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兰可琪:教育部明确“双减”,不是减父母的责任!新学期请这样做
兰可琪 2021-09-14

开学伊始,相信各位家长都已经感受到了“双减政策”下教育的新变化。

不补课、不留作业、不考试,组织安排老师实行“弹性上下班”、中小学全面实行“5+2”模式……

有不少家长拍手叫好:“太好了,以后再也不用给孩子报班了,能省下不少钱,孩子的学习都归学校管,更加省心了。”

其实不然,双减是为了减轻孩子过重的学业负担,而不是减轻做家长的责任。

2021年9月5日,教育部发布了文章《“双减”政策落地,有担当的家长这样做!》里面就有提到:双减,不减责任!双减,不减质量!双减,不减成长!

履行父母的责任,就是对孩子人生负责。

孩子的教育,不能单纯寄托在学校,作为家长也有陪伴、管理和督促的责任。

“学校教育非常重要,但无论多么重要,都只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补充。”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最大保障,父母是孩子的终身老师。

无论教育如何改革,父母都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

为了孩子的成长,请家长收好这份责任清单。


01

陪伴:父母再忙也要想办法陪孩子


孩子的成长黄金期只有几年,错过了将会终身遗憾,孩子童年时期没有父母的陪伴,犹如小树生长没有了阳光雨露。



缺乏父母陪伴的孩子往往性格更内向,极易产生自卑情绪。父母一定要知道,再多的金钱和物质,都弥补不了的孩子曾经缺失的陪伴。


陪伴是与孩子时空上的同在,但是并非所有的“同在”都是陪伴。那么,如何做到有效的陪伴呢?专家给出两点建议。


No.1 陪伴涉及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


家庭教育的本质属性是生活教育,教育陪伴必须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吃喝拉撒睡是生活,休闲娱乐是生活,家务劳动是生活,读书学习是生活,待人接物也是生活。



有的家长只注重学习上的陪伴,陪写作业,陪考级考试,这是对陪伴的异化。


有人说,家庭教育在饭桌上;有人说,家庭教育在运动场上;还有人说,家庭教育在阅读之中……


这些说法都有道理,说明家庭教育不像学校教育,不是围绕科学文化知识和课堂教学打转转,而是围绕生活打转转,丰富而有意义的生活是教育的营养源。


父母陪孩子读书,就会让孩子感受到文化的教育;父母陪孩子吃饭,就会让孩子感受到生活的教育。


表面上看,陪伴就是与孩子在一起,就是时空同在,共同生活。


No.2 不同阶段陪伴的重点不同


婴幼儿阶段,孩子自我意识处于萌芽状态,思维能力和自主活动能力很低,陪伴主要体现在对孩子的照料和抚养之中,以形成安全性依恋关系。



随着自主意识和活动能力的提升,孩子开始自主性探究活动,喜欢尝试各种新鲜的东西,接触各种玩具,喜欢走出家门,喜欢到大自然中接触小动物和花花草草。


这就意味着父母要为孩子的活动创造条件,同时注意孩子的安全。


3岁以后,孩子除了生理需要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游戏,喜欢找自己“中意”的伙伴,除了单独游戏之外,更喜欢各种同伴游戏。


陪伴就是与孩子一起捉迷藏,一起玩积木,一起运动,一起唱歌,一起扮演,一起阅读。


6岁以后,孩子越来越需要各种真实的体验,有的是通过观摩父母的表现而获得的间接经验,有的是在父母的支持下获得的直接体验,喜怒哀乐与酸甜苦辣之中,孩子获得了真正的成长。


青春期以后,随着孩子社会化程度的提高,父母陪伴的重要性会不断下降,因为孩子已经具备了“自主行动”的意识和能力。


陪伴孩子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责任,孩子良好的品性修养不能只从书上习得,而是来自于父母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02

阅读:让读书成为孩子的生活方式


毕淑敏曾说,让孩子爱上阅读,必将成为父母这一生最划算的教育。



良好的阅读习惯能让孩子终身受益,得阅读者得天下,阅读不仅仅是为了考出好成绩,更是从阅读中体会人生。


育儿专家尹建莉曾说过:“一个孩子,从阅读中获得的,不仅是心灵的滋养,也是心理上的力量。”


培养阅读的习惯,家长要同孩子一起努力!然而,重视阅读的家庭,才能培养出爱阅读的孩子。让孩子爱上阅读,父母要做到这几点:


No.1 抓住一切机会让孩子读两页纸


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给孩子读读书,哪怕两页纸也可以的。


给孩子洗澡的时候可以唱唱童谣,换尿布的时候可以讲讲故事,抱着他们的时候可以翻一本绘本,去外面踏青了回来是不是也可以看一本科普读物。



即便每天只有10分钟可以跟孩子相处,把那个时间留给读书。


如果我们能够持续保持这个节奏,让孩子从小意识到这个阅读的纽带,一旦它牢牢根植在家庭中的时候,他就会带给孩子无比的喜悦、平静和持续很久的共同兴趣爱好。


No.2 听说读写从来都不分家


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在每一次的亲子阅读中,把听说读写融合在一起,这便是最好的引导策略了。


其实很多时候,学龄前的孩子就已经能够读和写了(涂鸦作品、图文日记),但是他们的读写方式和成年人不一样。


所以现实中,我们经常出现用成人对于书写、阅读的标准去评价孩子的读写能力,也根本察觉不出来,原来孩子这是在进行读写活动。


最终,反而错过了很多重要的孩子早期读写能力信号。


03

习惯:教育是否成功在于有没有好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衡量教育是不是成功就看有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



因为孩子之间成绩的差别除了智力因素外,本质上是习惯的差别。好习惯决定好成绩,教育孩子,先抓习惯,再谈成绩。


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好习惯养成需要连续21天不断的训练,家庭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No.1 自觉学习的习惯


老师和父母不可能时时督促孩子学习,学习主要靠自觉。


让孩子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首先要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把学习当成一种责任和使命去完成。


再者,帮助孩子制定计划,让孩子根据计划执行学习任务,学得更有条理。


No.2 珍惜时间的习惯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要让孩子从小养成管理时间珍惜时间的习惯。改掉拖延懒散的习惯,做事有条理,学习有计划。



No.3 做家务的习惯


孩子的任务不只有读书,还有健全人格的培养。


让孩子学习之余参与家务,可以放松筋骨,又可以体会父母做家务的辛苦,也能锻炼孩子自理生活的能力。


生活就是最好的教育,让孩子做家务其实也是在进行生活教育,让孩子在家务中体会生活到不易与生活的乐趣。


有人说,孩子就是家庭教育的缩影,也是父母的镜子,你可以通过孩子的观察一个家庭教的教育水平和质量,观察父母的教育能力和用心程度。


很多父母常常在夸别人家的孩子,殊不知,很多时候,往往是自己没有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


04

道德:品德、品格,影响孩子终生发展

道德教育是孩子的立身之本,“欲使孩子成才,先教孩子道德”。


许多家长都不惜重金让孩子上重点学校、上各种各样的强化辅导班,目的就是把孩子培养成“有用”之人,但与此同时却忽视了对孩子品质的培育。


其实,正直、诚信、善良才是“有用”的基础。只有具有优秀品质和健全人格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道德是一个人行走于世的最基础保障,惟有恪守道德,人生之路才能走得宽广、坦然。


所以为人之父、为人之母者,在抓孩子智育的同时,也切莫忽视孩子的道德教育。


道德是培养孩子成人的灵魂,是教育孩子成材的基础。


而良好的品德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日积月累形成的,是从细节做起的,更是父母的以身作则带来的,有品德的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最高级的炫富,不是比家境显赫,不是比学校名贵,而是你虽然有金山银山,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因为,我有一个有品德高尚的孩子。


“双减”之下,学做智慧家长,护航孩子成长。


父母成长一小步,孩子成长一大步,一切的根源,爱是最好的答案!


推荐文章
评论(0)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