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博物馆·漆龛金阿嵯耶观音立像(大理国),一九七八年出土于大理崇圣寺主塔。千百年来,阿嵯耶观音一直深受云南人民的喜爱,为云南古代佛教艺术的象征物。阿嵯耶观音共同特点就是:男身女相,纤腰细足,有着男性般宽厚的臂膀,却长着女子一般的面貌,清秀美丽,整体比例得当,说法印结在右手,予愿印结在左手,将男人刚性与女人柔情完美融合。头戴莲花宝冠,冠正中还嵌有一尊呈珈跌而坐的阿弥陀佛像…………
云南省博物馆·漆龛金阿嵯耶观音立像(大理国),一九七八年出土于大理崇圣寺主塔。千百年来,阿嵯耶观音一直深受云南人民的喜爱,为云南古代佛教艺术的象征物。阿嵯耶观音共同特点就是:男身女相,纤腰细足,有着男性般宽厚的臂膀,却长着女子一般的面貌,清秀美丽,整体比例得当,说法印结在右手,予愿印结在左手,将男人刚性与女人柔情完美融合。头戴莲花宝冠,冠正中还嵌有一尊呈珈跌而坐的阿弥陀佛像…………
云南省博物馆·金背光银杨枝观音立像(大理国),南诏大理国崇拜观音,常见造型中的杨枝观音,根据持物不同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左手自然下垂,手持长颈净水瓶;一类是左手抬于胸前,手中托净水钵。此尊杨枝观音头戴宝冠,面目祥和,身呈曲线,着长裙,披巾挂帛,飘带飞舞,左手托净水钵,右手持杨柳枝,金色的头光与银色造像形成强烈对比,优美端庄…………
云南省博物馆·金背光银杨枝观音立像(大理国),南诏大理国崇拜观音,常见造型中的杨枝观音,根据持物不同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左手自然下垂,手持长颈净水瓶;一类是左手抬于胸前,手中托净水钵。此尊杨枝观音头戴宝冠,面目祥和,身呈曲线,着长裙,披巾挂帛,飘带飞舞,左手托净水钵,右手持杨柳枝,金色的头光与银色造像形成强烈对比,优美端庄…………
云南省博物馆·铜地藏菩萨坐像(大理国),元朝初年李京所著《云南志略》中所叙:“开元二年(714),遣其相张建成入朝,玄宗厚礼之,赐浮屠像,云南始有佛书。”是为佛教传入云南最早确切文字记录。在南诏、大理时期,大理白族,将"本主"信仰融合传入大理的佛教密宗,形成一种名为‘阿吒力教’的信仰。这种信仰,被称之为"滇密",意谓此为有别于西藏密教的云南密教…………
云南省博物馆·铜地藏菩萨坐像(大理国),元朝初年李京所著《云南志略》中所叙:“开元二年(714),遣其相张建成入朝,玄宗厚礼之,赐浮屠像,云南始有佛书。”是为佛教传入云南最早确切文字记录。在南诏、大理时期,大理白族,将"本主"信仰融合传入大理的佛教密宗,形成一种名为‘阿吒力教’的信仰。这种信仰,被称之为"滇密",意谓此为有别于西藏密教的云南密教…………
云南省博物馆·猎首纹铜剑(战国)江川李家山古墓群出土,通高28.2厘米,一字格形,鼓形剑首,剑柄及剑身近格处,均饰有浮雕人物像。人物头梳高髻且装饰有五角星的发带,双目圆睁,张口露齿,戴大耳环,身着对襟长衫,腰束圆扣,双手佩戴宽边镯和多道臂钏,跣足。剑柄上的人,头顶倒立的铜鼓,右手持刀左手提一人头。剑身上的人物衣着繁复华丽,高举双手,弯腿做跳跃状。古滇人猎首祭祀是一年当中极其盛大的活动,他们把人头当做贡品,通过巫师的祭祀活动来祭献给神灵,祈求神灵保佑风调雨顺…………
云南省博物馆·猎首纹铜剑(战国)江川李家山古墓群出土,通高28.2厘米,一字格形,鼓形剑首,剑柄及剑身近格处,均饰有浮雕人物像。人物头梳高髻且装饰有五角星的发带,双目圆睁,张口露齿,戴大耳环,身着对襟长衫,腰束圆扣,双手佩戴宽边镯和多道臂钏,跣足。剑柄上的人,头顶倒立的铜鼓,右手持刀左手提一人头。剑身上的人物衣着繁复华丽,高举双手,弯腿做跳跃状。古滇人猎首祭祀是一年当中极其盛大的活动,他们把人头当做贡品,通过巫师的祭祀活动来祭献给神灵,祈求神灵保佑风调雨顺…………
云南省博物馆·银鎏金镶珠金翅鸟(大理国),金翅鸟为佛教护法中的天龙八部之一,梵名“गरुड”(迦楼罗)。传说迦楼罗能日食龙三千,能镇水患。龙王紧那罗不能忍受,求诉于佛前,二者得佛点化,均成为天龙八部中的一员。迦楼罗护卫佛头,紧那罗善于音乐,常侍于佛左右。迦楼罗对大理影响深远,被尊为大理的保护神,是大理白族的图腾信仰,以致现在当地男孩和女孩的称呼上还都带有大鹏金翅鸟的印记,大理白族的小伙一般叫做阿鹏、姑娘叫做金花…………
云南省博物馆·银鎏金镶珠金翅鸟(大理国),金翅鸟为佛教护法中的天龙八部之一,梵名“गरुड”(迦楼罗)。传说迦楼罗能日食龙三千,能镇水患。龙王紧那罗不能忍受,求诉于佛前,二者得佛点化,均成为天龙八部中的一员。迦楼罗护卫佛头,紧那罗善于音乐,常侍于佛左右。迦楼罗对大理影响深远,被尊为大理的保护神,是大理白族的图腾信仰,以致现在当地男孩和女孩的称呼上还都带有大鹏金翅鸟的印记,大理白族的小伙一般叫做阿鹏、姑娘叫做金花…………
云南省博物馆·银鎏金镶珠金翅鸟(大理国),一九七八年出土于大理崇圣寺主塔,发现时,置于一木制经幢内。金翅鸟通高18.5厘米,重125克,翅、尾、头座为分别锻制后用榫口连接和焊接而成。鸟头饰羽冠,羽翅向内卷作欲飞状,两爪锋利有利,立于莲座之上。镂花火焰形背光插在尾、身之间,饰水晶珠五粒。制作时,先将头、翼、身、尾分别锤刻,再焊接为整体,工艺细腻,造型精美绝伦,为南诏大理国时期的艺术极品,也是云博镇馆之宝之一……………
云南省博物馆·银鎏金镶珠金翅鸟(大理国),一九七八年出土于大理崇圣寺主塔,发现时,置于一木制经幢内。金翅鸟通高18.5厘米,重125克,翅、尾、头座为分别锻制后用榫口连接和焊接而成。鸟头饰羽冠,羽翅向内卷作欲飞状,两爪锋利有利,立于莲座之上。镂花火焰形背光插在尾、身之间,饰水晶珠五粒。制作时,先将头、翼、身、尾分别锤刻,再焊接为整体,工艺细腻,造型精美绝伦,为南诏大理国时期的艺术极品,也是云博镇馆之宝之一……………
云南省博物馆·阿閦佛金坐像(大理国),1978年出土于大理崇圣寺主塔,重约120克。阿閦佛,初期大乘经典中主持东方净土的佛陀。参拜此佛可以觉悟人性、断绝世界烦恼。坐佛佛肉髻平缓,水波式束发,身着通肩式大衣,左手结禅定印,右手下垂膝前,掌心向内结降魔印。整体造型属中原样式,而细如丝缕的水波样式衣纹则颇具斯瓦特风格…………
云南省博物馆·阿閦佛金坐像(大理国),1978年出土于大理崇圣寺主塔,重约120克。阿閦佛,初期大乘经典中主持东方净土的佛陀。参拜此佛可以觉悟人性、断绝世界烦恼。坐佛佛肉髻平缓,水波式束发,身着通肩式大衣,左手结禅定印,右手下垂膝前,掌心向内结降魔印。整体造型属中原样式,而细如丝缕的水波样式衣纹则颇具斯瓦特风格…………
云南省博物馆·铜鎏金九股金刚杵(大理国),此金刚杵为1979年千寻塔维修中发现的那批金刚杵中的一件,其体型硕大,长20.8厘米,工艺精湛,鎏金水平极高。双面五股杵,柄饰莲瓣、连珠纹及涡纹,柄部套一银环,两端作四爪一杵,爪饰龙头纹,造型生动。由于没有指套,而用一银质环套代替。根据其造型,应为专修大威德明王法时用的阿吒力教法器.……………
云南省博物馆·铜鎏金九股金刚杵(大理国),此金刚杵为1979年千寻塔维修中发现的那批金刚杵中的一件,其体型硕大,长20.8厘米,工艺精湛,鎏金水平极高。双面五股杵,柄饰莲瓣、连珠纹及涡纹,柄部套一银环,两端作四爪一杵,爪饰龙头纹,造型生动。由于没有指套,而用一银质环套代替。根据其造型,应为专修大威德明王法时用的阿吒力教法器.……………
云南省博物馆·铜鎏金九股金刚杵(大理国)。大理崇圣寺三塔,始建于九世纪初,1976-1979年间进行加固维修,在清理千寻塔塔顶塔刹中心柱基座时,发现南诏大理国时期的佛教文物567件,塔基底部墙洞内出土文物104件,为迄今为止发现南诏、大理时期文物最丰富、最重要的一批。其中金刚杵达213件,数量众多。包括单面独钴杵、双面独钴杵、双面三钴杵、双面五钴杵等不同样式……………
云南省博物馆·铜鎏金九股金刚杵(大理国)。大理崇圣寺三塔,始建于九世纪初,1976-1979年间进行加固维修,在清理千寻塔塔顶塔刹中心柱基座时,发现南诏大理国时期的佛教文物567件,塔基底部墙洞内出土文物104件,为迄今为止发现南诏、大理时期文物最丰富、最重要的一批。其中金刚杵达213件,数量众多。包括单面独钴杵、双面独钴杵、双面三钴杵、双面五钴杵等不同样式……………
云南省博物馆·银背光石雕水月观音坐像(大理国)。1979年云南省文物工作队从大理崇圣寺主塔千寻塔中清理出133尊佛教造像,这件水月观音像也在其中。此观音像为倚坐,衣带飘逸,正低头沉思,安详舒适。座上部作山形镂空座,下作垒石状。像与基座分两截雕成,用一竹竿连接,背光银制,内作曲折太阳纹,边饰忍冬纹和火焰纹。该像在选材、做工、艺术设计上显示出独特的审美价值和佛理禅意.……………
云南省博物馆·银背光石雕水月观音坐像(大理国)。1979年云南省文物工作队从大理崇圣寺主塔千寻塔中清理出133尊佛教造像,这件水月观音像也在其中。此观音像为倚坐,衣带飘逸,正低头沉思,安详舒适。座上部作山形镂空座,下作垒石状。像与基座分两截雕成,用一竹竿连接,背光银制,内作曲折太阳纹,边饰忍冬纹和火焰纹。该像在选材、做工、艺术设计上显示出独特的审美价值和佛理禅意.……………
云南省博物馆·阿閦佛金坐佛(大理国),一九七八年出土于大理崇圣寺主塔。造像纯金铸造,佛肉髻平缓,水波式束发,身着通肩式大衣,细如丝缕的水波样式衣纹颇具斯瓦特风格。左手结禅定印,右手下垂膝前,掌心向内结降魔印。象征大日如来的大圆镜智,此智可以觉悟人的本性,使之具有断绝世界烦恼而成就解脱智慧的心境…………
云南省博物馆·阿閦佛金坐佛(大理国),一九七八年出土于大理崇圣寺主塔。造像纯金铸造,佛肉髻平缓,水波式束发,身着通肩式大衣,细如丝缕的水波样式衣纹颇具斯瓦特风格。左手结禅定印,右手下垂膝前,掌心向内结降魔印。象征大日如来的大圆镜智,此智可以觉悟人的本性,使之具有断绝世界烦恼而成就解脱智慧的心境…………
云南省博物馆·牛虎铜案(战国),江川李家山墓葬群出土,云南省博镇馆之宝。器物主体为一头大牛,站立状,牛角飞翘,背部自然下落成案,尾部饰一只猛虎,虎做攀爬状,张口咬住牛尾;大牛腹下中空,横向套饰一只站立状小牛。大牛与小虎用模铸造,一次成型,小牛则另铸再焊接于大牛腹下。作为滇国的一件祭器,牛虎铜案在力学和美学上都达到了极高水平,几近完美…………
云南省博物馆·牛虎铜案(战国),江川李家山墓葬群出土,云南省博镇馆之宝。器物主体为一头大牛,站立状,牛角飞翘,背部自然下落成案,尾部饰一只猛虎,虎做攀爬状,张口咬住牛尾;大牛腹下中空,横向套饰一只站立状小牛。大牛与小虎用模铸造,一次成型,小牛则另铸再焊接于大牛腹下。作为滇国的一件祭器,牛虎铜案在力学和美学上都达到了极高水平,几近完美…………
云南省博物馆·铜彩绘十一面观音像(清),菩萨像服饰为彩绘,赤足站在莲花宝座之上,莲花座之下有须弥座,身后为扇形背光。造像共有十一张面孔,分五层排列。下三层每层三面,此九面都是寂静像,表示化导出世净业;其上一面为忿怒像,表示用威严来调服三界六道中的各种恶趣;最上一面为如来像,表示功德圆满。共有八只手臂,两主臂持摩尼宝,其余手中持有各种法器…………
云南省博物馆·铜彩绘十一面观音像(清),菩萨像服饰为彩绘,赤足站在莲花宝座之上,莲花座之下有须弥座,身后为扇形背光。造像共有十一张面孔,分五层排列。下三层每层三面,此九面都是寂静像,表示化导出世净业;其上一面为忿怒像,表示用威严来调服三界六道中的各种恶趣;最上一面为如来像,表示功德圆满。共有八只手臂,两主臂持摩尼宝,其余手中持有各种法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