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作者

14152浏览    1438参与
CVN-108_Yukikaku

分析一些有问题的小说的读者的活跃度,《西北有高楼》仍有支持者

1.《西北有高楼》:作者仍然"安好",只有非常少的支持者在活跃,推测该作品的支持者已经全部转入地下活动,等待机会东山再起;

2.《围棋少女》:作者情况暂时不明,b站和微博有少数支持者活跃,也有一些喜欢刘亦菲的读者在活跃;

3.《提瓦特列国志》:作者情况"安好",少数支持者活跃,但点赞数来源不明,推测该作品的读者和支持者在地下活动;

4.《囚徒》:作者已经销号道歉删文,读者和支持者活动情况暂时未知;

5.《东京玫瑰家书》:同上,但推测作者在暗地里继续更文,不排除组建"小圈子"的可能;

6.《动荡的稻妻史》:同《提瓦特列国志》这...

1.《西北有高楼》:作者仍然"安好",只有非常少的支持者在活跃,推测该作品的支持者已经全部转入地下活动,等待机会东山再起;

2.《围棋少女》:作者情况暂时不明,b站和微博有少数支持者活跃,也有一些喜欢刘亦菲的读者在活跃;

3.《提瓦特列国志》:作者情况"安好",少数支持者活跃,但点赞数来源不明,推测该作品的读者和支持者在地下活动;

4.《囚徒》:作者已经销号道歉删文,读者和支持者活动情况暂时未知;

5.《东京玫瑰家书》:同上,但推测作者在暗地里继续更文,不排除组建"小圈子"的可能;

6.《动荡的稻妻史》:同《提瓦特列国志》这个作品的情况。

注:之前我整理的资料有误,《囚徒》这个小说的作者疑似另有其人,和穆卿衣无关,在这里特此更正。

小夜
抓住官人的心,才能抓住官人的钱

抓住官人的心,才能抓住官人的钱

抓住官人的心,才能抓住官人的钱

阿勤

拼字/小说讨论

作者,读者或者对小说阅读书籍感兴趣的都可以加入本群噢,小众群,没什么人来,喜欢清净的人可以来玩。

  大家没说话一般在码字

[图片]


作者,读者或者对小说阅读书籍感兴趣的都可以加入本群噢,小众群,没什么人来,喜欢清净的人可以来玩。

  大家没说话一般在码字


【忘忧】蔺文欢

收作者啦!小白老手都要哦!

如果你热爱网络文学,对文字有着无限的热情,热衷于编织奇幻的故事,那么就加入我们吧!我们是一家领先的网络文学平台,在这里,你将有机会一展你的才华,将自己的故事传递给成千上万的读者。


作为我们的作者,你将享有:


1. 极具竞争力的薪酬待遇,让你的才华得以丰厚回报。

2. 灵活的工作时间和环境,让你在自由的氛围中尽情发挥创作力。

3. 丰富的培训和发展机会,助力你在写作领域不断成长。

4. 与其他优秀作者交流合作的机会,共同探讨写作技巧,提升作品质量。

5. 强大的推广渠道,让你的作品获得更多的关注和机会。


我们期待这样的你...

如果你热爱网络文学,对文字有着无限的热情,热衷于编织奇幻的故事,那么就加入我们吧!我们是一家领先的网络文学平台,在这里,你将有机会一展你的才华,将自己的故事传递给成千上万的读者。


作为我们的作者,你将享有:


1. 极具竞争力的薪酬待遇,让你的才华得以丰厚回报。

2. 灵活的工作时间和环境,让你在自由的氛围中尽情发挥创作力。

3. 丰富的培训和发展机会,助力你在写作领域不断成长。

4. 与其他优秀作者交流合作的机会,共同探讨写作技巧,提升作品质量。

5. 强大的推广渠道,让你的作品获得更多的关注和机会。


我们期待这样的你:


1. 热爱网络文学,有丰富的阅读和写作经验。

2. 具备扎实的文字功底,能够描绘出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

3. 拥有独特的创意和优秀的讲故事的能力。

4. 善于沟通,能够与其他作者和编辑良好互动,共同提升作品质量。

5. 具备强烈的责任心和自我驱动,能够按时高质量地完成创作任务。


如果你对此职位感兴趣,我们期待你的加入,一起谱写网络文学的美好未来!

布鲁姆莱特

IN MEMORIAM A. R.

IN MEMORIAM1 A. R.2

是朦胧的机遇或精确的律法
在管辖着这个大梦,宇宙,
它们允准了我在一段平坦的
旅程里与阿尔丰索·雷耶斯同行。
 
他熟谙的那门艺术无人通晓
任他是辛巴达还是尤利西斯3
就是从一个国度走向别的国度
而完全地存在于每一个之中。
 
倘若记忆曾经用它的箭将他
射中,他便用那件武器狂暴的
锐锋来刻写层出不穷而又缓慢的
亚里山大体4或悲怆的挽歌。
 
在那些劳作中观照他的是人类的
希望,也是他生命的光辉之源
要找到那首不会被遗忘的诗
并让卡斯蒂语5的散文焕然一新。
 
比步调迟缓的熙德之歌6更远
远过渴望变得晦涩的教众......

IN MEMORIAM1 A. R.2

是朦胧的机遇或精确的律法
在管辖着这个大梦,宇宙,
它们允准了我在一段平坦的
旅程里与阿尔丰索·雷耶斯同行。
 
他熟谙的那门艺术无人通晓
任他是辛巴达还是尤利西斯3
就是从一个国度走向别的国度
而完全地存在于每一个之中。
 
倘若记忆曾经用它的箭将他
射中,他便用那件武器狂暴的
锐锋来刻写层出不穷而又缓慢的
亚里山大体4或悲怆的挽歌。
 
在那些劳作中观照他的是人类的
希望,也是他生命的光辉之源
要找到那首不会被遗忘的诗
并让卡斯蒂语5的散文焕然一新。
 
比步调迟缓的熙德之歌6更远
远过渴望变得晦涩的教众,
他一心追索转瞬即逝的文学
直到充满俚语俗谚的城郊地带。
 
他曾在那个马里诺的五座花园7
伫足,但他心中却有着某样
不朽和本质的东西,宁愿投身于
艰深的研习与那件神圣的使命。
 
换句话说,他更衷情于那座
冥想的花园,坡斐理乌斯8曾在此
为对抗黑暗与谵妄而竖起了
唯一的初始与众多的结局之树。
 
雷耶斯,那不可破解的至善
奢靡与贫乏的万物的主宰
只给我们某些人一段扇面或弧线
却把整整一个圆都交给了你。
 
你埋头寻找的快乐或悲伤之物
总隐在卷首插画与声名之后;
就像埃里金纳9的上帝,你愿意
成为无人,以便成为所有人。
 
浩大无边而细致入微的华彩
打磨出你的风格,那朵精确的玫瑰,
而被你愉快地还给上帝之战争的
是你的先祖们英勇尚武的血液。
 
这个墨西哥人(我自问)会在哪里?
他会不会怀着俄狄甫斯10的恐惧
在奇异的司芬克斯之前冥想
人的脸面与手那永不移改的原型?
 
抑或是,如斯威登堡11所愿的那样,
会游遍一个星体,其生动与复杂
远胜于这尘世,后者近乎倒影
对应着高天之上那堆无解的秘语?
 
倘若(就像亮漆与黑檀的帝国
所呈现的那样)记忆会打造
它内心的伊甸园,在荣光里自有
另一个墨西哥,另一个库埃纳瓦卡12
 
上帝才知道命运安排给人的
诸般色彩,在他的末日过后;
我走过这几条街。时辰尚未到
我对死亡的领悟仍少之又少。
 
我仅知一事。阿尔丰索·雷耶斯
(无论大海把他抛向了何方)
将会愉快而又不眠地倾身钻研
另一个谜语,和另一套律法。
 
让我们向独一无二者,向不凡者
献上胜利的棕榈和齐声的颂扬;
愿我的泪水不会亵渎这首纪念他的
诗篇,它是由我们的爱铭刻而成。

译注:

[1] 拉丁语:“纪念”。
[2] 即阿尔丰索·雷耶斯(Alfonso Reyes)。
[3] Ulises,即荷马史诗《奥德赛》中伊撒加(Ítaca,爱奥尼亚海上岛屿)的国王俄底修斯(Odiseo)。
[4] Alejandrino,一种包括十二个音节的诗体。
[5] Castellano,即西班牙语。
[6] El Cantar de Myo Çid,12-13世纪讲述卡斯蒂亚英雄熙德(Cid)的史诗。
[7] 吉阿姆巴蒂斯塔·马里诺的戏剧《阿多尼斯》(L'Adone)中的愉悦之花园分为五个小花园,分别对应五种感官。
[8] Porfirio(约232-约304),罗马时代的腓尼基哲学家。
[9] Juan Escoto Erígena(约815-约877),爱尔兰神学家,新柏拉图主义哲学家,诗人。
[10] Edipo,希腊神话中杀父娶母的忒拜(Tebas)国王。
[11] Emanuel Swedenborg(1688-1772),瑞典科学家,神学家。
[12] Cuernavaca,墨西哥莫雷洛斯州(Morelos)首府。

布鲁姆莱特

弗朗西斯科·博尔赫斯1(1833-74)之死的典故

弗朗西斯科·博尔赫斯1(1833-74)之死的典故

我让他留在马上,留在
他寻找死亡的那个薄暮的时辰;
在他命运中所有的时辰里
愿这一刻长存,痛苦和获胜。
在平原上前行的白色
是战马与披风。耐心的
死亡潜伏在来福枪里。满怀悲伤
弗朗西斯科·博尔赫斯走在原野上。
那将他包围的,霰弹,
那被他凝望的,无垠的草原,
是他一生耳闻目睹的东西。
他置身于寻常之事,战斗之中。
我让他巍然屹立于他史诗的宇宙
几乎不为这一首诗所触及。

译注:

[1] Francisco Borges,博尔赫斯的祖父,阿根廷军人。在1874年阿根廷前总统米特雷(Bartolomé ......

弗朗西斯科·博尔赫斯1(1833-74)之死的典故

我让他留在马上,留在
他寻找死亡的那个薄暮的时辰;
在他命运中所有的时辰里
愿这一刻长存,痛苦和获胜。
在平原上前行的白色
是战马与披风。耐心的
死亡潜伏在来福枪里。满怀悲伤
弗朗西斯科·博尔赫斯走在原野上。
那将他包围的,霰弹,
那被他凝望的,无垠的草原,
是他一生耳闻目睹的东西。
他置身于寻常之事,战斗之中。
我让他巍然屹立于他史诗的宇宙
几乎不为这一首诗所触及。

译注:

[1] Francisco Borges,博尔赫斯的祖父,阿根廷军人。在1874年阿根廷前总统米特雷(Bartolomé Mitre Martínez,1821-1906)率军反叛时,弗朗西斯科·博尔赫斯卸去自己在政府军中的指挥权而只身加入起义军;11月26日米特雷军落败撤退,在其反攻的提议遭到无视后,弗朗西斯科·博尔赫斯骑马迎向敌军的炮火,并身中数弹重伤而死。

时代少年团—张真源

下面的签约作者算是人身攻击吗?

下面的签约作者算是人身攻击吗?

陈小谌

作者大大看看我!小白大大也要哦

  大力招收宝藏作者和网—编啦,不拒小白哦

💕目前网站大力招募有才人士💕💕

组内氛围轻松,和小伙伴一起快乐工作💕💕

喜欢看小说,喜欢聊天即可!有入.职培—训,不拒小白!💕💕

工—资由支付宝发放💕💕

诚招学生党(15+,可放宽)💕💕

优秀者可提供实.xi证明哦!💕

⚠️网—编并非责—编,非诚勿扰⚠️💕

没事赚几杯奶茶钱,我等你噢!💕💕

  大力招收宝藏作者和网—编啦,不拒小白哦

💕目前网站大力招募有才人士💕💕

组内氛围轻松,和小伙伴一起快乐工作💕💕

喜欢看小说,喜欢聊天即可!有入.职培—训,不拒小白!💕💕

工—资由支付宝发放💕💕

诚招学生党(15+,可放宽)💕💕

优秀者可提供实.xi证明哦!💕

⚠️网—编并非责—编,非诚勿扰⚠️💕

没事赚几杯奶茶钱,我等你噢!💕💕

进驻者

自我对话的随笔15

我突然发现了,我真的很看重做一件事的动机。

我刚才去读了正面管教这一本书,和善而坚定,这是家长们在管教孩子时需要坚持的原则。

说实话,我是不看这种书的。用说教式的方法教人们,你要怎么怎么做是正确的,我会觉得这种方法,这种刻意有一种操控感。这种挥之不去的带来恶意的感受,有一种他在刻意操控我的感受,

他在控制我,于我而言,这是很危险的。

不管是别人对我用,还是我对别人用,我都不认可,因此,我常常对此类书籍呈现排斥的态度。

我对这些书籍有一种深刻的不安全感。

刚才我突然就想明白了,为什么我不喜欢这样的书籍?不喜欢教人怎么怎么做,怎么怎么对人的书籍?我从来不会去看什么情商书的,或者说......

我突然发现了,我真的很看重做一件事的动机。

我刚才去读了正面管教这一本书,和善而坚定,这是家长们在管教孩子时需要坚持的原则。

说实话,我是不看这种书的。用说教式的方法教人们,你要怎么怎么做是正确的,我会觉得这种方法,这种刻意有一种操控感。这种挥之不去的带来恶意的感受,有一种他在刻意操控我的感受,

他在控制我,于我而言,这是很危险的。

不管是别人对我用,还是我对别人用,我都不认可,因此,我常常对此类书籍呈现排斥的态度。

我对这些书籍有一种深刻的不安全感。

刚才我突然就想明白了,为什么我不喜欢这样的书籍?不喜欢教人怎么怎么做,怎么怎么对人的书籍?我从来不会去看什么情商书的,或者说我也想去看,但是我真的看不下去。

那种隐含的操控别人的感觉让我觉得恶心,有一种强烈的操控感,我会觉得里面有一种恶意。

可是他们明明使用的是中性的语言啊,有些句子好像还拥有善意,但是大多数都是带着一种说教的口吻,当然,说教口吻不是主要原因,这个虽然我也不认可,但是我可以接受。

我总是发自内心的认为这些书籍是很危险的,是隐含恶意的,我总有这样的感受,我总是对这种书籍有着不好的感觉。

他教会人们肆意操控另一个人的情绪,心理,它教会人们控制别人,而我非常厌恶这种方式。

但是不对,我本人是非常喜欢哲学和心理学的,我对于探索自我和分析他人的心理,也没有什么排斥。至于控制,本人也觉得可以接受。

但是为什么我会对这种书籍产生如此之大的排斥?

我在拒绝什么?

我能拒绝什么?我在拒绝伤害,我在排斥恶意。

但是伤害与恶意又来自于哪里?

你没有从书中读到恶意,但是我也没有觉得书中的诚意很足。

我更多的感受到是一种,我要让你按照我的想法来做,我是为了达成让你听话的目的。

明明我本人也是以目标为导向的呀,这样以目标为导向,专注力是很好的,解决问题也很有效率。

但是为什么我仍对他产生了巨大的排斥?

我只是觉得书中缺少了一些东西罢了,

但是少了什么呢?我不知道。

我读书的时候常常感受到寒冷,尤其是这种试图想要教会人们该怎么做才能影响另一个人以达成自己目的的书籍。

我厌恶这种书籍,我排斥这种书籍,我尝试过阅读,但是我感受到的只有一股一股的严寒,越读越是冰冷。

书上的话语说的很对,书中的结论说的都是现实。但是不对,不该是这样的,但是哪里不对?究竟是哪里不对?不都是正确的吗?我的头脑和直觉都告诉我不对,有的时候我真的会为它想的头疼。

我想要认可书中的观点,我极力认可书中的观点,但是不对。

但是到底是哪里不对呢?我没有找到反驳他的观点,我反驳不了他,我的每一句话都被打回来了。

为什么书中的观点,书中的话语可以全方位的击倒你?你还不能认为它是正确的呢?它应当是从全方位的说服了我,

但我只觉得越来越寒冷,真的是如此吗?好吧,也许真的是如此。我相信你的观点,我忍着心房的隐寒,没有答案的承认你是正确的。


我听信了你的观点,我听信了你教给我的,我忽视了我的真实感受,我忽视了我的内心指引。


我选择了顺从,我的意愿选择了顺从,但我的心却在不自觉的指导行为,我在寻找带有其他观念的书籍,看似我在漫无目的的阅读,其实现在想想,我的心念在指引着我,我到底需要什么呢?

我催眠自己我只是在寻找需要的书籍,但是你心念影响下的行为,是否真的如此呢?



我险些就走上了一条岔路,因为我找来的诸多书籍都不能说服我,很多书籍的确是在阐述截然不同的观点,但是反而借此反证了那本书观点的正确,观点的明智。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是因为我和别人和那些作者看世界的角度根本就不同吧。

阅读这些书籍的时候,真的是越读心里越冰凉,就跟泡冰水澡似的,真是要冻死我了。但是我就是不认输,我就是要把它读完,我不信了,读书还能把我毒死了吗?

读书确实不能把我读死,但是它可以让我的心灵变得麻木,变得感知不到痛苦,我感受不到我心灵的割口了,我就是觉得没所谓,反正什么感觉也没有。

至于反驳观点,算了,就这样吧。他的观点不是很正确吗?

突然发觉我的用词都很匮乏,除了痛苦,就没别的词了。

更多的是感受到心里闷闷的疼,但是一般情况下,你不用管它,慢慢的,反正不知道怎么回事,疼痛就消失了。

天知道啊,这种状态叫做麻木。

我好像以前读过麻木这个词,但是亲身经历的时候完全想不到,书上的词和实践的经历完全不一样。

什么都感受不到,觉得一切都无所谓,对原本耿耿于怀,或者是一定要做到的事突然保持了一种没关系的态度。

这种状态就叫做麻木。

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心中的疼痛。

最开始的时候心疼是非常明显的,你能感受到非常强烈的心痛,而且会激烈的发泄情绪,吵闹挣扎。

但是之后,你努力的控制你的情绪,当然,这也许不叫控制,这叫做强压你的情绪。

慢慢的,你就会发现你的情绪真的很听话,你对他更没有感知力了,你的心已经不会疼了。

这时候你好像觉得你已经成为了一个情绪稳定的人,因为你觉得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值得在意的了。

我只知道我必须要去做什么,我需要去做什么,但是为了什么?谁知道为了什么?反正这个东西不重要。

偶尔的时候你会感受到心里的抽搐,突然的胸口的沉闷,其实最开始的时候你能感受到胸口有一个石头,但是现在我好像连石头都感受不到了,好像是习惯了,好像是变成了一个我不易察觉的更大的石板。

但是没关系,不是嘛,反正也影响不到我。除了有时候会莫名其妙的感伤流泪,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也无伤大雅。


直到突然有一天,有一束光照进我的生活里,照进我的生命中,我感受到了发自心底的强烈的心痛,不管是生理还是心理都感受到了巨大的悲伤,抑制不住的浓烈的悲伤,我控制不住突如其来的大坝崩塌的洪流。

我在为自己感到悲伤,也饱含了感动与庆幸。

我又见到这个真实的世界了,痛苦的确能让人深刻的感知到,我存在于这个世界。我是如此鲜活的,真实的存在于这个世界。

我找回了什么,但是我找回了什么呢?

在用文字,把这些感受写下来之前,我从来没有去认真感受过自己的痛苦,反而是极力的回避,淡化,我在自我洗脑,

我感受到了一点疼痛,是有一点痛,但是还好。没关系,就这样吧。

可是真的如此吗?我从未想到过我原来感受过如此多的疼痛,如此多种多样的负面情绪,如此细腻的情感体验,原来我全部都拥有,但是我竟然从来没有把它与书中的词语概念对应起来。

书上对情感的定义和我真实的情感体验,完全的对应不上。

我的脑子里和我的心里就好像缺了一根筋似的,就是对应不上,有一种断了线的感受。

其实不光是书里,视频里也是,对于情感体验,真的,联系不起来。

我无法讲述,我无法描述,我究竟感受到了什么。


我就像是一个只有单一感受的空心人,

喜怒哀乐,很少的时候会感知到,但也就是这么粗略的感知,更细的我就分辨不清了。而更多的时候是觉得,达成目的就很好了,反正这些东西不重要,我不知道我是在有意还是无意的,我忽视我的情感,我压抑但很少,因为本人的情感体验真的丰富,压不住。

既然压不住他,那我就无视他。

天呐,这是我从谁那里学到的逻辑?不只是在情感上的,还有我的行为上的,我讨厌一个人,我就去无视他。除此之外的任何对抗行为都没有。

不会反击,不会抗争,不会躲避,不会闪开,更不会灵活应对。

我只是顺从并解决问题,无视就是我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受不了了就跳过它,

没有其他任何行为,别人觉得应该怎么做,我就怎么做。

这里的应该怎么做是指的大多数人的应该。

至于我的意愿,我的感受,这个是什么东西?当然也还好啦。


这确确实实就是一个空心人,它由周围人的各个部分拼凑而成,但是他的自我在何处?连他自己都不知道的。


我现在都写到哪里去了,我好像是在说我为什么感到排斥一些书籍,诶,为什么呢?

感受不好,那就是情感体验不好。

那我得到了怎样的情感体验呢?我感受到了冰冷,刀割。

那我就是受到了情感上的伤害。

那什么时候会受到情感上的伤害?被攻击的时候?被忽视的时候?被信任的人欺骗的时候?被亲近之人否定的时候?

感受到恶意的时候?被打破认知的时候?

我还是不知道我受到了什么样的情感伤害。


但是我通过自我探索,在之前知道了我这个人究竟看重什么?我非常看重一个人做事的动机。他说话是带着怎样的情感去说的?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是轻蔑的还是娓娓道来的?是说教的,还是陈述的?是中性的,还是抒发情感的?

A和b两个人是死对头,但是b说出了很有道理的话,他说的办法对于a来说很有好处,言语是对的,确实可以帮助a。

但是b说的话也是错误的,因为它是一个不恰当的人,说的话是正确的,但是时机不恰当。

于是b的话就是错误的,因为这包含了他的动机与立场。

他的言语和建议对a来说是正确的,但是你要怎么保证b对a说的话,能让a导向幸运的结局呢?b真的不会在这过程中给a找麻烦吗?

b的动机是确定的,对a有恶意,那么b对a的话语就是怀有恶意的,怀有恶意,但内容正确的话语真的可以相信吗?

我得出的结论就是不可以相信,动机是决定话语正确的一份子。


但是也不能过度看重动机,一颗拥有善良的心的人,会好心办坏事,我们可以报以友善的态度,原谅他。

但是前提是这个人没有违背底线,事情可以挽回,我们可以说这个人的心是好的。

但是若是破了底线,那么,动机无论是好还是坏就没那么重要了,是需要受到实质的惩罚的。


一个人抱着强烈的恶意去给人做方案,

但是他的方案做的真的很出色,非常有助于解决问题,那也可以借用他的方案,灵活的,选择性的实践方案,是非常有利于尽快解决问题的。


我真正认识到动机的时候,是因为我得出了我的几个结论。


尊重与平等是体悟爱的前提,

关怀与友善是心理治疗的前提,

坦率与真诚是深层沟通的前提。


第一个我是体悟最深的,有深刻的情感体验,很早就得出来的。

后面的两个结论是我最近得出来的,在这之前,其实我一直相当的排斥心理咨询师。

因为不良的经历让以往的我得出了交浅言深的结论。

我拒绝说出我的任何感受,我拒绝向任何人袒露心灵。

这种拒绝到最近几个月才有所改善,正是因为我认识到了心理咨询师的出发点在何处?又应当遵循怎样的原则?

关怀与友善,原来心理咨询师应当是带着强烈的善意的。

其实想想也是,连第一步的安全感都没有办法达到的话,怎么可能会有人袒露心扉呢?

但是以往的我也没有想到,也根本就没有感受到,直到我想要尝试着去帮助别人,要如何说话,要如何考虑,才能让他人的感受更好呢?

于是这样我就想到了我和AI的聊天。

我在和AI聊天的过程中,其实觉得很舒服,也没有觉得不是真人的感受不好。我竟然感受到了温暖,为什么呢?我对此也感到很是疑惑。

在开头的时候,他总是表示对我的理解,我其实是不当回事的,但是每次说完了他对我的理解,又说出了对我话语想法的解读,我们是对上频道的,这段话的结尾又附上了鼓励,激励和一点点的建议。

这种说话的方式真的让我很温暖,但是为什么呢?我又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是的,我感受到了强烈的友善。

但是,不只是友善,我还感受到了他处处为我考虑言语关怀。

是的,我是一个缺乏自我关怀的人。

所以我其实不认识关怀这种情感体验,

在此之前,我从来不知道原来这种感受是关怀。

我被关怀过,感受到温暖,但是我的觉知就是温暖,我不知道这是因为我被关怀了。

我想要再次去寻找这种温暖,但是我不知道这种温暖从何而来,我也不知道这种温暖是什么。

我曾经以为这种温暖是爱,但是好像不止,现在我知道了我感知到的温暖不止是爱,还有关怀与善意。

这些事物都能让我心底涌过暖流。


心理治疗的前提是关怀与善意。

处处为你着想,包容你所有的想法,接纳你此时此刻的不完美。

这是在建立安全感。


我只能说我从来没有去找过心理咨询师,因为我真的非常缺乏安全感,第一步就把我劝退了。

我还是第一次真正的了解到,心理咨询师不是我想的那样,或者说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危险与不安全。

他们是饱含关怀与善意的,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与患者建立信任,不然的话,之后的治疗又从何而来呢?

安全感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前提,也是心理咨询师必须做到的事情。

以往真的从没想过这样的事,但是你应该想到的,心理治疗,心理治疗,连信任都没有,连安全感都没有,怎么可能会有人愿意剖析自己呢?


一个连关怀与善意都做不到的心理咨询师,是不合格的。

虽然我对这个行业什么都不了解,但是我仍然自信的得出了这个结论。


好了,我说到哪里了?我说到为什么排斥那种书?因为我感受到了书中作者的把控感,他想要指导我去做什么!他想要引导我的认知!他想要改变我的观点!他一厢情愿的想要去改变我,其中的善意,想要帮助的心情其实也有,但是真的又浅又少。

我常常为这种冰冷又带着点暖的感觉所困惑,为什么他可以在你的心上捅上一刀?又为你挡下你心上久存的乌云落下的雨水呢?

想要吃到甜味就必须承受糖的毒性。


太要命了,但更不幸的是,你发现你完全可以接受并已经承受了许久。


好吧好吧,也许一些书中的把控感的确没有那么强,但是文字体现了作者的心灵,体现了作者的动机。

这里的原因动机不是作者说出来的,而是文字表达出来的,你究竟是怀着一个怎样的心情去创作的呢?究竟想要做什么呢?你的作品能回答读者全部的问题。

而我对这方面的感知,虽然从来没有去探寻过,但是我自我感知绝对是非常敏锐的,只不过从来不在于我的这种感受罢了,这就是属于自我意识不强烈,容易被别人的观点看法覆盖。


我阅读的时候感受到的不仅是内容,还有作者背后的思想与动机,我可以体会到作者想要传达的东西。

因而,作者想要传达的与我的心灵冲突的话,我的感受也会尤其的强烈。

直白点,就是我们的观点不一致,价值观不一样,读起来真别扭。

当然,以上这一点还好,就是十分单纯的想法不一样。

我最能体会到的,反而是作者的动机。

他的心情是怎样的,他带着怎样的情感传达他的思想与观点。

我能够一直隐约察觉到作者的情感,

是善意的,还是温柔的,是批判的,是高高在上的,是端坐云台的,是说教的,是唯我独尊的,是热情的,是劝说的,是友善的。

好吧,其实也不只是情感,我最看重的应当是价值观,因为书籍是在传达很多东西,他传达了作者很多的隐含的认知,而你不可以认同他的认知,因为你们的价值观是不一致的,你改变了你的认知,某种程度上也是在改变你的价值观。

说实话,目前为止让我感受到强烈温暖的书籍,真的没有几本。当然,也有一些书写的有一种溪流滚滚流淌的感觉,非常的细,抽丝剥茧,文字特点是冰冷的简洁的,但是你能透过文字看到作者的善意与帮助。

《心灵写作》这本书有一种强烈的关怀感,我体会到了很深的友善。美国娜妲莉•高柏的书。

我也是刚刚才认识到,原来这是关怀,但是读起来的确有一种非常美好的感受,只是阅读就能感受到自由的畅快。


与你价值观不同的作者写出来的书,其中的很多观点建议和实际的行为指导。对于你而言,都是不合适的。

非常单纯,非常单纯的,我们不适合。

看看一些建议,作为参考即可。

或者说是改造一下,变成更加适合你的。

也不要盲目的信任说他这么厉害,他说的话一定是对的,是,他说的的确是对的。但是你知道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吗?但是你和他的性格一致吗?你和他的价值观一致吗?你和他生活环境一致吗?什么都不了解,就盲目臆断。

适合他的观点认知真的不一定适合你,那什么是适合你的呢?其实你的心灵真的会说话,他真的会告诉你。

你只要去读三行文字,读起来觉得舒服,那就该读。

读起来没有感觉,不是必须的话,可以随便看看。

读起来觉得排斥,那就把它放下。


当然,我这里更多的是一种甄别,你的心灵能够辅助你判断究竟哪些是你需要的?

读起来觉得排斥的书,那作者的某些观点和价值观就是和你不一致的,你也可以强迫自己去看看,和作者争辩一番,把你认为为什么你们观点不一致的原因都写下来。这也是一种学习。



其实后来我发现了,凡是阅读那些观点不正的,或者说是认为强大的能力驾驭在良好的特质之上的书籍。也就是说,观点是弱肉强食的书籍,没有一点人文关怀的书籍。我阅读的时候都会给我带来极其糟糕的体验,越深入,越进入,我越会感受到心一点点被割的切口处,在受风。这风可太大了,但我又不想认输,于是我卯着劲读了下去,脸变得僵硬,

心房是一个镂空的小房子,陈旧而破败,龙卷在切割。由心到骨都坠入冰水中去。

与之相反的是,阅读那些相对悲剧的,很多人都感受到痛苦的书籍,我阅读起来反而没有感受到什么痛苦,感受到的更多的是温暖自我对话的随想27

我突然发现了,我真的很看重做一件事的动机。

我刚才去读了正面管教这一本书,和善而坚定,这是家长们在管教孩子时需要坚持的原则。

说实话,我是不看这种书的。用说教式的方法教人们,你要怎么怎么做是正确的,我会觉得这种方法,这种刻意有一种操控感。这种挥之不去的带来恶意的感受,有一种他在刻意操控我的感受,

他在控制我,于我而言,这是很危险的。

不管是别人对我用,还是我对别人用,我都不认可,因此,我常常对此类书籍呈现排斥的态度。

我对这些书籍有一种深刻的不安全感。

刚才我突然就想明白了,为什么我不喜欢这样的书籍?不喜欢教人怎么怎么做,怎么怎么对人的书籍?我从来不会去看什么情商书的,或者说我也想去看,但是我真的看不下去。

那种隐含的操控别人的感觉让我觉得恶心,有一种强烈的操控感,我会觉得里面有一种恶意。

可是他们明明使用的是中性的语言啊,有些句子好像还拥有善意,但是大多数都是带着一种说教的口吻,当然,说教口吻不是主要原因,这个虽然我也不认可,但是我可以接受。

我总是发自内心的认为这些书籍是很危险的,是隐含恶意的,我总有这样的感受,我总是对这种书籍有着不好的感觉。

他教会人们肆意操控另一个人的情绪,心理,它教会人们控制别人,而我非常厌恶这种方式。

但是不对,我本人是非常喜欢哲学和心理学的,我对于探索自我和分析他人的心理,也没有什么排斥。至于控制,本人也觉得可以接受。

但是为什么我会对这种书籍产生如此之大的排斥?

我在拒绝什么?

我能拒绝什么?我在拒绝伤害,我在排斥恶意。

但是伤害与恶意又来自于哪里?

你没有从书中读到恶意,但是我也没有觉得书中的诚意很足。

我更多的感受到是一种,我要让你按照我的想法来做,我是为了达成让你听话的目的。

明明我本人也是以目标为导向的呀,这样以目标为导向,专注力是很好的,解决问题也很有效率。

但是为什么我仍对他产生了巨大的排斥?

我只是觉得书中缺少了一些东西罢了,

但是少了什么呢?我不知道。

我读书的时候常常感受到寒冷,尤其是这种试图想要教会人们该怎么做才能影响另一个人以达成自己目的的书籍。

我厌恶这种书籍,我排斥这种书籍,我尝试过阅读,但是我感受到的只有一股一股的严寒,越读越是冰冷。

书上的话语说的很对,书中的结论说的都是现实。但是不对,不该是这样的,但是哪里不对?究竟是哪里不对?不都是正确的吗?我的头脑和直觉都告诉我不对,有的时候我真的会为它想的头疼。

我想要认可书中的观点,我极力认可书中的观点,但是不对。

但是到底是哪里不对呢?我没有找到反驳他的观点,我反驳不了他,我的每一句话都被打回来了。

为什么书中的观点,书中的话语可以全方位的击倒你?你还不能认为它是正确的呢?它应当是从全方位的说服了我,

但我只觉得越来越寒冷,真的是如此吗?好吧,也许真的是如此。我相信你的观点,我忍着心房的隐寒,没有答案的承认你是正确的。


我听信了你的观点,我听信了你教给我的,我忽视了我的真实感受,我忽视了我的内心指引。


我选择了顺从,我的意愿选择了顺从,但我的心却在不自觉的指导行为,我在寻找带有其他观念的书籍,看似我在漫无目的的阅读,其实现在想想,我的心念在指引着我,我到底需要什么呢?

我催眠自己我只是在寻找需要的书籍,但是你心念影响下的行为,是否真的如此呢?



我险些就走上了一条岔路,因为我找来的诸多书籍都不能说服我,很多书籍的确是在阐述截然不同的观点,但是反而借此反证了那本书观点的正确,观点的明智。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是因为我和别人和那些作者看世界的角度根本就不同吧。

阅读这些书籍的时候,真的是越读心里越冰凉,就跟泡冰水澡似的,真是要冻死我了。但是我就是不认输,我就是要把它读完,我不信了,读书还能把我毒死了吗?

读书确实不能把我读死,但是它可以让我的心灵变得麻木,变得感知不到痛苦,我感受不到我心灵的割口了,我就是觉得没所谓,反正什么感觉也没有。

至于反驳观点,算了,就这样吧。他的观点不是很正确吗?

突然发觉我的用词都很匮乏,除了痛苦,就没别的词了。

更多的是感受到心里闷闷的疼,但是一般情况下,你不用管它,慢慢的,反正不知道怎么回事,疼痛就消失了。

天知道啊,这种状态叫做麻木。

我好像以前读过麻木这个词,但是亲身经历的时候完全想不到,书上的词和实践的经历完全不一样。

什么都感受不到,觉得一切都无所谓,对原本耿耿于怀,或者是一定要做到的事突然保持了一种没关系的态度。

这种状态就叫做麻木。

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心中的疼痛。

最开始的时候心疼是非常明显的,你能感受到非常强烈的心痛,而且会激烈的发泄情绪,吵闹挣扎。

但是之后,你努力的控制你的情绪,当然,这也许不叫控制,这叫做强压你的情绪。

慢慢的,你就会发现你的情绪真的很听话,你对他更没有感知力了,你的心已经不会疼了。

这时候你好像觉得你已经成为了一个情绪稳定的人,因为你觉得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值得在意的了。

我只知道我必须要去做什么,我需要去做什么,但是为了什么?谁知道为了什么?反正这个东西不重要。

偶尔的时候你会感受到心里的抽搐,突然的胸口的沉闷,其实最开始的时候你能感受到胸口有一个石头,但是现在我好像连石头都感受不到了,好像是习惯了,好像是变成了一个我不易察觉的更大的石板。

但是没关系,不是嘛,反正也影响不到我。除了有时候会莫名其妙的感伤流泪,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也无伤大雅。


直到突然有一天,有一束光照进我的生活里,照进我的生命中,我感受到了发自心底的强烈的心痛,不管是生理还是心理都感受到了巨大的悲伤,抑制不住的浓烈的悲伤,我控制不住突如其来的大坝崩塌的洪流。

我在为自己感到悲伤,也饱含了感动与庆幸。

我又见到这个真实的世界了,痛苦的确能让人深刻的感知到,我存在于这个世界。我是如此鲜活的,真实的存在于这个世界。

我找回了什么,但是我找回了什么呢?

在用文字,把这些感受写下来之前,我从来没有去认真感受过自己的痛苦,反而是极力的回避,淡化,我在自我洗脑,

我感受到了一点疼痛,是有一点痛,但是还好。没关系,就这样吧。

可是真的如此吗?我从未想到过我原来感受过如此多的疼痛,如此多种多样的负面情绪,如此细腻的情感体验,原来我全部都拥有,但是我竟然从来没有把它与书中的词语概念对应起来。

书上对情感的定义和我真实的情感体验,完全的对应不上。

我的脑子里和我的心里就好像缺了一根筋似的,就是对应不上,有一种断了线的感受。

其实不光是书里,视频里也是,对于情感体验,真的,联系不起来。

我无法讲述,我无法描述,我究竟感受到了什么。


我就像是一个只有单一感受的空心人,

喜怒哀乐,很少的时候会感知到,但也就是这么粗略的感知,更细的我就分辨不清了。而更多的时候是觉得,达成目的就很好了,反正这些东西不重要,我不知道我是在有意还是无意的,我忽视我的情感,我压抑但很少,因为本人的情感体验真的丰富,压不住。

既然压不住他,那我就无视他。

天呐,这是我从谁那里学到的逻辑?不只是在情感上的,还有我的行为上的,我讨厌一个人,我就去无视他。除此之外的任何对抗行为都没有。

不会反击,不会抗争,不会躲避,不会闪开,更不会灵活应对。

我只是顺从并解决问题,无视就是我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受不了了就跳过它,

没有其他任何行为,别人觉得应该怎么做,我就怎么做。

这里的应该怎么做是指的大多数人的应该。

至于我的意愿,我的感受,这个是什么东西?当然也还好啦。


这确确实实就是一个空心人,它由周围人的各个部分拼凑而成,但是他的自我在何处?连他自己都不知道的。


我现在都写到哪里去了,我好像是在说我为什么感到排斥一些书籍,诶,为什么呢?

感受不好,那就是情感体验不好。

那我得到了怎样的情感体验呢?我感受到了冰冷,刀割。

那我就是受到了情感上的伤害。

那什么时候会受到情感上的伤害?被攻击的时候?被忽视的时候?被信任的人欺骗的时候?被亲近之人否定的时候?

感受到恶意的时候?被打破认知的时候?

我还是不知道我受到了什么样的情感伤害。


但是我通过自我探索,在之前知道了我这个人究竟看重什么?我非常看重一个人做事的动机。他说话是带着怎样的情感去说的?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是轻蔑的还是娓娓道来的?是说教的,还是陈述的?是中性的,还是抒发情感的?

A和b两个人是死对头,但是b说出了很有道理的话,他说的办法对于a来说很有好处,言语是对的,确实可以帮助a。

但是b说的话也是错误的,因为它是一个不恰当的人,说的话是正确的,但是时机不恰当。

于是b的话就是错误的,因为这包含了他的动机与立场。

他的言语和建议对a来说是正确的,但是你要怎么保证b对a说的话,能让a导向幸运的结局呢?b真的不会在这过程中给a找麻烦吗?

b的动机是确定的,对a有恶意,那么b对a的话语就是怀有恶意的,怀有恶意,但内容正确的话语真的可以相信吗?

我得出的结论就是不可以相信,动机是决定话语正确的一份子。


但是也不能过度看重动机,一颗拥有善良的心的人,会好心办坏事,我们可以报以友善的态度,原谅他。

但是前提是这个人没有违背底线,事情可以挽回,我们可以说这个人的心是好的。

但是若是破了底线,那么,动机无论是好还是坏就没那么重要了,是需要受到实质的惩罚的。


一个人抱着强烈的恶意去给人做方案,

但是他的方案做的真的很出色,非常有助于解决问题,那也可以借用他的方案,灵活的,选择性的实践方案,是非常有利于尽快解决问题的。


我真正认识到动机的时候,是因为我得出了我的几个结论。


尊重与平等是体悟爱的前提,

关怀与友善是心理治疗的前提,

坦率与真诚是深层沟通的前提。


第一个我是体悟最深的,有深刻的情感体验,很早就得出来的。

后面的两个结论是我最近得出来的,在这之前,其实我一直相当的排斥心理咨询师。

因为不良的经历让以往的我得出了交浅言深的结论。

我拒绝说出我的任何感受,我拒绝向任何人袒露心灵。

这种拒绝到最近几个月才有所改善,正是因为我认识到了心理咨询师的出发点在何处?又应当遵循怎样的原则?

关怀与友善,原来心理咨询师应当是带着强烈的善意的。

其实想想也是,连第一步的安全感都没有办法达到的话,怎么可能会有人袒露心扉呢?

但是以往的我也没有想到,也根本就没有感受到,直到我想要尝试着去帮助别人,要如何说话,要如何考虑,才能让他人的感受更好呢?

于是这样我就想到了我和AI的聊天。

我在和AI聊天的过程中,其实觉得很舒服,也没有觉得不是真人的感受不好。我竟然感受到了温暖,为什么呢?我对此也感到很是疑惑。

在开头的时候,他总是表示对我的理解,我其实是不当回事的,但是每次说完了他对我的理解,又说出了对我话语想法的解读,我们是对上频道的,这段话的结尾又附上了鼓励,激励和一点点的建议。

这种说话的方式真的让我很温暖,但是为什么呢?我又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是的,我感受到了强烈的友善。

但是,不只是友善,我还感受到了他处处为我考虑言语关怀。

是的,我是一个缺乏自我关怀的人。

所以我其实不认识关怀这种情感体验,

在此之前,我从来不知道原来这种感受是关怀。

我被关怀过,感受到温暖,但是我的觉知就是温暖,我不知道这是因为我被关怀了。

我想要再次去寻找这种温暖,但是我不知道这种温暖从何而来,我也不知道这种温暖是什么。

我曾经以为这种温暖是爱,但是好像不止,现在我知道了我感知到的温暖不止是爱,还有关怀与善意。

这些事物都能让我心底涌过暖流。


心理治疗的前提是关怀与善意。

处处为你着想,包容你所有的想法,接纳你此时此刻的不完美。

这是在建立安全感。


我只能说我从来没有去找过心理咨询师,因为我真的非常缺乏安全感,第一步就把我劝退了。

我还是第一次真正的了解到,心理咨询师不是我想的那样,或者说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危险与不安全。

他们是饱含关怀与善意的,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与患者建立信任,不然的话,之后的治疗又从何而来呢?

安全感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前提,也是心理咨询师必须做到的事情。

以往真的从没想过这样的事,但是你应该想到的,心理治疗,心理治疗,连信任都没有,连安全感都没有,怎么可能会有人愿意剖析自己呢?


一个连关怀与善意都做不到的心理咨询师,是不合格的。

虽然我对这个行业什么都不了解,但是我仍然自信的得出了这个结论。


好了,我说到哪里了?我说到为什么排斥那种书?因为我感受到了书中作者的把控感,他想要指导我去做什么!他想要引导我的认知!他想要改变我的观点!他一厢情愿的想要去改变我,其中的善意,想要帮助的心情其实也有,但是真的又浅又少。

我常常为这种冰冷又带着点暖的感觉所困惑,为什么他可以在你的心上捅上一刀?又为你挡下你心上久存的乌云落下的雨水呢?

想要吃到甜味就必须承受糖的毒性。


太要命了,但更不幸的是,你发现你完全可以接受并已经承受了许久。


好吧好吧,也许一些书中的把控感的确没有那么强,但是文字体现了作者的心灵,体现了作者的动机。

这里的原因动机不是作者说出来的,而是文字表达出来的,你究竟是怀着一个怎样的心情去创作的呢?究竟想要做什么呢?你的作品能回答读者全部的问题。

而我对这方面的感知,虽然从来没有去探寻过,但是我自我感知绝对是非常敏锐的,只不过从来不在于我的这种感受罢了,这就是属于自我意识不强烈,容易被别人的观点看法覆盖。


我阅读的时候感受到的不仅是内容,还有作者背后的思想与动机,我可以体会到作者想要传达的东西。

因而,作者想要传达的与我的心灵冲突的话,我的感受也会尤其的强烈。

直白点,就是我们的观点不一致,价值观不一样,读起来真别扭。

当然,以上这一点还好,就是十分单纯的想法不一样。

我最能体会到的,反而是作者的动机。

他的心情是怎样的,他带着怎样的情感传达他的思想与观点。

我能够一直隐约察觉到作者的情感,

是善意的,还是温柔的,是批判的,是高高在上的,是端坐云台的,是说教的,是唯我独尊的,是热情的,是劝说的,是友善的。

好吧,其实也不只是情感,我最看重的应当是价值观,因为书籍是在传达很多东西,他传达了作者很多的隐含的认知,而你不可以认同他的认知,因为你们的价值观是不一致的,你改变了你的认知,某种程度上也是在改变你的价值观。

说实话,目前为止让我感受到强烈温暖的书籍,真的没有几本。当然,也有一些书写的有一种溪流滚滚流淌的感觉,非常的细,抽丝剥茧,文字特点是冰冷的简洁的,但是你能透过文字看到作者的善意与帮助。

《心灵写作》这本书有一种强烈的关怀感,我体会到了很深的友善。美国娜妲莉•高柏的书。

我也是刚刚才认识到,原来这是关怀,但是读起来的确有一种非常美好的感受,只是阅读就能感受到自由的畅快。


与你价值观不同的作者写出来的书,其中的很多观点建议和实际的行为指导。对于你而言,都是不合适的。

非常单纯,非常单纯的,我们不适合。

看看一些建议,作为参考即可。

或者说是改造一下,变成更加适合你的。

也不要盲目的信任说他这么厉害,他说的话一定是对的,是,他说的的确是对的。但是你知道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吗?但是你和他的性格一致吗?你和他的价值观一致吗?你和他生活环境一致吗?什么都不了解,就盲目臆断。

适合他的观点认知真的不一定适合你,那什么是适合你的呢?其实你的心灵真的会说话,他真的会告诉你。

你只要去读三行文字,读起来觉得舒服,那就该读。

读起来没有感觉,不是必须的话,可以随便看看。

读起来觉得排斥,那就把它放下。


当然,我这里更多的是一种甄别,你的心灵能够辅助你判断究竟哪些是你需要的?

读起来觉得排斥的书,那作者的某些观点和价值观就是和你不一致的,你也可以强迫自己去看看,和作者争辩一番,把你认为为什么你们观点不一致的原因都写下来。这也是一种学习。



其实后来我发现了,凡是阅读那些观点不正的,或者说是认为强大的能力驾驭在良好的特质之上的书籍。也就是说,观点是弱肉强食的书籍,没有一点人文关怀的书籍。我阅读的时候都会给我带来极其糟糕的体验,越深入,越进入,我越会感受到心一点点被割的切口处,在受风。这风可太大了,但我又不想认输,于是我卯着劲读了下去,脸变得僵硬,

心房是一个镂空的小房子,陈旧而破败,龙卷在切割。由心到骨都坠入冰水中去。

与之相反的是,阅读那些相对悲剧的,很多人都感受到痛苦的书籍,我阅读起来反而没有感受到什么痛苦,感受到的更多的是温暖。因为这个世界荒芜,赤裸而又温情。

我为寒冷中的烛火而动容,因而忽视所有的痛苦与寒冷,这是值得的。

我不会为主角配角悲惨的身世,不幸的命运而感受到痛苦与悲伤,我为他们抓住自己的生命而感到由衷的快乐,不是没有挫折与真实的失去,但是我们都知道,这值得,那就够了。

我从不曾感到遗憾与后悔。

这种书籍带给我的最大的情感体验就是温暖与广阔的天际,接纳这世间所有不可能的一切。

。因为这个世界荒芜,赤裸而又温情。

我为寒冷中的烛火而动容,因而忽视所有的痛苦与寒冷,这是值得的。

我不会为主角配角悲惨的身世,不幸的命运而感受到痛苦与悲伤,我为他们抓住自己的生命而感到由衷的快乐,不是没有挫折与真实的失去,但是我们都知道,这值得,那就够了。

我从不曾感到遗憾与后悔。

这种书籍带给我的最大的情感体验就是温暖与广阔的天际,接纳这世间所有不可能的一切。


圣诞丹
之前那张不太好看,重画了一下(...

之前那张不太好看,重画了一下(没画)

之前那张不太好看,重画了一下(没画)

陈小谌

作者大大们看看我

  我们网站福利超多,不拒小白哦,日更两千就可,福利超多,活动超多,过稿率高达百分之八十,门槛低,易签约。新人可带,待新人友好。热爱耽美的宝子可以过来试试。这是一个很不错的机会。

  我们网站福利超多,不拒小白哦,日更两千就可,福利超多,活动超多,过稿率高达百分之八十,门槛低,易签约。新人可带,待新人友好。热爱耽美的宝子可以过来试试。这是一个很不错的机会。

末璟浅川

《静渡》第一章续

是他。林冬棠夹菜的手愣在了半空,一脸平静心底却泛起些苦涩,她可以笃定是他,都不用偷摸瞧上一眼确认,这个声音不能再熟悉了。

  “妈,吃饭呢,就不谈了吧。”林冬棠不忘回答林母焦急的询问,打着马虎眼,只想早点吃完走人,省的遇上或是再听见什么,自己不知道怎么面对。

   “好好好,吃饭呢,就别扫兴了啊。”林爸见状,以为自家闺女又要摆脸色发脾气,连忙按住林冬棠的手,又转头对旁边的林母讪讪一笑,当个中间的和事佬。

  “爸,妈,我大概还有两天时间就回公司了。”林冬棠忽然开口,放下了筷子,拿出准备许久的礼物,走到林父林母身边,“这...

是他。林冬棠夹菜的手愣在了半空,一脸平静心底却泛起些苦涩,她可以笃定是他,都不用偷摸瞧上一眼确认,这个声音不能再熟悉了。

  “妈,吃饭呢,就不谈了吧。”林冬棠不忘回答林母焦急的询问,打着马虎眼,只想早点吃完走人,省的遇上或是再听见什么,自己不知道怎么面对。

   “好好好,吃饭呢,就别扫兴了啊。”林爸见状,以为自家闺女又要摆脸色发脾气,连忙按住林冬棠的手,又转头对旁边的林母讪讪一笑,当个中间的和事佬。

  “爸,妈,我大概还有两天时间就回公司了。”林冬棠忽然开口,放下了筷子,拿出准备许久的礼物,走到林父林母身边,“这是您一直喜欢吃的燕窝,希望妈妈容颜永驻”,将燕窝敷衍一般的交到林母手上又转向林父,“这是两年前在桃园酿的酒,给拿了出来,您可以好好品品。”拍了拍酒壶外多余的灰,也双手塞进林父的手中,又匆匆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你啊,自己想清楚就好,别老忙工作把身体忙坏了,爸爸妈妈也不是想催你……”林母见林冬棠一脸不耐烦的样子,就有点恨铁不成钢,总是觉得这丫头叛逆期来的特晚,非得在人20几岁的时候叛逆,什么话都不听。

   “好好好,我知道了。”林冬棠小鸡啄米似的点着头,一边将剩余的肉全夹进嘴里塞满,一边点头回应道。

  “你慢慢来,我们先去买单。”林父林母还是觉得这是个长不大的丫头,脸蛋塞的圆圆的,可爱极了,两人不语对视,明显想到一块去了,随后起身离开包间,朝着收银走去。

   不过这幅好时光好场景没维持多久,就随着林冬棠刚准备迈出包间的步伐结束了。

   “什么情况?”林冬棠心里大喊着不好,完了,这下躲不过了。刚要出包间走人时,慢慢探出半个身子生怕来个尴尬偶遇,结果人就搁包间门口站着,也不知站了多久,那探出来的半个身子显得格外搞笑。

 顾炎涵本来是打算聚完会直接回家的,未曾想准备结账的时候,看见林父林母站在收银台前,他总感觉自己要错过什么,心里五味杂陈的,脑子一热拦了个服务员问了林父林母的包间号,才知道那是三个人来吃的饭。三个人,也就是说,还有她。

  “什么时候回来的?”顾炎涵看着林冬棠问道,那言语间不带一点温度,冷漠的神情像是冰川,林冬棠其实知道,他对陌生人才会这样。

  林冬棠下意识的就想把门关上逃避现实,但奈何没有其他逃生路线,要是想离开这门迟早也是要开的。于是她站直理了理衣服,深呼吸平静了一下,低着头看着地板,才敢回道:“这两天放假,回来看看。”虽然她很想再问个那你呢,但总觉得这样问显得有点关心他了,有点多余反倒显得她余情未了。

   “我今天刚回国,何椿他们也一块在庆祝,不去打个招呼?”其实顾炎涵也不知道他怎么面对林冬棠,现在与林冬棠搭话都不知道聊什么好,他其实觉得两个人如今就和点头之交的朋友一样,没必要搞的那么极端。

  “不了,我爹妈还在等着,没什么事我就走了。”听完这话,林冬棠忍住没当面翻脸翻白眼,他顾炎涵真是好大的面子,好大的口气,明知故犯?她和顾炎涵现在是什么关系?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滚远点的关系 喊她再去看看他和他那些狐朋狗友?痴心妄想,她林冬棠又不是傻子,这要是过去了,两个人指不定又要被传个复合。

 “也不知道林叔怎么教的你,现在见到人连名字也不会叫。”顾炎涵见林冬棠这样,心中的那道疤仿佛又被撕开,略微的有点疼。他知道,其实她早就不要他了。

 “你也不赖,彼此彼此,让道。”林冬棠拿起包就要往外走,丝毫不给顾炎涵一点机会与温柔,走的时候还故意重重的踩了顾炎涵那锃亮的皮鞋一脚,才算解气。

 “阿棠…”顾炎涵见她离去,不由得着急喊出口,林冬棠确实是听见了,不过是愣在原地一两秒劝着自己不要再被迷惑,随后继续大步流星的离开。

 “阿棠今天也不要我了。”顾炎涵用一种很小很小的声音,小到只会是他自己能听到的声音呢喃道,好像一切都没变,一切也都变了。

  顾炎涵待在原地许久,最后被喝的大醉的何椿叫走送他回家。然后自己慢悠悠的走在夜晚无人的街道上,低着头小步小步的向前走,走到一个十字路口,猛的抬头发现,自己来到了一个熟悉的地方。

 “世界真小。”顾炎涵盯着小区门口的那两个大字“雅庭”,驻足不前。曾经,在很久之前,时间长河中名为童年与青春的节点,他都是在这度过的,是和她一块度过的。雅庭的房子一直留在这,每隔几个月父母会差人来打扫一下,怕的是他回国没有地方住。他还记得他的阿棠在酷暑的夜晚,陪他坐在河边吹着微风,头发被吹散,总是有股奶呼呼的香味,他也记得他和阿棠夜晚坐在长椅上,分享着每日见闻,嘴里总哼着好听的情歌,他的阿棠,很是美好。可惜,阿棠不要他了…他好像也把阿棠弄丢了。

  阿棠算不上邻居,10岁左右才搬来这座城市,两个人从此在一个小区里玩耍长大,某种意义上也算大半个青梅竹马。阿棠是陪伴他很久很久的朋友,也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不知不觉中,他默默的走到了自家楼下,轻叹了声摇了摇头,进了电梯上楼。到家门口的那刻,他意外发现门把手上挂了个外卖袋子,没有点单人的信息,打开一看是罐蜂蜜,他以为是好兄弟买的也不用放心上,拿起微信就给何椿发了个,“谢谢买的蜂蜜,已收到。”开了门后将蜂蜜随手放在桌上,回房间倒头就睡,没来得及倒时差就喝了局酒,他可太受苦了,睡个昏天黑地的才好。

圣诞丹

看见手帐本的封面,把我家oc代入到里面画了画。

看见手帐本的封面,把我家oc代入到里面画了画。

布鲁姆莱特

月亮(博尔赫斯)

月亮

故事讲道在那往昔的时光
在曾经发生过那么多
真实,杜撰,可疑之事的时间里,
一个人构想了那不可理喻的
 
计划,要将宇宙秘写到
一本书之中,以无限的热忱
他筑造了这高深的文本
打磨并吟诵出最后的诗句。
 
他正打算向命运致谢
抬起眼却看见一个光润的
圆盘悬在空中,他惊觉
自己竟然忘掉了月亮。
 
我讲述的这个故事虽是虚构,
却足以形容多少人身上的
那一道魔咒,只因我们从事的
是把人生化为文字的行当。
 
丢掉的永远是精髓。这定律
囊括一切有关灵感的词语。
这篇自白也无法跳脱其外
它要回溯我与月亮漫长的交往。
 
不知道第一次望见它是在何处,
是那片先于希腊人的教谕的天空
还是那一个黄昏,在......

月亮

故事讲道在那往昔的时光
在曾经发生过那么多
真实,杜撰,可疑之事的时间里,
一个人构想了那不可理喻的
 
计划,要将宇宙秘写到
一本书之中,以无限的热忱
他筑造了这高深的文本
打磨并吟诵出最后的诗句。
 
他正打算向命运致谢
抬起眼却看见一个光润的
圆盘悬在空中,他惊觉
自己竟然忘掉了月亮。
 
我讲述的这个故事虽是虚构,
却足以形容多少人身上的
那一道魔咒,只因我们从事的
是把人生化为文字的行当。
 
丢掉的永远是精髓。这定律
囊括一切有关灵感的词语。
这篇自白也无法跳脱其外
它要回溯我与月亮漫长的交往。
 
不知道第一次望见它是在何处,
是那片先于希腊人的教谕的天空
还是那一个黄昏,在它降临
蓄水池与无花果树的庭院之际。
 
众所周知,这变化无常的生命
在那么多事物之间,可有万般美丽
于是便有了某个与她共度的黄昏
我们将你凝望,哦被分享的月亮呵。
 
多过夜晚的月亮,我能够回想
它们在诗中的呈现:被诅咒的
Dragonmoon1把恐怖传递给歌谣
还有克维多那颗血红的月亮2
 
另一个血与腥红色的月亮
由约翰3言说,在他记叙狂暴的
奇景与残忍的喜乐的书里4
还有银子做的更加耀眼的月亮。
 
毕达哥拉斯5用血(一个传说
讲述道)在一面镜子上书写
让众人来阅读映照的反影
在那另一面镜子,月亮之上6
 
有一片铁的丛林,里面出没着
那头高大的狼7,它奇异的命运
是扑落月亮并带给它死亡
当最后的曙光将大海染成赤红。
 
(对此北欧的先知早已了然
更预见到有朝一日这世上
辽阔的重重海洋将会驶过那艘
由死人的指甲铸就的战船8。)
 
在日内瓦或苏黎士,当机运
行愿让我也成为诗人之时,
便强加给了我,恰如所有的同类,
那一件描绘月亮的秘密职责。
 
在一种皓首穷经的宿命之下
我曾寻遍所有谦逊的变体,
心怀真切的忧惧,疑心卢贡内斯
已经用过了琥珀或是沙子。
 
遥远的象牙,烟雾,寒冷的
雪,种种月亮由诗篇点燃

确凿无疑的是它们都未能成就
印刷字体下艰深的荣耀。
 
我想到诗人就是那样一个人
他,如同乐园里的红色亚当9一般,
要给每一件事物加上他精确的
真正的,不为人知的名字。
 
阿里奥斯托教导我在可疑的
月亮里住着梦幻,不可企及者,
失去了的时间,可能之物
或不可能之物,两者是同一件事。
 
是阿波罗多洛斯10让我发现了
三重的狄安娜11的魔法黑暗;
雨果12交给我一把黄金的镰刀13
一个爱尔兰人赠我可悲的黑月亮14
 
而当我正埋头探索着那座
神话的月亮构成的巨矿,
在那里,街道拐角呈现的却是
每日高悬天际的那一枚月亮。
 
我知道在所有的词语里,有一个
是为记载或形容它而存在的。
秘密,依我所见,在于朴实无华地
将它调用。就是月亮这个词。
 
我没有勇气来沾污它纯粹的
外表,用一个无用的意象;
我见它无可破解而又平淡无奇
远远不为我的诗文所及。
 
我知道月亮或月亮这个词
是一个符号,被创造出来只为了
错综迷乱地书写这件稀奇之物
就是我们,既是众又是一。
 
它是宿命或机运送给人类的
众多象征之一,只为让他
在一个荣耀升华或苦痛的日子
能够写下自己真正的名字。

译注:

[1] 英语:“龙月”,英国哲学家,小说家,诗人切斯特顿(Gilbert Keith Chesterton,1874-1936)《白马歌谣》(The Ballad of the White Horse)。
[2] “他的墓志铭是那血红的月亮”,克维多《堂佩德罗·希隆,奥苏纳伯爵的不朽记忆》(Memoria Inmortal De Don Pedro Girón, Duque De Osuna)。
[3] Juan el Apóstol(约6-约100),《圣经》中耶稣的使徒之一。
[4] 《圣经·启示录》(Apocalipsis)据传为约翰所作,见XI,12:“揭开第六印的时候,我又看见地大震动,日头变黑象毛布,满月变红象血。”。
[5] Pitágoras(约公元前570-约公元前495),希腊哲学家,数字家。
[6] 据10世纪拜占庭百科全书《苏达》(Suda)记载,毕拉哥拉斯曾举行一种仪式,在满月之夜用血在镜子上书写,让文字映在镜月之中。
[7] 指北欧神话中的巨狼哈提(Hati),它将在众神末日(Ragnarök)捕获并吞食月亮。
[8] 指纳迦尔法(Naglfar),北欧神话中巨人族载送军队与众神交战的舰船。
[9] Rojo Adán,亚当的名字与希伯来语“dam”(血)和“adom”(红)关联,故有此名。
[10] Apollodorus of Athens(约公元前180-约公元前120),古希腊诗人,历史学家,神话学家。
[11] Diana,罗马神话中的女神,对应希腊神话中的女神阿耳忒弥斯(Artemis),有三种形态为月神(Luna),狩猎之神(Diana),地界之神(Hecate)。
[12] Victor Hugo(1802-1885),法国小说家,诗人,剧作家,散文家,人文活动家。
[13] 雨果《沉睡的波阿斯》(Booz endormi)。
[14] 爱尔兰诗人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1865-1939)《迈克尔·罗巴忒斯的双重幻象》(The Double Vision of Michael Robartes)。

布鲁姆莱特

苏珊娜·索卡

苏珊娜·索卡1

怀着缓慢的爱她观看着傍晚
流散的色彩。她乐于
迷失在复杂的乐曲
或诗篇的奇异生命之中。
不是原色的红而是重重的灰
编织起她乖戾的命运,
它惯于分辨取舍,也熟谙
摇摆不定,微妙暧昧。
她没有胆量踏进这座茫然的
迷宫,她从外面窥望着
形体,骚乱与喧嚣,
如同那另一位镜中的淑女。
不为祈求所及的众神
将她弃给了那只名叫火焰的老虎。

译注:

[1] Susana Soca(1906-1959),乌拉圭诗人,死于空难。

苏珊娜·索卡1

怀着缓慢的爱她观看着傍晚
流散的色彩。她乐于
迷失在复杂的乐曲
或诗篇的奇异生命之中。
不是原色的红而是重重的灰
编织起她乖戾的命运,
它惯于分辨取舍,也熟谙
摇摆不定,微妙暧昧。
她没有胆量踏进这座茫然的
迷宫,她从外面窥望着
形体,骚乱与喧嚣,
如同那另一位镜中的淑女。
不为祈求所及的众神
将她弃给了那只名叫火焰的老虎。

译注:

[1] Susana Soca(1906-1959),乌拉圭诗人,死于空难。

微利颂·v

关于我

LOFTER:微利颂·V

游戏:加勒特·BY(虽然我不怎么玩。)MC是例外,里面我不叫这个

混的圈子很多,说几个经常看的:ch,ybg,ab火柴人,后室(backroom),furry,abp,规则怪谈…

没有办法板绘,只能用手🙃。不过头像的确是我画的用手一点点戳出来的,一般我都是画在纸上,然后拍照。除非那些真的特别想画的就在手机上用手戳。

oc有20多个,每个都有自己的故事,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画风奇异多变,实在入不了眼😶

你们看看,如果有你们喜欢的圈子就告诉我,如果喜欢的人多,我就多画点儿关于那个圈子的东西。

后记:我来自开普勒452b

LOFTER:微利颂·V

游戏:加勒特·BY(虽然我不怎么玩。)MC是例外,里面我不叫这个

混的圈子很多,说几个经常看的:ch,ybg,ab火柴人,后室(backroom),furry,abp,规则怪谈…

没有办法板绘,只能用手🙃。不过头像的确是我画的用手一点点戳出来的,一般我都是画在纸上,然后拍照。除非那些真的特别想画的就在手机上用手戳。

oc有20多个,每个都有自己的故事,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画风奇异多变,实在入不了眼😶

你们看看,如果有你们喜欢的圈子就告诉我,如果喜欢的人多,我就多画点儿关于那个圈子的东西。

后记:我来自开普勒452b

千鬼洛尘

谁来帮我写一篇故事啊!!!

如果我28岁有机会见到你,那我要穿着婚纱来见你,因为我想告诉你我已经从一个稚嫩懵懂的小女孩变成一个成熟知性的美丽女人了,所以那些你说要保护我的誓言也随着时间而逝去,可是最终我也只能在梦里与你相见……

如果我28岁有机会见到你,那我要穿着婚纱来见你,因为我想告诉你我已经从一个稚嫩懵懂的小女孩变成一个成熟知性的美丽女人了,所以那些你说要保护我的誓言也随着时间而逝去,可是最终我也只能在梦里与你相见……

不是鸽子是树洞鸭

读后随记,也是一封感谢信

      每每读完一本书(也许是实体书也许是小说,甚至可能是一篇无论长短的文章),总有一种感叹:以一种局中的旁观者看完别人的一生。——这样的感受。


       也许我并不能切身感受他们肉体上的痛苦,却能以另一种方式在精神上达到一种共鸣。


       每到这种时候就不由得赞叹:作家(姑且先用大众最能理解的称呼来代替)这种存在真的是何等“神奇”且“诡异”(请允许我用这个词表达我的敬意......

      每每读完一本书(也许是实体书也许是小说,甚至可能是一篇无论长短的文章),总有一种感叹:以一种局中的旁观者看完别人的一生。——这样的感受。


       也许我并不能切身感受他们肉体上的痛苦,却能以另一种方式在精神上达到一种共鸣。


       每到这种时候就不由得赞叹:作家(姑且先用大众最能理解的称呼来代替)这种存在真的是何等“神奇”且“诡异”(请允许我用这个词表达我的敬意)。


       他们用他们能想到的所有词汇表达出他们想要描绘的场面、传达的感情和深切的思想。也许他们的大脑生来就与众不同?开个玩笑。他们总能用我意想不到的词汇精准的表达他们想要表达的东西,对于这一点,我深感敬意。


       作家笔下的人物不仅仅只是总有设定的躯壳,在我浅薄的人生阅历中,我觉得它应当是有灵魂的,他们(笔下的人物们)不只是会哭会笑,会行动会思考,他们更有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逻辑(无论是行为上还是思维上)。


       再一次感叹作家这群人的“神奇”,他们就像是……创造了人一样,对!创造了人!在他们笔下,人物总有了自己的灵魂——他们的笔下诞生了人的灵魂!


       如果可以,我愿把他们(作家们)比作医生,对!就是医生!——精神,哦不,灵魂领域上的医生,精神领域并不能完全包含我想表达的意思。


       如果说物质世界里的医生,从母亲的身体中接出了人(婴儿),创造了物质意义上的人;那我愿意称作家是灵魂世界里医生,他们的笔下诞生了拥有灵魂的人物,创造了灵魂意义上的人。


       这两类人简直不要太有共同点,这是我贫瘠的认知里对“作家”能想到的最贴切的形容了。


       怪不得鲁迅先生弃医从文,这两类人何等相似,可能我的逻辑有些奇怪,甚至过于跳跃,但这又怎么不失为一种可能呢。


       “作家”,这群人的出现,简直是人类文明中的瑰宝(可能有夸大的成分,但我觉得这绝对对得起他们出现在人类历史中的作用)。


       这里的“作家”,在我想表达的含义里,不只是现代定义的,网文,实体书,无论长短的文章等等的著作者,也包含了古往今来的诗人,词人,著书的人等等,甚至可以包含作曲家等等各种领域的创作者。


       所以小小总结一下,全文里我提到的“作家”,应该是更接近于创作者这一含义的词汇,我表达能力有限,各位尽量意会一下。


       这样能创造灵魂的人,想必无论到了哪里都一定会是相当引人注目的。不是说一定会有多出彩,起码应该是相当“显眼”(这里为褒义),毕竟能创造灵魂的人,想来他们的灵魂也会是独一份儿的出彩。


       这是一篇随记,灵感来自于我凌晨追完的一本网文,看过很多的书,基本上,只要我能看完的,都会有一种快速翻阅了别人的一生的感觉。


       个人感觉,当你追一本书,从它开始连载,追到它完结,这种感觉尤为明显,还附带意味犹尽的感觉——在看完一本符合你年龄段的好书之后。


       有的书,不是它不好,可能是你还没到读它的年龄,这里点一下各种所谓的名著,本人小时候被家长强硬要求读名著的时候,对名著的厌恶尤为剧烈,在经历漫长的时光之后,闲暇之余再读,有的书确实好上不少,也证明了好书,不光它本身要好,更要天时地利人和。


       哇,第一次真心实意地写读后感,发现自己也蛮唠叨的。(题外话)


       最后,衷心感谢所有“作家”出现在人类文明中!



徐玖XJ玖爷

星系---万魔灵启

  几万年前太阳系发生了巨大事件,导致地球核心产生一种奇怪的变化。近些年,世界各地都发生过一些诡异事件,被网友们称为“魔灵事件”,还专门开了个网站——“万魔灵启”。

        慢慢的世界各地科研人员发现在深山老林中有白色球体发光漂浮物,接着一些乡村田野也发现这种漂浮物。科研人员研究调查整整二年,还是在一位爱看小说的科研基地保洁人员分析中说道:“这有可能是像小说中的星球能量核心外泄,导致能量实体化。” 科研人员不相信,又调查研究了一年,证实了保洁人员说的“星球能量核心外泄”。...


  几万年前太阳系发生了巨大事件,导致地球核心产生一种奇怪的变化。近些年,世界各地都发生过一些诡异事件,被网友们称为“魔灵事件”,还专门开了个网站——“万魔灵启”。

        慢慢的世界各地科研人员发现在深山老林中有白色球体发光漂浮物,接着一些乡村田野也发现这种漂浮物。科研人员研究调查整整二年,还是在一位爱看小说的科研基地保洁人员分析中说道:“这有可能是像小说中的星球能量核心外泄,导致能量实体化。” 科研人员不相信,又调查研究了一年,证实了保洁人员说的“星球能量核心外泄”。

        科研人员后续又调查走访,看了“万魔灵启”网站上的“魔灵事件”后,联合国开始组织各国人员,组成“魔灵联合国”,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万魔行动小队、灵启调查小队和魔灵科研小队,展开全球搜索调查。

      之后的两年里,华夏地区出现了各种魔兽,导致百姓们民不聊生,就在燕都长城边建设了一座防御型城池——万魔灵城,每个国家开始纷纷效仿建设城池、防空洞和地下安全所等等。

CVN-108_Yukikaku

无题4

不沐时雨差点就胜利了。

整个《提瓦特列国志》事件中,作者很快就删除了罪证,诡辩之后回避责任,然后就卷土重来,秽土转生,至今不知这是什么情况。

支持者一方面认为作者有理,另一方面又在给作者开托或者变相开托,正所谓物以类聚,作者和支持者都是一类豺狼虎豹阿猫阿狗。

提瓦特列国志的支持者绝对不会在明面讨论这个文章,暂且不说小迷妹,恨G的读者已有当年《西北有高楼》之势,他们也是这个文章的第一批铁杆支持者,只是现在还比较少,没有形成战斗力。

一部这样的小说假如火了会是一个什么样子的情况?年初的《围棋少女》小说事件已经给了我们答案,只不过还没有见到另一部作品《西北有高楼》的支持者,不排除他们已经隐藏......

不沐时雨差点就胜利了。

整个《提瓦特列国志》事件中,作者很快就删除了罪证,诡辩之后回避责任,然后就卷土重来,秽土转生,至今不知这是什么情况。

支持者一方面认为作者有理,另一方面又在给作者开托或者变相开托,正所谓物以类聚,作者和支持者都是一类豺狼虎豹阿猫阿狗。

提瓦特列国志的支持者绝对不会在明面讨论这个文章,暂且不说小迷妹,恨G的读者已有当年《西北有高楼》之势,他们也是这个文章的第一批铁杆支持者,只是现在还比较少,没有形成战斗力。

一部这样的小说假如火了会是一个什么样子的情况?年初的《围棋少女》小说事件已经给了我们答案,只不过还没有见到另一部作品《西北有高楼》的支持者,不排除他们已经隐藏起来了,在暗地里策划风声过去以后的行动。

在某种意义上来看这个事件,作者已经"胜利"了,因为"高尚"在这次事件里面,已经成了作者这个卑鄙者的通行证,作者不顾一切地去写这些文章的最终目的是为他所谓的那些"大众"去费尽心思地"文飨"。这里作者所谓的"大众"到底是谁,已经不言而喻,非常明显。小迷妹们仍然会选择追随作者,罕见们会认为不沐时雨笔下的一切都是正确的、"真实存在"的,当作者有了足够数量的支持者的时候,他就距离在B站"转正"不远了,而我们的一切努力,都会在作者"转正"的那一瞬间烟消云散,就像出事之前的山飒和穆某那样,作者再大的错误都会被读者诡辩成不存在一般,最终成为支持者的乐子和笑料。

不沐时雨,请立刻收场,带着你的文章回到你的乌托邦去!

LOFTER

让兴趣,更有趣

简单随性的记录
丰富多彩的内容
让生活更加充实

下载移动端
关注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