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的文章中,笔者叙述了2017年4月18日从沈阳市内前往辽中茨榆坨的全过程,具体内容请点击以下链接:2017年4月辽西及内蒙古公路与铁路之旅(一):“沈阳五爱——辽中”班车运转。本篇文章中,笔者将接着前文的内容,叙述当天下午运转“茨榆坨—大虎山”班车及乘坐K5046次列车前往锦州的全过程。
(接前文)话说在2017年4月18日中午12点10分,笔者来到位于茨榆坨境内的客货联运站。(PS:茨榆坨街道,位于沈阳市辽中区东部,南与辽阳灯塔市隔浑河相望,其最早可追溯至1956年成立的“茨榆坨乡”,1986年茨榆坨升级为“镇”,2017年茨榆坨改“镇”为“街道”至今。目前,茨榆坨街道下辖6个社区和12个行政村,人口约9.4万人)
来到站点,笔者登上这次要运转探访的班车。
中午12点30分,笔者所乘坐车辆准时驶离茨榆坨,开始沿G102国道向辽中方向行驶。
过了蒲河大桥,笔者所乘坐车辆进入辽中区主城区。
下午13点整,笔者所乘坐车辆准时驶出辽中区主城区,开始沿十大线公路向北行驶。期间,该车先后穿过京沈高速公路和秦沈客专铁路。
驶到王家村附近,笔者所乘坐车辆左转,驶入S304省道。期间,该车驶过辽河大桥。
过了辽河大桥,笔者所乘坐车辆进入满都户镇。(PS:满都户镇,位于沈阳市辽中区西北部,其建制最早可追溯至1956年3月成立的“满都户乡”,1984年7月由乡升级为镇至今。目前,满都户镇下辖2个社区和8个行政村,人口约20000余人)
过了满都户镇,笔者所乘坐车辆穿过辽中环线高速,继续沿S304省道行驶。期间,该车路过房身村。
过了约5分钟,笔者所乘坐车辆驶入牛心坨镇。(PS:牛心坨镇,位于沈阳市辽中区西北部,南与鞍山市台安县相接壤,西连锦州市黑山县,相传在其东南部有一沙坨子,沙坨上有一块形似牛心的巨石而得此名。目前,其下辖12个行政村,人口约21000余人)
当时由于道路施工,笔者所乘坐车辆在牛心坨镇左转,驶入高嫩线公路。
出了牛心坨镇,笔者所乘坐车辆先后路过姜家村、边家窝棚村、刘家窝棚村和嫩草坡村。
出了高嫩线公路,笔者所乘坐车辆又驶入西马线公路,并先后路过郭家村和马家窝堡村。
出了西马线公路,笔者所乘坐车辆驶入台安县桓洞镇,并由此转入S211省道。(PS:桓洞镇,位于鞍山市台安县北部,西邻黑山县,相传在清乾隆年间,有一张姓人家从阿拉河迁至此地落户,因其附近岗上有獾子洞而得名,日伪时期实行街村制而改称桓洞,著名的“张学良将军出生地纪念馆”也位于该镇。目前,该镇下辖7个行政村,人口约1.6万人)
出了桓洞镇,笔者所乘坐车辆开始沿S211省道向北行驶。期间,该车路过后桓洞祁木坨村。
过了约5分钟,笔者所乘坐车辆从洪家乡旁边驶过。(PS:洪家乡,目前为台安县洪家农牧场,由省市级农垦局和台安县双重领导,目前其管辖范围为48平方公里,人口约5500人(不含下面村落居民))
过了洪家乡,笔者所乘坐车辆继续沿S211省道向黑山方向行驶。期间,该车先后路过阎家村、前尖村、卧牛村和芍药村。
过了约10分钟,笔者所乘坐车辆进入新兴镇,并左转驶回S304省道,此时该车已经进入黑山县境内。(PS:新兴镇,位于锦州市黑山县东南部,东与沈阳市辽中区隔河相望,南与鞍山市台安县相邻,北邻沈阳新民市,其最早可追溯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立的“康屯公社”,1983年起改为“新兴乡”,1995年改为新兴镇至今。目前,该镇下辖1个社区和12个行政村,人口15000余人)
出了新兴镇,笔者所乘坐车辆开始沿S304省道行驶。期间,该车路过吴家村。
不久,笔者所乘坐车辆路过大兴乡。(PS:大兴乡,位于锦州市黑山县东部,相传清乾隆三十五年(1788年),高兴源、高天兴、赵老斌三家由山东高家庄来此落户,后该地逐渐成村,并在该村成立集市,日益兴隆,得名“大兴庄”,1961年该地成立“大兴公社”,1983年改大兴乡至今。目前,该乡下辖8个行政村,人口1万余人)
过了大兴乡不久,该车又路过常兴镇。(PS:常兴镇,位于锦州市黑山县东南部,其最早可追溯至1958年成立的“火花公社”,1961年其更名为“常兴公社”,1983年改公社为乡,1984年4月改为常兴镇至今。目前,该镇下辖17个行政村,人口约2.4万人)
过了常兴镇,笔者所乘坐车辆直接跨越沈山线铁路。
下了桥,笔者所乘坐车辆继续向黑山方向行驶。期间,该车路过原四间房乡。(PS:原四间房乡,位于锦州市黑山县东部,2002年并入常兴镇,目前为常兴镇四间房村)
下午15点整,笔者所乘坐车辆进入黑山县城。(PS:黑山县,位于辽宁省中部,锦州市东北部,距沈阳148公里,明代该地曾命名为“镇远堡”、清初又叫“小河山”、“小黑山”。在黑山县城东北部,有一座小黑山,该山虽不甚高,但登临其上,远望群山,近瞻县城,如在足下,黑山之名系因依此山而得名。目前,黑山县下辖2个街道,4个乡,16个镇,人口45万余人。此外,黑山还有“中国武术之乡”等称号)
过了黑山县城,笔者所乘坐车辆又跨越大郑线铁路。
15点20分,笔者在大虎山客运站附近下了班车。(PS:大虎山街道,其前身为1995年由当时的“大虎山乡”、“大虎山镇”合并后新成立的大虎山镇,该地最初名为“金家山”。相传在明朝末年,从大兴安岭窜到该地六只老虎,伤害人畜。为了替民除害,当地有一位姓王的炮手,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将所有老虎打死。人们为了纪念当年的英雄壮举,将该地更名为“打虎山”。后至民国初年,当时的热河总督汤玉麟巡视该地,因其小名带有“虎”字(注:其小名为“汤二虎”),将该地更名为大虎山至今。目前,该地下辖4个社区和12个行政村,人口将近4万人)
接着笔者来到附近的大虎山车站。(PS:大虎山站,位于锦州市大虎山街道,其建于1900年,最初为二等站,后因铁路提速、蒸汽机车退役和机务段撤销等原因,目前已降级为三等站。该站目前承办客货业务)
进入车站,笔者取出提前预订的车票。
由于列车晚点,直到下午16点20分,笔者才检完车票,向站台走去。
来到站台,笔者拍下站台上的老虎雕塑,当时笔者还赶上沈局HXD2B型电力机车牵引某下行汽车运输车大列快速通过该站,具体内容请见以下链接:沈局HXD2B电力机车牵引下行汽车运输车大列快速通过大虎山车站。
又等了一会儿,沈局沈段SS9G0121号电力机车牵引K5046次列车进站。
上了车,笔者直接来到1号车厢。
当天傍晚18点08分,笔者乘坐K5046次列车来到锦州车站。
接着笔者拍完列车水牌(方向牌),就离开了锦州车站。话说当时的K5046次列车就是使用那时的K7345/6次列车的车底运行,而车上并没有显示K5046次列车车次的水牌,在此呈上笔者用以上图片制作的相关视频集锦的链接:2017年4月辽西公铁之旅02:前往锦州。
到这里,本文的所有内容就全部呈现完毕了。在后面的文章中,笔者将接着上面的内容,叙述在2017年4月19日运转探访魏塔线铁路的全过程,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