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996.ICU,这种集体性的高潮抗议真的有效吗?
酚酞实验室 2019-04-11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让网络购物、移动支付、视频聊天…变得流行时,也撬动了一个群体的流行,那就是“程序猿”们儿,也被称为“码农”。

提及这个群体,没有不爱的——高智商、钱多是非少、踏实能干是他们的典型标签,不仅是互联网界老板们的宠儿,也是婚配择偶中万千少女的梦中标的。他们不拼颜值,拼实力,女生们要的很简单——就是那份踏实。码农们说加班,那一定是假不了的,因为这是行规。

于是,也有了各种关于这个群体的自嘲。

那么,这个群体流行到什么程度呢?

最简单的佐证就是“1024程序员节”的设立,它是中国程序员的共同节日,设定在10月24日。1024这个数据是有讲究的,1024是2的十次方,二进制计数的基本计量单位之一,程序员就像是一个个1024,以低调、核心的功能模块搭建起这个科技世界。1G=1024M,而1G与1级谐音,也有一级棒的意思。

但这个一直任劳任怨的沉默群体,最近却搞了个大新闻,以至于引发全球关注。一名程序猿实在受不了 996工作制这种非人的折磨,于是在 3月26日写下第一句话,在GitHub上发起了一项名为 996.ICU 的开源项目。

(https://github.com/996icu/996.ICU)

这个项目一开启,全世界的心脏都随之跳动,为之“疯狂”了。


这个事情搞到现在有多大?

996.icu 最初看上去像一个戏谑式的玩笑,但是发酵到今天,已经引起了全球性的关注。目前996.ICU项目在GitHub上Star数排名世界第二,引起国际广泛关注和对中国程序员的声援。

Python之父Guido van Rossum的关注就是很好的例证。继上个月在推特上评论996制度“违反人性”后,近日他在就此事于Python官方论坛发布一篇名为《我们为深陷“996”泥沼的中国程序员们做什么?》的帖子,引起网友热议。

帖子里,Guido van Rossum 如此写道:

该帖子很快引发了很多留言, CPython 核心开发者 Senthil 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GitHub黑名单这几天一直处于不断增多的状态,截止到4月10日上午九时,公司黑名单已达到93个。BAT无一例外都在内,还有字节跳动、拼多多、海尔、华为等大公司。

同时,各大媒体也纷纷发声,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光明网、人民网等都在声讨996工作制。比如《人民日报》指出“996工作制的合法性显然存疑,个体对这种机制说“不”几乎不可能。年轻人承受压力过大所衍生出的社会负面影响不可忽视,如何从社会层面为年轻人减压,是时候予以重视了。”光明网也提出“莫让996工作制成了职场明规则”。

但看各种不同的声音,会有一个有趣的发现,官方媒体基本是声讨,遵循“政治正确”的原则;科技媒体倾向于事实性陈述时再进行辩证性的分析;而个人自媒体的观点往往比较“个性化”一些儿,表达更加直白,与主流大势有差。

比如专栏作家连岳在微信公号里写道,“996不过是提供一个选项,你愿意,就留下,不愿意,就离开。”而在评论区他更直接地对 996.ICU 项目作出评价“这堆人不过就是白左脑残”。

再比如独立战略营销顾问小马宋在微信公号写道,“如果没有996,你以为还有你喜欢和向往的BAT吗?…你反对996,那就去一家不加班的公司,你会有许多选择。”

还能在网上看到相关的996爆料的社区APP,当然这一波操作应该有特意蹭热点之嫌。

但是,看到热议与发声,也就足见996这个事件引发的关注度。而且,它不单纯是互联网圈的工作机制,其他工作领域也有,比如环卫工人、医护人员等不同行业的服务者。


996为什么突然爆发了?

996这个词的出现是近几年的事情,百度指数最早可以追溯到2011年,它几乎是中国创业时代的一个表征,从创业公司到互联网巨头都对这一文化习以为常。

如果公司不采用996的加班机制,管理者们自身也会比较焦虑,担心被高速竞争的市场环境淘汰。比如36氪采访的六点一刻CEO提到,“不支持 996。但希望我的团队能快乐自愿加班。因为作为 CEO 本身有很多焦虑,如果看到自己的团队没有人加班,就会更增添这份焦虑,也会在其他CEO面前觉得“自卑”。”

可见,996的“价值”。但996为何今天才爆发?

业内人士分析,996工作制隐性存在多年,现在集中爆发,或与互联网红利消失有关,“不是对996不满,而是对收益不满。”

中国互联网经历了高速增长的20年,其高薪收入也成就了一代中产阶级,并很好的解决了受过高等教育人群的就业问题,多数从业者也是牺牲了个人时间换取公司的增长和一定的个人成长和财富。

但互联网公司过劳猝死的案件的频发以及当今创业环境变差、大公司频爆裁员、互联网期权也越来越难实现财富自由、10年高速圈钱背后隐藏的问题的爆发等,所有这些都刺激从业者的神经。

每一个人都感到焦虑,面对恶劣的就业环境,都积攒了不少“情绪”,都认为自己是不公制度的受害者。

所以,一旦有了宣泄的出口,毫无例外,大家都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996是抗议能解决的吗?

但问题是,996真的是抗议能解决的吗?这个声讨是真的能形成一股力量,促成改变,还也是“热点”中的一个,当有下一个热点出现时,它也就被淹没了,被遗忘了……

这个事情的出现和企业管理经验不足有很大关系。管理能力的不足基本是全球互联网企业的通病,主要原因和互联网是资本型驱动的产业关联很大,资本看中的是高资本回报。

大量创业者主要任务是做PPT、找投资,而且有很多创业者还是90后,学生阶段就进行互联网创业,比如ofo的戴威,管理经验可以用“零基础”来形容。所以,前一段时间爆出的ofo的内部腐败也就不足为奇了。

互联网的很多管理都是“人治”,仍以戴威为例,有员工就曾评价戴威,“他对下面的人很好,是一个比较重情义的人,愿意和员工交流。”这种人治就会衍生管理弊病,也会出现那种为了所谓的情义“共患难”的场景,共同“996”。

而且互联网公司的发展路径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早期烧钱来换取规模效应,美团、滴滴、京东都是典型。人力是规模的基础,互联网这个被誉为“第五类轻资产公司”也不例外,这一点从京东正计划的8%比例裁员中可见一斑。目前,京东员工将超过15万,大概有1.2万人将失去工作。这个消息已经震惊四野。

互联网行业高薪酬、高压力、高资本投入、高失败率、高会报的“五高”特点是不会改变的。有人抗议996,但也有年轻人依然为996公司卖命的。

真正的改变不是能抗议来的,而是当一家公司足够优秀时,它自然在体制设计上就会合理,那么分配机制也会合理,监管也会到位,996自然会不攻自破。


年轻人到底怎么选择?

关于996的讨论其实涉及到一个很实质性的问题,就是“年轻人到底如何选择?”想通过抗议来改变996其实不现实,中国互联网公司要想维持世界领先地位,必然是要付出代价的,而高智商的程序猿们儿自然逃脱不掉。

祈祷的一是公司越来越优秀,有完善合理的机制,但20年的草莽高速生长自然还没迎来这个高光时刻;二就是选择的问题,互联网公司的高薪酬及未来前景是很多年轻人选择的前提,高压工作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高速成长、意味着未来可见的职业光环。

这一点从互联网公司高管中年轻人越来越多就能见趋势。比如百度3月公布的高管退休计划,给更多年轻人晋升的机会,53岁的总裁张亚勤今年10月退休就是明证。

小道消息公众号创始人冯大辉在他的公众号文章《我所经历的996》中写道,“其实那会儿给了加班费也改变不了什么,能力和阅历的增加很重要,有过一个那样压力下的经历,一辈子都是好事情。”

当然,这是他一家之言,你也可以说他是创业者(无码科技创始人),站在自己的立场发声。

但事实是,时代变了——全球化了,早九晚五的舒适工作机制已经不适合这个时代了。这是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变化的发生已经让你猝不及防,一不小心就落伍是当下人的写照。

所以想跟上节奏,必然意味着高强度。这样讲不是说“996是合理的”,而是说现实已经如此,个人能力、心理预期、竞争态势和行业变化等等都在改变着人的生活状态。

一切变得很复杂,单纯的抗议和情绪的发泄已经难以解决问题。更多该思考的是如何让一切变得合理。

要意识到早九晚五的舒适必然会埋着未来的隐患,不能贪图眼前的安逸与舒适。另外,就是要思考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在短时间内高效率的工作,避免那种“磨洋工”的无效996。


END


推荐文章
评论(0)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