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易经传承大典》执委会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
廖名龙
送虎迎兔新春佳节到来之际,由“家谱堂”创始人阎晋修倡导的《中华易经传承大典》执行委员会工作会议,于2023年1月19日(大年二十八)在成都清水河公园召开。
会议由一位从事“区块链”、“元宇宙”以及数字化研究的蔡方强主持,他对阎老师从事的家谱文化以及“易经文化传承”给予高度评价。中华易经是五千年来的宝贵财富,中国要更加强大,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要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他首先请阎老师向大家介绍编纂《中华易经传承大典》项目。
阎晋修老师:《中华易经传承大典》项目的提出已经三年了,最近我们也组织了六次筹备会。早在2019年7月28-30日杭州全球易经大会就提出“易经界与家谱文化产业携手,对全面复兴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2020年9月1日易经界“成都会议”期间,与中国易经界泰斗廖墨香沟通,提出出版《中华易经传承大典》。2022年10月与廖墨香大师电话联系后,马上确定启动编纂《中华易经传承大典》工程并全面登记建立数字化档案。
这一项工程比编纂《四库全书》、《永乐大典》的难度还要大。要做好这一项伟大工程我们要成立编纂委员会、基金会、海外委员会等11个委员会,从现在开始是发动阶段,组建筹备委员会,在《人民日报》、中宣部等部委的支持下于2月份在北京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大事情。
杨照华先生是中铁的,传播太极文化三十多年,中华易经有五千年历史,编纂《中华易经传承大典》是文化传承、乡村振兴、建设现代强国,实现中国梦、实现“五免”和“九大民生工程”的项目,需要央企、国企、民企共同参与,组建好管理团队、专家团队。杨先生已经就该项目的策划、组织、实施等向阎老师提出了他写的方案,待研究审查后再决定是否采纳。
王缘和先生已七十多岁,他对四川易经研究现状、传承情况比较的了解,对《中华易经传承大典》项目表示支持。
郑珊珊女士从事中医,多次应邀参加家谱堂组织的活动,高度赞扬阎老师有爱心,几十年来的心血做家谱传承,最近又推出易经传承是大爱,表示全力支持阎老师的工作。
刘汉吾先生:传承中华易经文化,我们要调动社会资源、群策群力,也表示全力支持配合阎老师。
刘茂玉女士:易经文化已经进入高考试题,说明国家重视了,这个项目是非常有意义的大工程,我们要建立一个组织,要在文化部门申报课题,争取资金支持,要集结志同道合之士,大家参与。
蔡方强做“区块链”事业七年,《中华易经传承大典》是上下五千年的大工程,要做好顶层设计,搭好班子,大团结。对阎老师的项目非常支持,同时当好“参谋”。
廖运明先生是国际易学联合会信息科学专委会常务会长,他认为编纂《中华易经传承大典》是好事情,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四个自信”就有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信,上升为国家行为,解决民生、为国家建设服务,有社科院、人民日报参与,做实事,要有合法“保护伞”、合法经营、要获得批文,稳扎稳打把事情办好,不能急于求“快”。他建议在“十一个”委员会基础上增加一个“应用”委员会,让易经传统文化应用于国家发展战略、应用于老百姓、应用于大众健康......应用于民族复兴(发言获得掌声鼓励)。
周莉女士:阎老师推出的这个项目是大工程、希望工程,表示要积极参与。
周先生喜欢易学,对阎老师《中华易经传承大典》的编纂有信心,对能够参与这一项工程感到开心,他希望阎老师心想事成。同时他从易经的角度上,对筹建十一个专业委员会以及前面廖先生提出的增加一个“应用委员会”共“十二个委员会”的基层上,再增加一个“论坛委员会”为“十三”委员会,以顺应“十三、十四、十九”等吉祥气场(掌声鼓励)。
杨明富先生从事易学研究多年,对于编纂《中华易经传承大典》非常感兴趣,表示尽力支持,同时推出了易经研究的“三易”观点:简易、不易(要坚持)、变易(学会变通)。
毛新元先生认为目前易经界存在“群魔乱舞”现象,要编纂好《中华易经传承大典》,需首先要定战略、搭班子、建团队。重视专家团队板块,吸纳志愿者人才,同时要做好资金筹措。因为有“南绍北廖”之说,他建议请廖墨香大师题字“中华易经传承大典”,提高《易经大典》的声望(掌声)。
段兰天先生说,阎老师的家谱堂在永丰路的时候他们就认识结缘,发宏愿、结善愿、广合作。他认为编纂《中华易经传承大典》做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项目非常好,我们要集思广益,建议把有奉献的参会人员的专业、特长、资源等资料做好登记。
邹同中先生是《四川经济日报》大项目策划者,正在筹备“全球华人春晚”,对阎老师推出的编纂《中华易经传承大典》,从“信仰”、“根文化”、民族复兴、中国梦等方面给予高度赞扬,认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会议在继续,以上仅是本人根据大家发言整理成文进行报道,不一定完整、准确表达发言人的原意,特此说明。
图片荟萃
致谢:梁鉴先生提供合影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