在阐述观点为自己辩驳。当然他的情感也很强烈,我甚至可以感觉到他的愤怒。

他写自己拒绝了扬州冯公的邀请,批评了当时的学校和学风还有对写诗的看法。(其他的我也看不懂了🥹)

过度解读,还请指正。












啦啦啦

朱祁钰的25条行事风格

【基本是从《明实录》里扒出来的。朱祁钰的有趣小事,可以见合集。这篇基本是一些行事风格的探讨,而对于每件事的理解角度,亦是人言言殊。欢迎探讨!】

  

1.花钱很慷慨,大手一挥。

  他曾说过,要对有功将士重赏,绝不吝啬;实录中几乎每日都有赏赐将士的记录;以及著名的“金钱银豆”。

  但,他拒绝进行无差别的奖励。因为钱财有限,应该集中奖励有功劳的将士。

  

2.不太愿意重罚,但是崇尚“有再一没再二”。

  实录中,几乎处处都是宽宥罪人的记载;他自己也说过“宽刑,情也”。(钰:第一次犯法我可以原谅,但是第二次就不行了!)

  

3.群臣吵架, 他一般都是和稀泥。

 ...

【基本是从《明实录》里扒出来的。朱祁钰的有趣小事,可以见合集。这篇基本是一些行事风格的探讨,而对于每件事的理解角度,亦是人言言殊。欢迎探讨!】

  

1.花钱很慷慨,大手一挥。

  他曾说过,要对有功将士重赏,绝不吝啬;实录中几乎每日都有赏赐将士的记录;以及著名的“金钱银豆”。

  但,他拒绝进行无差别的奖励。因为钱财有限,应该集中奖励有功劳的将士。

  

2.不太愿意重罚,但是崇尚“有再一没再二”。

  实录中,几乎处处都是宽宥罪人的记载;他自己也说过“宽刑,情也”。(钰:第一次犯法我可以原谅,但是第二次就不行了!)

  

3.群臣吵架, 他一般都是和稀泥。

  比如王文和江渊吵架,赌气想退休,他不让王文走,也不追究弹劾之人。

  

4.言而有信,不愿违背诺言。

  比如范广的赏银。既然已经答应了要给他,便不会因为战功不多,而拒绝赏赐。

  

5.注重遵循旧例。

  他写的《历代君鉴序》里,曾提及要遵循前朝的好制度;

  而对于“监军太监”、“罪犯从军”“端午节文武百官赐宴”等事情,他确实是这样回答的;

  对于官员改变制度的提议,他觉得囚狱、选官等事情已有比较完备的制度,所以不必更改。

  (歪,那么兵部尚书+总督军务,战后还不裁撤,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6.接上,但他并非因循守旧。对于旧的不合时宜的制度,也会进行改革。

  这一点,也是他在《历代君鉴序》里说的。总体来说,他的观念是:好的措施继续实行,不好的措施也要大力改善。

  

7.很有自己的想法,不会被旁人左右思想,是非常有主见、愿意坚持到底的一个人。

  ……但有时候被群臣逼得没办法了,他也会解释一二。比如他已经派遣杨善去接堡宗了,一些大臣还在逼他,导致他最终给出了解释。

  又比如景泰二年,许多大臣多次要求遣使瓦剌,互通往来,钰钰一直是坚决拒绝。(居然拒绝了8次,可见他是个多么坚定的人!)

  

8.讨厌纸上谈兵,不喜欢只说不做的人。

  

9.脑海里的点子奇多。

  为解决粮草和军饷,想了一些应急的办法,但也对弊端万分留意。比如“例监”制度。

  而“小学生罚站”和“运送两次粮食”,画风如此奇葩,都让人觉得他是个鬼机灵。

  

10.心思非常细腻。

  关心你之时,能把方方面面都想到。饮食、银两、太医……是非常周全的暖男(于少保深有体会)

  

11.本质很善良。

  比如给见深母亲封妃(堡宗根本不管),宽宥孙太后犯罪的兄弟(……) 

  

12.宁愿麻烦自己,而不愿麻烦他人。

  比如去别人家里时,再不落座。

  

13.对于弹劾奏疏,一般不会轻信,会让有关部门仔细核实

  他曾说过,不能因为一个人的弹劾,就轻易治罪。

  他生怕冤枉了官员。比如曾令有罪的官员自己申诉,并看看百姓对他们的意见。

  比如石亨的侄子犯法,他说这和石亨无关,不能怪罪他。

  

14.毒舌,有时候带着一些冷幽默似的吐槽。

  比如“天冷不必遣使”;

  比如“汝无目乎”;

  比如“我们轻松地大胜瓦剌,但是你们必须把马匹送过来。” 

  ………

  

15.不喜欢藩王借助特权恣意妄为,并讨厌对无罪之人施加残酷的极刑

  比如某王爷擅自割去了下属的耳朵,被他狠狠骂了一顿。景泰年间的极刑,基本用于汉奸喜宁、叛乱的首领。

  

16.对于一些自己已经实施的制度,若无明显弊端,便不会因为劝谏而轻易改变

  比如“科举南北分科”和“度僧”两件事。 既然永乐年间的科举制度执行得很好,朱祁钰便不想改变。

  

17.不太喜欢搞阴谋、耍小手段

  比如大臣上奏,要离间脱脱不花和也先,他果断拒绝,说待人待事,应当真诚。 

  

18.很操心,对于自己在意的事情,会反复强调,生怕出现一点问题

  比如他反复严令边关将领,堡宗叫门不能上当!

  比如隔几个月就呵斥(?)叔叔辈的藩王,就在原地呆着,不能逃跑!绝不能逃跑!

  

19.对于一些措施,他觉得过于麻烦、执行太过,反而弊大于利。

  比如有人提议专门派人抓捕盗贼,他觉得如果派官军抓捕,反而更加扰民。

  

20.一些特殊事项,他觉得是权宜之计,不应该成为惯例

  比如“夺情”之事,他觉得只有急用的大臣才能夺情,不应该成为所有官员的惯例。

  

21.对于一些制度,谨慎又纠结。

  比如买卖盐粮,他觉得如果严令禁止的话,会致使百姓难以度日;如果不严令禁止的话,又会致使官盐流通不畅。(好纠结啊!)

  

22.对自己人很好、很放心,绝不是一个疑心重的人。

  比如石亨被弹劾,他基本都是:你自己讲清楚就可以了,我不会治罪的。

  比如陈循被弹劾,他:陈循是内阁大臣,怎么会做那种事呢?

  比如于谦被王伟弹劾,他:直接把奏疏递给于谦。(直接把奏疏递给被弹劾的人……这谁还敢再弹劾啊!)


23.接上,虽然不信弹劾奏章,但也会对其中暴露的问题进行思索,并劝勉官员。

  比如年富被某藩王弹劾,他先是骂了某藩王一顿,然后也对年富说,做事不能太迅猛急切呐~

  

24.务实主义者,不喜欢信口雌黄。

  比如有官员说皇陵的寺庙干扰风水,请求拆毁。他说:钦天监画图看看,不能随便乱说啊!

  

25.有时候权宜之计,他也会暂时搁置自己的原则。

  比如俸禄折钞一事,户部说要不折成银子算了,钰钰:我们需要立信于民,但如今缺粮,不得已了,就暂且这么办。但是之后粮食增多,就不能这么做了!


    

【写在后面:

  以上只是我目前的想法,之后可能会修改和补充。

  我特别留意的,是《明实录》里他说过的话,以及反对某政策的记录。记载皇帝言行的《景帝宝训》已然缺失,因此实录里他对于大臣上奏的批示、自己的敕和诏,便弥足珍贵。

  人向来是复杂的,很难以一句话来概括其性格特征,我对于朱祁钰亦是如此。

  2024.3.31】

啦啦啦

      配图是鹰,取自朱祁钰送给于谦的画《神鹰图》。


      配图是鹰,取自朱祁钰送给于谦的画《神鹰图》。


郁郁葱葱201406

反夺情众生相

  • 吴中行(翰林编修)

隆庆五年进士,老张的学生,万历五年十月十八日,上《因变陈言明大义以植纲常疏》

节选:

  “然则夺情者,正非祖宗之法也,而身自蹈之,必其所不敢也。以其所不忍 所不敢而委婉迂迟不得已,为辞俸之请又不得已。⋯⋯夫皇上有殊绝之恩,而求去必速则尤有所大不忍者,然则所望以恤其私情,全其大节者,亦惟在皇上曲体而俯容之耳。”

【吴中行这篇并没有直接对老张进行指责,重点放在劝谏万历顾及伦理,让老张得以丁忧守孝(比刘台还是强的)】

  

  • 赵用贤(翰林检讨)

隆庆五年进士,老张的学生,万历五年十月十九日,上《星变陈言以维人纪以定国是疏》

节选:...

  • 吴中行(翰林编修)

隆庆五年进士,老张的学生,万历五年十月十八日,上《因变陈言明大义以植纲常疏》

节选:

  “然则夺情者,正非祖宗之法也,而身自蹈之,必其所不敢也。以其所不忍 所不敢而委婉迂迟不得已,为辞俸之请又不得已。⋯⋯夫皇上有殊绝之恩,而求去必速则尤有所大不忍者,然则所望以恤其私情,全其大节者,亦惟在皇上曲体而俯容之耳。”

【吴中行这篇并没有直接对老张进行指责,重点放在劝谏万历顾及伦理,让老张得以丁忧守孝(比刘台还是强的)】

  

  • 赵用贤(翰林检讨)

隆庆五年进士,老张的学生,万历五年十月十九日,上《星变陈言以维人纪以定国是疏》

节选:

  “臣以为,丧必三年,自周公孔子以来未之有改,世人之所讲说,民俗之所习安,千百年以来未之有改,非小节常礼之云也……是辅臣之勋望积之以数年。而陛下固败之干一日。臣又不知陛下何忍而为此也?臣以为辅臣之抱痛抑郁而不得伸,是为上干天和而动星变之大者,莫甚此矣。”

【赵用贤这篇同样没有直接攻击老张,而是更加直白的表达了对皇帝不让老张丁忧的不满,认为正是这样才引起了“星变”异相】


  • 艾穆、沈思孝(刑部员外、刑部主事)

艾穆是举人出身,从教谕升到刑部员外(马自强、王锡爵很喜欢他)沈思孝是隆庆二年进士。万历五年十月二十日,联名上《俯容辅臣奔丧守制以植万古纲常疏》

节选:“明王之治天下,未有不自元辅大臣始也,以元辅大臣者,纲常之表也。居正今斩然在缞绖之中,柴骨灰心,形影相吊,而强颜所不安,使之峨冠茄哀于岩廊之上,大非朝廷礼……必先有居正之父,而后有居正之身,陛下始得而有居正也(这句话莫名浮想联翩2333)。可令其执亲之丧,而鸣玉曳组于朝,顾不得修匹夫寻常大都之节耶。”

【艾、沈两人虽然也强调了老张不能为父亲尽孝的无奈与哀痛,但多少有点指桑骂槐之感】


  • 邹元标(新科进士刚分配到刑部)

【这么三个刺头全是刑部的?刑部尚书是谁!?出来挨打2333】

万历五年进士,万历五年十月二十二日,上《亟斥辅臣回籍守制以正纲常疏》

节选:

  “自臣观之,人有五常,仁义礼智信是也。力此五者,斯谓之不常之人。令有人于此亲生而不顾,死而不葬,指而名之曰非常人也。然人不曰残忍,则曰薄行,不曰禽彘,则曰丧心,可谓非常人乎?(骂老张残忍、猪狗不如、丧心病狂)

且其疏又曰:“不顾旁人之谤议,恤匹夫之小节,”非病狷丧心有此言裁。一家非之不顾,一国非之不顾,天下非之不顾,谓理之所在则顾理而不顾众论也(说老张连齐家都做不到,更不用谈治国和平天下了)

居正未闻丧之先,天下逆睹其奸(说老张就算没有夺情这个事,也是奸臣)居正既留京之后,天下深恨其非。臣登刑堂,遇各司曹出刑曹,接诸冠裳。各垂首丧气,一三叹,切齿含愤……(说老张留在京城让大家都不高兴)皇上六婚,固大礼出。居正以被绖罪人欲杂平其间,何心哉?(说老张带孝之身参加皇帝大婚其心可诛)盖欲夸示来世,以居成功耳。”

【邹元标这篇和前面几篇都不同,直接喷脏人身攻击老张,用词极其刻薄,直言张居正是因 “揽权恋位”而不愿回乡丁忧。万历挽留张居正的理由是“为社稷留元铺”,邹元标便在此疏中论证张居正“非良臣”】

  不知道吴中行和赵用贤是不是顾及师生关系,所以对老张本人并没有过多苛责,而是把矛头主要指向皇帝。邹元标这厮就不说了,和刘台一个画风,挨打不冤。

【想起清朝的袁枚吐槽吴中行,相当一针见血】

  从处罚结果来看,感觉也是考虑了情节轻重和师生情谊,“吴中行、赵用贤各杖六十,发回原籍为民,永不叙用。邹、穆、思孝各杖八十,发极边充军,遇赦不宥。”

【其实我觉得吴、赵判得有点重了,邹元标又判的轻了2333(不过吴、赵毕竟是学生,舆论影响更恶劣一些)】

  最后附一下袁枚论证反夺情风波中老张的学生们其心可诛的观点(《答洪稚存书》):

1、强调座师对学生的重要性,恩情不亚于父母,夺情固然有违孝道,但弹劾老师不遑多让。

【东汉时老师去世,学生都要戴孝】

2“明吴中行动座主江陵,仆心不喜道。师有过当谏,谏而不听,当避位。”

【老师就算有错也应当私下劝说,劝说不听也应该是自己回避】

3“江陵并非谋反,所劾者不过夺情一节,则是江陵一身之私罪,与宗社安危,毫无关阂,有何缓不及待之言?”

【“夺情”只是“私罪”,并非谋反这类伤及社稷安危的大事,并不值得吴中行如此迫不及待地疏劾座师,弹劾老师本身也是有违人伦的事,这时这些人为什么不提“纲常”了?】

4“明目张胆攻江陵者如云而起,何劳门下士急急争先?古名臣如汉之赵熹、耿恭,唐之房、杜、褚遂良、张九龄,俱有夺情之事,彼诸君子者,岂无门生故吏略知大义之人?而何以史册寂然,不闻有弹之者,何耶?”

【当时反对夺情的人那么多,身为学生何必凑热闹?古代名臣夺情者不少,为什么他们的学生没有这么沸沸扬扬的弹劾老师?(暗示吴中行他们有别的小心思?)】

5正是吴中行这些人心术不正为了自己名声跳出来攻击老师,才让老张下不来台,逼得他一意孤行、使雷霆手段。

【袁枚认为,明中后期言官、阁臣争斗不休以致亡国,吴中行就是其中推波助澜者2333】

無廷
小钰钰钰钰钰 一直觉得钰的年号...

小钰钰钰钰钰

一直觉得钰的年号很有海晏河清的感觉(对手指)

小钰钰钰钰钰

一直觉得钰的年号很有海晏河清的感觉(对手指)

月明几万里

【霍光和张居正】跨时代的一些共情

敲黑板📝沉浸式体验张老师的课堂。今天也是想魂穿摆子的一天。

今有钱文忠讲百家讲坛,古有张文忠直解资治通鉴。甚至觉得矩阵可以到天津卫打快板hhh

尚书,是管文书的官。昭帝即位第七年,改年号为元凤元年。那时左将军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是霍光的女婿,他生得一女,即是霍光的外孙。上官安央托霍光将这女儿纳入后宫,希图做昭帝的后妃。霍光嫌他年纪忒小,配不得昭帝,不肯依从,这是霍光知礼守正的好处。

(哈哈哈哈幸亏明代没这个习惯🐶)

上官安又去央托昭帝之姊盖国长公主,替他引进,纳入后宫,先做婕妤,一月之后,就立做皇后,年才六岁。于是上官桀、安父子深恨霍光,而感盖国公主之恩。又知燕王旦原是帝兄,不得立...

敲黑板📝沉浸式体验张老师的课堂。今天也是想魂穿摆子的一天。

今有钱文忠讲百家讲坛,古有张文忠直解资治通鉴。甚至觉得矩阵可以到天津卫打快板hhh

尚书,是管文书的官。昭帝即位第七年,改年号为元凤元年。那时左将军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是霍光的女婿,他生得一女,即是霍光的外孙。上官安央托霍光将这女儿纳入后宫,希图做昭帝的后妃。霍光嫌他年纪忒小,配不得昭帝,不肯依从,这是霍光知礼守正的好处。

(哈哈哈哈幸亏明代没这个习惯🐶)

上官安又去央托昭帝之姊盖国长公主,替他引进,纳入后宫,先做婕妤,一月之后,就立做皇后,年才六岁。于是上官桀、安父子深恨霍光,而感盖国公主之恩。又知燕王旦原是帝兄,不得立为天子,心里也怨恨霍光,遂与燕王暗地交通,相与排陷霍光。乃使人假充做燕王差来的人,上本劾奏霍光,说霍光擅添幕府的校尉,谋为不轨等事。趁着霍光告假休沐的这一日上本,他却与公主就中哄着昭帝准奏,共执退了霍光。这是上官桀等欺昭帝年幼,未能辨察,故相与设谋,共害忠良也。

(十岁人主,如何坐天下🤪)

霍光既被劾,待罪于外,不敢入朝。然昭帝虽幼冲,却天性聪明,问左右说:“大将军何在?怎么不见他来朝?”上官桀就对说:“因燕王劾奏他罪恶,故不敢入。”昭帝即时使人宣霍光入朝。霍光见昭帝,取了冠帽,叩头请罪。昭帝说:“将军戴起冠帽,朕知这本是假的,将军你有何罪?将军选调校尉未及十日,燕王离京师数千里,他怎么便得知?可见是假。”此时昭帝年才十四岁,乃能明察如此,尚书官及左右人等,莫不惊骇。

(摄宗大大的慕了)

那上本的人,果然惧罪逃去。其后上官桀的党类,但有谗谮霍光的,昭帝便发怒说:“大将军是忠臣,先帝付托他辅佐朕身,敢有再毁他的,定坐以重罪!”自此上官桀等惧怕,不敢复言,而霍光始得以安意尽忠也。

(真心话来了👇)

夫以大臣辅少主,政自己出,谗谤易生,而又每事奉公守正,尤为奸邪小人所不悦。故周公辅成王,则有管蔡流言之变;霍光辅昭帝,则有桀安诈书之谋。幸赖成王终悟周公之忠,而昭帝则能立辨上官桀之诈,所以谗谤不行,忠勤得尽。若为二君者,少有不察,则不惟二臣不安其位,而周、汉之社稷亦危矣,可不畏哉

矩阵也很希望找到自己的玄德吧,然而是可遇不可求的。顾涓流徒烦于注海,而寸石何望于补天🚬矩阵又何尝不孤独?只是总有一些事情需要做,所以虽死不易。

宣帝部分一些节选:

宣帝尝叹说:“百姓们所以得安其田里,而无叹息愁恨之心者,以有司官刑政公平,狱讼得理也。我以一人之身,而居万民之上,天下事情,岂能一一周知?天下人民,岂能个个得所?全赖那郡国守相官替我分忧

如一郡之中,得一好太守,则一郡之民自安矣;一国之中,得一好国相,则一国之民自安矣。可不重乎?

(分层管理的重要)

又以为太守乃一郡吏民之纲领,若数数更易,则不惟送旧迎新,劳费百姓,且人无固志,凡事苟且,下人亦皆有欺玩之意,上下不能相安。必须行久在之法,百姓们知他将来在地方日久,民情吏弊,凡事都欺瞒他不得,乃肯服从他的教化,以令则行,以禁则止,而上下相安也。”宣帝之意如此,所以当时做守相二千石官的,通要久任。若是历任未久,就有贤能功绩,也未便迁转他。但先降敕书奖励,或就彼加升官级,或赏赐金帛,或有赐爵至关内侯的,仍令在任管事。

(感觉这一点非常有道理。朝令夕改并不适合治理。地方官频繁的调转,往往会急功近利或者糊弄了事,反正很快就调走了。没有人认真的做事情)

岁季秋后,审决之时,有司奏请各重罪犯人。有该处决的,有该减等的,宣帝不敢安处在宫中,常临幸宣室,就斋戒的去处,洗心涤虑,亲自裁决,重其事而不敢忽...尝观汉世,尽心刑名,未有如宣帝者。既置廷尉平,以平郡县所鞫之狱;又斋居决事,以平廷尉所上之狱。分理于人,以详其法;亲决于己,以审其情。此所以狱无冤抑,而治称中兴欤。后世用刑者,宜取法于斯矣。

(感觉矩阵非常欣赏宣帝的法制。其实我是想找矩阵讲霍光后半段的,但矩阵表示没有什么可说的,略过👌

但矩阵讲的真的很通俗易懂,符合我菜菜的文言文水平。突然想到矩阵要是在现代专门编儿童教材,什么数理化都编编,也很有💰途啊)

郁郁葱葱201406

《游居柿录》里关于老张的八卦之处处都有太岳的传说


一、太岳的旧物

  • 城中见张江陵写唐诗字一轴,下有“太和”二字,盖江陵少时号太和居士。和尚豁渠《语录》 云:“过江陵,会张太和,如在清凉树下打坐。”江陵少时留心禅学,见《华严经》“不惜头目脑髓,为世界众生,乃是大菩萨行”,故立朝时,于称讥毁誉,俱有所不避,一切利国福民之事,挺然为之(这几句说的太好了,不愧是老乡+张粉)

【和尚豁渠是当时的名士+狂士,是赵贞吉的学生兼同乡,和李贽是朋友。这个“会张太和,如在清凉树下打坐”真的妙啊,年轻时的圭圭一定是清风明月一般的人物】

  • 归饮于仲宣楼畔徐园。灯下,徐出张江陵一牍,并黄平倩诗一卷,有意无意之笔,妙处不可言喻。

【这个...


一、太岳的旧物

  • 城中见张江陵写唐诗字一轴,下有“太和”二字,盖江陵少时号太和居士。和尚豁渠《语录》 云:“过江陵,会张太和,如在清凉树下打坐。”江陵少时留心禅学,见《华严经》“不惜头目脑髓,为世界众生,乃是大菩萨行”,故立朝时,于称讥毁誉,俱有所不避,一切利国福民之事,挺然为之(这几句说的太好了,不愧是老乡+张粉)

【和尚豁渠是当时的名士+狂士,是赵贞吉的学生兼同乡,和李贽是朋友。这个“会张太和,如在清凉树下打坐”真的妙啊,年轻时的圭圭一定是清风明月一般的人物】

  • 归饮于仲宣楼畔徐园。灯下,徐出张江陵一牍,并黄平倩诗一卷,有意无意之笔,妙处不可言喻。

【这个是有人拿出了老张的手迹让大家欣赏?】

  • 过江陵故宅,为之凄然。此宅视李文饶平泉,差足相当。文饶恋恋平泉,不欲子孙以一草一木予人,而其后死于海上,仅托令狐之梦以归,则其视江陵事又惨矣。文饶、江陵,才气相当,快意恩仇,亦略相当,其遇祸亦相当也。

【路过张府故宅唏嘘不已,把老张和李德裕做对比】

  • 中秋月不明,至王伯徽飞雪堂小集,见张江陵字一纸,并得黄平倩庚子冬寄予一牍,皆娓娓伯修抱恙事也。

【感觉万历末年荆州市面上流传有不少老张的家藏和手迹,当时的文人仕绅以收集这个为雅吗】

二、护国寺

  • 护国寺自来佛殿后有千佛阁,中有丈六金身像,费精铜万斤,峨山僧无着造也,铸于万历十一年。其阁则张江陵园内物,移建于此者。

  • 偶见残碑一具,上隐隐有字,即天皇过悟祖师入道因缘也。讯之其人,云:“修江陵相公府第时,土中掘得,以米四升易来,作捣衣石。”其上大约言寺在城东郡第旁,似不在城外也。其人许送来,俟阅后,志其详。

【这么看张府是建在了前朝古寺的附近?】

  • 护国寺一老僧,号仁庵,年九十四,同坐 天王殿一木上,说辽藩及江陵公兴废事,甚可听。

【三袁的时代,离太岳不算近也不算远,江陵已经没有张居正,却处处有他的传说】



微月波飐碧玉流

【2024.4.4-4.5】河南—访白居易、刘禹锡

*刘禹锡墓的小孩真的很可爱


距上次到洛阳已过了七年。龙门石窟的人还是如此之多,好在我早些年已看过大佛,不必再随人潮挤上去。

住在石窟景区边上的河东社区。不是柳河东的河东,具体是什么河的东我也没查,但确实是河东。

住处离白园很近,没进景区已见到白乐天的画像。午后阳光好,路旁的牡丹花也开得好,不必去花展也能欣赏真国色。

白园也刷的是龙门石窟的票,因此也是游客众多。白公真会挑地方,小山一座,青林翠竹、池塘楼阁,若非游客喧哗,确实是适合养老的清静所在。随人流缓缓步上石阶,许多家长与小孩讨论着白居易的诗和关于他的文学常识,但小孩似乎只熟悉李白。

乐天堂中陈列着他故居中出土的家用小物件,还有......

*刘禹锡墓的小孩真的很可爱


距上次到洛阳已过了七年。龙门石窟的人还是如此之多,好在我早些年已看过大佛,不必再随人潮挤上去。

住在石窟景区边上的河东社区。不是柳河东的河东,具体是什么河的东我也没查,但确实是河东。

住处离白园很近,没进景区已见到白乐天的画像。午后阳光好,路旁的牡丹花也开得好,不必去花展也能欣赏真国色。

白园也刷的是龙门石窟的票,因此也是游客众多。白公真会挑地方,小山一座,青林翠竹、池塘楼阁,若非游客喧哗,确实是适合养老的清静所在。随人流缓缓步上石阶,许多家长与小孩讨论着白居易的诗和关于他的文学常识,但小孩似乎只熟悉李白。

乐天堂中陈列着他故居中出土的家用小物件,还有一尊纯白的白居易雕像。小孩窜上窜下,摸摸这里摸摸那里,这雕像恐怕已是秃了层皮的。也罢,白公是喜欢孩子玩耍热闹的。

再往上去便是书刻长廊和一座碑塔,长廊壁上尽是日本书法家的作品,歌颂白公。白公在海外的粉丝确实是很多的。

小山不高,看到坟包,大抵是到顶了。许多刻有诗文的石碑环绕着中间的坟冢,游客大多聚在墓碑前,与同伴评说在这里长眠的诗人。墓前有些许祭品,糖果、花枝、卡片,甚至有烟酒。没有买到花束,我只能献上饼干和书信略表心意。

《醉吟先生传》和墓志铭刻在墓旁一块大石头上,字是清晰的,不过很少有人仔细看。

下山途中有“白亭”供人歇脚。两个小男孩彼此搂着坐着说笑,看上去十分温馨。


出了白园,便要从龙门石窟正门进去,才能到香山寺。

人群缓慢移动,沿河边走略微能快些。两岸垂柳青青,飘着漫天的絮,惹得人鼻子痒。

隔河可以望见对岸的香山寺。走完石窟一路,再转过一座桥,不久便上香山去了。

石阶颇陡,雨天爬恐怕有些危险,好在我来的时候已是小雨转晴。半山腰的椅子上蹲着香山寺的白猫,它的一只同伴半年前死了。据说当时它伏在同伴身上发出凄厉的哭声,眼中流泪。现在它的双目是泣血的红色。

香山寺传来钟声。日暮斜阳映在漆彩的屋檐上,更添几分神圣。

寺院里的桃树枝头系满了红绳,有人求姻缘,有人求事业,千年前白居易又在这里求什么呢?元白二人的来生缘便许在此处。白居易修香山寺,希望轮回之后能与元稹在此重逢、同游,不知他是否得偿所愿。

下山只见落日熔金,暮云合璧。


与白香山道别。

下一站,郑州西。



荥阳有些荒凉。方圆十里寻寻觅觅,好不容易找到一家花店。把新鲜的花全挑上了,包成一束带去送给诗豪先生,他是喜欢花的。

换汉服插头簪,吃完午饭收拾妥当,我便往刘禹锡公园去了。

从禹锡路的后门进园,“廉洁文化公园”几个大字挂在门口。依稀记得柳州柳侯公园后门的公告栏里也都在宣传柳宗元的廉洁文化。这两个公园确实挺登对,有池有亭有纪念馆,园内路旁的石头上也都刻有他们的诗作。

顺着十二牌坊往园内走,牌匾上书写的是刘禹锡一生走过的十二个地方。重温他的一生,江南生江南长,游学做官漂泊不定,终究是回到了河南故土。

夹道的樱花满树红粉,他或许喜欢这种可爱的颜色。鸟鹊成群,翔集林间,也不怕人。小娃戏水追逐,老人闲坐养生,青年男女散步观花。融融春景,好似他跨越千年将生命力传递。

刘禹锡墓前后树着两块碑,碑前都摆满了孩子们送的鲜花、食物,还有柳条和迎春花编成的镶金花环。四束花束和写了话的卡片,自然是远赴而来看望他的文学爱好者所赠。虽然这里环境幽静,却比景点内喧嚣的白居易墓热闹。那儿的清洁人员太勤劳。

我也是有备而来。献上花,待要念我提前备好的词给老刘听,却见一旁有个小女孩。我怕尴尬,便等了许久,可她迟迟不走。我问她在看什么,她盯着墓碑问我,这里埋的是什么人。我说:“是刘禹锡,一位有名的诗人,或许你学过他的诗。”小女孩摇头,说她才一年级,不知道这个人,也不识几个字。

她问我能不能念那几张卡片上的话给她听。我欣然应允。别人写的大都是简短的祝愿,至于我的,是大段的彩虹屁。小孩自然是听不懂的,觉得叽叽咕咕的没什么意思。

此时来了几个追逐打闹的男孩子,噌噌噌不知怎么就爬到了坟包顶上,在上面蹦蹦哒哒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坟头蹦迪。不多久他们就跳下来,跑了。

小女孩说,坟包上有好多蒲公英,她要爬上去摘。我估摸着这摔下来得断腿,劝她到别处摘去。

她离开了,我独自欣赏着这个坟包。黄土上浅浅覆着几块绿草,小白花和蒲公英作为点缀,很纯净。小草小花都分布得零散,想必不是人工所植。有一种强劲的生命力使他们从这黄土垄中长出来。我想起墓主那句“雨洗血痕春草生”。

小女孩又回来了,捏着一根蒲公英,说她吹不动,让我试试。我用力吹上一口,差不多已吹尽了,只有两根还顽强地扎在上面,小女孩又吹了吹,它们便飞上天去了。

我想我已经在这里逗留很久了,或许该再往前走走。但小女孩希望我再陪她玩一会儿,说她的妈妈去卖东西了,她要在这里等到晚上十点才走。

她拉着我去树林里摘花,黄色的、紫色的,摘了一小把,蹲在地上整理。我跟她跟得累了,便劝她别摘太多,不然下次没了。她站起来,说:“那我们去送给刘禹锡吧!”我有些惊讶,她摘这些花居然是要送给刘禹锡的,她半小时前甚至都没有听过这个名字,只知道这里埋了个人。

“他喜欢这个吗?”“我想他会喜欢的。”“我妈妈卖水枪,要不要摆把水枪给他玩?”“你想摆也行啊,他大概会玩玩看的。”

两侧碑前都摆上几朵花后,小女孩问我,他的尸体真的在这下面吗。我也不知道,或许是吧。她又思考了一会儿,冒出一句:“那他的爸爸妈妈呢?”我愣了一下,问她:“你是在说刘禹锡吗?”她“嗯”了一声。我笑着说,死了呀,他自己都死一千多年了,他的爸爸妈妈自然也是。小女孩很认真地说,要说去世,不能说死,死不好听。我又笑了,说,刘禹锡不会介意这些的。

小女孩扒在石头砌的坟沿上跟我聊天,说她的爷爷奶奶都去世了,他们不喜欢她和几个姐姐还有妈妈,但他们都已经去世了。她又聊学校里的事,聊她的好朋友,还有一些不喜欢她的同学做的烂事。她一直强调自己太胖了,觉得瘦才好看,很多同学都瘦瘦的,可她都有七十斤了。我安慰她说她看起来非常健康,可她还是觉得自己太胖了不好看。

我们走到刘禹锡纪念馆里去逛了一圈,小孩不识字,觉得无聊。我指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说:“这以后肯定要背的。”不过她看不懂,顺便冷不丁问了我一句:“你作业写完了吗?”

我想我该走了。我问她是不是一直住在河南,她很笃定地摇头,给我报了一个小区的名字。我说我是来旅游的,要走了,又问她有没有去旅游过,她说没有。我从包里翻出在洛阳买的小手办要送给她,她接过来说要送给她姐姐,想了一下,又问我这多少钱。具体多少钱我也忘了,大概四十块上下,但我跟她说就十几块钱。我又翻出一个带流苏的小花夹子,给她夹上,她高兴地蹦了几下,挥手跟我说再见。


走过“禹锡玉兮”的高大雕塑,便出了园。

时候不早了,我去郑州市区与网友见面,千古风流人物纪录片刘柳篇的导演姐姐。



我一向不擅长聊天,讨厌被迫与人交谈,一般也不喜欢社交,除了跟Coco Zhang相处的时候,因为就算我单方面输出也行,她会给予我回应。

这次跟黄导交流得极为畅快。两个i人的饭局,从18点见面一直聊到23点,很难想象我能在生活聊天中说这么多话。

艺术确实是相通的,无论是音乐美术还是影视。审美的概念能够共鸣,精神世界的维度能彼此对得上,没有感觉到代沟,能一下子get到对方表达的东西,交流起来自然就顺了。

关于精神世界的维度。通过读书之类的途径,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脑袋里就建构起了立体、具体的一个世界架构,比如看到一个年份,可以立即对应到这是个什么背景,谁做了什么事。这个时空段里的人在你脑海里有了具体饱满的形象,跟你见过的活人一样。相当于你身处现实的世界,脑袋里面还有另一个时空的世界,很有意思。比如研究中唐比较认真的同好们建构起的中唐世界架构是差不多的,交流灵感之类的东西基本不会有障碍;但其他人脑海中没有这个世界架构,就做不到这样。就像我写一段歌词,里面化用了各种元白刘柳的事和典故,同好一看就能懂我表达的是什么,但其余的人能觉得语句优美就差不多了。

还聊到很有意思的一点,就是研究刘柳到后面有一段时间跟走火入魔了一样,那种状态之后很难还原,但当时的劲就是那样的。很多机缘巧合,运气和兴趣之类的事,只能用玄学解释吧。

当然不只聊了元白刘柳和纪录片相关的话题,还交流了一些艺术作品、生活方式、宗教、农村女性之类杂七杂八的,复盘起来有点累,就这样吧⚈₃⚈

总之是一场奇妙的相聚。



郁郁葱葱201406

瞿、张两家的渊源

瞿景淳,嘉靖二十三年的榜眼,早老张一科的前辈,瞿式耜是他的孙子。

  • 嘉靖四十一年八月,瞿景淳和高拱一起任重录永乐大典的总校官,老张是分校官。

  • 嘉靖四十一年九月,瞿景淳、张居正一起主考武举

  • 瞿景淳于隆庆二年去世。

  • 瞿式耜早年是钱谦益的学生,钱谦益又是李维桢的学生,李维桢又自认是圭圭的学生😋😋

    ps:两家曾经议亲,钱谦益的独子求娶瞿式耜的孙女。据《钱谦益年谱》记载,婚事由钱母定下,等到两家在正式下聘礼时,钱谦益的原配夫人已经去世,由于瞿家不肯按正室夫人的待遇给继室柳如是回礼,引起了柳夫人的不满,后又赶上瞿式耜在桂林抗清,这桩婚事作罢

【真的不是甩锅给老婆吗?】

  • 崇...

瞿景淳,嘉靖二十三年的榜眼,早老张一科的前辈,瞿式耜是他的孙子。

  • 嘉靖四十一年八月,瞿景淳和高拱一起任重录永乐大典的总校官,老张是分校官。

  • 嘉靖四十一年九月,瞿景淳、张居正一起主考武举

  • 瞿景淳于隆庆二年去世。

  • 瞿式耜早年是钱谦益的学生,钱谦益又是李维桢的学生,李维桢又自认是圭圭的学生😋😋

    ps:两家曾经议亲,钱谦益的独子求娶瞿式耜的孙女。据《钱谦益年谱》记载,婚事由钱母定下,等到两家在正式下聘礼时,钱谦益的原配夫人已经去世,由于瞿家不肯按正室夫人的待遇给继室柳如是回礼,引起了柳夫人的不满,后又赶上瞿式耜在桂林抗清,这桩婚事作罢

【真的不是甩锅给老婆吗?】

  • 崇祯初即位,时任户科给事中的瞿式耜在奏疏中言张居正之功。

  • 永历三年三月,张同敞抵达桂林,“受知于大学士瞿式耜,执赞称弟子。”瞿式耜年长张同敞十八岁,虽然二人交往时间不长,但志趣相投,亦师亦友。

  • 永历三年五月,瞿式耜举荐张同敞“知兵、得士心”,“擢兵部右侍郎兼翰林侍读学士,总督诸路军务”。

  • 两人在桂林被囚禁的过程中,“乃幽之民舍。虽异室,声息相闻,两人日赋诗倡和”。瞿、张唱和诗百余首,并命名《浩气吟》。瞿式耜自序:“庚寅十一月初五日,闻警诸将弃城而去,城亡与亡,余誓必死,别山张司马,自江东来城,与余同死,被刑不屈,累月幽囚,漫赋数章,以明厥志,别山从而和之。”

  • 《浩气吟》中瞿式耜有《初六日寄别山》二首、《自叹示别山》、《和别山韵》二首、《赠别山》二首、《闰十一月十五日付别山》《赠别山》等诗专为张同敞而写。张同敞亦有《和留守瞿师原韵》八首、《留守师赠诗赋答》三首、《和留守瞿师纪事原韵》等诗回应。

  • 张同敞在《留守师赠诗赋答》中写道“一线几希师若友”。瞿式耜在《初六日寄别山》中写道“难中资益友”。师生二人共商国是、共赴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