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八凌集团】健康识堂:暑去秋来,秋后养生要走心,值得好好收藏
八凌集团 2022-08-24

立秋之后,天气转凉,阴气始下,暑热渐退,阳气日衰,秋意渐浓。

秋季养生应当从日常生活做起,注重护阳、养阴,防寒、保暖。饮食上以补阴肺为主进行,调理身体,提高身体抵抗力、免疫力。

一、小心这五种疾病“秋后算账”

1.风燥感冒

风燥感冒除了有一般感冒的症状,即头疼、咽喉肿、鼻塞外,一个比较明显的区别是“干”,咽喉干、嗓子紧,连咳嗽都是干咳,没有痰。感冒初期先表现出干燥的症状,如果不及时润燥补水,就会加重感冒的病情。

2.秋后中暑

立秋之后仍要注意防暑降温。中医讲防中暑,既要防“阳暑”,也要防“阴暑”。“阳暑”是长期暴露在烈日下引起的头晕乏力、口渴头痛、大汗、面色发红、体温升高。“阴暑”则是过于避热贪凉引起的,长期在空调房,热散不出去,极易中“阴暑”。

3.关节炎

立秋之后,一方面暑湿蒸腾,另一方面夜间寒气渐渐袭人,因此极易发生外寒内湿的关节痛症。中医专家表示,因为夏季人体出汗多,肌肉毛孔疏松,吹空调时间过长,寒气都集中在腿上,秋天一到,不通则痛,就会出现关节肿胀、疼痛的症状。预防关节炎,首先要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大汗后不宜立即接触冷水或用冷水洗澡。

4.溃疡性胃病

秋季许多人都知道要防燥、润肺,却忽视了也要护胃、养胃。秋天正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加上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容易致使胃病患者疾病复发。特别是患有慢性胃炎或者阳虚、气虚体质的人群,更应该在秋季注意养胃。

5.心血管病

心血管疾病患者对气候的变化同样非常敏感。立秋后,昼夜温差增大容易导致血管痉挛、血压波动,正是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疾病的高发期。但因为立秋气候变化不像冬季那么明显,许多心血管疾病患者容易大意。


二、别盲目养生,这样做更科学

1.保持一颗平常心

秋季对应肺脏。肺为华盖,是处于机体最高位的脏腑,同时也保护着五脏六腑。

2.五谷为养 少辛多酸

秋天五谷丰登,更是养生的关键时节。五谷杂粮是人体补充能量必需的基础饮食,也是维持人体机能最重要的营养来源。有些人因为胃口不好,或以减肥为目的,只吃菜、水果不吃主食。这样下去会导致体内营养失衡,危害健康。秋季干燥渐冷的气候会对人体造成影响,更需要这些五谷杂粮来抵御干燥 ,达到抗秋燥和养生保健的目的。

3.起居有常 规律作息

秋季宜起居有常、规律作息。早睡顺应阳气之收敛,防止阴精外泄,早起使得阳气、肺气舒展,因为心、肺在人体属阳,肺主治节,可行气行血。凡清晨睡觉,闭目叩齿咽津,搓手慰眼,可以明目。此秋季未病及病后调理之法也。

睡前也可配合泡脚:晚上九点左右睡前泡脚,身体热量增加后,体内血管会扩张,有利于活血化瘀,促进体内血液循环。泡脚时的水温不宜过热或过凉,一般在40一45摄氏度为宜。要将水完全淹没脚背。泡脚时间不宜过久,因为老人泡脚时间太久,容易引发出汗、心慌等症状,泡脚时间以20~25分钟最佳。糖尿病患者、和敏感皮肤者要注意,由于对外界刺激不敏感,温度过高的水容易导致烫伤。泡脚结束后,配合足底穴位按摩会更有益于体内血液循环,同时也可助眠。


推荐文章
评论(0)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