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组】听说某明星被黑之后去当老师了?(二)
#全员ooc
#我爱红色组
啊,话说呢,两位老师开开心心的去了凯撒的剧组,在看完剧本之后,两位老师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凯撒揍一顿。
这写的什么玩意儿?
王耀是同名同姓,伊利亚则在剧中被称为伊万。这部剧……真的只有说,还好演的都不是人。
像是什么双方对杀殉情,爱而不得,悲惨人世间,那剧中都来了个千百次了,真的有些时候可以佩服一下那些演员的心理素质,王老板坚持要改剧本,如果再不改,那下一个危险的就是编剧了。
————————————————————————
“你看,政府又在用弹了,他们自己发射在自己的国土上,我以前还从没有见过这...
#全员ooc
#我爱红色组
啊,话说呢,两位老师开开心心的去了凯撒的剧组,在看完剧本之后,两位老师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凯撒揍一顿。
这写的什么玩意儿?
王耀是同名同姓,伊利亚则在剧中被称为伊万。这部剧……真的只有说,还好演的都不是人。
像是什么双方对杀殉情,爱而不得,悲惨人世间,那剧中都来了个千百次了,真的有些时候可以佩服一下那些演员的心理素质,王老板坚持要改剧本,如果再不改,那下一个危险的就是编剧了。
————————————————————————
“你看,政府又在用弹了,他们自己发射在自己的国土上,我以前还从没有见过这样的奇耻大辱。”伊万把那边的炮火灯光指给王耀看。
“奇耻大辱?”
“我已经觉得他们不配称之为人了。”
“万尼亚,冷静,他们是你的人民。”
“人民。”伊万有些绝望,“那样的人也是我们的人民?他们朝着自己开枪,一次又一次,他们把我绑在十字架上,他们……”
“最早醒来的人总是最痛苦的。”
“是的。他们在革命的时候,我就知道,他们用的是一套很新的方式,可是我没有预料到后来的双重思想……”伊万有些颓唐。
“人生总不能总是一帆风顺吧。”
“但是你们家那个位面之子是什么情况?”
“……”
“他是个欧皇。”
汉某帝:正是在下。
“有些时候我会在想,为了他们,我们到底值不值得。”伊万有些绝望,就连他的语气也像一个小孩子一样,那么小心翼翼。
“如果连你也不抱有希望了,那我们现在所做的努力有什么用呢?”
“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王耀:你是不是最近看呐喊多了???
“人不抱有希望是很傻的。”王耀尽力去开导伊万。
伊万:你是不是最近海明威的作品看多了?
你看,黑三角无论怎么样,都是必不可分的。
————————————————————————
为了迎合现在年轻人的氛围,所以在剧中会用到一些现代元素,就比如像以上那段的,欢脱……
王耀和伊利亚的感情是很好的,演出来……哦,不对,他们根本没有演。
至于其他几位主角,亚瑟,弗朗西斯和阿尔弗雷德,做的也非常好,特别是在亚瑟和阿尔弗雷德演的时候,一个二个都看不出真真假假,毕竟这两个本来就是夫夫。
弗朗西斯:果然,中国人拍剧的时候总会把电视剧演成爱情剧。
俗话说得好,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
只要有一个人开始跟风,就会有一群人开始扯疯。
在战火里的眼睛放出预告片之后,就有很多人开始抵制,原因?还不是王耀的那些黑粉跟风。
他们把王耀说的像世敌,什么坏的词儿都给用上去了。
王耀本人还是很愧疚,这影响到老友的事业。
至于老友凯撒,他本人感觉良好,天天在网上和那些黑粉互动,并且律师函警告。大家都很快乐呢。
黑粉骂完王耀之后,还不解气,就把伊利亚也拉上,骂完伊利亚,其他几个也拉着一起骂……
不过,过了一段时间,网上骂的声音越来越少了,一个是因为有好几个都被查了水表,或者是打了官司,第2个是大家发现,之前黑王耀的新闻是假的,因为大家在扒王耀微博的时候,发现有很多不在场证明……
故事很开心的反转了呢。
洛朵朵因为诈骗和侮辱他人名誉,被送进了监狱,真是可喜可贺,可喜可贺。
而我们亲爱的王老师则表示,这将是他拍的最后一部戏,而他的粉丝则表示:王哥,你不要走啊,我们还要舔你的颜呢!
————————————————————————
阿尔弗雷德感到最近十分焦虑,亲爱的大洋邦,你怎么不把自由还给你的人民?这不民主!不自由!
所以当5个人来到秘密基地开会的时候,他总是会一边悲伤的假装自己在吃汉堡喝可乐,一边开始控诉统治者的暴行。
其他4人:你到底是怎么成功发出一边吃东西和一边说话的声音的。
他们准备干什么呢?首先是要开民智,毕竟这三个国家的统治者都认为,愚民容易统治,那我现在教给他们知识,从根基上打破你的幻想。
他们给这个计划命名为See,然后又分为了无数个小计划,比如说孔子计划,亚历山大二世计划,林肯计划等等。
或许今天,人们还不明白他们计划的价值。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明天的他们一定会比今天更进一步。
“为了”
“人民/自由/平等/民主/和平!”好吧,看样子五个人还是有点没默契。
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一起搞革命。
打破老大哥,建立真正的无产阶级专政。
————————————————————————
如果说之前大家对王耀的反应是:哎呀,玩弄感情的人,你给我滚出去。
现在大家对王耀的反应是:耀宝!妈妈爱你!看看妈妈!堪称川剧变脸。
毕竟王耀的演技真的是一流:伊利亚给了他飞机上最后一个降落伞,他红着眼睛让眼泪哭不出来,将降落伞又还给了伊利亚,并且提议伊利亚用降落伞,自己抱住他就行了。
这一段真的演的非常煽情,外面下起了雪,王耀和伊利亚一起从飞机上跳下去,雪落在两人的头上,王耀紧紧的抱住伊利亚,伊利亚和王耀最后平安的到达了陆地。
他们到达的地方是贝加尔湖,当天晚上他们就在湖边燃着篝火,在焰心的跳动下起舞。
据说CP粉在看到这一段之后,一个二个都磕疯了。比如说我。
不说了,我先去码字了,太好磕了。——一位正在接受采访的太太回答。说不定这个太太就是你。
我写了些什么玩意儿?(开始反思自己的小学生文笔)
对于文中所提到的战火里的眼睛
《战火里的眼睛》故事背景是在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没错,就是那个政治寓言家小说的作者的1984。
讲的是什么故事呢?讲的是5个人拯救世界的故事。不过有一丢丢不一样,就是这5个人他们不是在新社会生活下的人,而是在旧社会中的人。
更离谱的是,这5个人代表的是过去的文化历史与制度。也就是意识体。
如果想看具体的,可以去看一九八四之后,小号写的。
当然大号和小号还是有点区别,因为在这篇文章里,我只会插入一些片段,但是不会很详细具体的讲这篇文章,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小号。
以及在这篇文章中, CP含量会很高。所以如果想看更加完整一点的,还......
《战火里的眼睛》故事背景是在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没错,就是那个政治寓言家小说的作者的1984。
讲的是什么故事呢?讲的是5个人拯救世界的故事。不过有一丢丢不一样,就是这5个人他们不是在新社会生活下的人,而是在旧社会中的人。
更离谱的是,这5个人代表的是过去的文化历史与制度。也就是意识体。
如果想看具体的,可以去看一九八四之后,小号写的。
当然大号和小号还是有点区别,因为在这篇文章里,我只会插入一些片段,但是不会很详细具体的讲这篇文章,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小号。
以及在这篇文章中, CP含量会很高。所以如果想看更加完整一点的,还是最好去搜原文。 @黯淡的光
这部戏中的参考片段有:
王耀再一次颤抖的将手伸了出去,绿树荫下,你出卖我,我出卖你。
伊万也没有想到,这件事情就会变成这个样子。
“把手枪放下吧。这没有意义。”
“你知道的,我这也是迫不得已。”
“难道你杀了我,他们就会放过你吗?如果真的是那样的话,我倒愿意为你赴死。”
“他们不会。”
“那你明明知道为什么还要……”
“亲爱的,我爱你,所以想要亲手了结你的生命,我不能让其他人来玷污了你,你知道,我们没有办法逃出去了。”
“我尊重你,但是……”王耀拿出了自己的枪。
“我也无法忍受其他人了结你。”
“呯!”
两具尸体同时倒下,他们微笑着致敬我生命。
————————————————————————
这两个人没有死,笑话呀,作为意识体,早就被夺去了死亡的权利。
你说,他是过去。
我说,他是未来。
但唯独,少了现在。
现在的人不记得,他们忘记了很多东西,比如说,一个诚挚的吻或者一个温暖的拥抱,他们没有拥有过这些,他们每天都生活在猜疑之中,要么就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没有人记得过去,真理部改变了一切,他们凭空捏造了历史,认为什么都是老大哥发明的,飞机,坦克,潜水艇。每一个都是出自于老大哥的智慧。
他们总认为老大哥是全知全能的。
王耀和伊万从一个荒岛上醒来,他们相视一笑,成功了。
他们之前的任务是让敌方认为他们二人已死亡。
这个时候,荒岛的上空出现了一架直升飞机,螺旋桨发出的声音在整个岛都是震耳欲聋。
“上来!”阿尔弗雷德向他们招手。
直升飞机上的梯子扔下来了,麻绳编制的味道可真是让人想念。
“ See计划成功,现在已经有一部分人觉醒了。”阿尔弗雷德一边开着飞机,一边告诉两人这个好消息。
“现在一切才刚刚开始。”
【黑塔/一九八四】一九八四之后(三)
#一九八四
#黑塔利亚
就算没有任何的理由,我也绝不会退缩。
我们身处最好的时代,在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我们都在走向天堂,我们正在走向与其相反的地方。
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
如果连你也不抱有希望了,那我们现在所做的努力有什么用呢?
或许这大概就是命。
他们曾经一直压在我们的头上,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可是今天我们要告诉他们,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只要我们有希望,不放弃,就一定会实现那个目标。
你说我们可以拥有美好未来,但是我认为那是无用功。
你太天真了,像个孩子。
......
#一九八四
#黑塔利亚
就算没有任何的理由,我也绝不会退缩。
我们身处最好的时代,在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我们都在走向天堂,我们正在走向与其相反的地方。
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
如果连你也不抱有希望了,那我们现在所做的努力有什么用呢?
或许这大概就是命。
他们曾经一直压在我们的头上,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可是今天我们要告诉他们,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只要我们有希望,不放弃,就一定会实现那个目标。
你说我们可以拥有美好未来,但是我认为那是无用功。
你太天真了,像个孩子。
战争从来都不是什么和平,自由也从来不是什么奴役,无知更不是什么力量。
他太聪明了,聪明到能够猜出自己的结局。
人类不是木偶。
————————————————————————
哪怕我们之中还有一个人对美好的世界抱有幻想,那么我们就绝不会放弃任何一个美好的希望。
这又是一个崭新的一天。
亚瑟作为一名忠诚的为老大哥服务的人,站在真理部前,他现在人有点懵。
虽然吧,大家都知道,不同国家之间的人是不能交流的,但现在,他们是一个国家了。
但这不是弗朗西斯给他抛了个媚眼的原因。
亚瑟:请让我独美谢谢。
哦,天呐,上帝。
哦不对,现在不信上帝。
哦,老大哥。
“弗朗西斯同志,你来这里干什么?”亚瑟向弗朗西斯挑了挑眉,犹如海苔一般的眉毛像山一样拱了起来。
“ 嘿,小亚瑟,昨晚睡得好吗?”弗朗西斯问亚瑟。
“托你的福,睡得一点也不好。” 亚瑟双手抱胸,不屑的回答。
“哦,是吗?琼斯同志可是很关心你的情况呢。”
“琼斯同志真的很关心吗?”
“那可不是,恨不得马上飞过来抱你呢。”
“臭胡子!”
“死眉毛!”
好的,两人又成功的打了起来,当然,是在开了屏蔽的状况下。
另一边正在监听两人对话的人:???发生什么?
[我在这里解释一下,这两个人是对了暗号的,弗朗西斯问亚瑟昨晚睡得好吗实际上问的是最近形势怎么样,而弗朗西斯说琼斯同志很担心亚瑟的情况,实际上指的是阿尔弗雷德送来的那只白鸽,(话说这白鸽真能飞)最后两个人对骂,指的其实是那些思警暂时没有发现他们的异常。]
————————————————————————
起雾了,到处都是灰蒙蒙的,像是一切蒙上了薄纱。
唉。斯大林格勒的冬天可真冷。伊万将双手放进大衣口袋里那么想着。
现在的这个国家,到底是为何而存在?
新布尔什维克思想害人,怎会比得上旧的呢?
欧亚国这个国家呀,前景似乎也不是很好。
但是。又有哪一个国家的前景是好的呢?大洋邦和东亚国,难道就是什么好国家了吗?
他们实在为一丘之貉,但你还拿他们半点办法都没有,因为世界上只剩下这三个国家了,你要么支持这个,要么支持那个。
至于那些过去的历史,现在的他们不都是认为是邪恶的吗?还真是可惜了,就这么片面的看待过去,也不动一下脑子,真不知道他们的那个脑子有什么用呢?浪费。
我们身处最好的时代,在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我们都在走向天堂,我们正在走向与其相反的地方。
或许这大概就是命。
一个我们所无法摆脱的命运。
他想念起自家的那位了,不知在多少年前,那个娇小的东方人就牵着他幼小的手,告诉他那些中国神话中的抗争故事,那个时候他好像还叫另一个名字,但至于叫什么,他已经忘了。
是的,他忘了。
他也会像我一样吗?
曾经那么天真的相信,现在又那么现实的绝望。
我看见的不是你,看见的是过去的影子。那个东方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或许,的确,他大约的确从自己的身上看到了曾经的热情,但他也知道,空有热情是不够的,人的思想是容易消极的。
人,难道真的从一生下来就有罪吗?
可是如果没有罪,又为什么要一生下来就要经历那些苦难,生死离别。
记得在之前革命的时候,他们俩一起在夜晚的贝加尔湖畔的篝火旁,静静的享受着只属于他们二人的世界,他们坐地而谈,他将那个娇小的东方人搂进怀里,直视着对方的眼睛,他们会相互亲吻,相互支持。那个时候,是多好啊。
他记得最清楚的是,他的爱人曾对他说过那样一段令他刻骨铭心的话。
“他们曾经一直压在我们的头上,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可是今天我们要告诉他们,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东方人的娇小身体中却爆发出了蓬勃的力量。
但现在,什么都没有了。
革命失败了,他们不能再相见了,就这么简单。
简单的让人辛苦,简单的让人害怕。
还会再来一次吗?可是……
伊万有些悲伤的看着鹅毛般的大雪。
现在和过去不一样了,他们没有了任何的依靠,就连他们过去想要帮助的无产者也不相信他们的鬼话。
他一次一次的起来,又一次一次的倒下。已经麻木了。
再试最后一次吧。
他对自己说。
而这个时候,他感觉自己的头上好像有什么东西掠过去了,他抬头一看,张大嘴巴,十分惊讶,原来是一只赤鸟。而街道上其他的人则头也不回的走着,完全没有注意到天上有什么。
他只是用手揉了揉眼睛,便发现自己来到了另一个地方。
他嗅到了淡淡的茶香味,周围是十分经典的中式古典的装饰,而面前的,是一个他日思夜念的东方人。
【黑塔/一九八四】一九八四之后(一)
#1984
#黑塔利亚
我们仰望他,他是我们的老大哥,是全知全能的。
你为何存在,你难道还不清楚吗?
自由就是可以说2+2=4。
————————————————————————
如果我们来到一个与我们所知的年代所相反的世界,你是会浑浑噩噩地度过一生,还是冒着死命的危险去抗争。
人不抱有希望是很傻的。
这一间铁屋子绝不会永远将我们闷死在里面。
现在的世界,真的就比原来好吗?
或许在几百年,几千年之后,没有人会记得我们,我们的痕迹都不复存在,但是在我们的身上的精神是不会磨灭的。
......
#1984
#黑塔利亚
我们仰望他,他是我们的老大哥,是全知全能的。
你为何存在,你难道还不清楚吗?
自由就是可以说2+2=4。
————————————————————————
如果我们来到一个与我们所知的年代所相反的世界,你是会浑浑噩噩地度过一生,还是冒着死命的危险去抗争。
人不抱有希望是很傻的。
这一间铁屋子绝不会永远将我们闷死在里面。
现在的世界,真的就比原来好吗?
或许在几百年,几千年之后,没有人会记得我们,我们的痕迹都不复存在,但是在我们的身上的精神是不会磨灭的。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会有反抗。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统治者不可能永远把被统治阶级踩在脚下,总有一天他们会团结起来,打破统治者的独裁专制,携手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世界。
在历史的趋势下,顺者昌,逆者亡。
哪怕我们之中还有一个人对美好的世界抱有幻想,那么我们就绝不会放弃任何一个美好的希望。
他们不是什么动物也不是什么垃圾,他们是我们的人民,是与你我一样,活生生的人。
伦敦又变成了雾都呢,我只是希望,他以后能再一次摘掉雾都的帽子。
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它是荒凉的,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它是美好的。
你可能不知道吧,双重思想的弊端就在于人类思想的脆弱性。
人类的历史从来都是因为那些离经叛道的人而推进,你怎么就知道过去是什么样的呢?
我为这个古国写起了青年的历史,而那些人却告诉我,我根本就不知道历史。
过去所存在的东西在未来也还会存在,只不过是变了一种形式罢了。
人类唯有团结起来,打破封锁与压迫才能真正的到达乌托邦。
当你认为我可笑的时候,我却认为你可悲了。
一个国家的存在,从来都不是为了弄虚作假,更不是为了毁灭人类本身。
————————————————————————
北国的雪就这么纷纷扬扬的下了,不要命的雪花,铺天盖地的撒了下来。又是一个荒年。
在一栋奇怪的小屋里,有着一位年轻人,他的眼睛似乎得了什么病,是紫色的,铂金色的头发倒是与常人无异。
又下雪了。伊万看着窗外下起了雪,这雪可真大呀,似乎要把一切都埋进去。这是个已经没有理想的年代了。
我们这把老骨头又有什么用呢?他自嘲的想。有什么用呢?这个世界早就已经没有救了。有什么用呢?有什么用呢?
他曾经经历过金色的时代,蓝色的时代和红色的时代。
可是历史却被迫按下了暂停键。
历史……哦,历史没有停,但是人类停下来了。是的,人类。人类停下了他们千百年以来所追求的东西,满于现状,开始进行自我毁灭了。
鄙人。
伊万想着。
他所在的这个小屋,别人是看不见的,这是一点小法术。他已经不是曾经的那个位置了,但是却可以以另一种方式存活,那一小点细微的,与过去所连接的方式。
或许,我们永远都只会是这样了吧。伊万的双眸暗下来。
他不是没有反抗,但是失败了,被他所谓的后代送上了十字架,那些人想要欣赏他惊恐的眼神,但很抱歉,这令那些人失望了。
他从来都是一个坚强的人。
即使,有熊熊的大火在他脚下燃起,他也没有任何的悸动,只是用怜悯的眼神去看台下那些麻木的人,那些人欢呼着,吼叫着,全然不知他是为了什么而出现在台上的。甚至有人认为,他是做了什么违背这片土地的事情。
笑话,他那个时候绝望了,他当然可以再一次登上十字架,也可以再一次脚下燃起熊熊的烈火,可是,什么都没有变。
那些人,只会木讷的跟随着警察所通报的罪型,认为他是一个罪大恶极的人。
台下的人甚至连他是干什么的都不知道。
只会跟着风向他扔来野菜,鸡蛋和报纸。
他们都怎么了?
伊万绝望的想着。
————————————————————————
现在的人比我们那时的孩子还天真,那些掌权者说什么他们都信,那荒唐的,已经堕落的统治阶级,巧克力明明是减去了配置,他们却还习以为常的看作老大哥的恩惠。
太可怕了。
阿尔弗雷德将自己的头埋进报纸里,好让别人不看清楚自己的脸色。
那阴森森的脸上似乎爬满了什么小东西,又或许是什么在暗暗的爆发,若是让那些思察看到了,肯定会把他带去询问的。
世界已经成了这个样子了吗?现在的世界,真的就比原来好吗?
经历过沧桑百年的老人的脸上,却是一副年轻的面孔。但是,这幅面孔上却仿佛爬满了皱纹,一个个旋涡在里面绽着,这张脸上带着岁月的缠轮。
怎么样了?我的同类?阿尔弗雷德自嘲的想着,或许吧,那个伟大的理想在人类之中已经堕落了,他们已经把那个理想深深的污秽化了,越是看像这样的他们,便感觉越没希望。
他不是曾没有反抗,可是反抗的结果是被镇压,被审问,被遗忘。
这个世界不久之后可能就要死去了。
晦暗呐,12月天。
阿尔弗雷德不喜欢冬天,他代表着一片衰败之后的死寂,代表着一切的死亡。
而且还代表着。
阿尔弗雷德将头向往外看去,那里有一个不大的窗子,可以勉强看到外面的景象。脏乱的屋子就那么摆在那里,而那外面的人则来来往往走着,每个人身上的服饰都说不上多好,能将就着穿便是了。路上时不时还弥漫着一股松子酒的味道,应该是有哪个喝醉了的人把酒倒在街上了。与酒精味混在一起的,还有那些排泄物和垃圾的味道。
不堪入目。
而且还代表着,他们都睡了。
————————————————————————
如果我们来到一个与我们所知的年代所相反的世界,你是会浑浑噩噩地度过一生,还是冒着死命的危险去抗争。
王耀不知怎么的,突然想起了这段伊万在很久之前跟他说过的话。
那个时候,他的回答是抗争。可是现在如果你再问他一次,他只会沉默的低下头,然后拍拍你的肩膀,向远处走去。
这个世界变了。
变得还不止一点点。
变得太多了。
多到……他已经快忘记原来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了。
他有时会做梦,梦到以前的事,梦见那高贵的华冠,梦见那开元盛世,梦见那个为了理想的年代。
可是现在都没有了。历史在不断的被篡改,不断的不断的消失。不断的不断的被翻改。
他可能已经忘记了过去是什么样的了。
每一个意识体都拥有一个能够与外界隔离的地方,现在他们也只能待在这个地方了,他们是旧世界的产物,是不属于那些老大哥的。
忽的,王耀突然想起了什么事,他从角落里翻出了那本他心心念念的书,那个书柜子啊,自从老大哥们统治之后,他就再也没有心情去翻了。
他先是吹了一口气,再拍了拍封面上的灰,他看着那本书,笑了起来,可是笑着笑着却哭了。
先生,您曾说过,过去的文字昨年适用,今年也还适用,恐怕明年也适用。但我不希望,过了几十年几百年,我的文字仍然适用,如果到了那时候,可能就真的没有希望了。
忽的,他好像想起了什么神秘的咒语,开始念了起来:
我们要让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平等,我们要让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健康,我们要让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都享受到幸福,我们要让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都享受到知识,我们要让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都享受到自由。
他的记忆突然一瞬间的涌了过来,与过去的隔阂全然不存在了,好似挣脱了什么枷锁,那曾过去的人,也好像活了过来,热切的跟他打着招呼,即使他知道,他们已经不在了,可也还是含着泪,与他们一一招手。
毕竟,这可能就是最后的诀别了。
这一间铁屋子绝不会永远将我们闷死在里面!
《一九八四》有感
推冷战时期的一本反乌托邦政治讽刺小说
占tag致谦
《一九八四》
这是一本反乌托邦的政治讽刺小说, 这本书反对资本主义、殖民主义、德国法西斯和苏联斯大林主义,这些都有乔治·奥威尔个人经历的影子。
把这本书直接带入苏联,是我的目光短浅,这不应该是一个只代表苏联极权模式的寓言,它可以发生在任何人存在的地方 。
一九八四依靠一个故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这个故事就是反抗开始以和解告终的革命悲剧。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到了太多的政治阴影:
衡量劳动价值是一件困难的事,但人人都处在劳动之中,一旦你告诉他们现状多么不人道不公平,那么根本不需要多理性......
推冷战时期的一本反乌托邦政治讽刺小说
占tag致谦
《一九八四》
这是一本反乌托邦的政治讽刺小说, 这本书反对资本主义、殖民主义、德国法西斯和苏联斯大林主义,这些都有乔治·奥威尔个人经历的影子。
把这本书直接带入苏联,是我的目光短浅,这不应该是一个只代表苏联极权模式的寓言,它可以发生在任何人存在的地方 。
一九八四依靠一个故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这个故事就是反抗开始以和解告终的革命悲剧。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到了太多的政治阴影:
衡量劳动价值是一件困难的事,但人人都处在劳动之中,一旦你告诉他们现状多么不人道不公平,那么根本不需要多理性的逻辑和客观的事实,就能激起他们反抗的愤怒,这就是革命发动之前的宣传手段,情绪的力量。
意识形态宣传的支持:口号、诗歌(简单、直接、神化的领袖)一种可以随意篡改的工具。文中主角的工作就是篡改这些,在那个世界,不存在过去。
思想控制的工具:荣誉(丝带)、责任(农场)、描绘未来的美好图景、集体主义的个人牺牲和奉献、控制和管理组织的建立。
部敌人:革命暴发后人们情绪的高涨以及在此支配下的不理性行为,打砸烧,毁掉历史的痕迹,树立一个可恨可怕的外部敌人。
内部清洗:发动政变,通过消灭对手,使内部反对派实现对权力的绝对控制,将赢家神化,丑化输家。
精神标志:“风车”被过度渲染,从最开始的实用性功能转化为团结、幸福,改变困难现状的象征。修改革命口号,“七诫”的全部被违背。领导者开始成为新的特权阶层。
可怕的谣言:制造恐慌,夸大外部压力,提高凝聚力,转移内部注意力。传闻经过筛选的信息,经过编纂的新闻。
对外战争:人们容易兴高采烈,同仇敌忾,却忽视了战争的起因、事实的真相和逻辑的可靠性。
新:新的自由逐渐演变成新的奴役。群众的无知和盲目服从,完全接受灌输的思想,少数知识分子的沉默。
新的社会结构体系趋于稳定,不平等得到大多数人的承认和接受。新生代成长的环境不同,更容易接受现有的现实。人猪和解,特权阶层的趋同性。
《1984》阅读记录
[图片]
如果说《动物农场》给我的感觉更多是讽刺和气愤,
《1984》则是沉甸甸让人喘不过气的压抑和无能为力的绝望。
花了一个周末把原版读完了(强烈安利uu们去看原版,很有感染力)
共情能力过强简直是自我折磨,感觉自己和 Winston一样被Doublethink的逻辑逼疯了。
高中看过译本,但是觉得还是这次触动更大吧,毕竟知道了结局,再去看那些挣扎,感觉真的非常悲哀和无力。
晚上从图书馆回宿舍时头昏脑胀且失魂落魄。
现在非常后悔,借的书不能做批注,应该直接买一本。
个人测评(建议一口气看完以获得最佳体验):
看完1984,同时获得百年孤独+乌合之众的体验感。...
如果说《动物农场》给我的感觉更多是讽刺和气愤,
《1984》则是沉甸甸让人喘不过气的压抑和无能为力的绝望。
花了一个周末把原版读完了(强烈安利uu们去看原版,很有感染力)
共情能力过强简直是自我折磨,感觉自己和 Winston一样被Doublethink的逻辑逼疯了。
高中看过译本,但是觉得还是这次触动更大吧,毕竟知道了结局,再去看那些挣扎,感觉真的非常悲哀和无力。
晚上从图书馆回宿舍时头昏脑胀且失魂落魄。
现在非常后悔,借的书不能做批注,应该直接买一本。
个人测评(建议一口气看完以获得最佳体验):
看完1984,同时获得百年孤独+乌合之众的体验感。
本来准备放些书摘,但是思来想去犹豫再三,最触动我心弦的,或许还是开头那句:
It was a bright cold day in April, and the clocks were striking thirteen.
四月间,天气寒冷晴朗,钟敲了十三下。
(这是我最喜欢的翻译版本)
对温斯顿来说,
那时候一切尚未开始,
那时候一切已然结束。
对读者来说,
他们的世界即将坍塌,
他们的世界从未崩坏。
始于平淡归于平淡。
他们湮没在历史中。
从未存在于历史中。
我后悔看了这本书,
因为清醒毫无用处只会徒増痛苦。
我不后悔看这本书,
因为只有清醒着才是真正的活过。
《1984》
“我们将在没有黑暗的地方见面。”O'Brien这样对他说过。
压抑着人最本性的渴望,在漫无边际的愚昧及黑暗的世界里飘荡,闪烁着的大电屏幕,无趣嘈杂的歌声,随处潜藏的话筒,廉价乏味的松子酒,油腻恶心的炖菜,偶尔落下的炸弹,在Big Brother的注视下,成了“美好幸福“的代名词。
Winston Smith拼命地呼吸着,在干扁的空气里艰难着寻找着氧气,又避免着自己的大脑被氧化,将自己伪装成行尸走肉,仿若成为了一只只会高声呐喊、狂热癫疯的工具和出声筒,却从未成为一个”人“——哪怕是最低级无聊,甚至只有大脑的思想完全属于自己的人。
印象里从未断绝过的战争,好似始终如一的敌...
“我们将在没有黑暗的地方见面。”O'Brien这样对他说过。
压抑着人最本性的渴望,在漫无边际的愚昧及黑暗的世界里飘荡,闪烁着的大电屏幕,无趣嘈杂的歌声,随处潜藏的话筒,廉价乏味的松子酒,油腻恶心的炖菜,偶尔落下的炸弹,在Big Brother的注视下,成了“美好幸福“的代名词。
Winston Smith拼命地呼吸着,在干扁的空气里艰难着寻找着氧气,又避免着自己的大脑被氧化,将自己伪装成行尸走肉,仿若成为了一只只会高声呐喊、狂热癫疯的工具和出声筒,却从未成为一个”人“——哪怕是最低级无聊,甚至只有大脑的思想完全属于自己的人。
印象里从未断绝过的战争,好似始终如一的敌人,成了笼罩在所有英社人民头顶上的巨大阴影。在仇恨会上,肆意发泄着对Emmanuel Goldstein之流的痛恨;在游行里,振臂高呼着对党的感激;在家里,享受着可怜的定量的生活资料。
人们让渡了自己的自由、情爱、物质给英社,镣铐被戴上,皮鞭被挥动,失去了”黄金乡“里最普通的幸福和自由,却只收获了频频而下的枪林弹雨和一片繁荣的赞歌。在这里,我们掌握着被无数次筛选删减过后的知识,巧妙的信息差,有趣的舆论场的不平等,在集权的绝对统治下,构造了一个堪称完美的平衡世界。
听不见大钟在敲,看不到蓝铃花在舞动,闻不到希望的味道。
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隶,无知即力量。
一切都是谎言,甚至包括兄弟会本身。
凭空出现的Ogilvie同志,忽然蒸发的同事Syme,到处奔走的Julia。究竟,孰真孰假?到底还有什么是可信的呢?
清晰可感的阴冷的坟墓,不可避免的万丈深渊,正徐徐张开它的血盆大口。躲藏在Charles的小阁楼里,企图将短暂的欢愉封印进珊瑚里而成为永恒。但在英社里,永恒的,只能是黑暗。
栗树下,成灾的老鼠到处奔跑,我出卖了你,你出卖了我。O'Brien递过来的那沾满毒药的希望,成了黑暗里苦苦挣扎时的最后的救命稻草。奋力地呼吸,怎料那只是死亡的加速器,氧化了全部的、最后的理智,无助地闭上了眼睛,再也分不清光明和黑暗。永远地承认了“2+2=5”,永远地认定了夏天的叶子不是绿色的。
一个自由高贵的灵魂终于向极权臣服了。
多么伟大的胜利!
用旧话拼命地反抗新话的勇敢,用革命前残存的记忆维系着生命存在的意义,用Julia的青春热情延续着生的价值,却在刹那间,一触即碎。
没有了思想的肉体,只是一具早已腐烂的干柴。我成了我最厌恶的那种人。生命,理所当然地落下了帷幕。
思想的枷锁,肉体的禁欲,物质的匮乏,成了这鬼魅英社最壮观的悲剧。时代的悲剧,是用人民的苦难与鲜血缔造的,但这,却又是Big Brother眼里最美妙的颂歌。
疯狂地嘶喊,只是无效的小丑表演;痛苦地挣扎,只是无用的生活调剂品。
前途依旧被黑色的阴霾笼罩着,人生的价值之光,何时才能降临人间?
无声的呐喊终会有人听到,黑暗的咆哮已喊出了真实的太阳,世界定会为此战栗。
1984,一个宛若存在,又未曾存在过的年代。一个,最坏的年代。
如果有希望,希望一定会在无产者身上。那,会是最好的年代。
”千篇一律的时代,孤独的时代,老大哥的时代,双重思想的时代,向过去,向未来,向一个思想自由,人们各不相同但并不孤单的时代——向一个真理存在、做过的事不能抹掉的时代致敬!“
-----------------------------------------------------------------
在世界重新洗牌的当下,未来将何去何从我们尚未可知。只知道,历史。必将会是一个轮回。
很巧的是,伊丽莎白超长待机的时代刚落下帷幕,君主制再次喧嚣尘上。君主立宪制作为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互妥协的产物,资本主义的未来将落在何方,亦成了一个热点问题。
愚以为,意识形态的不同——这种人为的行为,并不是发展的阻碍。取长补短,可能方为正道。
在信息交流高度方便的今天,谎言相对容易被看穿(当然也有例外),但历史的真相呢?
思考ing
[福华] x 一九八四(第四章)
John回到寓所的时候,已经过了二十二时了,没有在社区中心出席总归是危险的,毕竟原则上一位党员没有暇时间,而且除非上床睡了,否则绝不独处。
他拿出日记本,几个晚上前写下的语句映入眼帘:
如果还有希望,希望就在于普罗阶级。
John记得曾经——或许仅仅是几个小时前——在一条拥挤而又肮脏的普罗街道上有着他听过最响亮的声音——不是电传荧幕的广播数据,亦非仇恨周的呐喊。
那是真正的声音,从上百个不同的喉咙终发出的不同的声音。暴动!他曾一度以为普罗阶级就要开始了,可是当他到达那个地方,却发现只是一群乌合之众挤在市井街头,脸上悲怆的表情就像一艘沉船上惨遭不幸的乘客。......
John回到寓所的时候,已经过了二十二时了,没有在社区中心出席总归是危险的,毕竟原则上一位党员没有暇时间,而且除非上床睡了,否则绝不独处。
他拿出日记本,几个晚上前写下的语句映入眼帘:
如果还有希望,希望就在于普罗阶级。
John记得曾经——或许仅仅是几个小时前——在一条拥挤而又肮脏的普罗街道上有着他听过最响亮的声音——不是电传荧幕的广播数据,亦非仇恨周的呐喊。
那是真正的声音,从上百个不同的喉咙终发出的不同的声音。暴动!他曾一度以为普罗阶级就要开始了,可是当他到达那个地方,却发现只是一群乌合之众挤在市井街头,脸上悲怆的表情就像一艘沉船上惨遭不幸的乘客。
可当John细心倾听,却发现那不过是许多口角——看来问题出在一个皛毳机上。拉闸限电使这台为普罗阶级自动贩卖食物的皛毳机突然停止了工作。已经买到食物的普罗们在其他人的拥挤下企图带走带走他们的麦糊,而更多没有买到食物的老少男女们则拥挤着,互相殴打着,争抢着,辱骂着......
熄灯哨将John从记忆中拉回,随着灯光的昏暗,电传荧幕也趋于平静。就着工业城市的光污染,他在日记本上写到:
直到普罗变得有反抗意识以前,普罗永远不会反抗。
直到普罗遂行反抗之前,普罗永远不可能变得有反抗意识。
黑色的墨水好似那人的卷发,John为自己这毫无逻辑的联想哑然一笑。顿了顿,他在日记本上补了一句:
普罗和动物都是自由的,
流放的党员永远不可能自由。
一二零二
《一九八四》阅后随笔
取自现实
[教官在看着你]
洛伊看着教官,教官穿着绿色的迷彩服,同款帽子,一双旧的布鞋,手里还拿了个手机。
教官一动不动地盯着手机。
洛伊知道,教官没有在看手机,他帽子底下的双眼如细密的针,不动声色地刺探着每一个人。是啊,洛伊知道,所有人都知道,但又能怎么样呢?他看到,很多人的思想已经僵化,已经腐朽,逆来顺受是他们最合适的描述。
洛伊躲在厕所里,这里是他惟一知道能暂时离开教官视线的地方。他打开了一份盒饭,这是几十年前才能有的东西了,几十年。洛伊没有印象,他只对那个时代有着模糊的记忆。算了,想这些又有什么用呢?
他拿出筷子,用嘴蘸了一下筷尖...
《一九八四》阅后随笔
取自现实
[教官在看着你]
洛伊看着教官,教官穿着绿色的迷彩服,同款帽子,一双旧的布鞋,手里还拿了个手机。
教官一动不动地盯着手机。
洛伊知道,教官没有在看手机,他帽子底下的双眼如细密的针,不动声色地刺探着每一个人。是啊,洛伊知道,所有人都知道,但又能怎么样呢?他看到,很多人的思想已经僵化,已经腐朽,逆来顺受是他们最合适的描述。
洛伊躲在厕所里,这里是他惟一知道能暂时离开教官视线的地方。他打开了一份盒饭,这是几十年前才能有的东西了,几十年。洛伊没有印象,他只对那个时代有着模糊的记忆。算了,想这些又有什么用呢?
他拿出筷子,用嘴蘸了一下筷尖。在动筷时,他迟疑了。他的脑子太多东西了,无处不在的恐惧紧紧围绕着他。或许,在他出去的时候,就会有人来盘问他在厕所里干什么。他必须镇静,才能面不改色地说出“拉屎”两个字。但或许那人是不信任他的,那人会怀疑地嗅嗅他的身体,然后再把他拉到政教处去。
但最终,洛伊还是下筷了,先是谨慎地吃了一小口,之后才大口大口吃下去,像是获得了一个宣泄口,奇异的快感满足了他。
洛伊不能把空的饭盒就这样丢在这里,这会给热心警察抓到的——热心警察无处不在。洛伊必须小心地把饭盒带出去,压在一大堆垃圾下面,这样才能尽可能地避免被捕获。
洛伊刚丢完饭盒,他就看见了教官。教官还是那一套,绿色迷彩。洛伊的心怦怦直跳,汗渍渍的手抹了一下裤子,维持着原来的速度路过了教官。
教官在看着你。
洛伊不由自主地回过头去,对上了教官藏在帽子下面的双眼。他几乎双腿打颤,但仍是慢慢转回头去,离开了那里。万幸的是,教官没有叫住他。
洛伊垂头走在路上,脑子里不断盘旋一个想法:如果有希望,希望在学生身上。学生都是受压迫的,如果他们能团结起来,将是一股多么强大的力量!一定能推翻教官的统治,建立一个更加自由民主的一个学校!洛伊不敢表露出来,因为任何人都难以信任。教官的人无处不在。
他想到,或许身边最亲近的朋友,商店的老板,路上的癞蛤蟆,都是教官的眼线。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教官就会立即知道。
洛伊亲眼目睹了,有两个人意图在南门拿违禁品(奶茶),但立即被教官察觉了,他恶狠狠地说:“放回去。”等那两个人走后,教官打了一个电话:“……去东门抓奶茶……”瞧,他们甚至预料到了学生会绕到东门去拿!这一切都让洛伊不寒而栗。
在这个恐怖的时代,人还有什么自由可言呢?
学校天天开会说,现在的一切都比以前好了,秩序井然,学生的幸福感上升了,上个月我们又发了饭票,我们拥有了喷泉……
洛伊没见到饭票在哪,他只见到了喷着肮脏臭水的喷泉。
学校还开会,通报那些违纪的人,还在屏幕上放出他们的名字,以儆效尤。
唉,唉!以前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洛伊对以前的事的记忆只剩了个壳。洛伊看向周围,发现所有人的脸上都印着一行大字:教官在看着你。
二〇二一年五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