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深圳夏令营:孩子讨厌学习?多半是家长做错了这些事

每当提起孩子的学习,很多家长表示很头疼,最大的问题就是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讨厌学习。

通常表现为:

不认真听讲、作业敷衍了事;马虎、不愿动脑筋、拖延懈怠;日常情绪低落、没精打采;迷恋网络世界和游戏。

厌学和网瘾是当今社会儿童和青少年最常见的两种心理问题,困扰着父母。

孩子之所以会讨厌学习,社会、学校的因素固然存在,家庭因素的影响往往是更关键的。

很多孩子不是对繁重的学习压力、复杂的学习难题感到厌烦,而是家长的一些做法和言行,让孩子产生自卑、烦躁、叛逆的心理,于是开始讨厌学习这件事。

比如家长以下这4种错误做法,就容易引起孩子的厌学情绪,值得警惕。

01

期望过高、要求过严

孩子承受的压力太大

曾经在网上看过来自同一个家庭的两张课表。

一张是10岁读小学四年级哥哥的课表:周一到周日,除了在校,都要参加各类补习班,还要完成相应的练习;

另一张是妹妹的,5岁读幼儿园中班,但琴棋书画样样都要学。


如今这个时代,很多父母走上了“鸡娃”的道路,把所有的心血、精力和时间都倾注在孩子的教育上,一定要上名校、考高分、各种兴趣特长全面发展。

对孩子期望高、要求严,不能说是一件坏事,但如果过分的高期望高要求,超出孩子自身的承受能力,确实容易坏事。

《燕赵晚报》就曾报道过一篇新闻,石家庄13岁女孩因学业压力过大患上抑郁症,吞食100多颗药片自杀。

有网友也反映说:

“好像我不管怎么努力、做得多好,都不能达到我父母的标准,他们永远都不满意”“我好希望他们能跟我说,你做得挺好了,休息一下也没事。”

家长的高期待高标准下,孩子缺少正面的鼓励和肯定,觉得自己怎么做父母都不满意,自信心不足;

过重的学业压力下,孩子每天的生活都被学习充满,没有可以停下来休息、玩耍的时候,整个人是压抑的,无法从学习中感受兴奋和快乐。

这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都会产生负面影响,造成自我价值感缺失,逐渐对学习产生抗拒。

家长对孩子的期待和要求应符合孩子实际情况,考虑到孩子的身心健康,给孩子适当的“放空时间”可以自由地休息、玩耍。

不要过于严苛,懂得给孩子肯定和鼓励,孩子有自信了,在学习上会更加充满活力与激情。

02

过度管教、督促,孩子失去自觉性

很多孩子讨厌学习,不在于家长管的太少,恰恰是因为管得太多。

作业陪着孩子写、写完负责检查;唠叨、催着孩子去学习;给孩子安排好各种学习计划和任务。

家长把学习的责任都揽在自己身上了,孩子便不觉得自己要为学习负责,于是失去自觉性,懒惰不爱思考,事事依赖父母。

一旦什么时候家长不再督促、为他安排好,孩子就懒得学习、开始讨厌学习。

电视剧《小欢喜》中,陶虹所扮演的妈妈宋倩,就是一个对女儿学习过分焦虑、管太多的妈妈。

女儿都上高中了,还把房间的墙换成透明的玻璃墙,以便随时可以查看孩子的学习情况;对女儿的学习也是事事过问、插手。

剧外的陶虹与剧中的宋倩截然相反,她是个典型的“反焦虑”妈妈,很少管孩子学习。


她说:

“要是因为辅导学习母女变仇人,那伤害太大了,得不偿失。孩子终究是要自己强大的,陪伴孩子,等待孩子自觉的那一天,要相信孩子自我成长的力量!”

的确,要想孩子爱上学习,主动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养成好习惯,提高自觉性。


尤其是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对个人空间和自由的要求会更高,家长的过度干涉、管教,反而容易激起孩子的叛逆心理:“越是想让我好好学,我偏偏不学。”

让孩子有自己的空间很重要,这样他们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能动性。没有自由,孩子就学不会自觉。

因此家长要给孩子自由安排学习的机会,什么时候开始写作业,假期的学习安排,让孩子自己做主,他在学习上的积极性会更高。

03

唯成绩是论,过分看重学习成绩

综艺《少年说》中,一个女孩因为成绩下滑,妈妈就把她的舞蹈课停掉了,并告诉孩子只有进入全校前100名才让她继续学舞蹈。

唯成绩是论的父母,评价孩子的角度单一,经常忽视孩子身上的其他闪光点,认为除了成绩其他都不重要。

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都走入了这样的误区:

过分看重学习成绩,孩子只要学习好,其他的问题都不是什么问题;而一个孩子只要学习不好,其他所有的优点都不值一提,说什么都得不到重视和理解;孩子考得好了便喜笑颜开,考的差了满是失望和愤怒;跟孩子说话张口闭口就是学习、分数,忽视与孩子的心灵、情感交流。

父母过分看重分数,情绪、对孩子的态度随着孩子成绩而改变,会使得孩子也一样过于看重分数,给孩子造成无形的心理压力。


长此以往,当孩子觉得自己承受不住这样的压力了,干脆就放弃了,于是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

节目中,现场跳了一段舞的女孩浑身散发的是自信、快乐的光芒,这也是家长需要关注的。

不是成绩好的孩子就没有其他问题了,成绩不好的孩子也有很多优点值得发掘和肯定,家长应该客观立体地看待。

发现孩子的特点和优点加以培养,帮助孩子建立自信,这种自信心会帮助孩子在学习和其他各个方面都做得更好。

在学习这件事上,也不应该让孩子只看重成绩,最重要的是帮助孩子找到学习的乐趣,对知识的渴望,真正地享受学习过程,而不是功利性的考高分。

04

外部奖励使用不当,孩子丧失内驱力

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喜欢用物质奖励来激励孩子。

跟孩子许诺,考试考前多少名,就奖励100元钱或者送一个礼物;作业按时完成,奖励看一会电视,等等。

殊不知,外部奖励使用过多或不当,反而容易让孩子丧失内驱力,当家长不再给予奖励时,就不愿意学习。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老人在一个小乡村里休养,但附近却住着一些十分顽皮的孩子,他们天天互相追逐打闹,吵得老人无法好好休息,在屡禁不止的情况下,老人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给每个孩子25美分,然后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

孩子们拿着这25美分高兴坏了,第二天,又来到老人门口玩闹。这一次老人给了每个孩子15美分,说自己没有收入,只能给这么多。

15美分也不少,于是第三天孩子们又来到老人门口玩闹。这一次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

孩子们很生气,“一天才5美分,知不知道我们有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而玩了!

刚开始孩子们为了自己开心而玩,每天都玩得很尽兴,可是后面为了钱而玩的时候,动力反而少了。


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经过实验表明,一个人在进行工作时,如果对他进行外部奖励刺激,那么反而会减少他自身工作的欲望,削弱自身的内驱力。

这种外部奖励对自身驱动的抵消就被称之为“德西效应”。

同样的道理,家长如果总是用奖励来激发孩子学习,孩子的注意力和兴趣只会慢慢放在奖励上,不再重视学习本身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于是逐渐对学习失去内在的驱动力和积极性。

所以,家长应该减少甚至避免这种外在奖励“诱惑”的方式,可以多给予一些精神上的鼓励,比如肯定的目光、赞赏的语言、一个大大的拥抱。

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学习的内驱力,帮孩子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和成就感,这才是最根本的。


夏令营/冬令营——深圳市南山区白石洲国际市长交流中心——奥德曼


推荐文章
评论(0)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