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阅读,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疑问:
我的孩子读了很多书,却没有体现出大量阅读的优势。表达不够清晰,文字没有深度,对事物的看法也很普通缺乏洞察力……
实际上,阅读是输入,后面提到的“清晰、深度、洞察力”等等显性优势都是输出,输入与输出之间想要形成良性循环,不光靠量,更要靠质。
泛读只能给你的孩子提供基本的语感和词汇量储备,逻辑性思考力等高级认知功能必须由精读来完成。
但对于如何精读,很多父母其实是困惑的,不知道该从何入手。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疑问和困惑,那么下面我要分享的“CROWD提问法”一定能给你帮助。
如果你的孩子已经到了可以介入精读的年龄(一般来说是5岁),不妨趁这个假期安排起,用CROWD提问法,迈出打造阅读牛娃的第一步!
1、让孩子完成对内容的提问
这是让孩子完成整个句子或者故事内容的提问。在做亲子阅读的时候,先把内容基本读下来。读前可以从绘本的封面、图片、文字准备几个热身问题,带着问题去读。
《The Rope Swing》绘本为例,第一遍读完之后,我们可以针对封面、插画、任务表情、标题来引导孩子发问:
这是什么?(轮胎/绳索/绳索秋千。)
你玩过秋千吗?
孩子们在做什么?
一般这种问题一般都不难,只要找到找到一个点,将它细节化,用描述的语言, 让孩子参与进来,一点点形成自己的想法。之后,引导他/她找到合适的词,句,把这种想法表达出来!
2、帮助回忆的提问
在了解完故事内容之后,我们需要进一步引导孩子去思考故事的背后,比如,我们可以这样提问:
谁/什么时候是主要角色呢?
你可以讲讲故事的开始、中间、结尾都发生了什么吗?
故事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发生的呢?(时间、地点、周围环境)
通过这类型的提问,有助于孩子巩固故事里学到的知识点,而且,能够增强他们的记忆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将整个内容吃透,甚至过一段时间再针对绘本的内容和孩子提问,他依然还能回答上来。
故事发展轨迹就得动动脑筋了,第一次不见得能讲准确,有时孩子还喜欢加入自己想象,讲得离题万里。
遇到这种情况,爸妈们不要急着纠错,先耐心听孩子讲,等他讲完再复盘。
不知道大家留意到没,这三个问题不只能锻炼孩子记忆力,对写作也很有帮助。小学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都覆盖到了,如果你在学龄前精读时多使用此类问题,孩子以后写作文会轻松很多!
3、开放式的提问
这是问孩子与书本内容有关的“开放式问题”,所谓开放式问题,就是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目的是发散孩子的思维,鼓励他们大胆发挥想象力。
故事还可能有什么其他的结局呢?列举越多越好。
你想为原有的主角重新设计一个故事吗?
我们仿照这个故事来重新编一个吧,但是把好人和坏人对换一下。
从我的伴读经验看,这三个问题最受小朋友欢迎,他们对自己掌控故事走向充满热情。
那就大胆发挥吧,这是培养创造力的好时机,也是“口头表达”的最佳练习!
要注意的是这样开放式问题不局限答案,答案可以有很多种,打开孩子更多的思路和想象空间,最后你会发现,很多好玩的答案都来自孩子的想象力。
4、特殊疑问
特殊疑问主要是针对构成故事内容的几大元素,比如是什么(what),在哪儿(where),什么时候(when),为什么(why)。故事主角是什么,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故事发生的原因等等。它主要的作用是帮助孩子认识一些新的词汇,梳理故事的逻辑框架。
在阅读前,我们和孩子一起梳理逻辑框架,带着这些问题去入手:
这些都是什么?
这些动物都在哪里?
图中的那个男人在做什么?
一般这种问题一般都不难,学会去理清故事的逻辑之后,对孩子的写作也非常有帮助。
5、延伸式提问
这是书本以外的延伸问题。延伸式提问,目的是帮助孩子将书中内容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联系起来,它不是知识性的问题,更多是经验性的问题,或者是启发思考的问题,主要在阅读完之后对内容的提炼、总结和分析。
故事里每个角色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这个故事有没让你想起你自己的一件什么事情,类似的故事在你身上有发生过吗?
如果让你选,你希望你是故事里的哪个角色? 为什么?
这三个问题,可以帮孩子提升独立思考、分析判断的能力。
总之,延伸式提问很灵活,家长可以根据绘本的实际内容来自主把握,可以延伸出生活常识,也可以针对主题内容进行一些读后活动。比如,独立撰写剧本、制作主题海报、填写阅读报告、演绎故事绘本等等方式都可以。
其实,你看啊,通过CROWD提问法,一步一步,不仅能帮孩子把精读这件事儿具体地“落实”下来,在整个过程还能和孩子共享美好的亲子阅读时光,引导孩子形成终生的阅读习惯。
我们知道,每一个孩子其实都是愿意去接受简单易懂的知识,这是本性使然。而教会孩子静下心来精读,本质上,恰恰就是要跨过这个“坎儿”,去突破“舒适区”,去读懂自己觉得困难、不容易理解的内容。这或许也是教会孩子们精读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