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岁老人默默守护着民主革命纪念馆
廖名龙
四川阆中古城,除了厚重的科举文化、“年”文化、三国文化,还有红色文化,尤其是“阆中民主革命纪念馆”,这里是末代举人(武举)廖树堂(棠)的旧居,位于阆中二龙镇,距离阆中城区30公里。由一位农民廖周行个人自费创办,如今快90岁了。
2024年5月25日。巴蜀廖氏廖名龙、廖大富、廖君学、廖明军一行四位廖氏宗亲,从成都出发,专程陪同中国台湾社科院孙武彦院长,来到“阆中民主革命纪念馆”参观考察。阆中廖小鹏、廖周斌、廖小平以及李先生、周先生等一同陪同参观。
从左至右 廖小平、廖大富、廖明军、廖名龙、廖周行、孙武彦、张全成、尹华平、廖周斌、小张、李晓云、邹小亮、廖小鹏(廖君学拍摄)
从阆中古城前往二龙方向有一个左拐(从二龙往阆中方向是右拐),我此前自己开车曾经两次来到这里,当时是小石子乡间土路,下山还可以,回来山上的时候,因为坡度太陡,车子动力不足打滑冲不上来。如今这里修成了水泥路、路面也加宽了。今非昔比,廖健会长派的是“劳斯莱斯”和“宝马”豪车,还有专门的专业司机。但是到了这里的两个拐弯路口,即使是高手也是要来回一两次倒车才能够过去啊。
1、廖周行 一位了不起的老人
“阆中市民主革命纪念馆”就建在一座大院内(廖家大院),门口一块石碑上刻写着“光汉公旧址”,已经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创办“阆中市民主革命纪念馆”就是廖周行这位老人家,身份证显示快90岁了,廖周行老人家告诉我其实已经90多岁了(因为上学的时候小报了一岁)。一个农民自费创办全国独一无二的红色纪念馆,如今老人家白发苍苍,九十岁高龄仍然在苦苦坚守,真的难能可贵!
老人家知道我们今天要过来,早早就在门口等我们了。
看上去老人家身体还可以,握着的手也有力,记忆力也很好、思维清晰,唯独耳朵背(因为修铁路放炮把耳朵震聋了)。
耳朵背,听不见(经常看到老人家用手捂住耳朵聚音)
我凑到老人家耳边:我们代表巴蜀廖氏、代表廖健会长来看您老人家来了。
前几年认识孙院长,说起孙中山先生的穿西服老照片,因为疫情没有成行,今天终于相聚了。
2、曾经的大户人家:廖家大院
廖家大院现在已经围成了一个四合院,宽大的庭院,高高的门槛,凸显这户人家曾经的辉煌。廖家大院是廖周行老人家的曾祖父廖明镜(廖树棠)留下来的,其世系:廖明镜(廖树棠)--廖德洋--廖由路--廖周行--廖茂美--
辈分为:有宏国嘉明,德由周茂美,继志泽能长,正大昭忠顺…
3、孙中山先生的着西服照片据说是独一无二的“孤品”
“阆中市民主革命纪念馆”设有辛亥革命时期、红军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后各时期四个展厅,收藏有上千件珍贵文物。更有孙中山先生的早期着西服的照片。有关专家说,孙中山先生的着西服的照片是独一无二的“孤品”。
4、这里存在着不少隐患
①、90岁的老人家独自坚守毕竟不是一个长久之计,我不知道老人家有没有其他生活来源,政府有没有一些“配套资金”或者补助?②、房屋漏雨,很多文物都受潮了。③、我们在屋子里拍照的时候,孙院长问怎么灯光那么暗。为此我请孙院长发挥他的资源优势,为“阆中市民主革命纪念馆”的保护贡献力量。
举头望屋顶
房子有一些漏雨、灯光暗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