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廖家支援359旅1000担救命粮
ID482743861 2022-10-22

 廖家支援359旅1000担救命粮     

      注1:这一篇文章也忘记了是谁推荐过来的了,原文题目“一地主坐牢40年,出狱后托人问王震:还记得当年1000担救命粮吗?”。1945年冬,王震的359旅回师随县,部队面临断粮,恳请地方上的同志帮忙想办法筹粮。廖家是当地的首富之家,当事人李实决定试着争取当地首富廖家,希望他们能够伸出援手。当时廖家父子廖友湘、廖复初都不在家里,当家的是廖家90多岁的老祖母。廖家老祖母虽然90多了,但是做起决定来毫不含糊,她对李实说,借粮没问题,只要答应一件事,将来要是你们胜利了,你李先生千万不要亏待廖家人。李实被廖家的深明大义所感动,急忙写下了借条。而廖家祖母也很大气地借出了1000担粮食送到部队。廖家不仅借粮,还给部队送了不少猪肉牛羊,缓解了部队的燃眉之急。解放之后,廖复初作为开明人士参政议政,受到人民政府的嘉奖。但是好景不长,1951年廖复初被人举报,以“反革命”的罪名判处无期徒刑。1990年6月3日,因为廖复初表现良好,无期转为有期徒刑。坐牢40年出狱。出狱后托人问王震:还记得当年1000担救命粮吗?......(廖名龙)

      注2:文章是广西桂林廖梓杰宗亲推荐,感觉这一篇文章故事感人,所以编发出来大家分享: 抗日战争时期,湖北省廖家寨首富廖复初曾支援359旅1000担谷子和几十头大肥猪、及大量蔬菜。因划成份时划成大地主,加上仇家诬告,被判重刑,1991年才出狱,几经周折找到中央领导人王震证明后,得以取消“罪行”,并获政府赔偿。

      注3、廖宗保宗亲看到文章之后在廖氏群里面发了一首长诗,写得也很好:
鄂籍廖氏应城府
九十祖母解燃眉
义借军粮千余担
救359旅渡难关
复初先贤参议政
被诬入狱四十载
李实希良获知悉
王震将军立昭雪
廖氏祖辈尽忠国
不计其数好家風
现代各条战线上
廖氏精英做贡献
不忘祖恩传遗德
天下廖氏广传承
敬祖尊宗好祖训
忠党爱国永发扬
和谐友爱共聚首
再创家族辉煌史
勿忘祖辈立大志
吾辈中人再续力
逆境不叹世态凉
盛世不忘先祖恩
发扬光大族门庭
天下廖氏共雄起

 

      原文转载

一地主坐牢40年,出狱后托人问王震:还记得当年1000担救命粮吗?”

1991年,王震上将收到自己老部下马希良的一封信。在这封信中马希良代人问了王震一个问题“您还记得当年1000担救命粮吗?”

而这个托马希良写信问王震的人却是一个坐牢40年,刚刚出狱不久的地主廖复初

一个刚出狱的地主为何要托人给王震写信问出这样的问题呢?

这背后的一切还要从1945年说起

1945年冬天,蒋介石集团悍然发动了内战,向解放区发动了疯狂的进攻。中原解放区作为蒋介石集团的重点目标,承受着很大的压力。

王震率领359旅对敌人展开了反击,接连打了不少胜仗。王震带着部队打下湖北枣阳后,接着在双沟、唐河等地连战连捷,部队士气不错。这一年的12月底,王震下令部队回师随县。

但是就在回师的路上,天降大雪,部队前进的道路暂时被封住了。而此前部队一直在运动作战,所带的粮食并不多,后勤体系也不完善,部队面临着断粮的风险

而当时的现实情况是,周围的大中城市都被敌人控制,我军要想在快速地筹集到大量粮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无奈之下,359旅只能找地方上的同志去想办法。359旅的旅长和政委找到了时任鄂北行署专员的李实,告诉他部队的窘况,恳请地方上的同志帮忙想办法筹粮。

部队找到了地方,但实际上当时地方上也非常困难。

据李实回忆,当年的鄂北行署“公文柜在口袋里,公文桌在膝腿上,更无固定财政来源”。鄂北行署自己是没有能力拿出粮食来帮助部队的,但是李实等人并没有叫苦,因为他知道相比部队的同志,自己更熟悉本地情况,也和当地群众有深厚的情谊。基于此,李实向部队的同志们保证,给他1-2天时间,他一定想办法解决大军的吃饭问题。

李实送走部队的同志后,冒着风雪召集工作人员商议,并向群众们了解情况。经过一番商议,李实决定试着争取当地首富廖家,希望他们能够伸出援手。

廖家是当地的首富之家,在应城还有盐矿,称得上是富甲一方。而且廖家人文化程度都比较高,对蒋介石政权颇有不满,是可以争取的对象。抗战时期,廖家就支援过新四军。

李实对这些历史自然是了然于胸,所以他想试着争取一下廖家。

李实进了廖家的门,当时廖家父子廖友湘、廖复初都不在家里,当家的是廖家90多岁的老祖母。

李实看见是老祖母当家,心里多少有些打鼓。他担心和老人家解释不清楚,还担心廖家会不会以当家人不在为借口婉拒自己。

结果事实证明李实的担心是多余的,廖家老祖母虽然90多了,但是做起决定来毫不含糊,她对李实说,借粮没问题,只要答应一件事,将来要是你们胜利了,你李先生千万不要亏待廖家人。

李实被廖家的深明大义所感动,急忙写下了借条。而廖家祖母也很大气地借出了1000担粮食。

在满天风雪之中,这廖家借出的1000担救命粮及时地送到了部队驻地,廖家不仅借粮,还给部队送了不少猪肉牛羊,缓解了部队的燃眉之急。

解放之后,廖复初作为开明人士参政议政,受到人民政府的嘉奖。但是好景不长,1951年廖复初被人举报,以“反革命”的罪名判处无期徒刑。

以廖家的身份,在过去的岁月里,自然难免和国民党反动派有所往来,红军时期他的祖父还和红军发生过武装冲突,廖复初也曾经担任国民党的膏盐矿自卫队大队长等职务。而且当时李实已经调任外地,廖家支援359旅的事也就无人确认。

1990年6月3日,因为廖复初表现良好,无期转为有期徒刑,经过40年牢狱之苦后终于被释放出来。

出狱后的廖复初跟着家人到武汉居住,但是由于廖复初的户口进不了武汉,在武汉生活有诸多不便。廖复初也曾经在法院等相关部门申诉,但是始终没有成功。

正当廖复初一家一筹莫展的时候,廖复初在《春秋》杂志上看到一篇《我为359旅筹军粮》的文章,再次点燃了心中的希望。

文章是李实口述,由359旅出身的作家马希良成文。作为当事方廖家的代表,廖复初从编辑部打探到马希良的地址,给他写信说了事情的原委。

马希良38年参加革命,跟着359旅出生入死,以后成了小有名气的军旅作家。当他看到廖复初的来信时,内心久久无法平静。他觉得不能辜负当年支持革命事业的朋友,于是他给自己的老首长,时任国家副主席的王震上将写了一封信,将廖复初一事的原委写明白,并代替廖复初问王震“您还记得当年的1000担救命粮吗?”

信寄出之后,马希良专程登门拜访廖复初,看到廖复初家境窘迫,马希良自掏腰包给了廖家100元。廖复初开始不肯收,马希良就撒了一个谎,说这是“民政部门给你的救济款”。听到这话,廖复初才放心地收下。

此后连着三年,马希良都打着这个旗号,给廖家送了三年的“救济款”

80年代末90年代初,100元是一笔巨款。实际上马希良虽然是作家,但是收入也有限,还要养家糊口。而这给每年廖家的100元“救济款”,其实是马希良自己收破烂,几毛钱几块钱地攒下来的。

马希良的信到了王震的案头,王震看了之后,立刻对廖复初的案子做了批示。

1991年10月,廖复初收到了应城人民法院的判决书。

判决书这样写道

“廖复初在解放前虽然担任伪职,但无罪恶,尚为我党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解放后也无破坏活动.....宣告廖复初无罪,并给予相应的补偿

收到判决书的这一天,廖复初喜极而泣,在自家门上贴了一副对联

半世沉冤化甘露,一生喜泪颂党恩


推荐文章
评论(0)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