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兰可琪:孩子被欺负,三流父母没关系,二流父母打回去,一流父母
兰可琪 2021-09-29

孩子开学已有一个月了,神兽归笼,我们欢喜之余也多了一份担心,孩子在学校最怕的不是迟到,开小差、没学到知识,而是害怕他被人欺负……


前阵子很火的一篇孩子受欺负该怎么办的文章——“孩子,有人打你,你要打回去!”


这篇文章主要是从孩子被欺负,以牙还牙的方式来解决冲突。可这种方式终究存在危险性……


那当孩子被欺负或遇到困难,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呢?



0 1

孩子被欺负时

家长的不同表现决定了孩子的未来


孩子受欺负,也许是成长过程中,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然而,家长的态度,却会十足地影响孩子的处事方式,甚至未来人生的走向。



1. 最差劲的父母,总在替孩子说“没关系”


前几天,在幼儿园的路边看到这样一幕。


有个小男孩的跑步速度很快,每次都是第一名,另一个小女孩就不高兴了,在小男孩跑步的时候,故意扔了一只鞋子过去。


小男孩被绊倒了,坐在地上哭。闻声而来的孩子妈妈,询问了情况。我以为她会帮儿子“出头”,结果她拉起孩子,只简单地说了三个字——“没关系”。


一听妈妈这样说,孩子一边哭一边解释说:“是她绊我的,好疼啊。”妈妈笑着说:“大家都是同学,没关系的。”



小男孩一直在哭,妈妈却继续和家长聊天,隐约听见她在说:“小男子汉,动不动就哭,真怂。”


看着那个紧抿嘴巴、默默哭泣的小男孩,真的令人无比心疼!可惜,妈妈完全忽略了他的心情,仅用“没关系”来安慰自己。


这样的安慰真的不如什么都不说,因为在孩子心里,这件事并不是没有关系,自己希望得到一个“公正”,而那个犯错的孩子,还在对他做鬼脸。


作家江南说过:“大人不该觉得自己看透了孩子。”



在妈妈看来,刚刚的冲突不过是一件小事,无须在意。可对孩子而言,父母嘴里的“没关系”,带来的是被别人欺负后的屈辱感,被父母忽略后的失落感。


表面上看,父母好似教会了孩子妥协和原谅,但实际上,却让孩子失去了勇敢的底气。


2. 教孩子“打回去”,容易养出“暴力娃”


最近,浙江卫视有一档亲子题材的综艺节目《不要小看我》很火,周末我追了一下,恰好看到了这样一场“打架”事件:



节目中,一个叫小薯条的小朋友用“抓头发”的方式提醒同伴维尼该集合了,而维尼却误将小薯条的提醒当成是对自己的欺负。



随后维尼立马起身,跑过去狠狠地揪住小薯条的头发。


由于维尼揪的力度过大,小薯条还没来得及反应,就重重摔了一跤,大哭了起来。



而接下来,实习教官王弢做出了一个让人很意外的举动:


面对哭的很伤心的小薯条,王弢用一句“没事”, 4 个“不哭”来安抚小薯条的情绪。


随后他又很凶的告诉小薯条别人欺负你,你应该打回去啊~随即又拉起小薯条的手,拍到维尼的头上,大声喊道:“抓回去……使劲抓回去……”



这种看似公平的处理方式,在没弄清事情缘由的情况下,反倒失了公平。


孩子之间的打闹,往往是表达想法和感受,并不是大人所想的那样“欺负人”或“吃了亏”,反倒是父母放不下,非让孩子打回去。


结果,让孩子形成了“打赢了是强者,输了是弱鸡”的观念,以致于在孩子的内心种下暴力的种子。


家庭教育专家鲁鹏程说:教孩子打回去的父母,是害怕孩子变成软弱、窝囊的人。”



孩子被打,父母会心疼,也会心怀不平,甚至担心他变成“软柿子”。于是,他们教孩子以牙还牙,一吐胸中恶气,弥补内心的不平衡。


同时,他们以为暴力反击,还会让孩子变得“强大”,不好惹。然而,他们却轻视了孩子对暴力意识的吸收能力。


“打回去”容易让孩子主张暴力,而一味地退让则会导致软弱可欺。


只有引导孩子正确的处理冲突,他才能真正的强大,学会更好地保护自己。



0 2

比起“没关系、打回去”

有智慧的父母更注重这三种做法


网上一位妈妈有句话说得特别好:


“我不鼓励以暴制暴,但是你打了我孩子,我们决斗吧!”


这里的“决斗”并不是指真的暴力斗争,而是指为人父母,在孩子受到欺负时那份担当和保护孩子的气势。



对于孩子被欺负,父母应该怎么办,以下对三点建议展开给大家解释:


1. 把每句“没关系”,当成“有关系”


当别人欺负了我们的孩子,抢走了孩子的东西,他们哭了闹了,这说明他们是在意这件事,觉得是一件“有关系”的大事。


这时,我们可以拥抱着孩子,温柔地告诉他们:“不要哭,你可以把它拿回来的(让他和你道歉)”。


有时候,家长教育孩子说“没关系”,就是在忽视孩子的“诉求”,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会导致一些负面性格的形成。



所以,不管老师还是家长,都不要替孩子说“没关系”、“算了”,更不要强迫孩子去说。


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要让他们懂得遵从自己的内心,不要让他们一味的忍让。


而真正高明的父母是把孩子的每句“没关系”,当成有关系。


只有重视孩子的每一个不舒服的行为,读懂孩子内心的潜台词,才能更好地守护孩子。


2. 学会倾听,关注孩子的感受和处境


澳大利亚著名家庭问题专家史蒂夫·比达尔夫曾在书中谈到关于“孩子受欺负”的话题。



他认为,一定要给孩子表达受欺负后的感受的机会。


只有在足够冷静、包容的情况下,让孩子阐明自己的心情和想法,才有机会重建孩子的自信。


与此同时,认真地聆听,会让孩子感觉到自己被重视,从而提升勇敢面对的勇气。


说到底,看见、听见就是尊重。只有维护孩子的尊严,他才有能力坚决地保护自己。


3. 孩子被欺负,做他最坚实的后盾


当孩子受欺负时,父母的第一反应表现的态度和做法,对孩子非常重要。



作为父母,要给孩子传递出坚定的讯息,那就是“我会和你一起”的信号。


国外有个“硬核妈妈”,被学校控诉女儿殴打男同学,叫了家长。了解情况后,得知是对方故意捉弄女儿,弹女儿的内衣,才遭到女儿的反击。


面对校长、教导主任、班主任和男同学家长的指责,这位妈妈很霸气地反问老师:“为什么不阻止?为什么只批评我女儿?”



不仅如此,妈妈还主动将整个事情经过上报校董事会、教育部门。


在她的强烈要求下,女儿得以换班级,所有欺负过她的人都要向她道歉。


作家毕淑敏说过:


“孩子的成长,首先是从父母的瞳孔中确认自己的存在。”


当孩子被欺负时,正是孩子脆弱和需要爱的时候。


父母及时的介入和支持,能让他心里充满安全感,从而拥有与世界相处的底气。



0 3


教育专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我们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孩子的心灵。”


别小看孩子每一次的“不如意”、“小伤害”,只有孩子最清楚自己遭遇不公待遇后的痛苦和绝望。


作为父母,一定要站在他的角度,关心他的心情,重视他每一件“有关系”的小事,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和爱护。


只有用爱为他披上坚固的铠甲,他才会在日后充满挑战和困难的成长中,勇敢捍卫自己的一生。

推荐文章
评论(0)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