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考完四级,明天就可以回家了
躺在床上闲着没事总结了一下这个学期
突然发现这短短不到三个半月的学期其实过的还挺充实的,虽然看过的东西都像过眼云烟一样忘的干干净净了
大一一整年都在迷茫和徘徊中度过,对于成绩,绩点,综测分数等等的追求和个人生活与享受之间的挣扎,最终导致的成果不是捡了西瓜丢了芝麻,而是西瓜和芝麻两头都没捞到
不是第一次感慨时间飞逝了,但是大学生活的快与忙碌确实是以往从来没感受到的,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忙活了一整天到头来却发现自己其实什么都没做。
尤其作为文科生,学习着这么一个无用之用的文学,有时候对于自己所学的东西并没有实感。当你自以为看了很多书,好像学习了很多东西之后却......
终于考完四级,明天就可以回家了
躺在床上闲着没事总结了一下这个学期
突然发现这短短不到三个半月的学期其实过的还挺充实的,虽然看过的东西都像过眼云烟一样忘的干干净净了
大一一整年都在迷茫和徘徊中度过,对于成绩,绩点,综测分数等等的追求和个人生活与享受之间的挣扎,最终导致的成果不是捡了西瓜丢了芝麻,而是西瓜和芝麻两头都没捞到
不是第一次感慨时间飞逝了,但是大学生活的快与忙碌确实是以往从来没感受到的,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忙活了一整天到头来却发现自己其实什么都没做。
尤其作为文科生,学习着这么一个无用之用的文学,有时候对于自己所学的东西并没有实感。当你自以为看了很多书,好像学习了很多东西之后却发现自己还是一个论文裁缝的时候,那种苦涩在每个学期末肝作业时都尤为深刻。
啊,呜哩哇啦的又说了一堆不知道是什么的东西
还是把话题重新拉回到总结上来吧
这学期看的书主要集中在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和古代文学说实话老师也列了很多必读书目,可惜因为大多都晦涩难懂又是大部头,基本上都是断断续续看了零星几页,又放弃了,希望这个寒假我能重新拾起来
当代文学里这几本最让我有那种当头棒喝的感觉的大概就是王蒙《活动变人形》了。里面对于家庭生活的描写,人物的刻画基本在我自己的家庭与生活中都能找到与之对应的形象,甚至我自己也身在局中,看的时候不免有种毛骨悚然又感慨万分的感觉。这次寒假回家,说实话也是鼓足了勇气,逃避了这么久,还是想再勇敢一次。快看到最后的时候忍不住羡慕倪藻的好运气,又仔细想了想,最后也不知道是谁的运气更好一点了。
纪录片的top在我心里绝对是《瓜熟蒂落》无疑了,甚至可以说它是我看纪录片这么多年,最喜欢的一个。其实单说拍摄手法等等的专业问题,我不太懂,可能跟那些大制作的纪录片没什么可比性,但在题材与共鸣上,确实让我很感动。虽然这其实可以算是一个乡村振兴的纪录片,但依旧真实反映了当代农民的种地的情况。尽管现在有保险作为保障,农作物出现了问题可以跟专家直接沟通,但靠天吃饭的农民在遇到特殊情况时依旧免不了伤筋动骨。第一集最后学军站在田埂上看着他辛辛苦苦种了一年的西瓜最终只能以5.6毛一斤的价格卖出去,看着拉西瓜的卡车远远开走的时候,我真的忍不住泪流满面。
电影这学期看的不多,最喜欢的还是《茶馆》,这一部电影对原话剧的还原度真的很高,演员演的也很生动,里面饰演的庞太监是真的把我给吓到了,最后结局已垂垂老矣的王掌柜,常四爷,秦仲义三人对于时代和社会的控诉声声泣血,我想这大概就是影视的冲击力,尽管老舍的原剧本写的非常好,但看书时候的震撼确实没有电影带给我的更多。
电视剧这学期感觉真是挖到宝了哈哈哈哈,心血来潮追了唐诡,结果大概三四年没看过电视剧的我再一次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开启了疯狂追剧模式。因为时隔多年又重新迷上了杨志刚,跑去重刷了火蓝,结果磕cp磕到上头。又被向羽迷住,跑去看了《三叉戟》,爱上了耿小青,结果最后居然开始写上了同人。
虽然这两天卡文卡的要死,吐槽这简直就像个包袱一样强行背在身上,但写的过程中那种将灵感和脑洞变现的感觉确实很爽,虽然改文的时候痛苦的不行。但是在这过程了还认识了很多同好的姐妹,所以一点也不后悔开了这个坑哈哈哈哈
乱七八糟写了一堆胡言乱语,无所谓了,就当发疯好了。这学期感觉做了很多之前从没做过的事情的,每天都又疯又充实的度过了
这就够了
“远上寒山石径斜”要读成【xiá】??错!
“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读成“xiá”,真的吗?
……汗颜……
语音是会变化的……古代押韵的字现在可不一定押韵啊……
何况语音演变的方向也是不同的,为什么要强行改变“衰”和“斜”的现代读音呢?
毕竟就连古代,“斜”字也从来没有“xiá”的读音啊?
[图片]
“叶(xié)音说”是一种盲目的篡改读音的错误注音法。
因为远古、上古时期的读音发展到中古后期及近古时期时,有些字的读音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演变和改变,致使一部分古籍中的诗句上下句之间已经不与当时的读音押韵了。
而后来中古的某些学者不了解语音是不断演变的。当他们用自己的发音念先...
“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读成“xiá”,真的吗?
……汗颜……
语音是会变化的……古代押韵的字现在可不一定押韵啊……
何况语音演变的方向也是不同的,为什么要强行改变“衰”和“斜”的现代读音呢?
毕竟就连古代,“斜”字也从来没有“xiá”的读音啊?
“叶(xié)音说”是一种盲目的篡改读音的错误注音法。
因为远古、上古时期的读音发展到中古后期及近古时期时,有些字的读音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演变和改变,致使一部分古籍中的诗句上下句之间已经不与当时的读音押韵了。
而后来中古的某些学者不了解语音是不断演变的。当他们用自己的发音念先秦韵文时,发现并不协韵。有一些学者以为古书传钞有误,便擅自改变用字,把远古的读音主观地同中古的读音合辙押韵的。这是非常错误的。
叶音法多用于对《诗经》等远古、上古时期古籍的注释,是错误的注音法,很多都是注释者主观随意的拼凑和捏造。
例如朱熹注释《诗经》时:
【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
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
虽速我狱,室家不足。】——第二章
朱熹认为这篇诗应该每个字都押韵。但是他用自己的发音念,发现“角”和“家”很不和谐,与“屋”“狱”“足”不押韵。
但是他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语音和上古时已经不一样了。(而事实上,上古时“角”“家”“屋”“狱”“足”这五个字全都是押韵的。)
所以朱熹改变了这“角”和“家”两字的发音,把“角”标注为“卢谷反”(反切法涉及专业知识,这里不多赘述);而把“家”的发音标注为与“谷”相似。
【注意❗️❗️现代语音里“屋”“狱”“足”的发音并不都是押韵的,“屋”“足”押韵,但“狱”则很不和谐。
然而很明显,❗️❗️朱熹那个时期,“屋”“足”同“狱”也是押韵的。
可见①《诗经》时期——②朱熹时期——③现代,语音都发生了变化。】
【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
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
虽速我讼,亦女不从。】——第三章
❗️❗️上古时,“牙”“墉”“家”“讼”“从”这五个字全都是押韵的。)
但是朱熹用自己的发音念,发现“牙”“家”“讼”很不和谐,与“墉”“从”不押韵。
于是又改变了“牙”“家”“讼”的发音,例如就把“家”标注为“各空反”,发音类似“公”“宫”。)
(注意❗️❗️❗️“各空反”发音类似“公”“宫”仅仅是我个人的猜想,不是说朱熹认为“家”发“gōng”的音。
因为朱熹那时候的“各”字发音不能等同于“gè”❗️,“空”的发音也不是现在的“kōng”❗️。
所以用反切法分析“各空反”时,不能直接把“gè”的声母和“kōng”的韵母相拼❗️,得出“gōng”。)
由此我们会发现,朱熹认为,第二章的“家”读“谷”;第三章的“家”发音却与“公”接近。
【同一个字,在此两章的发音竟然不同。】
这是相互矛盾且错误的。
【斜】
《说文解字》
卷十四 斗部 似嗟切
杼也。从斗,余聲。讀若荼。
《广韵》
以遮切,平麻以 ‖ 余聲魚部
《康熙字典》
《唐韵》似嗟切。《集韵》《韵会》《正韵》徐嗟切。並音邪。
又《集韵》《韵会》余遮切。《正韵》于遮切。並音耶。
又《集韵》时遮切,音阇。
又直加切,音秅。
PS:
关于“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衰”
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难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我查看了一下“衰”字的古音,发现古代“衰”确实有接近“cuī”的发音(❗️❗️接近,但不相同❗️❗️)
北宋《广韵》:衰,小也。減也。殺也。楚危切,又所危切。
这里的“楚危切”,应当与“少小离家老大回”的“回”是押韵的。
所以“乡音无改鬓毛衰”,把“衰”读作“cuī”,有其合理性。
(不过,如果我们用现代发音朗读这首诗,显然又会发现,“笑问客从何处来”的“来”与“回”“衰”,似乎也谈不上押韵。
那我们要不要把“来”读成“léi”呢?
答案当然是,没有必要。
因为古代“来”并没有类似“léi”的读音)
我只想说,该干嘛干嘛,该学习的学习,该复习的复习,该背书的背书,该刷题的刷题……嗯,就这样。
政策不是我们能改变的,再怎么抱怨都没用。
我不喜欢“内卷”这个词,努力学习提升自己是为了自己的未来,而不是想要去挤掉谁。
从小父母就跟我说现在街上走的都是大学生。我初中是在一所很普通的中学,那时我们学校招的新老师都得研究生起步。到了高中时,家里不少亲戚都在小学工作,他们学校里招的都是研究生。
这几年经常看到有人看不起做中小学老师的博士生……笑,做老师就是屈才吗?如果没有老师,你识字吗?你认数吗?难道老师的质量不应该提高吗?
我只想说,该干嘛干嘛,该学习的学习,该复习的复习,该背书的背书,该刷题的刷题……嗯,就这样。
政策不是我们能改变的,再怎么抱怨都没用。
我不喜欢“内卷”这个词,努力学习提升自己是为了自己的未来,而不是想要去挤掉谁。
从小父母就跟我说现在街上走的都是大学生。我初中是在一所很普通的中学,那时我们学校招的新老师都得研究生起步。到了高中时,家里不少亲戚都在小学工作,他们学校里招的都是研究生。
这几年经常看到有人看不起做中小学老师的博士生……笑,做老师就是屈才吗?如果没有老师,你识字吗?你认数吗?难道老师的质量不应该提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