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滴滴成功的背后探讨(一):成于资本?
梦里花开 2019-09-19

一、这是一家非典型的互联网公司

在互联网江湖中, 很少有一家公司像这么样的,同时具备很多不合理经营条件,

A、占据着行业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市场份额。

B、挑战者众多,从前,现在,和未来都很多。

C、面临过灾难性的公关危机,信誉出现严重负值。

D、时刻担心着头上的监管政策之剑。

当然,最重要的是,迄今为止,这件公司都没有盈利,而投资人却一直不离不弃、趋之若鹜,甚至还允许他在为盈利的情况下进行其他项目的战略投资。

这么奇葩的公司,这么神奇的公司,这么充满传奇的公司,我想大家都和我一样充满好奇,带着崇拜的心里,我们试着来寻找一下,是什么成就了他??

是爱情吗? 肯定不是是创始人的个人魅力吗? 应该也不是是出色的人脉背景吗? 不是是高超的融资技巧吗? 不是是让互联网同行们难望顶背的产品运营能力吗? 不可能是还是独树一帜的商业模式? 还是不是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二、台前的“快&滴”之战

2013年12月,快的打车和支付宝高调联手,不但推出了支付宝钱包付费功能,还给每个司机发放了一个二维码卡片,让司乘人员交易更加方便。

2014年1月,嘀嘀正式宣布和微信合作,不用安装软件就能通过微信平台叫车以及支付车费。

不久,易观国际的监测报告指出,2013年第3季度,快的打车的市场份额达到了41.8%,跃居行业第一;第二名为嘀嘀打车,市场份额为39.2%。然而,对于这份调研报告,嘀嘀打车并不信服,声称自己在用户数、订单量和APP下载量等指标上均高于快的打车,并搬出了一份艾瑞咨询的报告,证明自己才是市场第一。

最终,这一场数据战变成了旷日持久的口水战

三、台后的“T&A”之争

台前,两家打车软件公司打得难解难分。幕后,则是2013年,阿里巴巴针对腾讯微信高调推出“来往”,同时进军了腾讯的腹地—游戏产业。

而腾讯在同年让微信加入的交易、支付等功能,无异于直刺阿里的咽喉。

根据公开数据,滴滴快的融资时间线如下

 

从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两家公司融资先后基本一样,金额差别不大(参考创业关键点:做到这四点你才能开始融资),而且更重要的是滴滴的创始人和天使轮投资人都是阿里老兵,那么是什么促使他们选择了腾讯系呢??

很早以前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直到我和一个IDG的老朋友聊起这个话题的时候,他告诉我,确切的说,当初是马化腾追的程维,2013年春马化腾主动约程维吃饭,在饭桌上给出了一个很难拒绝的offer,腾讯投资滴滴,占20%的股份,不要董事会席位,投票权减半。

腾讯的条款实在太诱人了,滴滴的所有人都陷入纠结中,但是最终因为其他投资人的坚持,在2013年4月接受了腾讯1500万美元的B轮投资

那么为什么马化腾会开出一个这么诱人的条件入资滴滴呢,一个方面是然当滴滴开始运行的时候,阿里已经战略投资快的,腾讯的选择余地不大,其实实质还是这不是打车软件之争,而是核心业务的应用场景之争,未来市场之争

四、实质:应用场景之争

不得不说,对于现在市值超过32000亿人民币的阿里巴巴和超过31000亿的腾讯,迄今为止已经分别完成了297和592笔投资,其中单笔投资亿元以上规模的就有125和203家来说,滴滴和快的在当时完全可以说实打实的是一头任人欺负的小毛炉

But相对其他行业应用,打车应用在当时最为直接地涉足了本地生活服务,无疑这正是阿里和腾讯瞄准已久的未来业务增长市场,同时打车软件所涉及的交易行为,也是阿里和腾讯争夺移动支付业务最有效的接人口。在这场核心业务的针锋相对中,两大打车软件公司的决斗成了“T&A”两大巨头市场争夺战的桥头堡.(参考互联网经济的实质:羊毛不需要出在羊身上了)。

战局之中,两家成立仅仅2年左右时间的公司,拼杀得天翻地覆,各种补贴层出不穷,简直可以用旷古绝今来形容,战局之外,隐藏着阿里和腾讯这两大互联网巨头之间更深层次的谋篇布局。

中国商业领域这两头不断膨胀的凶猛巨兽,在未来应用场景的争夺中,利用自身巨大的资金体量,简单粗暴的开始着用户的争夺和行业布局。(中国互联网围城:迷茫的小公司与进击的大帝国

五、结局:不败之败

不得不说,比较于阿里比较强势的投资风格,腾讯的低姿态更能维护投资人和创始人之间的良好关系,2015年2月14日,快的打车与滴滴打车宣布进行战略合并,正式宣布“T&A”之争结束,但是因为各种积怨,最终,滴滴稳稳的站进了腾讯版图,这也是为什么作为OFO战略投资人,内出现经营分歧的时候,滴滴和阿里分别投资青桔单车和哈罗单车,都不愿放手OFO的控制权,最终导致OFO逐步淡出共享单车市场,丧失市场地位。从这个角度来说,当年的共享出行之争,没有赢家。

结言:首先:共赢才是商业的本质。其次在当年的“快&滴”之战,背后的大佬入场,资本力量的助推,左右了当年的战事,那么滴滴逼平快的之后,最终战胜UBER,独占中国大陆共享出行市场,也是依靠资本的力量吗??我觉得不尽然,更多细节分析,请听下回分解:滴滴成功的背后探讨(二):成于技术?


推荐文章
评论(0)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