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工科材料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的专业课,只有36课时,我本人学科背景是化学——压力山大。接课之际,一半是盲目自信、一半是无知无畏,接下来后就受到了来自师长和前辈的劝(chao)诫(xiao):你神经病啊~你要误人子弟啊~
暑假在S大一边做实验、一边开始备课——实际上是自己满网搜资源重新学习。我在一所师范大学任教,从师范专业的学生那里,学到备课的标准程式,所以我的绪论,便从“课程介绍”、“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三部分讲起。
课程介绍。很简单,气液固的固体,物理是研究自然的哲学,天体、高能、原子分子、凝聚态,凝聚态便是固、液、软物质。一句话,固体物理的任务就是从微观结构上认识固体(晶体)的宏观物理性能!但我们如何来理解微观结构?哈哈这个就是我的expertise了。还有物理性能,哪些性能?什么条件下的性能?哈哈这个咱也手到擒来。
教材分析。教材还是那两个体系,Kittel的和Ashcroft的,区别在于章节安排,Kittel从晶体结构、晶格说起,Ashcroft则是从自由电子开篇。没有问题,本身我们处理体系的前提假设Born-Oppenheimer近似就是将晶格振动和电子运动分离开来的(好希望有学生提问为何B-O近似又叫做绝热近似,然而没有)。Kittel这个脉络的有黄昆、胡安,Ashcroft的有阎守胜、车静光,我在日本是学的就是Kittel,熟悉所以亲近所以选了Kittel,但讲到电子自由气还是复印了阎老师的第一章发给了学生(未盈利不算侵权吧)。
(求学时还是第七版、现在已经是第八版了)
因为是给大学生讲课,所以要讲学习资源的获取办法。在我任何一门课上,都会讲到,校内校外、纸本电子,最后加上——正确学习不走歪道不被pua的基础就是有途径获得全面信息!(不知道学生听懂没有,我估计没)
学校图书馆里有书籍甚至电子书籍,我们从blyun查找,我推荐的书籍已经分两个系统讲过了,建议有三本书在手同时看就足够了;感谢yq期间的网课,我们有了优秀的网络视频课,南京大学胡安老师、复旦大学车静光老师、还有从第三章晶格振动开始,山东大学物理系的赵明文老师,都在B站。这几位都是授课二十年的资深教师,对概念的清晰把握,远远胜过一些小网红。
学情分析。以上视频课,学习内容大致和我们这门课相同,晶体结构、晶格振动、自由电子、能带论,但是人家授课对象是物理系学生,大三或大四开讲,在学生修完统计物理、量子力学、数学物理方法之后,课时足足45小时。我们,大二上学期的化学学科背景的本科生,大学物理同期在学,课时36(连带补课满打满算只有30个小时)。同校物理学院开设《固体物理导论》,45课时。所以有的时候,我对于大学在本科阶段开设材料、环境这些专业,是深深困惑的。比如环境专业学生,他们要学数学物理,还要学化学生物,实验课也有,这么多门课要上,唯一的办法就是削减内容降低难度,什么都是学一个皮毛,没有基础,便没有后继的学习力。当然,学生如若真的有认知有能力,完全可以找到适合深度的课本,将知识构架上的缺失补起来——但是,又有几个学生,能有这样的自觉自知?
元旦过后的最后一节课,是复习总结课。学生们很认真,一向坐在最后的学生都坐到了前排来,拼命记笔记(因为我说不许拍照)。我却很难过,在课堂上,唯一能让学生们眼中有光的时刻,就是我说出“考试”这个关键词,“这考试会考的”,“这个知识点我会这样出考题”,“这道题我可是送你们分的”。其余,不管是Bragg、Bloch、还是Brillouin,他们不能与我共情。
对于这门36学时课的总结,我列出以下十大主题。
(一)晶体结构。
什么是晶体?典型的晶体宏观上看,有特定的几何形状、有固定的的熔点、有各向异性的光、电、力、声、热、磁;微观上我们描述晶体结构,曾有不同的说法,幼儿时我们会说:规则排列!(多么含糊啊)然后我们会说,周期性。好的,那么这周期性,在我们的大脑中有了那样的一个三维点阵的情况下,我们又该如何描述?
(二)布拉维格子。
我们叫它格子。我们看到的是密密麻麻的点,但是我们用格矢来定位这些点不遗不漏,我们用基矢、原胞、单胞、晶胞来描画基本结构单元,我们用这些矢量或单元的“平移对称性”来描述晶体的周期性。See, 布拉维格子只有sc、bcc、fcc
(三)倒格子。
我的两位mentors,都是做lightscattering的,我是在讲完格矢之后,用X射线晶体学自然而然引入了波矢、就是倒格矢。波矢多难理解啊,老师们一对一面对面手把手向我讲过多少次啊,wave vector,wave vector,wave vector!恨不得把这个vector塞进我的脑子里,我每次还是要从入射反射的矢量差转一圈才能回来。但是倒易空间一出来,我豁然明朗。那一族族晶面,变身为一列列晶向,空间翻转,尺寸变换,那么神奇那么美!我们碳基生物,的确比不上硅基,但是情感乘以时间,就是我们克服未知恐惧的能量,也是生而为碳基的乐趣。
(四)布里渊区。
FBZ就是在倒易空间的Wagner-Seitz原胞,没有困难吧,我们拿一维、二维正方、以及三维立方晶格,实练一下就好,有兴趣有时间的,不妨把二维的三角、六方,三维的体心、面心也练练。我备课时看到BD翻译上将frustrated Kagome lattice翻译成沮丧的戈薇格子,我笑到要si。
在将布里渊区(倒空间)画出后,那些矢量,统统变成了波矢,格波的波矢q、电子的波矢k,所有公式中出现的波矢,都有了着落!
(五)格波。
我们用最简单的一维单原子晶格、用最经典的牛顿第二定律导出了格点的位移公式,格波的色散关系。我们对比着机械波,看到了格波的角频、能量、波矢(波长倒数)、波速、群速度,再往后学,我们还会有电子波包的能量、波矢、群波速。
(六)声子。
我们对体系做了简正坐标的变换,将N个相互耦合关联的原子组成的晶格振动,转化为3N个独立的谐振子的简谐振动。只有在将格波能量用独立的谐振子能量来表示时,我们才用倒量子力学。这个量子化的谐振子能量,我们给了声子这个名称。声子是一种准粒子,有相互作用的多粒子体系的低能激发态,可以看成是一些独立的基本激发单元的集合,具有确定的能量,有时还会有确定的动量。我们称其为元激发(准粒子)。集体的激发,称为玻色子;个别的激发,费米子。——我不知道这样简单的回答,能否满足我老师的要求:你今天要是不能把声子这个概念讲清楚了、你就不许接这门课!(捂脸)
(七)热容。
将体系总能量对温度做偏微分,我们有了热容的定义。当然讲课中,我是从“热”,计温、量热的历史脉线,说起的。我喜欢讲历史,就像曹则贤老师在他今年的跨年报告中所讲,我们学习一个概念、一门学问的演化史,我们了解前人对自然的思考和探索,我们才能学习到思维过程、研究方法,甚至谬误的产生。OK,我们做了微分,我们得到了Einstein热容函数,一个极限小量的分析我们便可以得出常温下Dulong-Petit定律。低温下呢,Einstein和Debye分别拿出了模型,归根到底要解决的,格波角频(能量)对波矢的分布函数具体是怎样的?假设、简化、推导、验证——成功。面对这么对称这么美的式子,同学你不背下来吗?大考会考的吖
(八)自由电子气。
我们开始了后半学期的电子。依然是历史脉线,经典的自由电子论是什么模型、得到了哪些结论,又有哪些和实验事实相违背?索末菲拿出了量子自由电子是什么假设?符合什么统计?得到哪些结论?从此以后,我们在倒空间“看到”电子,一个电子、一个状态、一个波矢!这里,费米能级费米海,费米半径费米球,费米温度费米速度费米球面态密度!
这里,我们将Boltzmann、Bose-Einstein、Fermi-Dirac分布,对比着讲清楚,用在什么体系、什么模型,公式代表了什么图像,公式中的字符什么物理意义。
(九)能带论。
讲到能带论的时候,我已经精疲力竭了。这时恰好有个UIUC任教的物理人回国,咱请吃饭请教能带论。人家说能带论不难讲,放心吧。结果我那备课笔记,远比前四章加起来还要厚啊o(╥﹏╥)o
但是,但是,推导布洛赫定理,用平移算符推到那个电子波矢(倒格矢)和正格矢肩并肩靠在一起的时候,我的心潮还是汹涌澎湃的^L^ Bloch凭什么23岁拿到博士学位,就凭这个就可以!
然后就是近自由电子近似、紧束缚近似。依然还是模型先行、然后看哈密顿量中,谁是主导谁是微扰,然后近似然后计算然后看到能带的形成,一切都是数学物理方法。金属、绝缘体、半导体的电导率定义,能带论对导电性质的定性解释。
(十)电子波包。
准经典,所以没有什么难度,唯一需要记忆的就是在布里渊区界面上群速度为零,解题中这是个隐含条件,不记得的话将在大考中丢掉整整6分。唯一需要理解的就是为什么电子的有效质量是张量,也不难啊,因为电子身处在晶格中,高维、对称破缺的势场。而你的质量为何可以是标量,因为你在地球上,等能面是个球面呵呵呵
以上结课总结,不敢效仿朗道的十诫,只想致敬教导我的mentors,无比怀念、无比想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