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刷副本那些事儿
麻蛇慢慢悠悠的走上发言台
麻蛇:接下来,我先为大家介绍一下蓝星副本,他们分别是
怒海狂涛——鹰酱
长城守望——兔子
凛冬将至——大毛(原毛熊)
铁塔尚在——高卢鸡
落日余晖——约翰牛
小声叽咕:我们通常叫他牛牛。
……都没有掌声的吗?
鹰酱翘着两条爪子:就是就是,太不把我们亲爱的麻蛇放在眼里了。
台下瞬间想起了热烈的掌声。
麻蛇:接下来我们有请第一位单刷五个副本的重量级人物——卡大佐!
他曾脚踢鹰酱,手撕高卢鸡,给兔子甩脸色,支持毛熊的车臣独立,支持约翰牛的分裂组织……
(麻蛇再揭五常的短,你就是下一个卡大佐)
卡大佐摇着手走...
麻蛇慢慢悠悠的走上发言台
麻蛇:接下来,我先为大家介绍一下蓝星副本,他们分别是
怒海狂涛——鹰酱
长城守望——兔子
凛冬将至——大毛(原毛熊)
铁塔尚在——高卢鸡
落日余晖——约翰牛
小声叽咕:我们通常叫他牛牛。
……都没有掌声的吗?
鹰酱翘着两条爪子:就是就是,太不把我们亲爱的麻蛇放在眼里了。
台下瞬间想起了热烈的掌声。
麻蛇:接下来我们有请第一位单刷五个副本的重量级人物——卡大佐!
他曾脚踢鹰酱,手撕高卢鸡,给兔子甩脸色,支持毛熊的车臣独立,支持约翰牛的分裂组织……
(麻蛇再揭五常的短,你就是下一个卡大佐)
卡大佐摇着手走上发言台:首先,感谢大家的关怀,我今年呢快该小升初了,其次,既然这是和平发言会议,为什么五常要坐评委席……
台下的观众后背发凉,五常怒火中烧
鹰酱:要不要让他再死一次!
兔子:好的亲。
高卢鸡/约翰牛:大哥,我们忍他好久。
大毛心不在焉的打着电话,
兔子:大毛怎么不说话呢。
大毛:哎呀你们先聊,这有人正刷着俺的副本呢!
鹰酱和牛牛在一旁贱笑。
“哦,是吗亲爱的大毛,那他还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呢。”
牛牛:“就是就是!”
卡大佐:……大家不要生气,不要生气我……我还回去准备小升初呢,先走了!
鹰酱:怎么走了呢,之前发言时间不是挺长的吗,现在有没规定时间,怎么就走了呢。
……
卡大佐一语总结:蓝~星~副~本~什么鬼?点点点!都点了!
麻蛇:接下来,是正在单刷副本凛冬将至的二毛!由于二毛还被困在基辅,所以先无法到席了。
要不我们先问问大毛的感受。
大毛:家丑不可外扬,都是家事!
远方二毛向总部发起了视频通话…
麻蛇赶紧跑上去:二毛来视频了,
二毛:我没啥想告诉大家的,
远离鹰酱!会变得不幸!
二毛匆忙的挂断了通话。
台下听众提问:就没有单刷副本成功的吗?
麻蛇:有啊,你们可以看一下兔子。
观众:兔子兔子!单刷成功是什么感觉啊?
兔子不好意思的揉了揉鼻子:“嘻嘻,感觉很好,还可以开战俘奥运会哦!”
鹰酱老脸一绿。
观众:“哇偶,战俘奥运会!讲讲讲讲!”
兔子:“下次一定!下次一定!”
注:千万不要闲着没事挑战刷五常的副本呦!
下节预告:兔子的战俘奥运会
夏虫眼中的冰
大凡认定钟会是心胸狭窄、睚眦必报之小人的看客们,最爱引用的史料段子肯定包括以下这一则: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简傲》:“钟士季精有才理,先不识嵇康。钟要于时贤俊之士,俱往寻康。康方大树下锻,向子期为佐鼓排。康扬槌不辍,旁若无人,移时不交一言。钟起去,康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 钟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依照夏虫们的解释,这画面彰显了嵇康的高傲和钟会的自讨没趣;被偶像冷落、碰了一鼻子灰而怅然离去的钟会,跑到司马昭那里去诽谤嵇康、公报私仇,而最终导致了嵇康的遇害。这一逻辑链,乍一听有鼻子有眼儿,实则是井底蛙的无稽之谈......
大凡认定钟会是心胸狭窄、睚眦必报之小人的看客们,最爱引用的史料段子肯定包括以下这一则: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简傲》:“钟士季精有才理,先不识嵇康。钟要于时贤俊之士,俱往寻康。康方大树下锻,向子期为佐鼓排。康扬槌不辍,旁若无人,移时不交一言。钟起去,康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 钟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依照夏虫们的解释,这画面彰显了嵇康的高傲和钟会的自讨没趣;被偶像冷落、碰了一鼻子灰而怅然离去的钟会,跑到司马昭那里去诽谤嵇康、公报私仇,而最终导致了嵇康的遇害。这一逻辑链,乍一听有鼻子有眼儿,实则是井底蛙的无稽之谈。
我把这类看客称为“夏虫”,是因为他们拿着后人的聒噪视角,去揣摩先人们的交往方式,并杜撰其含义,实在是大谈冰雪而不自知的夏虫。
自商周以后的士大夫阶层,多以沉默静居为修身法则。孔子“入太祖后稷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这一风尚在三国后期到魏晋时期,格外受到推崇。魏晋时代的士人们,非常追求崇尚沉默寡言的境界。这种沉默,不是话到嘴边再咽下去,是因为思想的相通而无需赘言,所谓“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嵇康和钟会分别是元康玄学和正始玄学的领军人物,自然也是这种“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交流境界的身体力行者。
嵇钟两位雅士这段“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的精妙对话,可谓心有灵犀,深为后世的文人们所欣赏。宋代苏轼的《苏轼诗集》卷十六《闻辩才法师复归上天竺,以诗戏问》中,有诗云:“寄声问道人,借禅以为诙。何所闻而去?何所见而回?”
明代张鼎思的《瑯琊代醉编》有一段记载:“剑器之待制对客多默坐,往往不交一谈,至于终日。客意甚倦,或谓去,辄不听,至留之再三。有问之者,曰:‘人能终日危坐,而不欠伸欹侧,盖百无一二,其能之者必贵人也。’以其言试之,人皆验。” 所谓贵,一定要有一副高不可攀的神情,纵然不拒人千里之外,至少也要令人生莫测高深之感,所以处大居贵之士多半有一种特殊的本领,两眼望天,面部无表情,纵然你问他一句话,他也能听若无闻,不置可否。这样的人,如何能不贵?
梁实秋先生的短文集中有这样一则记载:“我有一位沉默寡言的朋友。有一回他来看我,嘴边绽出微笑,我知道那就是相见礼,我肃客入座,他欣然就席。我有意要考验他的定力,看他能沉默多久,于是我也打破我的习惯,我也守口如瓶。二人默对,不交一语,壁上的时钟的答的答的声音特别响。我忍耐不住,打开一听香烟递过去,他便一枝接一枝的抽了起来,巴答巴答之声可闻。我献上一杯茶,他便一口一口的翕呷,左右顾盼,意态萧然。等到茶尽三碗,烟罄半听,主人并未欠伸,客人兴起告辞,自始至终没有一句话。这位朋友,现在已归道山,这一回无言造访,我至今不忘。想不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的那种六朝人的风度,于今之世,尚得见之。”
庄子说:“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 有道之士,对于尘劳烦恼早已不放在心上,自然更能领悟沉默的境界。而现在的世界上,想找到真正懂得沉默的朋友,着实不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