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住坏空
成、住、坏、空指的是四劫。此系佛教对于世界生灭变化之基本观点。于佛教之宇宙观中,一个世界之成立、持续、破坏,又转变为另一世界之成立、持续、破坏,其过程可分为成、住、坏、空四时期,称为四劫。
就在昨天,对街一位正值壮年的叔叔过世,肝腹水,走得很快。前几年写总结,我写过「生龟脱壳」,写过「被困住」,最近几日在想用什么词回顾一年的感受和收获时,一直脑中萦绕的是「成住坏空」四个字——仿佛开示一般,生活用无常死亡告诉我一切都是「成住坏空」的,一切都逃不过这个循环。
然而我们往往被「住」所蒙蔽,认为「短暂的持续」即是「永久」。持续的身体无碍,便认为是永久的体魄康健;持续的衣食无忧,便认为是永久的丰衣足食;持续的诸事遂意,便认为是永久的顺风顺水——继而忘了久晴必雨,久旱必涝的恒常规律。
「成住坏空」教会我的是要始终具备这样一种认知:事物的持续状态总有被打破或转变的时候,而且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变化来临。
有了这样一种认知,便有了危机感。
自然而然,就会「即命当荣显,常作落寞想;即时当顺利,常作拂逆想;即眼前足食,常作贫窭想;即人相爱敬,常作恐惧想;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即学问颇优,常作浅陋想。」就会开始注意身体,定期体检,规律运动,平衡饮食;就会学会保持竞争心态,持续学习积累,增加个人砝码……
有了这样一种认知,便有了平常心。
自然而然,就会得失不计于心,来去自有道理。就会开始对人与事的变迁不再过于纠结和执着;就会学会看破、放下、再出发…….
知足常乐
「家财万贯,日食不过三餐;广厦千间,夜宿不过六尺」。这句以前认为是酸葡萄心理的俗语,如今也能体味出其中的真意了。受限于人类自身生理,外在物质资源给人类的满足永远符合边际递减效应。饿的时候吃一盘青椒炒蛋,不见得就不如吃鲍鱼燕窝来得开心;渴的时候时候喝一搪瓷凉茶,不见得就不如喝明前龙井来得满足;与普通平凡的恋人相拥而眠,也不见得不如左拥右抱模特名媛来得幸福。一路狂奔,而不去欣赏路边的风景,是件得不偿失的事情,而且一路狂奔也不一定得偿所愿。
一个人的发展永远要受时代、家庭、境遇、个人能力等诸多条件的限制,富贵不可期,王健林可以定一个小目标「先赚一个亿」,而常人的小目标可能仅是「先吃饱饭」、「找份好工作」、「存钱开个小店」——在奋斗的同时,我们得承认自身有的不足和无能为力,要一步一个脚印,要时常鼓励自己的每一次进步,要学会不忘初心,区分目的(快乐幸福)和手段(挣钱升职),要学会知足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