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我与科幻的十年
木辛 2023-02-07


从我动笔写作第一篇科幻小说至今,已经有十个年头。在这十年中,科幻陪我一路成长,仿佛一位青梅竹马的好朋友,伴着我从学校走进科研、走上职场,从路边的报刊亭走上了银河奖、星云奖的领奖台。

恰逢其时地,《文艺报》给了我一个绝好的机会,让我得以写作此文,和稿纸另一头的朋友们分享科幻留给我的美好回忆。

我与科幻的结缘是在初一的暑假。那时,我沉迷于电脑游戏“红色警戒”,爱屋及乌,也就经常在铁血军事论坛里闲逛。论坛里有个杂谈版块,军迷们常常在里面发布自己写的军事幻想小说,大都是歼7迎战F-22这样现实又悲壮的故事。但在那个晚上,我看到一篇不太一样的小说,它的名字叫《球状闪电》。

于是,一个新世界的大门向我敞开。

在这个世界里,一位位来自星辰大海的旅行家与我侃侃而谈,讲述着公主、仙女、魔怪和宝石。它们有时很远:诗歌化为星云,恒星弹奏着乐章,沉默的飞船里有环形的海洋;有时也很近:就在这个国家,就在这个时代,一个瘦弱的女孩为了拯救危难中的祖国倒在了马拉松的赛场上;一群理想主义者为了研制出击败敌人的武器奉献一生,其中的一位奋笔疾书,证明了“宏电子”的存在,而另一位则微笑着坐在钢琴前,演奏起科萨科夫的《一千零一夜》。雷声顿起,窗外的万千雨滴都被闪电定格。近看,那不是雨滴,而是一柄柄用纳米材料制成的世界上最锋利的剑......

正如书中一句话所言,“度过美妙人生的关键,是迷上什么东西”。而当这件令你着迷的东西,也能让其他人着迷,甚至成为你与这个世界对话的方式时,它就有可能成为一生的爱好、追求,甚至是事业。

当然,那时候我还没有意识到这些。对于那时的我来说,科幻小说就像一只彩色“滤镜”。透过它,哪怕是灰色的枯燥的试卷与习题集,都变得色彩斑斓起来。

语文?要写小说,当然要学好语文;数学?何夕在《伤心者》中写过,数学是一切科学之母;物理?那更要学好了——刘慈欣在《乡村教师》里写过,在外星人对地球的文明测试中,孩子就是答对了三道物理题才拯救地球的!

从此,我对一切与科幻相关的学科都产生了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动力。从一个不爱学习的“游戏迷”,到考入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这种兴趣让学习不再枯燥。研究生期间,我也颇为“巧合”地选了和《球状闪电》主角相近的计算流体力学专业,在书中“陈博士”的影响下变成了真正的陈博士。但是,生活毕竟与科幻小说不同。迷上一件东西,必然也要舍弃其他的东西,而那些东西是整个社会所追逐、所羡慕的,是用以评价你“成功”的标准,甚至是维持生活的必须。

曾有一位在航天系统工作的清华学长对我说,若想在科研事业中做出成就,你要“不要命、不要爱情、不要自由”,要“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要“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工作也不是少年想象中的那般挥斥方遒,而是一颗齿轮般的琐碎。

就以博士学业为例吧:有“老板”的压力,有同学的压力,还有来自科研本身的压力。反复的失败、漫无止境的试错、不讲情面的拒稿、外协课题中来自甲方的催促,还有欲望鼓噪的社会与清冷书斋的残酷对比,都可能成为打败一个研究生的拦路虎。每年高校研究生退学的不在少数,我也有过多次情绪即将崩溃的时刻——凌晨四点多从实验室的沙发上爬起来,看到计算程序全部发散、数据毫无规律,而验收日期就在几天之后。那种时刻,真的有种自己一无是处的绝望感。

每到这种时候,我会独自一个人来到紫操(清华紫荆公寓的操场)中央,默默躺下观星。

感谢科幻,让我能用一种不太一样的视角审视自己:这个视角下,我就像一只小蚂蚁,爬在这艘名叫地球的宇宙飞船的船舷上。而这艘地球飞船本身,也是群星中的沧海一粟。于是乎,梦想,选择,幻灭;意义,牺牲,责任;个体与集体,世俗与超脱,绝望与希望......那些科幻小说探讨的主题便和我的现实混杂在一起,不断冲撞,在心中像雷雨云一般翻腾。在某个瞬间,会有一道闪电落下,横跨天空与大地,将这场暴雨用电光定格、曝光。

因此,我想用一种特别的形式将这个瞬间写下来。

从因为对理想有了怀疑而写下的《海市蜃楼》,到重燃理想并找回信心的《闪耀》,幼稚也好,矫情也罢,这些小说都算是定格住了自己在这十年中的某个瞬间。感动的瞬间、迷茫的瞬间、一拍大腿灵机一动的瞬间、遭遇挫折怀疑自我的瞬间,归根到底,都是梦想国度和现实世界冲撞的瞬间。

科幻迷大概就是同时活在这样的两个平行世界中的。一个是完美如钻石的理想世界,一个是琐碎而蒙尘的现实世界。在现实世界中受挫时,便逃进理想世界中躲避——和这个宏大宇宙中的造物史诗相比,全人类都是沧海一粟。相比起来,我的学业的困难又算什么?验收失败又算什么?哪怕整个太阳系在明天早上都被伽马射线暴毁灭,在宇宙视角下,也只是一个小小的肥皂泡“啪”地一下破裂罢了。

在这种视角下,从屏幕上闪烁的代码,到宇宙深渊中燃烧的星球;从深夜在操场上卿卿我我的情侣,到木卫二的深海中咆哮着的电磁生命,一切都无意义,一切都有意义。一切都寻常如野草,一切都绝美如繁星。只要在两个平行世界间穿梭,转换视角,一切要在乎的都可以不在乎,一切的绝望都可以变为希望,一切的梦想都可以化为现实。

抱着这种奇怪的心境,我终于按时取得了博士学位证,走进社会、参加工作。此时正是2020年,我们迎来了一个压力更大、更动荡也更危机四伏的时代。

有同事知道我在写科幻。他问我,科幻作家是不是能看得比别人更远、是不是能预测未来科技的发展?疫情什么时候会结束,战争会不会爆发,能给我讲讲么?

其实,科幻本身并不具备预言的功能。90%以上的科幻作品在描写未来时,作者都不是认真的。即便是认真的,他的预言也大概率是错的。但科幻会塑造人。而被科幻影响的人,会做出和以前不一样的选择——面对疫情、面对战争、面对地震海啸火山陨石等天灾人祸的时候,这种选择会发生作用。对于普通人,也许是保命;对于国家命脉关键行业的从业者和决策者,这种选择或许能重塑未来。

于此上溯十年,科幻一路陪我至今,的确塑造了我的思维,改变了我个人的生活轨迹;于此展望下个十年,科幻将会更深地侵入现实,而现实也将变得更为科幻。对于这个激变的时代,以及在这个时代中彷徨着的我们,科幻都会成为这样一个引路人。她将拉上我们的手,带着我们走上悬空的铁轨,走向我们所期许的璀璨星空。

 


推荐文章
评论(0)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