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程】摄影不是摁快门那么简单的一件事(系列文章之一)
“摄影师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摁一下快门么?”
然而许多人不知道摄影师摁快门和普通人的区别。而对于摄影师而言,你们为摁快门做好了准备么?
以笔者自己为例,在刚入门摄影的时候,
想拍成这样的:
(图片作者:Air&N2---http://ken-cyf.lofter.com/)
然而我拍出来却是这样的:
同样是摁快门,效果为什么差距这么大?
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得从作品本身说起。一张照片无疑是由两个关键点构成:思想和技术,而这两点又可以划分为许许多多的部分。参见下表
-----...
“摄影师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摁一下快门么?”
然而许多人不知道摄影师摁快门和普通人的区别。而对于摄影师而言,你们为摁快门做好了准备么?
以笔者自己为例,在刚入门摄影的时候,
想拍成这样的:
(图片作者:Air&N2---http://ken-cyf.lofter.com/)
然而我拍出来却是这样的:
同样是摁快门,效果为什么差距这么大?
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得从作品本身说起。一张照片无疑是由两个关键点构成:思想和技术,而这两点又可以划分为许许多多的部分。参见下表
-------------分割线-------------
(继续讲解之前插播一条声明:鉴于本人的文章已被各种微信公共平台频繁盗用,维权困难,本人断绝除澳洲“扫海帮”之外的一切微信公共平台的授权,所有文章只允许“扫海帮”独家发布,除此之外,均属盗用)
1. 思想是核心内容
如果摄影师本身在拍摄的时候缺乏想法,那么他的作品可能会卡在拍糖水小清新这个门槛上,不论是人像、风景还是人文,没有想法,图片就流于形式,只能算是小清新或者好看的壁纸。
因此在摁快门之前,我们要先自己做一道不定项选择题:
老王今天约了邻家漂亮的妹子,带着绳子和口枷准备去宾馆开房拍奇怪的人像。两人走到胡同口,吃了四碗爆肚,每碗五元,其中两碗里有苍蝇,一只被老王吃掉,结果老王付了22元(苍蝇两块钱)。吃饱以后,老王走上山头,看着晚霞和山间的流云,远处一位老农牵着妹子走在晨雾中,请问此时老王应该如何选择拍摄主题。
A. 主题鲜明的故事性题材
B. 表达或者引起某种纯粹的情绪
C. 诠释某种潜在意识、观念或者思想
D. 讨论几何、美学乃至哲学的问题
相信老王经历了这么多事情,还补充了高蛋白,肯定会有一些艺术上的思考。或者说,不论你经历了什么,想拍什么,都应该进行这一步的思考。笔者也将在此对这几个思考方向进行分析
·选项A:主题鲜明的故事性题材
这个故事可以是别人的故事,可以是摄影师自己的故事,也可以是根据经验虚构的故事。表现故事往往会选择使用组图的方法展开情节,也可以用单图。
例如Danielle Guenther以家庭为题材的创意图片
·选项B:表达或者引起某种纯粹的情绪
不需要明确的故事或者深刻的哲学思考,但是着重于情绪表达。情绪题材的摄影不局限于人像,也可以是风景或纪实。情绪的表达并不一定是找个女孩甩甩头发,抽根烟颓废一下或者故意拍模糊就可以达到的。这些都是形式,而内涵则需要摄影师在拍摄前进行充分思考和准备才能够表达出来。
例如Astrid Schulz的人像、肖像摄影
·选项C:诠释某种潜在意识、观念或者思想
这需要摄影师进行深层次的自我挖掘,窥视自己内心深处,再用图像的方式把观念或者潜意识重组展现出了。
例如Oprisco的观念摄影
·选项D:讨论几何、美学乃至哲学的问题
讨论这一类的问题,需要更严谨的构思和更大胆的尝试。也需要摄影师自身有很长时间在这方面的积累,并且掌握合理的方式将问题提出并将思考演绎出来。
例如Jacky Redgate的纯艺术摄影
在实际操作中,上述四点之间都有或多或少的交集。而这方面的综合思考能力是几乎每个人都具备的,只是很多人都不能将这些问题联系起来转换为视觉信息。
---------------分割线-------------
2. 技术用于传达思想
不同的思想需要的技术不同,技术需要够用,但是实际上只是一个实现想法的工具而已。这里用笔者自己的两个案例来分析一下如何利用技术传达思想。
上图旨在表达情绪和故事。其中主要运用了以下四个技术
·动作引导:将模特带入主题和情绪,解释拍摄内容,并告知每个动作预计的效果。
·长曝光:使用三脚架固定相机,人物和环境分两次拍摄。环境拍摄使用15秒长曝光让流水雾化。
·环境HDR:拍摄三张不同曝光的环境图,获取最大细节。
·后期合成:将人物和环境图合到一起。
上图旨在讨论人与自然的关系。其中主要运用了以下两个技术
·拍摄时合理布光,让主要素材光影和谐一致。
·后期将素材按照构思合成到一起。
笔者在拍摄这些照片之前,并没有完全相应的技术储备。有了构思和详细的计划之后,再开始学习实现想法的技术。这样在有了思路的基础上学习技术会很清楚自己要什么,于是学习效率更高,更有针对性,也可以直接进行实践来巩固技术。
就好比在装修房子之前,一般人都会先做好设计再购置家具。而不是先把所有能买的家具买齐了再来设计。
-----------分割线-----------
3. 技术与思想的权衡
绝大多数人缺不是技术,还有很多人掉进了技术的陷阱,觉得自己拍不好一定是因为技术不够。
出现这个困惑以后就容易产生以下两个做法
·拼命学技术,而且是学那些方法简单,效果浮夸的技术。
·长期模仿不思进取。
以上两个问题都是国内摄影圈的普遍现象。都是为了“快速”出大片而采取的办法。结果就是大家的图都趋于一致,审美都趋于形式,都想着又省事又出片。
实际上,技术上的堆砌并不能让一张照片成功,技术再多也充其量是张壁纸。笔者在瓶颈期的时候拍摄(制作)了不少壁纸。下面这张图从拍摄到完成耗时大约20小时。然而只是技术的堆砌,并没有什么内涵,虽然说这张习作打开了我后期合成的大门,但是从未发布,因为仅仅是一个习作而已。
流程简介
更重要的是,技术和思想都不可能一朝一夕练就。最吸引眼球的那些教学例如:《10招学会构图》《一个小窍门教会你调色》《十分钟调出小清新色调》对于摄影师和有一定追求的摄影爱好者来说也是最有害的。对于摄影而言,不论思想还是技术,最重要的提升方式都是长期稳定的积累。就像学英语,有几个人可以在三个月内从入门到雅思八九分呢?何况雅思也只是个高层次的入门考试罢了。
在理想状态下(一个没有重大缺陷并努力学习的摄影师),思想和技术上的发展应该大致是以不同速率不断提升的。在入门的时候,思想高于技术,因为拿起相机,可能找不到快门,但不可能没有想法。随着时间推移,摄影师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技术可以很快超越思想,而这一点也很有必要,因为有些看似简单的构思,需要非常高的技术才可以实现。那么对于一个高水平摄影师来说,他需要更高的技术来支持自己实现想法。但是技术相对有限,学的越多,进步越慢;而思想却无穷无尽,想得越多,构思效率越高,脑洞也就越大。
----------分割线----------
结语
首先,摁快门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也并不是很多人想的“无非是前期技术和后期技术”那么直截了当,而是从获得想法到实现想法的一个过程。
其次技术最终只是实现想法的手段,决定了一张作品的下限;思想一张照片的闪光点,决定了一张作品的上限。你可以用手机拍出一张有意义的大片,也可以用中画幅拍出平庸的图片。
归根结底,最重要的还是需要耐心,遇到困难就解决困难,保持一颗永远谦虚的心。
本文为系列文章《寻找摄影的意义》的第一篇,之后还会有以下三篇相关文章陆续发布,欢迎关注。
1. 摄影不是摁快门那么简单的一件事(已完成)
2. 你需要什么来拍摄一张成功的照片
3. 如何突破瓶颈
4. 用科学的方法寻找拍摄(后期)思路
【教程翻译】照片合成:视觉魔术的七个基本要点
谨以此翻译稿献给喜欢钻研图片后期的朋友们。
感谢 @Air&N2·Saunato @Andrew Fang 在翻译过程中给与的帮助。
如果有任何疑惑或者对翻译稿有任何质疑,欢迎留言或者私信提出。
文章出处:http://www.zevendesign.com/photo-compositing/
作者: Rikard Rodin
翻译:@Terry F - LOK'TAR
校对:@琛wow
“一张好的照片就像一个故事的开头,让观众想知道故事将如何发展”-...
谨以此翻译稿献给喜欢钻研图片后期的朋友们。
感谢 @Air&N2·Saunato @Andrew Fang 在翻译过程中给与的帮助。
如果有任何疑惑或者对翻译稿有任何质疑,欢迎留言或者私信提出。
文章出处:http://www.zevendesign.com/photo-compositing/
作者: Rikard Rodin
翻译:@Terry F - LOK'TAR
校对:@琛wow
“一张好的照片就像一个故事的开头,让观众想知道故事将如何发展”- Thomas Herbrich
所有的设计师都具有的基本技能就是将不同的照片合成到一起,以此创作一张新颖独特的图片。不论是简单的(换天或者换背景)还是复杂的技术(利用一系列不同的照片来创作一张全新的图片)都包含在照片合成的范畴之中。实际上你很难找到一个不需要合成就能完成的设计任务。即使不需要创作一个奇幻的画面,你可能也需要将产品添加到某个背景中,或者将两个素材合并到一张单独的图片里。不论你的照片合成任务是庞大还是简单,下面这些基本原则将都帮助你达到最好的效果。
大部分照片合成都是很精细的,例如将商标加到图片中,或者将图片加到背景中。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任何照片合成所能达到的最好结果就是让你所做的合成工作不被发现,也就意味着每一个看见完成图的人都应该相信这张图是一个单独的画面。没人会对一张贴着假翅膀的女孩的图片发出惊叹,但是如果是一张长着翅膀的女孩的照片的话,那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照片合成有七条“黄金定律”,这些定律是由形形色色的艺术和设计工作者通过十五年的工作和经验总结出来的。
1. 对应素材(透视,光照,分辨率)
这是第一步工作,也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如果你的背景是一张晚上拍的照片,而且前景素材也是在晚上拍的话,你的合成工作将会相对轻松很多。如果你的前景素材有着高反差的光照效果(晴天的月光照射),那么照亮背景的光线就不应该是散射光。不同图片有着相应的透视也很重要。画面中透视关系不同会导致你在Photoshop里合成照片的时候露馅。这一点可以扩展到“比例”、“质地”、“分辨率”和“胶片颗粒”。尽管有些素材可以在照片合成的过程中达到一致,但是如果你越能够在刚着手合成的时候就让素材保持一致,你所能达到的结果就会越好。以此可以发现,最优秀的照片合成艺术家都是摄影师,他们可以自己拍摄素材,以此来让各个素材之间的光照和透视互相对应。
在这张图中,所有的素材都是被自然光照亮,瓶子上有着很强烈的顶光,这样就可以和其他素材相协调。
这张图是由才华横溢的JohnWilhelm创作,展现了照片合成中使用的许许多多的素材。
在水下摄影中,为了和照片中的主体相对应,所有的素材都处理成了顶光效果。
这张作品中使用的图片比较少,但是可以看到翅膀做了渲染,来对应照片中的透视和角度。
综上所述,下面这些都是为了做合成收集素材的时候要注意事项:
·光照质量和对比度(强光,聚光,包围光,背光等)。
·光照方向/影子方向(顶光,侧光,顺光等)。
·透视 - 你的素材都需要有视觉上的透视,除非是个球体。这就需要使之对应源图片/背景。
·比例 - 相对比例很重要。你可以很轻松地缩小素材,但是放大却不容易。你的源素材不能比你计划的大小要小,因为放大会导致画质下降。细节程度也很重要,成品的细节应该从整体上保持一致。
·分辨率(参见上文“比例”)。
·质地/纹理 - 尽管有添加或减少纹理的办法,但是你最好在一开始的时候图片都有着类似程度的质地/纹理。
2. 优秀的合成需要优质的蒙版处理
蒙版没做好是业余的表现。
下面列举的诸多“子技能”在完成照片合成过程中都起着作用:调色,艺术创作,光效,数码绘画等等。当然在这些技能之中,最重要的是蒙版处理。蒙版可以造就也可以毁掉你的合成。优质的蒙版处理是天衣无缝的,而糟糕的蒙版处理可以很容易看出来而且仿佛在对你喊停。Photoshop的蒙版工具组件一直在改进,而且有一些第三方插件也可以帮助处理蒙版。然而,我主张设计师们能够熟练运用传统的方法来处理蒙版,也就是用钢笔,笔刷工具和通道来处理蒙版。从这种观念而言,用更新的工具只是加速和加强处理而已。
天衣无缝的蒙版早就了完美的合成图。将时间花在完善蒙版上有助于制作优质的照片合成。
蒙版是将分开的素材放进全新设计中的重要途径。
3. 光效就是一切
不要让光效看起来很突兀。
我在上文中已经提到了使你所使用的素材之间的光效保持一致是很重要的。调整不同素材以及前景和背景之间的光效,使它们给人以光效相同之感,这一点正如你刚把各个素材放到一起的时候一样重要。这意味着你需要利用曲线和其他调整图层来增加或减少对比度,用笔刷工具来给素材增加高光或者轮廓光,乃至改变高光的颜色,让高光对应光源。
请注意女人头发上和夹克上高光的颜色,以及整张图片其他部分的颜色,它们都经过了调整并与在背景中新增的晚霞光相对应。
你需要格外注意素材中的黑色色阶,因为随着素材和相机的距离增加,它们上面会出现出一定程度的“空气”,这会致使黑色越来越不纯。从根本上而言,黑色色阶就是图中的黑色有多深,越靠近相机的素材,拍出来它的黑色就会越深。这一点实际上可以进一步理解为素材整体的对比度。素材越靠近相机,它的对比度就越高;距离越远,对比度就越低。
左图:请注意黑色色阶所产生的效果。左边士兵的黑色色阶与背景相符,其他两个的黑色色阶都太深;右图:黑色色阶随着与相机距离的接近而加深。
最后,光效可以扩展到为你的画面添加光和眩光。. J·J·艾布拉姆斯(JJ Abrams)在镜头眩光处理方面可谓大师,而且我并不反对他这么使用镜头眩光(译者注:参见http://www.theverge.com/2013/9/30/4788758/j-j-abrams-apologizes-for-his-overusing-lens-flares)。镜头眩光可以很好地让不同的素材“溶”到一起。因为眩光是相机里产生的“瑕疵”,所以你的潜意识会告诉你这个画面是相机拍的而不是在Photoshop里合成的。需要提醒大家的是,Photoshop里面内置的镜头眩光效果非常糟糕,你需要到网上找镜头眩光合辑或者使用灯光工厂(插件)。下面是我找到的一种,我相信你可以找到更多。
4. 统一色彩
色彩就像地毯一样让空间成为一个整体。
在整合你的设计的时候,请尝试将所有的色彩都调整为一种中性的白平衡。简而言之,灰色就应该调成灰色。这可以让你一开始的所有的素材都在某种程度上达到白平衡统一。只能在你将素材整合完毕之后再整体调节图片的白平衡。然后你可以根据照片的特点来选择将照片处理成暖色还是冷色。通过对整张画面进行上述调整,可以使完全不同的素材融到一起,给人以和谐之感。
上图展示了调整前后的效果。左图包含了所有的合成素材,但是并没有调色。右图是经过调色的相同的合成图。
上图是由极具才华的ThomasHeinrich 所作。可以看到整张图片都被染上了紫色/洋红,让合成完成图更加融为一体。
5. 图层和混合模式是你的好助手
从根本上而言,照片合成就是将照片裁剪并一层一层互相叠加。
在发明电脑之前,照片合成是手工完成的,真的是用刀片刻照片,然后多次曝光拍照。按照如今的标准来看,那时候的成品都不尽如人意。但是在当时,这些图片都如同“魔术”一般,还造就了一些著名的骗局(本文中将提到一些例子)。
1994的Photoshop 3.0 引入了图层这一概念,这可谓给所有的使用电脑,扫描仪的摄影师或者艺术家打开了一扇门,让他们可以利用Photoshop来进行照片合成(别忘了这是在数码相机普及之前的事情)。如今,尽管Photoshop已经更新到了第十五个版本,但是图层和其混合模式依然是任何照片合成的最基本构件。如果你使用Photoshop的话,你应该对叠加和柔光混合模式做一些了解,这些都是你的伙伴。
不同于正片叠底和滤色这些“单一”的混合模式(它们使一些东西变暗或变亮),叠加同时具备两种功能,它可以使上面的图层(叠加的图层)的一些地方比背景层更亮,也能使另一些地方比背景层更暗。柔光和叠加的功能一样,但是更加精细。使用上述两种混合模式,你可以为图片添加质地、纹理、光照、色彩和对比。而且因为你是在合成的素材之上进行上述调整,其效果可以让整张画面融为一体。与我合作的一位概念艺术家用这种方法来完成几乎是不可思议的工作,例如为宇宙飞船添加控制台,为汽车添加仪表盘等等。如果对这些混合模式进行尝试,你会惊讶地发现它们实际上非常有用。
上图中使用了叠加和柔光来添加质地。
6. 中间是最理想的位置
设置一个前景,中景和背景,将主体放在中景。
如果你要将某个素材加入到画面里,请将它放在中间,而不是画面顶部。你的合成应该有前景,背景和中景。中景是放置主体的地方。并不是所有的背景都会把自己的地位让给“中景”,这就意味着你更需要具有创造力,这种情况要求你合成额外的前景素材,这样你的主体在合成作品中就处于中景的位置了。像使用雾气,火焰,碎片,雨雪和闪光都是一些常见的窍门。在前景增加这些素材可以将主体推进合成图里面,进而营造看起来更真实的画面。下面展示的是才华横溢的Peter Jaworowiski 创作的一组(三张)合成作品,这些作品很好地展示了这一原则。将素材放在主体(瓶子)前面和后面,让整张画面看起来结合的更好。
从第七街工作室的这一系列作品中,你可以看到如何利用在前景添加闪光和蝴蝶的方法将主体推进画面深处。这个几乎有着魔术般视觉效果的照片实际上就是将照片一层层叠加到一起。
7. 引导注意力
看起来觉得美的就是美,让观众看你想让他们看的地方。
很显然,这一点适用于任何设计,这简直可以视为设计的初衷。但是在照片合成中,你可以把观众的注意力从合成图里相对明显的位置转移到你希望观众看的地方。图中脚和地面接触的位置就是个很好的案例。这个区域很难合成,所以可以通过把这个区域裁掉或者压暗的方法将注意力从这上面转移开来,这样就可以让整幅画面融合的更好。在下面的案例中,我确实花了几分钟让脚和地面接触的位置看起来更真实,但是压暗画面并且通过大暗角让注意力集中在士兵身上,并稍微提升整个画面效果。
总结
利用上述方法,你可以提升任何照片合成效果。切记,一个优秀的照片合成的成品就是要让人们看不出它是合成的照片。对于大多数作品而已,这就是意味着人们觉得图片是单张照片;对于更复杂的照片合成作品,这就意味着你需要创造一个能让你敬畏的场景,就像小孩子第一次看到魔术表演中的某个花招一样。就像Thomas Heinrich说的:“它们需要让人感到意外,给人带来惊讶和一丝笑容。”
关于照片合成,我最后要说是,上文没有提到的优秀的照片合成作品都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一个好的创意。如果没有好创意,那么你仅仅是把照片放到一起,这对于任何设计来说都是真理。德国平面设计师 Thomas Manss 说过“你需要从一个值得回忆的想法来开始创作一件值得回忆的设计作品。”很多照片合成的作用只是整个大画面中的很小一部分(例如将产品放到背景中),但是如果你为了完成一件单独的艺术作品而去照片合成的话,你就一定需要有一个好创意。好的创意和实现创意的好方法是我另外一篇文章(或者一系列文章)的话题,所以在这里就不做解释了。
一幅由才华横溢的ThomasHerbrich 创作的合成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