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屏东日志(二)
时间:2017年2月11日;北京时间24:00分
地点:高雄西子湾
到达台湾的第二天,是农历十五元宵节。台湾当地同学蝦蝦告诉我们,在这一天,高雄会举办一场大型的烟火表演,如此盛大的烟火秀一年只举办两次。如果错过这一次,可能在台期间就再也没机会看到如此壮观的烟花了。来台湾的前一天,我不幸在上海的寒流下发了低烧,引起了咽喉炎,嗓子疼痛的症状一直没有缓解,因此刚听说今年的烟火秀会在凌晨十二点开始的消息后,我心里不禁打起了退堂鼓:是好好休养身体,还是不留遗憾?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加上同寝室小伙伴的怂恿,最终心一横,舍命陪君子。
从学校去往高雄西子湾需要先乘坐高铁到高雄车站。我与新认识的另一名男生容...
时间:2017年2月11日;北京时间24:00分
地点:高雄西子湾
到达台湾的第二天,是农历十五元宵节。台湾当地同学蝦蝦告诉我们,在这一天,高雄会举办一场大型的烟火表演,如此盛大的烟火秀一年只举办两次。如果错过这一次,可能在台期间就再也没机会看到如此壮观的烟花了。来台湾的前一天,我不幸在上海的寒流下发了低烧,引起了咽喉炎,嗓子疼痛的症状一直没有缓解,因此刚听说今年的烟火秀会在凌晨十二点开始的消息后,我心里不禁打起了退堂鼓:是好好休养身体,还是不留遗憾?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加上同寝室小伙伴的怂恿,最终心一横,舍命陪君子。
从学校去往高雄西子湾需要先乘坐高铁到高雄车站。我与新认识的另一名男生容津先是在网上开通了校园一卡通租借P-Bike(屏东市自行车租借)的功能,随后在校门口各自租用了一辆自行车骑往屏东车站。下午四五点的屏东市区车流并不拥挤,天空中下起了一点儿小雨,我俩根据google地图提供的路线骑行在雨中,因为人生地不熟的关系,多走了一些冤枉路,好在还是顺利找到了屏东车站。那一天刚好是元宵节,不少街边的庙宇都亮起了灯笼,听说在屏东市也会有元宵灯会,我们因为心心念念着高雄港的烟火,只能舍弃了看灯会的机会。
在屏东车站刷了一卡通进站,不久便坐到了开往高雄的高铁。台湾的高铁与大陆区别较大,更像是捷运,车次间隔时间不长,刷卡就能上,显得更加便利。我们乘坐的那一班高铁,从屏东至高雄只花了十几分钟的时间,期间也只停靠了凤山站。到达高雄火车站后,我与容津步行前往捷运站(仅需一两分钟的路程),搭乘捷运到美丽岛捷运站。
之前在攻略书上曾经看到过介绍美丽岛捷运站的文章,说 这个换乘站非常漂亮,穹顶都是五颜六色的琉璃。但我们并没有看到介绍中说到的琉璃穹顶,可能是分布在出站口的位置,虽然遗憾,但以后应该还会有很多机会能再来高雄。
台湾同学蝦蝦原本约定七点半与我们在西子湾碰头,怎料我们到的太早,他还没有出发,因此我与容津便独自从美丽岛搭乘捷运,乘坐约三四站之后,便抵达了中央公园站。我们出站后吃了一些当地的小吃,都是推荐排行上必有的蚵仔煎、臭豆腐、车轮饼之类。因为晚上天气转凉,饭后又陪容津买了鞋与裤子。那天运气很好,刚好碰到阿迪达斯打折,一双贝壳头折合人民币才四百多。
一番波折之后,我们与蝦蝦终于在西子湾捷运站碰面了。出口处碰到不少同去看烟火的台湾民众,跟着人群走到公交站,乘坐接驳车来到了距离焰火燃放最近的地点,彼时距离夜里烟花秀开场还有将近三个小时。高雄是著名的海港城市,我们看烟花的地点就在海港边,不少人都已经举家围坐在一起,自拍、交谈、等待。不少白发苍苍的老人也在等待着烟花的开场。我们看时间还早,便沿着海岸线一直走,沿途都有不少人群等候着,手里拿着手机或是专业相机。夜里的海边竟连风都没有,二月的高雄俨然与上海天差地别。不知不觉下起了雨,海边唯一一家便利店的生意好到爆棚,排队买雨衣的人从店内一直排到了店外,浩浩荡荡。好在蝦蝦拿了一把大伞,顺利保护了我们三个免遭殃。
对于我这样一个十点多就会睡觉的人来说,要熬到十二点简直就是一种折磨,十一点多时,我的眼皮几乎就已经睁不开了,又因为喉咙的关系,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嗓子疼得火烧火燎,像有千万根针在扎着喉咙。
好不容易熬到了十二点,天空上方出现了一道信号弹,预示着演出即将开始。表演核心区的交响乐队奏起了节日的欢歌,在音乐声中,整个天幕下都点缀了灿烂的烟火,明明那么远,却有如此之近。周围不少人举着手机将这么美好的一幕幕记录下来,我也不例外。二十分钟里,烟火秀也像话剧演出般分好几幕进行,天空中时不时闪现出笑脸、椰树、流星等造型,火树银花不夜天。就像是高中古诗里学到的的那般:“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正是元宵佳节该有的氛围。
伴随着最后的几声轰鸣,整个天空仿佛都被灿烂的烟火占据了。我对着天空暗暗许了心愿。电影里说,烟花雨流星一样,都能给人带来快乐,因此,对着烟花许愿,一样也会实现的。我单纯的相信这样美好的台词,希望许下的心愿都能够成真。
烟火很美丽,也很短暂。二十分钟过后,散潮的人群像是被渔网困住的条条小鱼,我们花了整整四十分钟才从海港边走到了捷运站。因为时间太晚的缘故,我与容津没法回到学校了,因此便只好随着蝦蝦去了他家。坐了十几站捷运到达凤山,蝦蝦在捷运站旁开机车载我们回去,凌晨一点的凤山街头还有不少骑着机车的人,也有很多人在吃夜宵。蝦蝦骑得飞快,有好几次我都觉得自己差点要从机车上摔下来,这也是从未有过的体验,简直称得上疯狂。到蝦蝦家后,经过简单的洗漱,太过疲惫的我们几乎可以用倒头就睡的速度上了床。三个大小伙子挤在一张双人床上,不免有些狼狈,不过这样一个夜晚,也给初到台湾的我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至少以后回忆起来,也不会徒留遗憾了。
(未完待续……)

看得更远的地方
大年二十九,坐在飞驰的列车上,窗外蓝天依旧,野田悠然,下午三点过半的阳光穿透玻璃窗格,打在睫毛上留下一片阴影。为了赶上列车而狂奔出的汗水黏在贴身的衣服上。身边坐着个胖胖的姑娘,把原本不大的座位空间又挤去了一大半。艰难地拿出手机给妈妈发去短信:已经坐上车了,五点多就能到家哦。
[图片]
实习到年前的最后一天,似乎并非本意,但既然与上司达成了约定,也就只好遵守。学校的寒假早在半个多月前就已经开始,朋友圈里的动态也都关乎“终于到家了”之类的感慨。最后的那几天,校园里已很少见到学生的身影,两排凋敝的梧桐被挂上了节日的彩灯,夜里五颜六色的灯光亮起,把清冷的校园装点得很漂亮。食堂是最早关门的,而学校周...
大年二十九,坐在飞驰的列车上,窗外蓝天依旧,野田悠然,下午三点过半的阳光穿透玻璃窗格,打在睫毛上留下一片阴影。为了赶上列车而狂奔出的汗水黏在贴身的衣服上。身边坐着个胖胖的姑娘,把原本不大的座位空间又挤去了一大半。艰难地拿出手机给妈妈发去短信:已经坐上车了,五点多就能到家哦。
实习到年前的最后一天,似乎并非本意,但既然与上司达成了约定,也就只好遵守。学校的寒假早在半个多月前就已经开始,朋友圈里的动态也都关乎“终于到家了”之类的感慨。最后的那几天,校园里已很少见到学生的身影,两排凋敝的梧桐被挂上了节日的彩灯,夜里五颜六色的灯光亮起,把清冷的校园装点得很漂亮。食堂是最早关门的,而学校周边的店铺也陆陆续续歇业,外卖软件上接单的店家寥寥可数,到后来,可供选择的伙食便只剩下全家的便当和泡面。
室友们陆续离开,原本的四人寝只剩下我与Arron坚守阵地。家在齐齐哈尔的阿东在期末考后不多久就收拾行李回了家,而老郭也在年前一周向公司请了假,回河北过春节。老郭走那天,和他道别,说着新年再见,想来却也不知这一别,下次再见会是何时。Arron家离学校最近,却是离开最晚的那个,在一家培训机构里担任兼职的雅思老师,和我一样工作到除夕前夜。
因为实习的关系,今年没有帮奶奶折金元宝,没有看着奶奶把一道道好吃的菜品摆上桌,就连要提前吃年夜饭这件事儿,也是最后一个才知晓的。一个人在外求学、工作,就好像和家里的一切都脱了节,对于错过任何一丝一缕团圆的细节,都感到遗憾。
往年的年夜饭过后,总要和妹妹一起去小公园里放烟花。我们一般只买一捆仙女棒,找一个没有风的角落,用双手护住打火机的火苗,将烟花点燃。美丽的烟火照亮彼此的脸,虽然短暂,但快乐却满满。烟火燃尽后,又将剩下的木棒点燃,看着小小的火苗一点一点将木棍吞噬,直到快烧到指尖的时候才松手。但通常,烧完一根木棒总需要点上好几次火,等到所有木棍烧完,附近邻居家的大人们也都吃好了年夜饭,提着大大小小不同的烟花来公园放了。我们便站在一旁,看大人用烟头点燃了导火线,一片细碎的火光过后,“咚”的一声,火苗便窜上了天,随即“啪”地在天空中展开最灿烂的笑颜,烟火的绚丽透过我的瞳孔,牢牢地印在了记忆中。
今年,因为市里全面禁燃的规定,整个新年里都鲜少听到热闹的鞭炮声,即便是除夕夜、年初五迎财神这样的日子,大家也都小心地遵守着规定。一来是这几年雾霾实在太严重,大家也对自己的身体健康越来越看重。二来是处罚的力度加大,没人乐意在新年这样本该喜气洋洋的日子里引火上身。鞭炮声少了,本来便不大浓的年味也随之减少了。
越是长大,也就越觉得时间不够用,好像跨年的狂欢刚结束,就又到了新一年的终点。2016年的我,23岁,大部分的时间在上海,读书、上课,穿梭在市区的街道和郊野的稻田,闻杭州湾畔的海水,看东海的浊流击打礁石。
炎热的夏天,在美术出版社实习,蝉鸣声藏匿在街道,苍翠的梧桐叶下。每一间办公室都是木质大门,大理石地砖,楼道间挂着八十年代的画册。四层高的小楼里弥漫着纸墨的气味。酷暑里,将一份厚厚的稿件来来回回看上好几次,办公室的冷气也不可抑制身上的汗水。每周都催促着作者修改稿件,拿到修改稿后帮他们调整格式,纠正错别字,再交给主任过目。用主任经营的官方微博,宣传新出版的图书。到了午饭时间,主任便带着我们搜罗出版社附近的美食,上海风味的面点、台湾肉燥饭、蜀地冒菜,东北水饺,都是些平价美味。夜里回到学校,十二层高的寝室吸收了一天的暑热,像极了蒸笼,唯一的纳凉工具只有老郭的一台电扇,条件艰苦却也乐此不疲。这个夏天就像是一场梦境,把儿时的梦想给圆了。
在秋风微凉的十月,离开出版社,进了韩国爱茉莉集团实习。每天挤着早高峰的地铁,花上一个小时的时间从学校到人广,在来福士的十五号口出门,穿过北海路,在港泰广场的高层俯瞰市中心的楼宇,瞭望不远处的东方明珠与外滩。从日出到日落,除去午饭短短的个把小时光景,把一整天的时光消耗在电脑荧幕前,变得灰头土脸,日月不分。每天都在提供着不同的报关单、税单和检验检疫证明,包着永远都包不完的快递,不时忍受着老板因为心情阴郁而散发出的低气压。摩羯座的一丝不苟让我这个习惯安逸的巨蟹无所适从,从一开始的抗争,到后来对加班的习以为常,寒冷的冬夜里将羽绒服裹住双腿,直到室友都已进入梦乡,仍旧独自一人在书桌前完成未尽的工作。必须承认的是,在公司实习的几个月里,我都在经历着一些自己以前从未做过的事情。有好多次,都想直接一走了之,觉得何必让自己那么累。但同时又觉得,在五百强企业实习的机会来之不易,必须让自己跳出Comfort zone,只有把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也做好,才是我实习的意义所在。因此才将这份实习坚持到了年前的最后一天。
关于遇见与告别这件事,其实我们每天都在经历着,这就好像日出月落,一天的轮回便是一次遇见与告别,只不过我们都太习以为常了。
匆匆掠过的这一年,自己好像也遇见了不少人,有的人留下了,有的人离开了,有的散落在朋友圈星星点点的照片中借以纪念,有的会在想念时,点开他的头像,问候一句:“嘿,你在干嘛?”。
16年的年初去了台湾,在国境之南,垦丁的尽头,看到了出生至今见过的最美丽的大海,也仿佛化身成了电影里的安东尼,听到了鲸鱼Alice在海中的歌唱。年中的时候,和劼哥陪着美国教育代表团,到上海的各个大中小学参观,感受上海最领先的教育。七月的生日,醒来便收到了粉丝群里上百条手写的祝福,是有生以来最难忘的一次生日。八月,趁着实习的间隙,独自一人去北京的唱片公司试音,又在帝都见到了许多唱吧里的朋友。九月,看着自己家教了一年的孩子从小学升入了初中,有了更多的课业压力……
回首自己走过的这一年,不知不觉竟也经历了这么多。喜欢或是不喜欢的事物,都踏出了尝试的那一步。在迷茫的探索中,也渐渐看清了自己究竟要的是什么,不要的是什么。对待感情,越来越随遇而安,不为求而不得者苦恼,也不随波逐流地选择将就,需要体验的滋味那么多,想要将它们都尝一遍。新的一年,去到大海环绕的地方,希望未来能和你手舞足蹈聊梦想!
2017年3月3日 Fansailer 于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