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日记:粉丝经济和创作
上次写了一个看了陈情令国风音乐会的感性的感想,这篇则是这么长时间后出来的一点理性的角度。
一提到粉丝经济,人们应该首先会想到是要挣粉丝的钱了。我不是从商业的角度,而是泛泛的聊一下这四个字。
我第一次提到粉丝经济,是17年的时候,朋友圈:
[图片]
我一直都是一个粉丝经济的消费者。乃至来到lofter,同人圈子,都是在粉丝经济里。
我也挺热爱它的,而且受它影响了很多且不自知。
其实粉丝经济古来有之,只是现在资本把它驱动到一个非常快消、有时候还有负面影响的地步。我也不展开说了,我只借着《陈情令》聊聊粉丝经济发展到最新的一步,带给我的细节感受。
此时此刻《鬓边》在播,《清平乐》在播,但是它...
上次写了一个看了陈情令国风音乐会的感性的感想,这篇则是这么长时间后出来的一点理性的角度。
一提到粉丝经济,人们应该首先会想到是要挣粉丝的钱了。我不是从商业的角度,而是泛泛的聊一下这四个字。
我第一次提到粉丝经济,是17年的时候,朋友圈:
我一直都是一个粉丝经济的消费者。乃至来到lofter,同人圈子,都是在粉丝经济里。
我也挺热爱它的,而且受它影响了很多且不自知。
其实粉丝经济古来有之,只是现在资本把它驱动到一个非常快消、有时候还有负面影响的地步。我也不展开说了,我只借着《陈情令》聊聊粉丝经济发展到最新的一步,带给我的细节感受。
此时此刻《鬓边》在播,《清平乐》在播,但是它们都不是粉丝向的剧,也没有针对书粉,也没有针对演员粉。明年《皓衣行》会播,但是现在什么物料都没有,说不出什么东西来。到此时此刻为止,最新的、最完全的粉丝向的作品,依然是《陈情令》。
《陈情令》成品出来前,可能有过方向的抉择:要不要改成BG剧之类的。这是我们大环境决定的,我觉得无可厚非。同样的,粉丝敢去掐剧组,让剧组知道粉丝的影响力,这也无可厚非。(魔道圈子里的粉黑都很疯魔,这个我个人观感不好,但是没考证过有什么大问题)
天时地利人和下,《陈情令》才成为了一个完全迎合粉丝的作品。假如当年政策不利,或者耽改口碑不利,已经开工花费的制片方肯定会把它改成一个能挣钱的版本。现在这个版本来源于天时地利人和。
人,粉丝,正是粉丝经济里最大的优势也是最大的不安定因素。
不过《陈情令》剧组完成的挺好,有很多剧评都会说到“看到剧组满满的爱”,粉丝感觉到被尊重,看小说时自身的感受在剧里依然能体会出来。
剧本有了非常大的改动,但是却完全尊重原作,还让人感叹编剧的魄力和巧思,也更利于电视剧的节奏。剧本、选角、道具、音乐,都很努力,都很还原,都很有才(创作的出现)。
我刚刚看了制片人杨夏小姐姐的采访,花了三个小时说服领导,花了三年做这个项目;在剧本之前先做的是世界观;三年的项目到了展现大众面前的时候,紧张的快要心肌梗塞了。
一个作品就是这样诞生的。比如我上面朋友圈里提到的《银翼杀手2049》,诞生的过程也是类似,当然《银》的花费、技术、故事精神高度不是《陈情令》可比的,但是它们各有各的价值,无法被对方取代。我不会因为非常喜欢看《银》,就觉得《陈情令》看不看都可以了,我依然非常感谢《陈情令》的诞生。不过我只给《陈情令》打了四星,而且已经是个人感情加分了。
各有各的价值。粉丝向的作品受众狭窄,但是受众内会评价非常高。所以《陈情令》评分一度高达八点几,现在最低时也有七分。但是受众外,按大众的视角,就不会得到好评了,甚至还会有很多差评。《银翼杀手》就有不少,更何况《陈情令》。我刚刚刷到汪海林抨击《陈情令》的采访。他作为业内编剧,直男,微博“小炮手”,“糊”咖自由说话者,对《陈情令》的意见主要的一点就是“太着重拍男演员的脸”还有“对男演员落泪镜头的不适”,他有提到男儿有泪不轻弹。他明显是没看过几集的、也没说过很多意见,就这么三两条、很典型的不是目标观众的这一部分群体。看他采访感觉他这个人挺不错,具体不展开了。
汪海林的观点来自于男权社会对直男的塑造,他没在意过这点,也不需要在意。其实我们耽美观众这部分群体依然是受男权社会影响的观众,我们很多时候也没有在意过这一点。耽美文化同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是有直接联系的,某种程度上说是诞生于此。具体我也不展开了,这个话题可以写一篇论文,如果有谁写了的话请让我当你的读者吧很期待。
《陈情令》就是这么一部粉丝向的作品,并且完成的不错,预算可能高于《镇魂》,但预算也不太高,跟《长安十二时辰》之类精品剧的无法比,质量也无法比。演员也是选了最有性价比的演员,有一定的剧组经验,好调教,又便宜。拍摄上用香港导演熟练的业务水平调教,慢速拍摄纠正演技和烘托气氛还有拖时长……具体不列了,很典型的当今的国内影视剧。
如果花费足够多的话,能打造出类似《银翼杀手》的质量吗?不会的。这从墨香铜臭写文的时候就注定了的。墨香如果拔高立意,仔细打磨,也许能写出一部《魔道·哈利波特》来,但是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都不如现在的性价比高,而且只是也许。《陈情令》剧组从选择这个项目的时候,这个剧大致就会是现在这个效果;花费更多,做的更精致,也没有太大的意义。不喜欢看“男演员流泪”的那部分观众不会被吸引,而喜欢的人现在就已经很喜欢了,现阶段没有比它更好的代餐,粉丝已经愿意为它付账。
因为它对我个人爱好的极大尊重和满足,我才给它加了个人感情分。(还有主演的原因,后面创作部分具体说)
《陈情令》播完后的后续操作也淋漓展现了粉丝经济操作,并且至今为止是独一无二的展现。大结局点播、数字专辑、周边、泰国见面会和南京音乐会、两个网络电影和计划中的院线电影和手游。去年我听到泰国见面会和南京音乐会的时候,我是一种匪夷所思的感觉:耽改剧这么高调可以吗?为了挣钱把见面会开到泰国去,这个创意很可以噢。把演员捧的这么高,不担心后续摔下来吗?
我今年进圈看了看,《陈情令》的粉丝之多超出我的想象,我们生活经济水平发展也超出我想像,所以我能理解制片方后续圈钱的操作了。我相信粉丝也很爱他们后续的操作。不过他们仍然是国内第一个。也许也将会是最后一个。
其实我体感现在已经进入了后粉丝经济时代。粉丝对明星商业价值的加成,成了商业价值的重点。这是227事件让我体会到的。而它出现的时机更早,不知道和《陈情令》有没有直接的关系,很可能《陈情令》只是恰好出现在了后粉丝经济的时间段,然后被后时代所裹挟。我最直接的体会就是,肖战方为什么要这么在意代言,他如果放慢脚步走,应该能走的更好。(突然想到当年类似的疑惑,胡歌在琅琊榜后也接了大量的代言,他自己在采访中透露,自己会自言自语“梅长苏对不起,我又消费你了”。这点也被黑子挑出来嘲过。)但是肖战方接代言更主动更积极,所以反噬更严重。胡歌当年因为大量代言也被激起了很多敌意,后来这些敌意也给他带来了不好的影响。但是演员归根结底是要作品,想拍作品归根结底是要演技和人脉,都只能靠自己。粉丝流量能带来的,可能只有代言了吧。肖战现在路人缘都被毁掉了,非常可怕。227整件事情里的节奏感非常强,如果有幕后黑手浮现的一天,今天的路人们将会多么惊讶。
我便借着演员演技来聊聊创作这个事。《陈情令》里面演员的演技都很青涩。即使是少数几位“老戏骨”,也只贡献了合格的演技,对人物没有加成。比如叔父蓝启仁,比如李若彤。香港导演也是,贡献了合格的水平,把剧本里有的东西完全的展现了出来。这是香港导演的一个现状,他们“做工”,认真负责,但是到了大陆有一点点细微的水土不服,不方便发挥他们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方便“创作”,所以他们的作品里鲜有感人的发挥。这点反映在影视剧里动人细节的对比(镜头语言,情节设置等)。
突然有了一个主意,直观的对比:来对比《陈情令》和《魔道祖师》动漫。《魔道祖师》里一支路边的玉兰花,一支从江枫眠尸体上随意掉落的玉钗,一个魏婴撞进蓝湛怀里的镜头……很多细节都让人心头一撞。《陈情令》里也有很多优秀的细节,但是让人震撼的多是三次元的展现生动,其余很少有震撼。比如莲花坞这场戏,虞紫鸢去握江枫眠的手,合格,美是美的,但是不震撼。魏婴撞进蓝湛怀里那个镜头,生动的是演员后续紧张和无所适从的表情,就那个镜头而言,环境美感、节奏意外程度,都一般般。再对比琅琊榜等国剧可能更有感悟:琅琊榜里梅长苏搓手指的一个镜头可以记到如今;夏江去抓人,大门打开,淡淡站立在当地的梅长苏,这个镜头也震撼到如今。香港导演也很好哈,我只是觉得他们更不容易发挥自我创作能力。
创作是人类的瑰宝。
第一个跟打猎的同伴讲起故事的人类,他是怎么想到要讲故事的?他当时一定很有安全感,他的心绪一定得到了足够的满足,他一定有同同类沟通的欲望……他一定相信、自己接下来的话会被认同。
我自己在胡乱写了篇质量不高的同人文后,也深刻的感受到,创作是需要极大的自信支撑的。有自信的时候,idea滚滚来,只恨自己手不快;没自信的时候,挤也挤不出东西来。资料积累也是自信积累的过程。
所以我最近一直在论坛里帮肖战说话,有时候被227嘲,有时候被xzf diss,但是下一次见到想反驳的话我还是忍不住说话了。因为我从《陈情令》里明显的看出来他是一个有长处的演员,并且,他的优点就是他不设防的表演创作,如果他被这次事件打倒的话,他是不可能再演出一个魏无羡来的;而如果没有这件事,他的演技已经在一部一部的提高,而且不设防。
杨夏制片人说到肖战的时候说,没有担心过他的表现,因为他的状态一直非常对,从第一次进组训练的时候开始,能看到他的眼中是一种打开的状态。我的感觉也是如此,我想很多人看《陈情令》的感觉也是如此,在这部剧里,几乎没有肖战,只有魏无羡。其实肖战平时不是一个很坦率的人,我前几天聊情商的时候有聊到,他不是一个敢于自我展现的人。但是在演魏无羡的时候,他从头就很真诚,当剧中角色需要做出反应的时候,他毫不犹豫、真实的把自身的反应表达了出来,并且不考虑丢人不丢人,只考虑把自己感受到的动作表达到位。
于正在去年有说过肖战两次,说他的表演是难得的,是把自己下意识的反应、生理性的动作,真诚的表达了出来的。
他的表演虽然青涩,但是是在创作。我不是说他是瑰宝啦,少了他一个演员,对于大部分人不疼不痒。但他是有长处的,而且这方面代餐并不多。我个人觉得是“脆弱感”。于朦胧论长相要美过他,而且是脆弱感的美,单看脸就能讲出很多故事来,但是肖战在表演脆弱感时依然强过于朦胧。肖战的脆弱感不在于长相(这里我想引用新痒APP的评价“除了吴亦凡胡歌,当代如肖战等大部分男演员都只是中人之姿。”)肖战的好看滤镜来源于他的生动,他能生动的诠释当下的表情动作。
贴一个【男演员脆弱感群像 | 孟婆汤八泪为引】好的男演员要能脆弱 好的女演员要能癫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