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鸡田七修《廖氏族谱》序
廖名龙
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千万万个家。没有离得开家的国,也没有离得开国的家。国的家、家的国,有国才有家。国和家血脉相连、一脉相承、荣辱与共、薪火相传。国家有史书,地方有州志,家族有家谱,生生不息、流芳千古。在鸡田七修《廖氏族谱》编修之际,应编委会之邀,做“靠谱”的人,特以此为序。
愿宝庆府“四田”发祥公后裔兴旺发达:我为我是发祥公后裔感到荣幸。发祥公字汝表,号宣仪、别号巡都,人俊公五世孙,元文宗进士,官翰林院侍讲学士,迁湖广,永衡州路总管,卸任后避战乱宦游宝庆武攸,喜湛田风景秀丽、民风淳朴而家焉。妣孙氏恭人,继妣刘恭人生德行、德文、德贞,续妣尹恭人生德据,派发湖南宝庆府四柱四大房。老祖宗留下祖训,为了生存“逢田落籍”,德行字英豪,居湛田;德文字英杰,居鸡田(野鸡田);德贞字英武,居黄堡大水田;德据居桃花坪大秧田。发祥公湛田、鸡田、大水田、秧田史称 “四田”。发祥公明地理、懂风水,隐居隆回云雾寺谋得山门脚下一块风水宝地,从此护佑四田子孙兴旺发达,遍布天下。
鸡田始祖德文公,特授文林郎,大明洪武二年(1369)从湛田迁徙隆回六都野鸡田,二百五十多年的发展,如今遍布湖南、四川、云南、贵州、重庆、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等中国大地。
修家谱感祖恩,古人说“前人不修谱、后人不知祖”,甚至说“三世不修谱为不孝”。
盛世修家谱,家谱或者族谱是用文字记载家族文化、家规家训、家人名讳、生庚八字等重要信息的载体。修家谱启迪后人、尊宗敬祖、奋发进取、光宗耀祖、血脉传承、自强不息、爱国爱家;修家谱让后人序昭穆、尊伦理、别亲疏、记生殁、扬孝道、感祖恩、彰正道、承祖训、守家风、做好人;修家谱搭建子孙后代与老祖宗心灵感应的桥梁,铭记祖德、牢记祖恩,以得到祖宗的护佑;修家谱让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流芳百世、代代相传。
但是当今社会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不知道在自己的根在哪里,不知道自己的祖先是谁,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爷爷是谁,更加就不知道爷爷的爷爷是谁了。千百年之后我们也成为了祖先,如果没有家谱,那么你的儿子、孙子以及孙子的孙子也就不知道你是谁了。为了能够传承中华民族传统家风美德、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让你的后人知道自己的祖先是谁,来自哪里,去哪里了,唯一的办法就只有修家谱。
家谱是传家之宝,你看,毛家毛太华之前可能没有想到第二十代之后会出一代伟人毛泽东。老祖宗在天有灵,说不定我们鸡田廖氏再过十代、二十代、三十代也会出现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的栋梁之才,所以,我们家家户户都要齐心协力把我们的家谱修好,把传家宝传给子孙后代。
立辈分续昭穆,辈分、排行、班辈、班次(古称"昭穆"),是一个家族传代的字凭,是家谱的重要组成部分。辈分是寻根问祖、寻亲联谊的密码,不管你走到天涯海角,只要辈分能够“排得起来”就是一家人。
自鼻祖人俊公始定五言四句:
人哲昭长发 英雄尙后来 永言多福显 景运自和开
自“人哲昭长发”发祥公起,四田另立辈分,鸡田班次:
德子玉必仁 思文宗福显 景运添芳秀 世代振鸿名
注1:“景运添芳秀”原句“景泰添芳秀”。
注2:“世代振鸿名”原句“以正守先行”。
四田总班次:
继述承昌国 敦崇展达才 盛朝隆建立 富贵应常来
四田新继班次
2014年5月16日发祥公宗亲会在怀化格兰蒂斯国际酒店召开族史研究会,确定“富贵应常来”之后制定二十代“四田新继班次”:
诗书泽睿智 忠孝育良庄 群贤典雅韵 众杰谱华章。
本届家谱编修历经七八年的筹备,鸡田廖氏宗亲会前期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发祥公宗亲会廖继省一直在积极推动,可谓是“好事多磨”,直到2021年下半年才正式进入编排阶段,廖名中曾经参与《鸡田六修廖氏族谱》的资料收集和编写,有一定经验体会,本届明知任务艰巨、勇于挑重担值得称赞。编委会成员以及各支系代表做了许多艰苦细致的工作,特别是廖继虎、廖清泉…等顶寒冷冒风雨,战酷暑斗严寒,克服各种困难和阻力,走村串户、挨家挨户、现场收集第一手资料,精神可嘉。
修家谱是全体家族成员的大事,需要大家参与。族谱编修、资料收集、资金筹措得到了族人的大力支持,终于使第七版(七修)《鸡田廖氏族谱》得以付梓。可喜可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