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意识#应用集——讲故事
美廊 2019-12-22

意识#应用集——讲故事

说实在的,我自己很不喜欢讲故事,不是很确定,为什么,那么不喜欢?

记得小时候,父亲给我买的《儿童文学》,《少年文艺》,都是要看的,也很喜欢。

也会看《山西民间文学》,其中有一个小孩听信修炼,差点被蟒蛇吃掉的故事,一直记得。

还有一个好象是父与子的故事,剃头时把耳朵给伤了,有好一阵子是心有余悸的。

但后来,看见了人世间的人事繁杂,勾心斗角,就很不喜欢故事了。

长大些以后,也会读一些武侠小说,名著之类,但大多数是一阵风略过,看过就过。

等到开始接触心理学,美学,尤其是哲学之后,故事基本就是一个笑话了。

不是说笑话,就没有意义,而是因为真的很多故事,好象成了一种障碍。

不过,我还是喜欢看哲学背后的人物,尤其是特别的观点的提出过程,也是人事。

那有点夹叙夹议的意思,比如《后楼梯》,《亲历宗教》,这一类的书,很喜欢看的。

其它的,如存在主义的《生活在别处》,《不朽》,买了,也看了,但基本只记得书名了。

现在,如果要读书,就去书店转一转,大致翻一翻,基本也找不到一本值得买回来的读。

不过,因为QX的缘故,还是比较关注童话书,轻盈一点的神话也可以。

有一种故事书,倒是觉得喜欢,就是字母、汉字的故事,可以理解文字背后的缘起。

这也是因为那不是一种故事,而是一种意象,或者更接近于抽象界的故事。

 

那么,现在就看一下自己的意识,为什么不喜欢讲故事?

一图,11,是一个全息站,什么都能看见,但很多其实是不想看见的。

这倒是让我想起,为什么很多人不喜欢一图一表的测试,大概也是不想看见。

我自己喜欢测试,是因为我看见的是意识,而且可以破象,直接就进入纯粹的抽象界了。

从抽象界里,是很少会浮出那些现实的人事的,所以会非常地简单,澄澈。

一表,Y,是一个过滤的沙漏,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基本都会剔除的。

X,是一个判断的机制,只有值得批判的,和判断为喜欢的,才会纳入到对象的范畴。

I,是一个更为精细的管道,有点象毛细现象,自然就会过滤那些杂质,包含熏习的杂染。

这显然是一个纯粹的意识的境界,并不是为了讲故事,而是为了净化灵魂的。

所以,我自己并不是不喜欢讲故事,而是不喜欢那些不纯粹的,不能净化灵魂的故事。

 

上述的段落,有一个红色标记的逗号之前,是中断了的,是昨天写的,后面是今天的。

为什么,要插入这样的一个说明,是为了记录自己的思路,也加一些新的意识。

其中的一个重点,就是意识#应用的一个最基本的链接,主体、功能、对象的模型。

主体和功能之间,要插入一个意识的链接,将实现既是信息,又是功能的效果。

对于意识#应用而言,主体(意识)、功能、对象,需要一个图式,有助于理解。

意识,其实是无处不在的,但插入在主体和功能之间,是最强劲的应用。

包括讲故事,也要在主体和功能之间,楔入意识,就会有神启的效果,类似于《圣经》。

圣经,就是一个楔入意识的故事,基于意识实相,我看见了其中的漏洞。

那就是神的创造功能,其实已经限制了神本身,这是一种降维的说法。

否则,犹太人的神,就不是那一个唯一的神,那一个一切皆一的神。

关于降维的说法,很适合于讲故事,正如佛的方便说法,是为了便宜。

人都有逮便宜的倾向,其实也是一种降维,但是因对象降维,而讲故事是因主体降维。

其中的不同,在于讲故事的主体,和听故事的主体,前者是主动降维,后者很被动。

讲故事,只有一种合理性,那就是讲故事的人,比听故事的人,要高至少一个维度。

或者,故事存在于某一个维度,讲故事的人,能楔入意识,那一定是高一个维度了。

关于楔入意识,就是意识楔,作为思维第一工具的本质,这以后会更多说明。

 

回到看自己的意识,一图一表已经定位了,现在要看一下I门,有什么显示?

因为中间有中断,所以要回顾一下,11Y\X\I的思维链,是一个净化的思路。

I门,其实就是一个本质的原因,因为灵魂,处于那一个纯粹的虚空之中。

那就象是一面镜子,从侧面看,任何的一粒微尘,都会显得那么地明显。

进入I门,感觉会更加地强烈,反过来的说法,方便的或者通俗的,就是虱子多了不咬人。

这是一种类似于强迫症的,完美主义的倾向,但有着更深层的意义,就是升维。

I门内,作为一个灵魂的时空,就是一个更高的维度,相对于人及其意识。

但因为主体的不可见性,所以灵魂,这一个主体,才需要回复到祂本来的维度。

祂,是一个神性的表达,这是因为灵魂,本质和神是同一的,是那一切的一。

讲故事,也是一种表达,一种神话,或者童话的纯粹,就是为了滋养人的灵魂。

所以,人层面的东西,需要楔入意识,尤其是自我意识,或者自觉性,让灵魂觉醒。

这一点,可能是我自己,确立的一个讲故事的原则,那意味着讲故事背后的本质。

也就是说,讲故事是一个功能,故事是一个对象,而故事也是一个主体,有其意图。

或者,我给自己找了一个讲故事的理由,就是透过现象,看见故事背后的意识。

看见意识,是一个人有意识的灵魂,具备的一个基本功能,因为意识是灵魂第一功能。

但这不是人有意识,就一定可以自觉的一个功能,那需要自我意识,但有一个过程。

讲故事,可以作为一座桥,从人的视角,切换到故事背后的意识视角,感觉灵魂的存在。

 

总结一下,意识#应用集——讲故事,是一个链接,但最后要看故事背后的意识。

正如犹太人《塔木德》,两个孩子扫烟囱的故事,看见问题背后的问题,故事背后的意识。


推荐文章
评论(0)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