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养生

38560浏览    30932参与
手抖小知识白白
SPRUCE云杉

不想让子女操心的,这个视频一定要看完!

不想让子女操心的,这个视频一定要看完!

你的健康助手
手抖小知识白白
你的健康助手
SPRUCE云杉

云杉黑金水蛭素!一颗水蛭素抵30粒鱼油,高营养,高含量,高活性

云杉黑金水蛭素!一颗水蛭素抵30粒鱼油,高营养,高含量,高活性

养生咨询董

2. 提高认知能力:深度益智游戏通常需要玩家进行思考和决策,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反应速度。这些技能对于帕金森病患者来说非常重要,因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处理复杂任务和环境的情况。

2. 提高认知能力:深度益智游戏通常需要玩家进行思考和决策,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反应速度。这些技能对于帕金森病患者来说非常重要,因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处理复杂任务和环境的情况。

养生咨询董

一、深度益智游戏能带来什么?1. 增加乐趣:深度益智游戏以其独特的游戏机制和挑战性,能够为帕金森病患者带来乐趣和娱乐。与生活中的困难相比,游戏中的挑战更容易让人感到轻松和自在。

一、深度益智游戏能带来什么?1. 增加乐趣:深度益智游戏以其独特的游戏机制和挑战性,能够为帕金森病患者带来乐趣和娱乐。与生活中的困难相比,游戏中的挑战更容易让人感到轻松和自在。

养生咨询董

此外,家属也需要注意患者的安全问题,及时采取防护措施。总之,帕金森病患者需要注意以上五个不良习惯,积极调整生活方式和心态,以延缓病情的发展。同时,家属和社会也需要给予患者更多的支持和关注,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病情。

此外,家属也需要注意患者的安全问题,及时采取防护措施。总之,帕金森病患者需要注意以上五个不良习惯,积极调整生活方式和心态,以延缓病情的发展。同时,家属和社会也需要给予患者更多的支持和关注,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病情。

养生咨询董

因此,适当参加运动锻炼有助于缓解肌肉僵硬,提高运动能力,延缓病情进展。二、饮食不当帕金森病患者的饮食也需要特别注意。过多食用高脂肪、高热量、高盐等食物会加重病情。建议患者在饮食中适当增加膳食纤维、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素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等食物,少吃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因此,适当参加运动锻炼有助于缓解肌肉僵硬,提高运动能力,延缓病情进展。二、饮食不当帕金森病患者的饮食也需要特别注意。过多食用高脂肪、高热量、高盐等食物会加重病情。建议患者在饮食中适当增加膳食纤维、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素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等食物,少吃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tianyizhongfu

“衰弱指数”决定衰老速度

  医学和公共卫生的进步使人类的平均寿命增长,随之而来是人口结构的变化。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8004万人,占总人口的19.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20978万人,占14.9%。然而我国老年人的整体健康状况并不乐观,除一些高发的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确切的疾病外,即使在看似健康的老年人中,身体衰弱成为最大的健康问题。


  “衰弱指数”决定衰老速度,预示不良健康事件风险


  我们在不断追求生命长度的同时,也一直在探索提高生命的强度,活得长,也要活得强。衰弱,就是潜伏在我们身边的“隐形杀手”。近几年,国内外专家也开始关注“衰弱”话题。老年......

  医学和公共卫生的进步使人类的平均寿命增长,随之而来是人口结构的变化。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8004万人,占总人口的19.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20978万人,占14.9%。然而我国老年人的整体健康状况并不乐观,除一些高发的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确切的疾病外,即使在看似健康的老年人中,身体衰弱成为最大的健康问题。


  “衰弱指数”决定衰老速度,预示不良健康事件风险


  我们在不断追求生命长度的同时,也一直在探索提高生命的强度,活得长,也要活得强。衰弱,就是潜伏在我们身边的“隐形杀手”。近几年,国内外专家也开始关注“衰弱”话题。老年女性因绝经后雌激素减少,影响了肌肉的功能,因此发生衰弱的风险高于男性。


  “、衰弱是指老年人的肌肉体积和力量减少,体力和活动耐力下降,认知功能减退,生理储备、抗打击能力及应激后恢复能力下降,相当于身体的一种易损状态。、衰弱分为躯体功能衰弱和认知功能衰弱,早期意识到衰弱的危害,提前预防衰弱,能有效减少各种不良结局的发生。


  其实,“衰弱指数”的概念最早由加拿大学者在2001年提出,主要是基于累积缺陷的原理,个体符合的条目数除以纳入的总条目数即得出衰弱指数,可以将其看作衡量整体健康状况的指标,定量测量个体老龄化。


  研究显示,衰弱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有10%左右,衰弱可导致老年人失能、跌倒,甚至使死亡率增加。相关数据显示,衰弱老年人相对于非衰弱老年人的死亡率增加15%~50%。


  警惕常见危险信号,28个指标计算个体“衰弱指数”


  衰弱常见的危险信号包括:非自主的体重减轻、尿失禁、记忆力下降、功能状态减退、近期发生跌倒或者害怕跌倒、容易出现药物的不良反应等。目前,临床医生多使用衰弱表型来评估衰弱,评估的内容包括:1.自觉疲乏感;2.体重下降;3.握力下降;4.步速减慢;5.体力活动量下降。满足其中1~2条为衰弱前期,满足3条或以上就可诊断为衰弱。部分老年人虽没有特异性疾病,但感到疲劳、虚弱和消瘦,也归于衰弱范畴。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发表在《柳叶刀·公共卫生》的一篇研究,总结了一套详细的衰弱判定指标,纳入28个指标来计算个体的“衰弱指数”,具体包括14种疾病(如脑卒中,恶性肿瘤等)、10种症状或体征(包括便秘、睡眠问题等)、4种身体测量指标(如体重指数、腰臀比等)三大类。综合这些指标,每个指标都被赋予0到1之间的数值,最后综合平均得分的数值越大,则表示疾病或缺陷风险越高。由此将衰弱指数分为3种情况:衰弱指数小于0.10属于非衰弱;衰弱指数大于0.10小于0.25,则属于衰弱前期;衰弱指数大于0.25属于衰弱期。


  这项基于51.3万名30~79岁参与者的研究,随访调查时间平均长达10.8年。研究规定,“衰弱指数”等于个体符合的疾病或缺陷数,除以纳入的疾病或缺陷总数(28个)。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满足或达到28个指标中的至少7个,身体状况就可能到了衰弱期。


  例如,一位65岁的男性患有高血压、糖尿病,体重指数BMI=29,腰臀比为0.95,心率每分钟跳动105次,且睡眠质量不好,共有6项缺陷,其衰弱指数就至少为6÷28=0.21,属衰弱前期;如果他在正常行走时,还常因为胸部难受不得不放慢脚步,或呼吸急促,那么他的衰弱指数就是7÷28=0.25,属于衰弱期。


  专家提出,“衰弱指数”是一个连续概念,不能简单依据等级划分而判定自己的健康状态。“衰弱指数”越大,未来发生其他严重疾病的风险越高,因此应连续监测,警惕“衰弱指数”的上升。


  减缓身体“衰弱”风险,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是核心


  虽然随着年龄增长,衰弱不可避免,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努力,让自己尽可能地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延缓衰弱前期和衰弱期的到来。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能够同时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对于保持机体健康,减少衰弱风险,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保证良好的睡眠。有研究显示,睡眠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增加身体出现衰弱的风险概率。每天最佳的睡眠时间为7~8小时,相比最佳睡眠时间,每天睡眠时间小于6小时的人群,发生衰弱前期的风险增加21%;而睡眠时长每天超过9小时的人群,发生衰弱前期的风险增加19%;有失眠障碍的人群,发生衰弱前期的风险最高,风险增加了109%;而睡眠期间打鼾的人群,发生衰弱前期的风险增加了61%。


  保持健康的饮食。营养不良是引起衰弱的重要原因。首先,要保证每日摄入能量达到每公斤体重20~30千卡。蛋白质摄入为每日每公斤体重1.0~1.5克,其中优质蛋白比例应该在50%以上,包括鱼肉、瘦肉、牛奶、蛋类、豆制品等。脂肪的能量摄入不能超过总能量摄入的35%。每日膳食纤维摄入量推荐为25~30克。推荐每日喝水量要达到每公斤体重30毫升。适当补充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D。


  加强运动锻炼。运动锻炼是预防衰弱的首要方案。李思远开出的运动处方包括抗阻训练、平衡训练和有氧运动训练。


  抗阻训练:可使用哑铃和弹力带等健身工具,建议每周进行2~3天的抗阻训练,从每天1~2组开始,逐渐增加到每天2~3组,每组8~12次主要肌群的锻炼。当然需要结合老年人的耐受能力和疲劳程度决定个体化的运动方案。


  平衡训练:老年人可以采用行走训练,如倒退行走、足跟行走、足尖行走、足尖对足跟行走、侧方行走、8字绕圈走,每种类型走10步。根据自己身体情况可增加强度,可每天练习,有利于步速改善。建议每周进行至少3天的平衡训练,每次40分钟左右,包括5分钟的热身和5分钟的放松练习。


  有氧运动训练:有氧运动训练的方式多样,如6分钟走、2分钟高抬腿,此外还有健身舞、骑功率车、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快走动作简单,运动强度容易控制,建议每周进行3次,每次50分钟(每周150分钟)。对于体质好的老年人,每次有氧运动时间30~45分钟为宜,一天累计时间不超过2小时;对体质弱、耐力差的老年人,慢慢增加运动时间,每次至少10分钟,一天累加时间达到30分钟。


  运动前,须做好全面的身体检查。重点是对心肺系统和运动系统的评估。对于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应该提前听取医生和运动康复师、运动处方师的建议。


  对于衰弱风险高的老年人,可以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同时进行三种形式的运动(抗阻运动、平衡运动和有氧运动),这种锻炼模式相较于单一的、非结构化的训练模式更佳。单一的平衡训练并不能提高肢体力量或有氧能力,而有氧训练一般也不能提高平衡能力或肢体力量,且有氧运动需要更高强度来达到最好的效果。


  进行认知训练。研究显示,认知训练可提高健康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对于预防衰弱也很重要。对于健康老年人的认知训练,建议每周3次,每次不低于30分钟,总训练时长在20小时以上。认知训练可通过手工制作、主题讨论、数字迷宫等方式进行。


  戒烟限酒。烟酒会伤害身体健康,早已被多个权威研究所证明。近期的研究也指出,吸烟者发生衰弱的概率更高。


  合理用药。老年人若用药种类多,用药不合理,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风险,也会影响衰弱的发生和发展。


  定期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检查非常重要。建议有衰弱危险因素的老年人定期去医院进行检查和评估。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日常生活能力,平衡功能和步态,跌倒风险,视力,听力,营养状态,认知功能,焦虑、抑郁情绪问题以及社会评估。社会评估主要包括社会支持、经济状况、照顾者负担、居家环境、生活质量等。通过全面的老年综合评估,可以及早发现问题,尽早开始治疗。


  的确,认真落实“做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保持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让健康人生持续更长久,应成为老年人追求的目标。


tianyizhongfu

过半消费者不知道茶中含咖啡因

      这几天网友们纷纷晒出“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但网上也一直流传“一杯奶茶的咖啡因相当于7罐红牛”“一杯奶茶的咖啡因含量等于4杯咖啡”“奶茶会导致失眠”“一杯奶茶清醒到天亮”等说法,引起消费者担忧。根据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开展的《中国消费者咖啡因认知及态度调查(2023)》显示,52.15%的人不知道茶中含有咖啡因。


      《中国居民膳食咖啡因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在我国,对于成年消费者,咖啡因摄入贡献率最高的依次为茶叶、茶饮料、奶茶和咖啡;......

      这几天网友们纷纷晒出“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但网上也一直流传“一杯奶茶的咖啡因相当于7罐红牛”“一杯奶茶的咖啡因含量等于4杯咖啡”“奶茶会导致失眠”“一杯奶茶清醒到天亮”等说法,引起消费者担忧。根据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开展的《中国消费者咖啡因认知及态度调查(2023)》显示,52.15%的人不知道茶中含有咖啡因。


      《中国居民膳食咖啡因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在我国,对于成年消费者,咖啡因摄入贡献率最高的依次为茶叶、茶饮料、奶茶和咖啡;茶叶对我国消费者咖啡因摄入的贡献率为74.80%,远高于其他类别。而未成年人咖啡因摄入贡献率最高的则依次为奶茶、茶饮料、茶叶和巧克力。


      然而本次消费者调查显示,52.15%的人不知道茶中含有咖啡因。对此,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表示,茶和咖啡同是世界范围内流行的咖啡因饮品。出于“望文生义”的原因,说起咖啡因,消费者很容易联想到咖啡,但“喝茶提神”也是咖啡因的作用。实际上,茶、奶茶也都含有咖啡因,但由于大家对中国传统咖啡因饮品还缺乏全面认识,导致“奶茶含咖啡因”这种天经地义的事还能屡上热搜。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希望寻找能够影响认知能力、管理压力水平和优化大脑功能的食品和饮料,其中咖啡因是最具开发潜力的成分之一。


      本次调查显示,消费者对咖啡因最期待的作用是提神醒脑(91.56%),其次分别是提高运动表现(45.47%)、提高反应速度(38.75%)及提高认知功能(36.12%)。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刘爱玲研究员认为,咖啡因可对人体产生多种影响,它可以促进神经递质释放,增强神经元活性,从而增加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警觉性、注意力等,但摄入过量也可能导致心悸、紧张、失眠、胃肠道不适等症状,因此在食用时要注意适量。


      咖啡因天然存在于多种植物中,如咖啡豆、茶叶、可可豆、瓜拉纳叶、巴拉圭茶等多种植物中。


      调查显示,消费者对“咖啡豆提取物”的知晓率最高,为89.10%,但对其他含咖啡因配料的识别率都较低。比如,51.79%的消费者不知道“红茶浓缩粉”中含咖啡因,63.42%的消费者不知道“巴拉圭茶提取物”中含咖啡因,76.05%的消费者不知道“瓜拉纳提取物”中含咖啡因。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总工程师李宇认为,我国目前仅允许咖啡因用于部分保健食品和可乐型碳酸饮料,但咖啡粉、茶粉、瓜拉纳提取物等含咖啡因配料也可以带入咖啡因。这些含咖啡因配料本身都是允许使用的,安全性也不是问题,但消费者的识别率却较低。可以考虑在科学证据的基础上规范咖啡因的使用和标识,顺应消费市场的需求,让企业明明白白地加,消费者明明白白地选择。


      根据《咖啡与健康的相关科学共识》,健康成年人每天摄入不超过400毫克咖啡因是安全的,这大约相当于4杯(标准杯)咖啡。为了方便消费者把控咖啡因摄入量,不少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欧盟、澳新等,要求含有咖啡因的食品饮料明确标识咖啡因含量。调查显示,88.41%的中国消费者也希望知晓食品饮料中的咖啡因含量。此外,75.66%的消费者认为既需要控制产品中咖啡因的添加量,也应控制自己的咖啡因摄入量。


      从调查数据来看,很多消费者已经具备了自我控制的意识,这很好。可以进一步加强消费者教育,让大家学会通过标签信息合理规划咖啡因摄入,既达到提神醒脑的目的,又避免过度摄入带来的健康风险。


手抖小知识白白
你的健康助手
手抖小知识白白
SPRUCE云杉

水蛭素在手,健康我有!

水蛭素在手,健康我有!

养生咨询董

与抗帕金森病药物一起使用葡萄柚汁可能导致药物浓度过高,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因此,患者应避免饮用葡萄柚汁。4. 高纤维食物高纤维食物可以影响药物的吸收和代谢。例如,富含纤维的食物可以减缓药物的吸收速度,降低药物的疗效。此外,某些高纤维食物还可能与药物结合,导致药物浓度过低。因此,患者应避免食用过多高纤维食物,如全麦面包、燕麦、豆类和蔬菜等。

与抗帕金森病药物一起使用葡萄柚汁可能导致药物浓度过高,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因此,患者应避免饮用葡萄柚汁。4. 高纤维食物高纤维食物可以影响药物的吸收和代谢。例如,富含纤维的食物可以减缓药物的吸收速度,降低药物的疗效。此外,某些高纤维食物还可能与药物结合,导致药物浓度过低。因此,患者应避免食用过多高纤维食物,如全麦面包、燕麦、豆类和蔬菜等。

tianyizhongfu

老咬舌头是“馋肉”?这种情况要警惕!

      舌头是品尝食物的器官,食物中的酸甜苦辣都会在舌头上表现出来。在吃饭的时候,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咬到舌头的。民间一直流传一句老话,说吃饭咬到自己的舌头是馋肉了。


      经常咬到舌头真的是馋肉吗?这个说法并不科学。不仅如此,有些咬舌情况还预示着身体出现严重的健康危机。什么样的情况需要我们格外警惕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三种常见的咬舌原因


    ......

      舌头是品尝食物的器官,食物中的酸甜苦辣都会在舌头上表现出来。在吃饭的时候,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咬到舌头的。民间一直流传一句老话,说吃饭咬到自己的舌头是馋肉了。


      经常咬到舌头真的是馋肉吗?这个说法并不科学。不仅如此,有些咬舌情况还预示着身体出现严重的健康危机。什么样的情况需要我们格外警惕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三种常见的咬舌原因


      牙齿的问题 上牙对下牙是保护的作用,这样舌头就是安全的,可有的人上牙弓较小,咬下来的时候离舌头更近。那么,就说明保护舌头的牙齿出了问题,不是松动了,就是牙齿畸形,您需要早点检查您的牙齿。


      身体湿气重 一般湿气重的人,身体没什么力气,肠胃消化也不好,经常拉稀。还有,湿气重体内的水分就多,舌头上又都是小血管,很容易水肿变大。当舌头变大,超过牙齿的保护范围,就会容易咬到舌头。所以,当你发现自己的舌头变厚,看起来很油腻,就要开始清除体内湿气。喝点红豆薏米水,因为红豆有利水健脾、薏米有健脾益胃的功效;日常生活中可以选择冬瓜、山药、萝卜、绿豆等食物祛除湿气。


      边吃饭边说话 舌头的任务太多了,一边吃饭,一边说话难免注意力不集中,偶尔会不小心咬到舌头。这种情况也没什么,养成细嚼慢咽少说话的好习惯即可。


      频繁咬舌要警惕这个病


      值得注意的是,吃饭时频繁咬舌头的表现不仅不是馋肉,还有可能是中风前兆,也就是医学上的“脑卒中”。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和高复发率的“四高”特点。


      中风前为什么会出现舌头不灵活呢?舌头由脑部神经支配,脑部有病变时,脑神经受损影响到神经支配区域,就会出现舌头发硬、麻木、歪斜等症状。


      如果你在咬到舌头的时候,觉得面部肌肉不受控制,舌头还麻麻的,没有前几天灵活,有的时候是吃饭突然咬到,有的时候是和人说话的时候咬到,甚至会不自觉地流口水,就说明脑血管有点堵起来了。当你出现这些症状的时候,并且经常头晕难受,最好是去检查,看看脑血管是不是出问题了。


      这些人群更易中招儿


      很多人会觉得脑卒中离自己很遥远,近年来,脑卒中的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二三十岁的患者并不少见。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让很多年轻人越来越忽视自己的健康,严重依赖电脑,运动量严重不足,养成了喝饮料、订外卖的不良饮食习惯,这些习惯都有可能导致肥胖、血脂升高、血管健康状况下降,进而增加脑血栓的发病率,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重视自己的健康。


      长期抽烟、喝酒、熬夜等都是引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有心血管病的人群更要特别注意。在脑卒中发作前期,半数以上的病人都会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俗称“小中风”。其症状类似脑卒中,会突发偏侧肢体麻木无力、言语障碍,或理解力下降、视物模糊,突发头昏头疼、频咬舌头、平衡调节障碍或行走困难等。


      一旦发现脑卒中的早期征兆,务必第一时间到医院寻求诊治,脑卒中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一部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3至4.5小时内可进行有效的静脉溶栓治疗,且大多数患者可恢复到生活自理或基本自理。


      如果你已经发生中风,在急救车到来之前,应平躺或侧卧,头部歪向一边,避免呕吐物堵住呼吸道,不要随便吃药。若出现过度抽搐,不要强行按压肢体,用勺子或者比较硬的木棍放入口腔内,防止舌咬伤,家人千万不要急于扶起患者,也不可晃动其头部,应安静等待救援。


LOFTER

让兴趣,更有趣

简单随性的记录
丰富多彩的内容
让生活更加充实

下载移动端
关注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