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马尾神经损伤主要是这两种症状“搭配”但又有其他发展可能?

症状表现特征

1.马尾综合征的感觉功能障碍:

马尾综合征会让病人出现神经麻痹,神经紊乱,神经功能不全等症状,还会出现区域性运动感觉、痛觉、知觉、温度等功能的调节障碍。如果长时间没有得到控制的话,病人还会出现继发性水肿麻痹的情况,严重者甚至会出现瘫痪。

根据不同病因所致的病人来讲,每个人所展现的疾病特征也不同。拿感觉障碍举例,多数病人常会经历疼痛感和麻木感。这种疼痛感还会分为自发性的电击痛、刺痛、阵痛、窜痛、胀痛等;而麻木感也有区别,有的病人会是轻微麻木,能感觉到触摸或者其他感知温度上的感觉,而有的病人是从麻发展到木,完全无感觉,知觉不灵敏等。

除了以上两种类型常见的感觉障碍问题,随着病情发展,还会有畏冷、肢体僵硬、下肢沉重、烧灼样痛、憋胀难受等感觉异常。这些感觉感知的障碍有的是从腰椎放射至脚底板;有的是只有会阴区明显;有的则下肢严重;甚至有部分病人属于区域性组合,比如会阴区和腿,小腿和脚部等等。

2.马尾综合征的大小便功能障碍:

马尾综合征病人典型的症状表现就是大小便失禁或者困难。当然这其中有非常多的组合特征。首先我们知道大小便功能障碍又叫做二便功能障碍,是我们人体在进行大便和小便过程中遭受到过程不顺利或者无法正常运行的表现总称。

大便的问题主要是大便失禁和便秘,会阴区肛门括约肌无收缩力,肛周麻木,无法自控大便的排、泄,导致病人就会出现失禁的情况。马尾神经由于对直肠的影响加上肠胃蠕动无法向正常人一样运行,就会导致病人排便困难,粪便干结,难解。随着时间的推移,病人会伴有肛门坠胀感,肿痛感,下坠感等,老自我感觉有便但其实并没有,非常折磨人。

小便的问题是主要是小便失禁,病人会出现漏尿的情况,还有的病人会出现排尿无力,排尿困难,尿不尽(尿潴留)频繁尿感等等。由于膀胱收缩力的降低导致病人可能无法憋尿或无法排尿,在小便上就会出现种种障碍表现,有的甚至一直伴有尿意却无法排解,导致病人焦虑抑郁,严重影响生活节奏。还有病人会因为尿液在膀胱内过多,长期不排导致尿反流引发肾积水等危害。

对于多数含有马尾综合征病症的患者来说,多数是以上两种症状中的种种组合“搭配”出现,但症状也不完全仅是这些。

由于疾病的发展性,多变性,病人在自身的内因外因条件下可能因为长期卧床出现痔疮、褥疮之类的情况;还有的病人可能下肢不仅仅是乏力、怕冷,甚至出现肌肉松弛,肌肉萎缩等;对于部分的马尾综合征病人由于神经损伤影响可能会包含足下垂的情况,导致脚腕无法勾起,无力翘动;而括约肌障碍的影响处了大便和小便以外,对男性性功能也是很大的一个阻挠,很多中青年正当性生活旺盛的阶段,由于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家庭性生活可能有所影响,或自身略显“自卑”。

长期的治疗不愈还会使部分病人出现抑郁,焦虑等非运动层面的症状,不仅影响了自身情志,还影响到了自身的恢复进程,每天都是负能量、抱怨,对生活也渐渐失去了信心,消极至极。有的可能因此一蹶不振,影响家庭和睦。所以在可恢复阶段或早期要尽早配合治疗,保持良好心态,面对家庭,面对生活,在这种情况下,病人才会有不小可能恢复到健康美好生活中!

现在人们对于马尾综合征中医治疗的效果也逐渐肯定,大部分病人经过生经益气汤治疗后效果还是相对不错的。马尾综合征虽然是近代西医命名的,但根据病症表现来讲,古已有之。中医不讲神经讲经络,其病症和临床表现与中医的“痿证”、“痹症”颇为相似,当属经络伤、痿证范畴。其病机多为经络不通、经气不续、气虚血滞,以致于肢体、皮、肉得不到正常气血的温养,故而出现肢体痿软、肌肤麻木不仁等此外,马尾神经属于筋的范畴,肝主筋、肝血充盈、则筋得濡养;肝肾同源、筋附于骨,肾虚也常为筋伤疾患的内因。

故马尾神经损伤与肝肾功能失常亦有一定联系。生经益气汤对马尾神经损伤的治疗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治疗方案,讲究因时因地、望闻问切、四诊八钢,从理、法、方、药上结合四诊合参来随症施治,一人一方的针对性进行用药治疗。部分病人反映,当药物用完以后,不再服用各类其他药物,反而会感觉身体比之前恢复更好一些。采用生经益气汤配合心理疗法,日常锻炼各项护理,使不少病人走出抑郁烦闷的心境,提高了生活质量。虽然生经益气汤并不能直接根治本病,但确实是当下非常必要的治疗手段,对治疗马尾神经损伤效果是比较不错的,言而总之马尾神经损伤后不要气馁,只要治疗就有无限可能。

中医药是世界医学中的瑰宝,是民族的宝贵财富,为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了巨大的成就与贡献。如果你或者你的家人正在为此病而感到苦恼的话,请联系我们。凭借医师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将生经益气汤直接应用于临床,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为每一位患者进行多方位诊断治疗,很有可能会帮助你摆脱病痛,恢复自信,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推荐文章
评论(0)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