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月下听风 月下听风 的推荐 yuexiatingfeng45668.lofter.com
老树

陆游一首《破阵子•看破空花尘世》抒发了对世事人生的深沉体悟

破阵子,词牌名,唐代坊曲,最早是为了歌颂唐太宗讨伐四方之武功而创作的大型乐舞乐曲。后来,由晏殊的《破阵子·海上蟠桃易熟》定格为《破阵子》,并流行于宋朝。最著名的代表作当属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陆游诗词著作颇丰,一生诗作近万首,几乎每一首都是精品佳作,被后世称为“小李白”。他的词作虽然赶不上诗作数量那么多,但也都是极具特色的优秀作品,后世评价其词风婉约处似秦观,豪放处不输辛弃疾。

陆游是个长命之人,享年85岁,这在古代是很罕见的的寿命,在诗人词人里面更是少见高寿之人。不过也因此,陆游的人生历练也不同于常人,他比任何人都承受了更长时光的折磨,经历...

破阵子,词牌名,唐代坊曲,最早是为了歌颂唐太宗讨伐四方之武功而创作的大型乐舞乐曲。后来,由晏殊的《破阵子·海上蟠桃易熟》定格为《破阵子》,并流行于宋朝。最著名的代表作当属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陆游诗词著作颇丰,一生诗作近万首,几乎每一首都是精品佳作,被后世称为“小李白”。他的词作虽然赶不上诗作数量那么多,但也都是极具特色的优秀作品,后世评价其词风婉约处似秦观,豪放处不输辛弃疾。

陆游是个长命之人,享年85岁,这在古代是很罕见的的寿命,在诗人词人里面更是少见高寿之人。不过也因此,陆游的人生历练也不同于常人,他比任何人都承受了更长时光的折磨,经历了更多的风风雨雨和世事无常。

他一生都在追求为国效力,只可惜早年屡试不第,即便到了中年踏入仕途,奸臣当道,始终得不到重用,一生的愿望未能实现。晚年虽心火熄灭,但狼烟未消,一直都在等待着朝廷的重用,可是他什么也没有等来。

到了中晚年,陆游大多数时间都是隐居故乡,笔下词篇再无当年的激情,变得轻闲朴实,尤其是在他游走山河的那段时间,田园风气持久旷远,也正是因为这样,他的词越是流露出轻松的意味,其心情就越悲凉。这在他的这首《破阵子•看破空花尘世》有所体现。词作原文如下:



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

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与君同醉醒。



这首词的大意是:

看透了俗世的一切,不过是充斥着纷繁妄想和假相。

那些虚名如同昨夜旧梦般虚幻,需要看轻并把它放到一边。

脚着涂过蜡的木屐,登上山峰,纯真坦率地饮酒。

拄着筇竹手杖,穿过树林,安闲自得地自由行走。

此时的我,身心安闲,恬淡怡悦。

虽然已是残冬季节,但寒气仍然尖利。

毛毛细雨停了,天气刚刚转晴。

身在碧溪之上,悠然地在苔纸上题写诗句。

耳畔传来,烟霭之外,采菱人缥缈的歌声。

此时此刻,我想与您一同沉醉。



陆游这首《破阵子•看破空花尘世》是一首写景抒怀词,叙写了自己日常登山临水的情景。

整首词先写自己登山穿林痛饮畅行的场景,通过衣着装束、行为活动的细节,一个身闲心逸优游山林的幽人雅士形象跃然纸上,并亮明自己的人生态度。再从景物与生活继续抒发悠闲情趣,但悠闲中自有无奈、愤懑。表面上看似看破红尘,逍遥山水,但因赋闲在家,抗金大业壮志难酬,实则在寄情山水间的同时,仍有一股家国情怀在胸间,抒发了自己对世事人生的深沉体悟。

全词用语清丽,委婉含蓄,闲适恬淡,心平气和,夹叙夹议,借景抒情,意境深邃,内蕴丰富,表达出自己退隐生活之乐,抒发了内心的安闲平静之情,读后令人顿生放轻浮名,有看破世事之感,细细品味,似乎能读出苏东坡《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之感觉,展现着陆游乐观淡泊的精神追求。

在这里,笔者不想讨论那些高大上的家国情怀,只想就事论事,谈一谈陆游的处世哲学。陆游这首词非常富有禅理,在陆游眼中,尘世间的纷纷扰扰,功名利禄,都不过是过眼云烟,十分虚幻,根本不值得一提,所以要把这些虚名看得淡一些,甚至是抛之脑后,只有这样,方能做到“身闲心太平”。所谓“过日子”,只有看得开,才能过日子。如果看不开,就只能被日子过。


老树

王沂孙一首《长亭怨慢》今昔对比,流露了对过往友情的无限依恋

王沂孙与蒋捷、张炎、周密并称为“宋末词坛四大家”。相对来说,蒋捷在词坛的名气更大一些,被称为“樱桃进士”;张炎次之,与姜夔齐名,并称“姜张”;周密位列第三,与吴文英并称“二窗”;王沂孙只能屈居末席。

王沂孙,字圣与,号碧山,又号中仙、玉笥山人,今浙江绍兴人,为南宋末的格律派词人,流传的词约有六十多首。生前和身后名气都不高,一直到清初朱彝尊编撰《词综》,才入选他的词作并把他与吴文英归为同一派。

王沂孙在含蓄婉约方面词风接近周邦彦,在遣词用字上类似姜夔。他尤其擅长咏物词,往往将自己的感悟或感慨寄托于事物之中。写词章法缜密,含蓄深婉,喜欢咬文嚼字,倒有点词中李商隐的味道。

王沂孙生活于宋末元初...

王沂孙与蒋捷、张炎、周密并称为“宋末词坛四大家”。相对来说,蒋捷在词坛的名气更大一些,被称为“樱桃进士”;张炎次之,与姜夔齐名,并称“姜张”;周密位列第三,与吴文英并称“二窗”;王沂孙只能屈居末席。

王沂孙,字圣与,号碧山,又号中仙、玉笥山人,今浙江绍兴人,为南宋末的格律派词人,流传的词约有六十多首。生前和身后名气都不高,一直到清初朱彝尊编撰《词综》,才入选他的词作并把他与吴文英归为同一派。

王沂孙在含蓄婉约方面词风接近周邦彦,在遣词用字上类似姜夔。他尤其擅长咏物词,往往将自己的感悟或感慨寄托于事物之中。写词章法缜密,含蓄深婉,喜欢咬文嚼字,倒有点词中李商隐的味道。

王沂孙生活于宋末元初,在当时异族威压统治的历史背景下,汉族文人常常无法公开表达自己的思想。王沂孙自然也不例外,因而,他常以深隐的笔法抒发复杂的情感,所以词的结构特别地曲折,语言也特别地精细。 

王沂孙广交游,人谓之“结客千金,醉春双玉”,与张炎、周密等往来甚密。一天,王沂孙途径一位老友的故园,只是物是人非。当即写下一首《长亭怨慢·重过中庵故园》。词作原文如下:

  


泛孤艇、东皋过遍,尚记当日,绿阴门掩。屐齿莓苔,酒痕罗袖事何限?欲寻前迹,空惆怅、成秋苑。自约赏花人,别后总、风流云散。

水远。怎知流水外,却是乱山尤远。天涯梦短,想忘了绮疏雕槛。望不尽、冉冉斜阳,抚乔木,年华将晚。但数点红英,犹识西园凄婉。

  


这首词的大意是:

我独自驾着一叶孤舟,驶遍田野荒地,去寻访他的故园。

还记得当年,绿荫将园门摭掩。

我们一同携手寻访游览,满地苔藓都印下了我们所穿木屐的齿印。

那时,我们一起纵情豪饮,任凭酒痕把衣袖湿遍,依然是快乐无限,都视为赏心乐事。

如今,想要寻觅以往的踪迹,昔日的百花园已成为一片凄凉的秋苑,只能空自感到惆怅和幽怨。

从前相约共同赏花的友人,自从分散之后,都像风吹云散,全无踪迹。

流水悠悠远远,怎知流水之外,是纷乱的群山,可友人比那乱山还更远。

料想他独处天涯,归梦又何其短暂,想是早就忘记了故乡的绮窗雕栏。

抬望眼,眼前所见到的只是斜阳冉冉。

抚摸着高大的树木,只能默默地叹息自己的年华已晚。

只有几片飘然落下的红花,还在眷恋着悲凉哀婉的庭院。

  


王沂孙这首《长亭怨慢·重过中庵故园》是一首重游友人故园的怀旧词作。

整首词开篇先写重访中庵故园情景,自己孤独一人寻友人而不遇,不由得想起了往事。那时候还是绿阴浓密,自己在园中与旧友交游,有多少赏心乐事,更有多少美好回忆。然而,这一切全都流逝了,如今,友人的故园早已变得荒凉、破败,只能空自惆怅。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那些曾经邀请自己前来赏花的友人,自别以后,全都“风流云散”了。

然后,进一步渲染与友人离散的事实,能见水流,能见山在水外,却难见更在山外的友人。进而,感慨岁月流逝,年华不再。最后,以景结情,写落花飘零,只有这些落花了解西园如今的凄婉哀伤。

全词用典极少,文辞简淡;层次分明,衔接自然;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情感曲折,跌宕起伏;虚实结合,相互呼应;笔调凄凉,意境空灵;曲意直笔,耐人寻味。

突出特点是采用了今昔对比的手法,通过描绘重过友人故园的复杂心绪,将当年相聚游园的欢乐开心和如今年老友远的忧伤孤寂形成鲜明对比,流露了对过往友情的无限依恋,以及因光阴荏苒、岁月蹉跎而产生的迟暮之感。

云无心

杜牧的《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其一》托物传情,道出了自己的不幸遭遇

老树:

落日黄昏,红霞晚照,此时的天空仿佛是上帝打翻了调色板,格外绚烂多姿。随着时间推移,整个世界变得朦胧起来。这一刻,深埋心底的情绪,全都翻涌而出,仿佛要将整个人淹没。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在李商隐眼中,夕阳残照是人世间最美的风景,只有在黄昏时刻才能领略这种难得的美好,不管你的心情是好是坏,欣赏着落日余晖,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当然,欣赏黄昏美景,也要因人因时而宜。原本要比李商隐潇洒风流的杜牧,有时候也会走不出自己的内心世界,即便面对落日余晖的自然美景,竟然也高兴不起来。


那年,受牛李党争的影响,杜牧被外放到齐安郡,远离了朝廷政治中心。说起齐安郡,......

老树:

落日黄昏,红霞晚照,此时的天空仿佛是上帝打翻了调色板,格外绚烂多姿。随着时间推移,整个世界变得朦胧起来。这一刻,深埋心底的情绪,全都翻涌而出,仿佛要将整个人淹没。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在李商隐眼中,夕阳残照是人世间最美的风景,只有在黄昏时刻才能领略这种难得的美好,不管你的心情是好是坏,欣赏着落日余晖,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当然,欣赏黄昏美景,也要因人因时而宜。原本要比李商隐潇洒风流的杜牧,有时候也会走不出自己的内心世界,即便面对落日余晖的自然美景,竟然也高兴不起来。


那年,受牛李党争的影响,杜牧被外放到齐安郡,远离了朝廷政治中心。说起齐安郡,大家可能有点陌生,其实,齐安郡到了宋朝时期就改称为黄州,也就是后来苏轼第一次被贬谪的地方。


杜牧外放齐安郡期间,常常独自欣赏落日黄昏。某个秋日黄昏,当他再次欣赏完落日黄昏,心中升起极为复杂的情感,就写了一首《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其一》。诗作原文如下:


  





两竿落日溪桥上,


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


一时回首背西风。


  





这首诗的大意是:


站在溪桥之上,举目远眺,夕阳西下,距地面约有两根竹竿高。


对岸杨柳成行,淡雾笼罩,颇有些朦胧味道。


水面之上,无数的绿色荷叶亭亭玉立,密密层层地依偎在一起。


一阵西风吹过,满溪荷叶随风翻转,似含无限愁情。


  





杜牧这首《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其一》是一首即景抒情的秋怨七言绝句。


整首诗首先写时光美好。日落竹林之时,站在齐安郡的溪桥上,举目远眺,满眼都是美景,落日美,溪桥也美,再引出柳影美和轻烟美,写尽了齐安郡中的景色之美。


然后,在众多美景中,捕捉到了那满溪绿荷。原本绿荷美是齐安郡中最美之景,可是却看见它们一时间都背对西风,也背对着诗中主人公,一下子就感觉到了美好易逝,好景难留的悲伤。


全诗语言优美,清新自然;观察细致,描写生动;下笔传神,字里含情;物中见我,托物传情;诗情画意,完美融合;健俊婉致,别有天地;蕴藉深邃,耐人寻味。


突出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可以用四个“极”来概括,即极失意时,极有趣景,极无理话,极入情诗。具体来讲,通过对齐安郡秋日美景的描绘,表达了深深的幽恨,以美好写失去,以渴望对抗无奈,书写了一幅秋怨图,愁情无限,引起无数读者的共鸣。


总起来看,杜牧这首诗最绝妙之处在于捕捉到绿荷相倚背西风的瞬间,借物抒情,不仅道出了荷花之恨,也道出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才华横溢却不能报国为民,只能聊对秋风,失意寥落。



老树

杜牧一首《紫薇花》借花喻己,表明自己高洁自守的风骨

紫薇花,又名百日红,夏季开花,开谢相续,花期长达三、四个月之久,一直开到秋末。笔者所在的泰安市把紫薇命名为市花。秋天到了,几乎很难再见到其它的花卉,只有路边或者公园里的紫薇花会让人眼前一亮。

紫薇花花姿优美,花色艳丽,不仅美丽,还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紫薇花的花语是独立、好运、沉迷的爱。在爱情方面,它寓意着忠诚和坚贞;在友情方面,它象征着友谊的永恒;在家庭方面,它则代表着和睦与幸福。

自古以来,诗人们就十分赞赏紫薇花的高洁品格。譬如:白居易的“独占芳菲当夏景,不将颜色托春风”,杨万里的“谁道花无红百日,紫薇长放半年花”。

唐朝时期,紫薇花还与朝廷中的一个官职有关。唐朝中书省有中书舍人一职,...

紫薇花,又名百日红,夏季开花,开谢相续,花期长达三、四个月之久,一直开到秋末。笔者所在的泰安市把紫薇命名为市花。秋天到了,几乎很难再见到其它的花卉,只有路边或者公园里的紫薇花会让人眼前一亮。

紫薇花花姿优美,花色艳丽,不仅美丽,还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紫薇花的花语是独立、好运、沉迷的爱。在爱情方面,它寓意着忠诚和坚贞;在友情方面,它象征着友谊的永恒;在家庭方面,它则代表着和睦与幸福。

自古以来,诗人们就十分赞赏紫薇花的高洁品格。譬如:白居易的“独占芳菲当夏景,不将颜色托春风”,杨万里的“谁道花无红百日,紫薇长放半年花”。

唐朝时期,紫薇花还与朝廷中的一个官职有关。唐朝中书省有中书舍人一职,因中书省旧名紫微省,因而,中书舍人也被称为“紫微郎”,白居易就曾有诗云:“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微郎”。

晚唐著名诗人杜牧,恰好就曾任中书舍人,更巧的是他在中书舍人任上写下了一首唐朝最优秀的咏紫薇花诗,因而杜牧这个“紫微郎”就被同僚和诗坛好友戏称为“杜紫薇”。

杜牧这首为其博得“杜紫薇”之称的《紫薇花》诗作原文如下:

  


晓迎秋露一枝新,

不占园中最上春。

桃李无言又何在,

向风偏笑艳阳人。

  


这首诗的大意是:

秋天的早晨,迎着清冷的寒露,一支支紫薇花新鲜绽放。

紫薇盛开在秋季,而不是在早春时节与百花争奇斗艳。

秋天到了,秋风萧瑟,无言的桃花、李花现在不知道在何处。

只有紫薇花向着寒冷的秋风,笑对那些争相在艳阳春天开放的花朵。

  


杜牧这首《紫薇花》是一首歌咏紫薇花的咏物七言绝句。

整首诗首先叙写紫薇花的开花季节时令,指出紫薇花开放在秋天,一个“迎”字,赋予紫薇花人的精神,即不畏秋寒,迎着寒露绽放,为人间装点秋色。同时,赞美了紫薇花不与群芳争艳的谦逊品格。

然后,借用《史记》中“桃李不言”的典故,以桃李花来反衬紫薇花,桃李不言,但它们却与百花争艳,而紫薇花却只在寒冷的秋天迎风绽放,足以笑对艳阳春天里的百花了。在赞美紫薇花高洁风骨和谦逊品格的同时,也赞美了具有高洁风骨和谦逊品格的人。

全诗语言浅白,简洁明快;设想入奇,构思巧妙;夹叙夹议,观点鲜明;相互衬托,前后照应;借物抒怀,蕴藉深邃。

突出特点是以反常的写作手法构成奇趣,虽写紫薇,但只字不提紫薇,使读者在惊奇之中,享受到紫薇的美丽质感,充分感觉到紫薇花一枝独秀的高洁风骨,进而高度赞美了紫薇花不争春的谦逊品格。

诗中最后两句:“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是画龙点睛之笔,其真实目的是借花喻己,表明自己虽然身处朝廷政治漩涡中心,却能始终不逐名利,高洁自守,而这正是紫薇花的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