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略谈张廖简:三姓联宗的由来(转载)
ID482743861 2023-02-28

略谈张廖简:三姓联宗的由来(转载)

      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地球村”是美好愿景,这一篇文章发布在“张氏宗亲会”公众交流平台,收集了很多有关于廖氏、张氏、简氏三姓互相联谊联宗联姻的美好故事,转载在廖氏通主页乐乎平台,供参考(廖名龙)

      我们华人的社会里,几姓联宗者很多,因为我们中国人很讲血缘,所以,不论他们有几多姓氏,如已知道是同一祖宗,一脉相承的,则定会来互相认亲,而且组成团体,以使后辈不致数典忘祖,这是吾中国人数千年之传统美德。

  如要论起多姓联宗,则要算舜裔为最,因他们有十个姓氏以上,其次是六桂堂,再者是谈谭许谢,董杨童,赖罗傅,萧锺叶,邢连颜,张颜等,不胜枚举。

  至于张廖简三姓联宗,则是近廿年来才在台湾发起的,因台湾张廖简人数很多,张姓有一百四十万人,廖姓大约有四十万人,(其中双廖者占六十波升强,大约有廿六万之多),简氏则有十多廿万人,三姓合共大约有二百万人口,所以,台湾桃园县在十八年前,就有张廖简宗亲会之成立,及至八年前才组成台湾张廖简宗亲全国总会,虽然,八年时间是不算长的,但四届来在几位理事长积极拓展下,会务发展迅速,如火如荼,目前各县市之分会已将近十个单位,而且多次组团访问东南亚各国。

  张廖简三姓联宗的传说,其中有几种说法:

  (1)三千多年前,张姓二兄弟因对商朝末帝纣王不满被通缉,逃生时兄改姓廖,弟改姓简。并焚香向祖先盟誓曰:吾等在世为求生存而改姓,死后必需归张姓。

  (2)七百多年前宋末元初,廖姓八十世祖光景公四十一郎,因被奸臣谗诬,遂将九孙分三郡埋名稳迹,即长文广,次文兴,三文举承原武威郡廖姓;四文福,五文亮,六文禄承原太原郡简姓;七文用,八文明,九文峰承原清河郡张姓。又有一说廖姓七十六世祖奇可公生三子,长廷邦封清河郡公姓张,次廷龄封武威郡公姓廖,三廷奉封太原郡公姓简。

  (3)六百多年前,明初洪武四年(公元一三七一年)福建南靖县默林长教简德润公入赘张进兴家,后裔称张简(惟现在大部份仅姓简)。明洪武七年(公元一三七四年)福建云霄张元子公入赘诏安县官坡廖三九郎家,单薄一子友来。发誓生则(户籍)姓廖,死则(神位)归张。然而目前中国大陆则生前户籍亦登记姓张,而潮洲普宁县高埕乡,现有廖姓族人五千余人,亦是生时户籍姓廖,死后神主坟碑都要归姓张,此就是俗称双廖也。

链接

廖姓,又称“双廖”,起源于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系元朝末年张姓与廖姓之合。张廖氏源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发祥于福建漳州诏安县二都官陂,张廖氏始祖张元子(1328-1392),祖出张虎(伯纪),张伯纪於唐总章二年随陈元光开漳州,后在福建漳浦县南郊中营开基。元顺帝(1341-1364)时,白莲教猖乱,张伯纪第十三世孙张元甫迁福建云霄县西林和尚塘,明洪武七年(1374年),张元甫第五世孙张天正第三子张元子,字再辉,到福建诏安县二都官陂乡教书,为官陂廖化赏识。廖化,年以白米三百石贡献朝廷,乃封外部员外郎,赐九品衔,人称三九郎,三九郎单生一女名为“大娘”。并招张元子为婿,元子入赘廖家事三九如父母。翁视东床如己出,廖家事业皆由元子执掌。

明洪武八年(1375年)张元子48岁,张元子妻大娘生子依俗姓廖名友来,友来未及加冠。某年,族人有犯国法者,拖累族人,族人不敢见官潜逃株连无数。当时,张元子就以廖姓身分,往官申辩。不料官讼多年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方致官事清白结案,张元子年事已高返家途中重病垂危,临终时遗嘱儿子友来:“吾深受汝外外祖父(三九郎)知遇之恩,欲舍命图报,未能如愿,汝当代父报效,子孙生当姓廖,以光母族于前,死归姓张,以存父姓,生死不忘张廖两全。”张友来尊父遗嘱,以张承廖,并立誓“凡我子孙,生则姓廖,殁后书张,不违祖命,以报廖公之德。我本姓张,来源于河南清河郡衍派,云霄西林和尚塘有祖业,以后应回西林祭祖扫墓,以尽孝道,若移外地,张姓、廖姓由其自便。”张元子死后,廖友来奉父神主往廖姓祖祠,廖族善意奉还,廖友来转奉神主往云霄西林张姓祖祠,并将张元子遗嘱告知亲族。张族嘉勉曰:“生廖死张,是一嗣双祧,宜自立一族以光张廖门楣。”赐祠堂堂号“崇远堂”,并赐灯一对书“清河衍派,汝水流芳”,清河为张氏堂号,汝水(南)为廖氏堂号,又赐谱序五十字“宗友永元道,日大继子心,为朝廷国士,良民万世钦。信能攻先德,作述照古今:本基源流远,诒谋正清深,克治祖家法,其庆式玉金。”后用蓝轿八台鼓乐送张元子神主牌回官陂,廖友来并将官陂坪寨故居中厅改为祖祠为父祖立祠。奉父为「张廖」始祖,自己改名“张廖友来”,自立一族“张廖氏”。 张廖族为了发扬祖先勋业训勉世代子孙,族谱的封面均书为《张廖氏族谱》,并叙述“张廖氏”的由来,承认“张廖”之本姓,并定“七条祖训”刻碑文嵌入祖祠墙壁,教导子孙明白本源的由来,此亦为“七嵌”的来源。张元子子张廖友来生四子,长子张廖永安、次子张廖永宁、四子张廖永祖后裔由福建诏安县二都(今官陂乡)迁饶平县建饶。再如旅居日本大孤市侨胞有张廖富源、张廖富南等,都是官陂愿仔公的后裔。又如移居广东潮汕一带的张廖族人,也多用联姓。在此之前,元末有简德润者,入赘南靖张家,此派下张简同宗,以后乃有张廖简三姓联宗之说。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