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快乐与忧伤——《头脑特工队》观后感
伯劳 2020-07-10

这部动画片脑洞很大!对,就是字面意思!电影主要讲述了一名小女孩随爸妈搬家之后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不过故事的舞台是在她的大脑里。莱莉的头脑中住着五位小精灵,他们分别是:什么也怕的Fear,一点就着的Anger,啥也讨厌的Disgust,整天不开心的Sadness还有除了开心还是开心的Joy。从他们的名字可以看出来,这五位小精灵分别代表着莱莉的五种情绪。

在莱莉没有搬家之前,大多时候是Joy负责掌管她的大脑,莱莉每天都过得很开心,经常和爸妈玩耍、同朋友们打冰球。但当莱莉跟随爸妈搬到洛杉矶之后情况却出现了变化:一座带草坪的美丽房子变成了阴暗破旧的楼房,爸爸忙于工作也没空和莱莉玩耍,昔日的小伙伴都不在自己身边……随着情况的变化,莱莉的情绪也慢慢低落下去,Sadness也逐渐掌握了莱莉大脑的主导权,Joy本想改变这一切,却没想到意外横出竟然和Sadness飞出了大脑控制室,为了回到莱莉大脑她们历经千辛万苦,Joy也在这一过程中明白了很多道理……

这部动画片不仅脑洞奇大,而且贵在能自圆其说。它用卡通和拟人化的方式为我们展示了大脑中情绪是怎样变化的,也呈现出其中不同功能的区域是怎样运作的,在短短的一部动画片中清楚明白的向观众展示了大脑的奥秘。

说完动画片的表现形式,我认为最难能可贵的还是它的内容立意。在片中,Joy一直很抵触Sadness,她想让莱莉一直开心,她用尽各种各样的方式让莱莉开心,当发现Sadness的触碰会让莱莉的核心记忆球变蓝的时候,她甚至画了一个圈让Sadness呆在里面不要出来。但在影片的后面,她终于领悟,快乐和忧伤是莱莉情绪的一体两面,两者缺一不可。故事讲到这里,我认为编剧的高明之处尽显,动画想起的宣传作用也显而易见。

有些人或许有这样一个想法:当一个人快乐时他就是积极向上的,而当一个人难过悲伤时就是负面的,是不好的,他应当尽快脱离这种情绪,如果他做不到,我们这些关心他的人就应当帮助他,给他正面的情绪,让他尽快高兴起来。但这些人没有意识到,这些“帮助”可能对于当事人并无好处。

人应当拥有合理表达自我情绪的权利,每个真正关心身边人的人也应当尊重某人情绪的合理表达。我说“人是有感情的生物”这句话应该是没问题的,但如果我说“人是快乐的生物”这句话大概会遭到很多人的反驳。既然人的感觉中就有难过、悲伤这些“负面”情绪,那为何就不能在拥有这些感觉的时候表达出来呢?如果我们反感那些表达负面情绪的人,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他表达负面情绪是不受欢迎的、是不被允许的,那他在强颜欢笑中,在一次次的压抑中,除了自己一个人像落入水中一样落下去,否则就是像火山一样喷发。这部电影试图告诉那些观众,你有什么难过的事情就说出来吧,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吧,这没什么丢人的,也不是什么不懂事,这都是可以的,谁说只有快乐才是好的呢,悲伤也很好啊!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前段时间“11岁女孩坠楼:一篇被要求“正能量”的作文背后”的新闻。女孩跳楼的原因现在网上也没有权威的报道,但是新闻中这位名叫“缪缪”的一篇作文引发了众人的讨论。她的《大圣三打白骨精》读后感中有这样的句子“不要被表面的样子、虚情假意伪善的一面所蒙骗。在如今的社会里,有人表面看着善良,内心却是阴暗的。他们会利用各种各样的卑鄙手段和阴谋诡计,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现已查明这段文字其实来源于百度百科“三打白骨精”)就是这样一个句子,却被老师划出来批:传递正能量。作文后面是大片用红笔修改的字迹。对于缪缪跳楼的原因我不敢妄下断论,单只就这一篇作文,说说我的想法。

我们总觉得孩子是天真的,是无邪的,不知怎么这样的想法便给了我们一种必须“让孩子们生活在童话故事里”的权力。注意,我说的是权力,是的,孩子们往往很难决定自己要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这是大人们的权力。但即使我们说这些人的初心是好的,我们也该明白现实生活并非如此。特别是在信息获取渠道异常丰富的今天,现实生活总会时不时地向孩子们展示它的残酷,即使在动画片里也有“可爱迷人”的反派角色(令我欣喜的是《头脑特工队》里面并没有,这从另一个方面展现了它的高明之处),而那些被“保护”的孩子们,看到了现实的假恶丑,做出了自己的理解,却反过来成了大人们要斩除的对象,即使不被大人们当作坏小孩,也是要必须把心灵里的坏东西清除出来的。新闻中的老师一句“传递正能量”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现在所表达的东西是老师不喜欢的,但她的经历或者别人的经历告诉她的是社会上确实有险恶之人。那她该怎么理解“传递正能量”,到底是我有问题,还是老师是睁着眼说瞎话啊!可是老师什么都知道,他怎么会睁着眼说瞎话呢,一定是我的问题了!

我们教导男孩子不能哭,教导孩子不能苦着脸对人,教导孩子开开心心才是父母的好宝宝,教导孩子传递正能量,我们到底在干什么?有的人给孩子们讲述童话故事,把世界描绘成天真烂漫的样子,即使现实赤裸裸的摆在眼前也要赶紧遮住孩子的眼睛,即使孩子已经想有所表达也要用一些办法捂住他们的嘴巴。直到孩子情绪崩溃,直到孩子猝不及防被这个世界的黑暗所吞没,他们却扭过头来笑笑说:现在的孩子抗压能力也太差了,现在的孩子也太脆弱了!

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免除那些“正确”的虚伪;

给孩子宣泄的权利,避免那些“好意”的关心;

给孩子认识的窗口,摒弃那些“积极”的怪谈。


推荐文章
评论(0)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