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U. U. 的推荐 u793399558.lofter.com
岑

【科普(伪)】莎翁的《亨利六世》与《理查三世》(下)

本篇主要是对《理查三世》的整理。下篇主要内容包括:

  • 理查和安·内维尔

  • 处决黑斯廷斯

  • 白金汉

  • 盖茨比

  • 莎士比亚笔下的理查三世与真实的理查三世


预警见(上),这里再次强调:

  • 关于理查三世的形象和生平经历,真实历史、莎翁改编、漫画二创基本可以视为三个完全不同的版本谨慎观看!

  • 这篇写得比较简略,主要选了一些我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强烈推荐阅读原作。

  • 本人并不了解英国历史。如有历史性错误轻拍。


理查和安·内维尔

《理查三世》里理查向安求婚的那段实在不怎么美好。漫画里对理查向安求...

本篇主要是对《理查三世》的整理。下篇主要内容包括:

  • 理查和安·内维尔

  • 处决黑斯廷斯

  • 白金汉

  • 盖茨比

  • 莎士比亚笔下的理查三世与真实的理查三世

 

预警见(上),这里再次强调:

  • 关于理查三世的形象和生平经历,真实历史、莎翁改编、漫画二创基本可以视为三个完全不同的版本谨慎观看!

  • 这篇写得比较简略,主要选了一些我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强烈推荐阅读原作。

  • 本人并不了解英国历史。如有历史性错误轻拍。

 

 

理查和安·内维尔

《理查三世》里理查向安求婚的那段实在不怎么美好。漫画里对理查向安求婚的描述结合了历史和《理查三世》版。历史上小爱德华过世后,乔治和伊莎贝尔因为害怕安出嫁会分走沃里克留下的遗产和爵位,将她软禁在家,理查偷偷潜入了安家里向她求婚。《理查三世》里理查在安向亨利六世的遗体哀悼时求婚。求婚的过程实在是不太愉快。安不停控诉理查杀害了小爱德华和亨利六世,说理查是魔鬼。理查则为自己辩解,说小爱德华是爱德华四世杀害的,说亨利六世更适合做天国的君主,所以他送他上了天堂(……)。然后不停用甜言蜜语哄安,说是安的美貌让他杀了亨利和小爱德华,还把剑给安,撕开衣服让她刺自己的胸膛,使得安最后答应了他的求婚(漫画里这段已经让我震惊了,这原文更是看得我目瞪口呆)。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地方是,《理查三世》里故意暗示理查比安年纪大很多(毕竟《理查三世》黑理查黑得不行,很多扭曲了历史),理查有句台词是“是我杀死了她丈夫、她公公,又怎么样?要补偿她,最简便的办法莫过于既做她丈夫,又充当她的公公。”(小爱德华:???亨利六世:???)然而其实历史上理查三世就比安大四岁,两人结婚时安18岁,理查22岁。

《理查三世》里理查向安求婚时安曾经说理查是“魔鬼”。这句话的背景是,安觉得理查杀了小爱德华和亨利六世,算不上是人,甚至“还不如最凶猛的禽兽还懂得些怜悯”,所以称他为魔鬼。

 

 

处决黑斯廷斯

莎翁原案和漫画为了戏剧性,都安排理查在一次会议中突然对黑斯廷斯勋爵发难,然后当场处决了黑斯廷斯。其实历史中黑斯廷斯勾结斯坦利、埃里主教叛乱被镇压后,黑斯廷斯并不是被当场处决的,而是一周后被斩首。此外,理查控诉简·肖尔用魔法让他手臂畸形大概率也是戏剧创作。

历史上理查对这次叛乱的处理比较宽容。他对黑斯廷斯的遗属宽大处理,原本黑斯廷斯犯下此罪,他的财产将被没收,孩子们丧失继承权。理查交还了没收的财产,并恢复了黑斯廷斯孩子们的继承权。与他同伙的斯坦利得到赦免。埃里主教被白金汉公爵软禁。参与叛乱的伍德维尔家族人员被捕。简·肖尔因为充当叛乱的黑斯廷斯与伍德维尔家族间的联络人,被判进入修道院苦修。然而理查的宽容并没有换回这些叛徒的感激和忠诚。斯坦利最后在博斯沃思的突然倒戈,导致了理查三世战败而亡。(《时间的女儿》提及这件事时还嘲讽说要是理查三世早知道斯坦利会这样背叛他,一定会送斯坦利和他的好友一起上路。)而埃里主教莫顿投靠亨利·都铎,大肆传播关于理查身体畸形、品行恶劣的谣言。《时间的女儿》推测他是后世塑造的理查负面形象的始作俑者。

漫画里这部分的情节和台词都还原了莎翁作品,好多漫画里挺……暧昧的情节竟然真的是还原原作。比如黑斯廷斯说白金汉和理查交往最密切,白金汉回他说他可不知道他的心。理查在会议上姗姗来迟,对埃里主教说他看到埃里主教房间里草莓长得正好,支开埃里主教去采草莓。

 

 

白金汉

白金汉算是莎翁原案和漫画间在戏份和人设上差别最大的了。首先《亨利六世》里白金汉连酱油都没打着,只有疑似他父亲的斯塔福德勋爵出场了,还是为兰开斯特而战的,他的爷爷被爱德华四世打伤,快要死了。根据历史,白金汉的父亲在继承白金汉公爵的爵位之前就战死了,所以白金汉直接从爷爷那里继承了爵位。亨利·斯塔福德成为白金汉公爵时年纪还很小。

顺便提一句,后来爱德华四世成为国王,伊丽莎白·伍德维尔成为王后,伍德维尔家得势,伊丽莎白·伍德维尔的好几个兄弟姐妹们都得以与身份十分高的贵族或者继承人结婚。问题在于,伊丽莎白·伍德维尔有四个兄弟、七个姐妹,还有前夫留下的两个儿子,人实在是有点多……其中凯瑟琳·伍德维尔嫁给很小年纪就继承爵位的白金汉公爵(考虑到那时候白金汉才十岁出头应该是包办婚姻)(在漫画里白金汉吐槽自己妻子都不知道是伊丽莎白排行第几的妹妹也是有道理的,姐妹这么多还都嫁给贵族了……)。

《理查三世》里的白金汉吧,在理查面前人设仿佛被理查骗得团团转的小白花。不过也就仅限理查面前了,其他人面前他完全就没客气。比如在斩首黑斯廷斯勋爵的会议之前,他和黑斯廷斯寒暄的时候嘲讽地说了一句,“您还没有离开,我已经回去了。”这句话其实是在讽刺黑斯廷斯进去了就再也没法活着出来了。但在理查面前他就……各种被理查气场压着。处决黑斯廷斯之后白金汉和理查要对伦敦市长解释他们为什么处决黑斯廷斯,演讲前理查嘲笑白金汉身体发抖、说话上气不接下气。后来理查对白金汉暗示要他处死塔中的两位王子(这里漫画剧情设置不一样了),白金汉一开始假装没听懂理查的意思,后来也是躲躲闪闪地说您认为怎么好就怎么办吧,还求理查给他点时间想一想。理查看白金汉这样的反应对白金汉十分失望,觉得他不像以前那样毫不犹豫地支持自己了。

莎翁设定的白金汉叛乱的直接原因是理查没有兑现对白金汉承诺的报酬。白金汉一开始就站在理查那一边想要拥戴理查成为国王。理查向他允诺,一旦他成为国王,就把原来属于爱德华四世所有的采邑赫勒福封给白金汉,并封他为赫勒福伯爵。但后来白金汉向理查索要这个报酬时理查视若无睹。白金汉在失望之下回到了自己的封地(威尔士的布莱诺,Brecknock)。之后一步步走向叛乱。

白金汉在处刑前要求见理查,没有被允许。然后他哀叹了一大段后悔自己追随理查的话,就被处决了。

另外,我本来以为白金汉是理查的半身这个说法是漫画里的(毕竟这么言情),结果在《理查三世》里这是理查对白金汉说的……大概情节是爱德华四世过世后白金汉为理查出计策,抢先去迎接王储回来。理查对他说了这么一段话:

我的另一半,我的智囊和顾问,我的未卜先知,我的好兄弟啊。我,像小孩子,全凭你给我带路。去拉德洛吧——我们可不能落后呀。

我……我看到这段话时惊得不行……然而《理查三世》里理查这时候话说得有多好听,后期对白金汉失望的时候抛弃他就有多决绝……

这里多说几句,无论真实历史里还是各种再创作里,白金汉在爱德华四世死后直到理查继位中的贡献都是巨大的。真实历史里,爱德华四世过世时理查并不在伦敦,而是在苏格兰边境。虽然爱德华过世前留下遗嘱,指定理查为护国公和王储的监护人,但他一过世,王后这边的外戚就都迅速行动试图控制财政和军队。远在边境的理查对这些都并不知情,他先去约克召集了所有北方贵族参加爱德华的安魂弥撒并带他们宣誓效忠小王储,然后带了六百名北方的贵族南下悼念爱德华四世——连军队都没带。这时白金汉(可能因为知道了王后这边外戚的行动)带了三百人赶去北安普敦和理查会合。他们从各自的队伍中选出人选就地组成了枢密院,然后前去逮捕了试图抢先迎接王储的里弗斯等人(这里其实也很神奇,和莎士比亚的《理查三世》还有漫画里里弗斯没有带军队而理查带了大军不同,那时里弗斯等人带了两千人的军队,理查和白金汉没有带军队,但理查没有正面冲突就逮捕了里弗斯。可见理查在军队中的人望很高,而且也具有政治能力。)。老实说白金汉坚定地支持理查这点挺让人惊讶的,白金汉的祖辈支持兰开斯特(导致白金汉在爱德华四世时期被排挤),白金汉的妻子是伊丽莎白·伍德维尔的妹妹,白金汉选择支持理查而不是伍德维尔也是很有想法了,简直就是老婆都不要了也要去支持理查……

历史上白金汉是个谜,他和理查的关系更是个谜。一般人读到这段历史时真的很难理解为什么白金汉从一开始就坚定地选择支持理查(尤其考虑到他父亲和祖父都曾支持兰开斯特,他的妻子是伍德维尔),更难以理解为什么理查登基后他会立刻对理查举起反旗。但换个角度,我个人最不能理解的是反而是理查对白金汉的态度。如果说白金汉前后的行为勉强可以用试图政治投机失败而反叛解释,那理查在这件事中的严厉态度是更让我感到惊奇的。其实理查对很多曾经反对甚至背叛他的人都宽大处理了,包括斯坦利、斯坦利夫人、埃里主教、珍妮·朔尔、伊丽莎白·伍德维尔(结果这群人里后来一大半都给理查挖了大坑),这群人基本都和理查有宿怨。然而对于曾坚定支持自己的白金汉,理查直接把他斩首了。所以现在我能理解为啥漫画要编排白金汉和理查,毕竟他俩在历史中的关系真的就好迷……

 

 

盖茨比

《理查三世》里盖茨比的形象和漫画里还挺一致的,都是理查忠心不二、永不背叛的下属。《理查三世》里,在理查和白金汉不确定黑斯廷斯勋爵是否支持理查登上王位时(黑斯廷斯支持爱德华四世的儿子),他们派盖茨比去试探黑斯廷斯。但黑斯廷斯勋爵还以为盖茨比忠于自己,是自己安插在理查身边的探子(勋爵你这自信是哪里来的)。当时理查身边有一个拥戴他为国王的小会,名为“黑会”,这个黑会决定了处死黑斯廷斯。黑斯廷斯死前,他的朋友斯坦利曾派人告诉他,他梦见了野猪(理查的徽章)咬碎了自己的头盔(对,原作里是斯坦利做了这个梦,不是塞西莉),“黑会”上做出的决定将祸及黑斯廷斯和斯坦利。但黑斯廷斯没听,还信誓旦旦地说他的好友盖茨比也在“黑会”里,要是知道一定会通报给自己的(你都知道盖茨比在“黑会”里了还这么自信啊)。

 

 

莎士比亚笔下的理查三世与真实的理查三世——参考《亨利六世》和《理查三世》译本后记

莎翁笔下的理查三世基本就是个背锅侠,正史中不是他干的坏事都写成他干的(比如有个剧情是理查三世逼迫乔治的女儿玛格丽特嫁给地位地下的贵族,正史里其实是亨利七世逼迫玛格丽特放弃王族身份下嫁),连剧情里不是他背的锅都让他一个人背(比如小爱德华之死,三个人动的手结果大家都在喷理查)。

有意思的是,我借到的《亨利六世》和《理查三世》的译本的后记里都在为理查三世正名(看来大家都对莎翁有意黑理查三世这点心里有数)。《理查三世》的后记里写道:

“历史上的理查并非奇丑无比,也不是畸形人。他勇敢善战,治理英国北方领土颇有政绩,得到当地居民的称颂。爱德华四世病危,指定理查为护国公,显然认为他是可以托付国家大事、信得过的人。他称王以后,曾通过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的促进贸易、改革财政的法令。”

《亨利六世》的后记里写道:

“时至今日,现代史学家们越来越肯定,理查富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和非凡的政治才华,在他统治英格兰王国的两年时间(1483-1485)里,建立起了一套完善的法律援助体系和保释制度。同时,作为国王,他援建大学、教堂,尤其在其曾建立北方议会的英格兰北部地区广受爱戴。而且,最重要的,历史上真实的理查是一个身强体健的正常人,他在戏里由先天身体残疾扭曲而成的邪恶人性,是莎士比亚一手编造出来的。”

理查在成为国王前长期治理英格兰北部领土,备受当地人称颂,在他战死后,约克镇民们冒着被新王追究的风险在地方志上记载下他们对理查的悼念和对他被害、死后受辱的悲愤。成为国王后,理查的能力和政绩也是不凡,尤其考虑到他在位仅短短两年,其间还经历了白金汉公爵和亨利·都铎的叛乱和自己的继承人和妻子的死。

《理查三世》的后记里分析认为,形成莎翁戏剧中对理查的丑化的一大原因在于理查是金雀花王朝的末代国王。都铎王朝推翻金雀花王朝后,亨利七世作为胜利者同时也是并不太名正言顺的继位者,出于政治目的不免有意无意地鼓动史官污名化前朝的末代国王,来为自己歌功颂德。亨利七世的御用历史学家维吉尔在亨利七世的授意下写作《英国史》,把理查塑造成了一个不受爱戴的昏君。托马斯·摩尔写作《理查三世传记》塑造了后世广为流传的身体畸形、性格扭曲的理查三世形象,在他的描述中,理查三世身材矮小、驼背、右肩低左肩高、生而有齿、丑陋可憎,性格暴躁、充满仇恨、不形于色而随时对惹怒他的人与除之而后快。托马斯·摩尔塑造的形象基本奠定了后世描绘的丑恶的理查三世的形象。霍尔的《兰开斯特与约克两大王族联盟记》与霍林舍德的《编年史》对理查三世都采取了批判的态度。

莎士比亚本人生活在伊丽莎白一世时代,此时理查三世的形象历经亨利七世、亨利八世两代国王,已经彻底形成了一个丑恶的形象。特别是,亨利七世是伊丽莎白一世的祖父。因此莎士比亚必定会将理查的形象丑化。

这种背景下,理查三世在文艺作品里的形象就跟《三国演义》里的曹魏一样,成为了与真实历史形象偏离的反面人物。更进一步,他成为了“箭垛式的人物”——别人干的坏事都可以很方便地嫁祸到他的头上。比如前面提到的亨利七世逼迫乔治的女儿玛格丽特放弃王族身份下嫁这件事被转嫁给理查三世。(莎士比亚这么写真的不会被伊丽莎白一世认为是在含沙射影嘲讽亨利七世吗……)

也许他最大的错误就是身为一朝的末代国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