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全名单!中山三院133英雄今日回家,援汉经验获国家推广
海通社传媒 2020-03-30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简称武汉同济医院)是武汉9家救治新冠肺炎重症病人的定点医院之一,收治的患者病情危重、复杂。进驻该院光谷院区的17家医疗队来自广东、上海、山东等6个省市,在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等方面发挥了典型示范作用。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简称“中山三院”)医疗队是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唯一的广东医疗队。在收治病人平均年龄61.8岁、重症比例84.4%、超80%患者合并基础病的艰难挑战下,中山三院医疗队的收治人数、治愈人数、治愈率均位于17支医疗队前列。医疗队累计收治患者90人,治愈出院73例,病死率降低至2.2%,远低于4%的全国平均病死率,尤其在老年患者救治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

  近日,国务院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专门发文推广武汉同济医院“光谷经验”。在3月21日召开的湖北省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中山三院医疗队作为17支医疗队的代表,专门对救治经验作了介绍。

  3月30日,中山三院这支医疗队圆满完成任务,将乘坐专机回家,预计于13时50分抵达广州。欢迎英雄回家!

立体管理:为患者编织 “生命之网”

  入院1个多月来,47岁的武汉市民杨奇(化名)终于洗了第一次澡。2月25日,他住进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时,病情危重,一刻都无法脱离氧气机,心率一度飙到130次/分以上。

  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医疗队的精心救治下,如今他已经能脱离心电监护下床走路,将于近期出院。这一生命奇迹,得益于医疗队创新的“多学科、立体、个体化综合治疗模式”。

  在中山三院医疗队接管的病区,患者绝大部分为老年人,平均年龄为61.8岁。重症患者占比84.4%,合并1种以上基础疾病的患者超过80%。

  如何啃下这块“硬骨头”?中山三院第三批援助武汉医疗队队长,该院肝脏外科主任、肝脏移植中心主任杨扬指出,“最终治疗效果好不好,要看对病人观察处理是否及时、治疗时机切入是否及时。”

  新冠肺炎病情进展非常快,而老年患者代偿能力很差,如果病情没有得到及时处理,就会突然死亡,有的患者甚至上个厕所就“没了”。

  “对于危重病人,哪怕一个细节做不好,病人的恶化甚至死亡就是一天半天的事情。”中山三院岭南医院综合ICU主任、中山三院援汉医疗队医疗组组长毕筱刚说。

  然而,在隔离病房里,对患者进行及时观察处理,有着很大的难度。为了保障安全,医生每隔4-6小时就必须换班,不能一直留在隔离病区内。

  “要想保证病人的治疗及时有效,就必须在管理上创新。”杨扬介绍,中山三院医疗队创新性地提出了“多学科立体化管理”的方案,对患者做到观察、检查、会诊、预警、处理“5个及时”。

  在排班管理上,每个患者都24小时有医生动态追踪病情变化。每天,都由高年资医生带领开展床边早晚大查房。杨扬说,医生一定要在病人床边交班,不能只是隔着荧光屏,“看与不看病人,是完全不一样的”。

  针对合并有基础疾病的重症患者,医疗队设置了“专科首席专家”制度。“如果这个病人除了新冠肺炎以外,以中风瘫痪为主,就让神经科专家去管理,所有的治疗方案调整,都要通过首席专家来落实。”杨扬说,这就保证了治疗的连续性。

一人一案:个体综合治疗“保驾护航”

  作为一名肝移植专家,杨扬平日里面对的都是最为棘手的患者。需做肝移植的患者,2/3以上都是病情危重,如果不立即抢救处理,死亡就在旦夕之间。

  在救治这些患者时,就需要“整体观”——病人首先要活下去,才能针对疾病进行救治。这样的整体观,此次也应用于医疗队在武汉的救治实践中。

  中山三院医疗队在病区推行“个体化综合治疗模式”,来自20个专科的专家们各自发挥所长,为患者施行“一人一案”的个体化治疗。

  毕筱刚说,医院在组建医疗队时,就非常注重学科搭配。医疗队里的33名医生,来自20个专科。除了基础的临床医生之外,还配备了康复、心理、营养等三个专科的专家。营养支持、心理干预和康复训练及早全程介入,提高了重症患者的救治率。

  医疗队接管病区之初,康复科专家郑海清就对病区的50多例患者进行了全面的调查评估。他发现,病区重型、危重型新冠患者普遍存在呼吸困难、气促、胸闷、乏力等呼吸功能障碍表现。

  此外,由于长时间卧床,老年患者尤其容易出现肌肉废用性萎缩、肢体关节僵硬和挛缩等问题。针对每一个患者的具体情况,他为患者制定了“一人一案”的呼吸康复干预措施。

  同时,整合重症医学、营养康复、心理等专科护士的优势,制定同医疗方案一致的“一人一案”整体护理计划。中山三院护理部主任、该院第三批援助武汉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陈妙霞介绍,医疗队对特殊病人实行专人护理,确保病情观察、药物治疗、营养支持和康复训练能够实施到位,营造温情、和谐的人文护理氛围。

  45岁的患者靳先生原来在另外一个病区住院,住院期间病情恶化转入ICU抢救,上过两次呼吸机并使用了ECMO。待病情稳定后,他了解到中山三院医疗队的综合康复治疗理念,主动要求转入该病区。

  转到病区时,除不能脱离吸氧外,他的双下肢由于长时间卧床不动而明显萎缩,几乎不能坐起来,站立就更加无从谈起。他非常焦虑,担心自己从此无法站起。

  杨扬、毕筱刚带领团队为他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其中就包括郑海清制定的体位管理、早期活动及呼吸管理等康复训练方案。

  经过循序渐进的康复治疗,目前,靳先生的呼吸功能已明显改善,也已经能下床活动了,生活自理不再是问题,预计很快就可以顺利出院。


推荐文章
评论(0)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