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据】黑瞎子的出身和出生
这篇考(瞎)据(猜)分为两个部分:
一是齐黑瞎先生的出身,二是齐黑瞎先生的出生。
本来是写在黑瞎子大事年表里面的,但是因为考据部分太长了,不太适合放在列表里面了,就单独拿出来放放,迫切希望三叔快点更到盲塚,被官方打脸真的是件习以为常的事情(艰难)
——————
一、黑瞎子的出身
目前我们得知的信息甚少,只有以下:
黑瞎子是旗人,蒙古族,名字有四个字。
(2012年9月15日南派三叔在台北的藏海花签售会)
黑瞎子“汉姓姓齐,家族显赫”,“算是贵族体...
这篇考(瞎)据(猜)分为两个部分:
一是齐黑瞎先生的出身,二是齐黑瞎先生的出生。
本来是写在黑瞎子大事年表里面的,但是因为考据部分太长了,不太适合放在列表里面了,就单独拿出来放放,迫切希望三叔快点更到盲塚,被官方打脸真的是件习以为常的事情(艰难)
——————
一、黑瞎子的出身
目前我们得知的信息甚少,只有以下:
黑瞎子是旗人,蒙古族,名字有四个字。
(2012年9月15日南派三叔在台北的藏海花签售会)
黑瞎子“汉姓姓齐,家族显赫”,“算是贵族体系少数不多的遗存者”,但“没有受过什么正规的教育。”
(感谢热心市民解先生)
那么我们来根据已知信息逐步分析一下
1、旗人+蒙古族=?
①八旗蒙古旗人
清朝八旗其实有三个组成部分,分别是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它的作用据《八旗通志·序》可得知:“太祖……肇建八旗,以统满洲、蒙古、汉军之众”。八旗制度,包括八旗蒙古,是“以旗统族”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八旗蒙古的旗色、官制等与八旗满洲相同。
②蒙古旗蒙的人
蒙古旗盟是参考了八旗制度而建立在蒙古的一种行政制度,被内蒙和外蒙的蒙古人使用。在制度上,旗盟不属于“八旗”的范围之内,在某种特殊语境之下,属于“旗人”的范围,但显然不属于八旗人丁范围。
所以齐黑瞎先生既是旗人又是蒙古族是一件非常合理的事情,这两个“旗人”都是有可能性的,但是从他们的晚景来看:
蒙古八旗在民国时期境遇尴尬,一方面作为“旗人”受到一些层面的歧视,另一方面由于语言、文化的差距,又不容易被“蒙古人”认同。而到了新中国建立之后,这些蒙古八旗的后裔有一部分报回了蒙古族,而也有相当一部分报为满族,还有一小部分报为汉族。
蒙古旗盟则一直延续,构成了当代概念上“蒙古族”的基础。
推测:在以上历史信息的基础上,结合他对霍仙姑的点心所发表的意见,以及出国留学等个人经历,我更偏向将他的家族放在八旗蒙古的范围内。
2、八旗蒙古+汉姓姓齐=?
根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中记载,后来化汉姓为“齐”的主要有这么几个家族:
①齐步樵氏。或称启普樵氏,世居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包括河北、内蒙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区)。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Cibogio Hala。清朝中叶以后,后多冠汉姓为齐氏。
②齐穆克氏。世居巴林(今黑龙江伯力、俄罗斯哈布罗夫斯克)、乌鲁特(今内蒙古东南部兴安盟地区)、克什克腾(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Cimuk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齐氏。
③齐布齐努特氏。或称齐补齐努特氏,出自蒙古陈巴尔虎部,世居巴尔古(巴尔虎,今俄罗斯贝加尔湖东部)。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Cibukinut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齐氏。
④齐理克氏。世居巴林(今黑龙江伯力、俄罗斯哈布罗夫斯克)。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Cilik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齐氏。
⑤墨尔齐氏。世居台罕(今内蒙古科尔沁罕乌拉高格斯台自然保护区)。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拼音为Morcin Hala。蒙古族、满族墨尔秦氏,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齐氏、秦氏、莫氏等。
⑥其他。如果是蒙古旗盟,那么汉姓为齐的家族还有:乞颜、齐木德、陶格沁。
这里要解释一下,齐佳氏和喜塔腊氏都是满族,虽然满足家族显赫和汉姓是齐,但是不满足“蒙古族人”这个要求。
3、以上考据+家族显赫=?
齐步樵氏(镶白旗)
齐穆克(镶白旗)
齐布齐努特氏(镶白旗)
齐理克氏(镶白旗,存疑,翻遍了所有可以考据的资料没有找到准确的,只找到了类似的姓氏)
墨尔齐氏(镶红旗)
齐步樵氏=齐穆克=齐布齐努特氏=齐理克氏>墨尔齐氏
前四种可能性是相同的,我个人认为三叔说的“名字有四个字”有两种可能:一是“名字”只指名字,不带姓氏;二是“名字”指汉姓“齐”加三个字的名。所以从字数上推断也不太成立。
(评论区一位蒙古族的朋友说,四个字的名字应该是指不加姓氏的)
所以目前在信息有限的情况下,单从考据只能推测到:黑瞎子的家族可能是八旗蒙古中的镶白旗。
二、黑瞎子的出生
目前已知信息:
黑瞎子有90岁高龄
(2013年8月19日盗墓笔记吧微访谈)
黑瞎子尝完霍仙姑做的点心,说道:“解放后人活的没那么讲究了,这和小时候家里下人做的是一个味道。”
(《沙海三》第二章:第14具尸体)
没有受过什么正规的教育
(《沙海三》第一章:起因)
黑瞎子家族没落的时候他在德国
(2013年8月26日沙海吧微访谈)
我们来按照这四条信息一条一条的推:
1、90岁高龄
按照三叔在13年回答的问题,如果将这个90岁看做90-99岁,那么黑瞎子就应该出生时间在1914-1923年。
2、解放后人活的没那么讲究
这至少说明他体会解放前的生活,出生时间在1949年以前。
3、没有受过什么正规的教育
如果按照我在上面对于他出身的推测,即黑瞎子是八旗蒙古,那么这个“正规教育”就指的是“八旗蒙古官学”。
根据张永江先生的《清代八旗蒙古官学》所说:“接受教育是八旗蒙古人参加科举、进而为官从政的基础,是构成八旗蒙古人全部历史活动的极重要的方面。事实上,八旗蒙古人的教育史是与清王朝的兴衰史相始终的。”
那么黑瞎子作为一个八旗贵族,却没有受到过正规教育就有迹可循,应该是他本该去官学的时候,清王朝已经衰落甚至灭亡了。出生时间可能在庚子年联军侵华之后,即1900年以后。
(这点似乎跟“在德国”那条有冲突,下面会详细讲)
4、家族没落的时候在德国
这点主要是根据金启孮先生的《京旗的满族》所推测的,历史上关于这段时间的满族描述很多,之所以选择金启孮先生,除了因为他是这方面的知名专家以外,他还是清乾隆帝第五子荣纯亲王永琪的七世孙(就是那位大家都知道的五阿哥),以他的角度来看当时的八旗子弟,可能更加深刻一点。
按照金先生的研究,从1911年到1949年的京旗处境的变化大概有以下6次:
第一次,1911年辛亥革命
第二次,1924年修改优待条件
第三次,1928年北伐成功
第四次,1931年东北沦陷
第五次,1945年抗战胜利
第六次,1949年北京解放
①第一次 1911年辛亥革命
“……清朝末代皇帝溥仪退位,但订有《优待条件》。《条件》里有关于满、蒙、回、藏等少数民族待遇的条件……八旗上层还保持优越地位,当时民国官吏有的以曾做过清朝的官为荣,有的与清本无关系的民国大员,也要收买清朝旧袍褂料,表示自己在清代已是大官,并非民国的暴发户……家中所藏还没有出售。”
②第二次 1924年修改优待条件
“……1924年驱逐溥仪出宫,修改的优待条件,满族一般人也受到了影响……此后旗响从此革掉,开始陷于饥寒交迫的境地,在贫困中只有出卖家中什物。”
③第三次 1928年北伐成功
“1928年北伐军到了北京,给京旗的满族很大的震动。”
“……原来中华民国的大员如袁世凯、冯国璋、段祺瑞、王士珍、徐世昌等等多是清代一手提拔起来的汉将。即少一代的张作霖、吴佩孚、曹馄等也曾是清朝的官。自光绪末年明令提倡满汉通婚之后,这些汉将家庭多有与满族通婚的。联姻最能消除民族间的隔阂,况又有旧日的隶属关系,所以这些人除争夺政权外,对民族界限比较谈薄,很少有仇满、排满之意。混入革命军中的南方军阀则不同。”
第四次开始就再也没有满清贵族的位置了,北京沦陷八年,水深火热。
我个人认为黑瞎子去德国这件事,很有可能发生在第二次或者第三次事件中,他作为家族男丁,在那个时候他的家族是勉强还有余力送他出国的。送他出国的原因当然不会是学习科学知识报效祖国,而是避难。
民国时期除了他们本身,很少有人能分清满族和清朝的关系,满清一词也是这么来的,所以当时溥仪被驱逐出宫,底下的八旗子弟每天坐在家中战战兢兢的不可终日,被恐惧所统治。而第三次北伐中的南方军阀是反清逐满起家,因此在北伐军节节胜利向北推进的时候,京旗满族也日甚一日的惊惶不安。在这种背景下,如果一个家族想要保存家族最后的种子,那集家族之力送到外国去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在这种推测下,黑瞎子去德国的时间应该是1924-1928年左右。
(当然这只是个推测,关于他去德国的时间我其实有另外一种想法,符合其他三个条件,但在“衰落时人在德国”这个点上有点不太吻合,之后在推测他身份的地方会写出来)
现在我们开始综合以上四个已知条件推论出来的时间点:
出生时间在1914-1923年
出生时间在1949年以前
出生时间在1900年以后
去德国的时间是1924-1928年左右
时间线没有发生冲突,所以关于黑瞎子的出生的推测大概是:
出生在1914-1923年,在十几岁左右(不超过14岁)的时候被送往德国避难。
——————
参考资料:
《八旗通志》〔清〕鄂尔泰等修
《清朝通志·氏族略》〔清〕乾隆官修
《京旗的满族》金启孮
《清代八旗蒙古官学》张永江
《论清代八旗蒙古子弟的普通学校教育》张永江
《三十年来大陆学者对八旗蒙古研究综述》刘金德、王苗苗
《八旗满洲氏族通谱 蒙古姓氏考》乌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