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不停,是不是感染加重?
许多新冠病毒感染者会出现咳嗽症状。咳嗽不停,是不是感染在加重?
咳嗽是新冠病毒感染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平均持续时间2周左右。大部分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属于轻症,症状会逐渐减轻,“阳康”之后咳嗽也会持续一段时间,咳嗽持续并不代表感染在加重。但是,如果咳嗽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尤其在出现发热反复或发热持续不退、伴有低氧(氧饱和度下降)或憋气以及活动后气短等症状,需要警惕新冠病毒导致的肺炎,及时到医院就诊和检查胸部CT。
不单是新冠病毒感染,普通感冒、流感或肺炎之后都会出现咳嗽症状,属于感染后咳嗽。新冠病毒感染可局限于上呼吸道,也可以累及肺部导致肺炎。大部分新冠病毒感染导致的咳嗽......
许多新冠病毒感染者会出现咳嗽症状。咳嗽不停,是不是感染在加重?
咳嗽是新冠病毒感染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平均持续时间2周左右。大部分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属于轻症,症状会逐渐减轻,“阳康”之后咳嗽也会持续一段时间,咳嗽持续并不代表感染在加重。但是,如果咳嗽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尤其在出现发热反复或发热持续不退、伴有低氧(氧饱和度下降)或憋气以及活动后气短等症状,需要警惕新冠病毒导致的肺炎,及时到医院就诊和检查胸部CT。
不单是新冠病毒感染,普通感冒、流感或肺炎之后都会出现咳嗽症状,属于感染后咳嗽。新冠病毒感染可局限于上呼吸道,也可以累及肺部导致肺炎。大部分新冠病毒感染导致的咳嗽具有自限性,但如果症状持续,伴有低氧和呼吸困难等症状,需要警惕肺炎和重症,请及时到医院就诊评估。
轻微的咳嗽症状无需治疗。咳嗽症状影响生活时,建议就诊,推荐使用缓解咳嗽症状的药物,如复方甲氧那明胶囊,或美敏伪麻溶液。这两种药物都是复合制剂,含有抗组胺药、减充血剂和镇咳药,对感染后气道炎症导致的咳嗽治疗效果较好。也可考虑含有皮质激素的吸入剂治疗,如布地奈德或氟替卡松的吸入制剂或使用布地奈德做雾化治疗。如果既往有哮喘或咳嗽变异性哮喘病史,可按照哮喘使用含有激素和支气管扩张剂的复合制剂吸入治疗,或是增加平日的吸入激素剂量,待咳嗽控制后再恢复至原有剂量。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还需要到医院就诊进一步评估咳嗽的原因和调整治疗。
新冠病毒感染,无需使用抗生素。但在某些情况下,如老年患者尤其是合并新冠病毒性肺炎的老年患者,或咳痰增加或颜色变深,合并细菌感染的风险增加,可以考虑使用抗生素。
反复咳嗽的患者,需要注意以下事项:吸烟患者必须戒烟;高血压患者需要检查一下使用的降压药中是否有药名含有“普利”的药,这是一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可能会导致咳嗽症状加重;既往有呼吸疾病的患者,如哮喘、慢阻肺和肺纤维化等,需要向医生了解治疗方案是否需要调整;有心肺疾病基础的患者需要自备指氧仪,动态了解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目前感染者主要是居家治疗,在出现以下情况时推荐到医院接受进一步检查:咳嗽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呼吸困难、或血氧饱和度降低、或咯痰增加、或痰液颜色加深、或发热反复、或持续不缓解、或其他症状有加重;年龄大于65岁,合并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等基础疾病。
对于大部分新冠病毒感染者,如果咳嗽以干咳为主,痰不多,发热很快好转,咳嗽症状逐渐在改善,没有其他明显症状,可以放心观察,无需胸部CT检查。
新冠病毒感染后的咳嗽症状平均持续2周左右,有些患者咳嗽持续时间可长达4周。单纯气道炎症引起的咳嗽,一般会逐渐减轻。新冠病毒感染2周后如咳嗽症状有加重,或超过4周症状尚未缓解,需要到医院就诊,进一步评估可能的原因。
让更多智能产品满足老年人需求
前段时间,第二批智能电视产品经过“适老化”认证。自去年3月《智能电视适老化认证技术规范》推出以来,已有多家主流电视厂商的77个产品型号通过测试并获得认证,这意味着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又有了新进展。
当前,智能终端发展日新月异,但对于老年群体来说,一台电视往往是居家生活里最好的陪伴。仔细观察这些通过“适老化”认证的产品,无论是支持简易模式,常用功能一触即达,还是识别多种语音,操方言便能搜片换台,剔除开机广告,一键直达电视主页,都体现了对老年群体的关爱……正是通过聚焦老年人的高频痛点,细化优化功能设计,创造更好适老化体验,才能有效助力老年人更好融入数字生活,拥抱智能时代。......
前段时间,第二批智能电视产品经过“适老化”认证。自去年3月《智能电视适老化认证技术规范》推出以来,已有多家主流电视厂商的77个产品型号通过测试并获得认证,这意味着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又有了新进展。
当前,智能终端发展日新月异,但对于老年群体来说,一台电视往往是居家生活里最好的陪伴。仔细观察这些通过“适老化”认证的产品,无论是支持简易模式,常用功能一触即达,还是识别多种语音,操方言便能搜片换台,剔除开机广告,一键直达电视主页,都体现了对老年群体的关爱……正是通过聚焦老年人的高频痛点,细化优化功能设计,创造更好适老化体验,才能有效助力老年人更好融入数字生活,拥抱智能时代。
将观察的周期拉长,不难发现,不只是智能硬件,近年来,从数百个网站和APP完成适老化改造并通过评测,覆盖资讯、购物、出行等多领域多场景,到一批批企业、协会、志愿者加入培训队伍,为老年人运用智能化产品提供帮扶,一股适老化改造的强大合力正在全社会形成,让老年人更好共享信息化发展成果不断取得长足进步。
成效显著,仍需进步。人口老龄化的加深,让适老化改造成为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任重而道远。
如何破解老年人不能用、不会用、不愿用智能技术的难题?短期看,应更好发挥标准对适老化产业的支撑作用。通过完善更多智能终端和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标准,持续开展相关产品服务的适老化水平评测,规范适老化产品供给,让更多产品服务满足老年人使用需求。长远看,要持续激发更多市场主体的参与积极性,通过将适老化改造相关工作纳入企业信用评价中,引导激励企业关注产品适老化需求,为产品研发设计注入老龄视角,在不断增加适老化产品供给的同时,让产品、技术和服务更有温度。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进入智能社会,适老化已成为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营造舒适养老环境的应有之义。应该看到,持续推动充分兼顾老年人需要的智慧社会建设,不仅是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举措,也是壮大银发经济的必要之举。我们期待更多主体加入适老化产业,共同培育智慧养老新生态。
中医药这样帮助感染者康复
中医药在防疫和治病方面历史悠久。在抗疫过程中,中医药不仅在快速改善症状和减少转重率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同时在预防、康复乃至心理调适等方面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那么,疫情当下,具体应该如何运用中医药为自己和家人的身体保驾护航呢?
如果感染,如何对症服用中成药?
目前市面上推荐的治疗奥密克戎病毒感染的中成药种类繁多。就目前兰州地区的感染者而言,部分症状比较重的患者,......
中医药在防疫和治病方面历史悠久。在抗疫过程中,中医药不仅在快速改善症状和减少转重率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同时在预防、康复乃至心理调适等方面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那么,疫情当下,具体应该如何运用中医药为自己和家人的身体保驾护航呢?
如果感染,如何对症服用中成药?
目前市面上推荐的治疗奥密克戎病毒感染的中成药种类繁多。就目前兰州地区的感染者而言,部分症状比较重的患者,在中医辨证方面表现为外寒里热的特征,即外在表现为发热,恶寒,无汗,肌肉酸痛,在里表现为咽痛,咽干,口渴等。这种情况需要中医专科医生开具汤药服用。
对于一些症状轻微的比如出现发热、热势不高、微微恶寒、咽喉不适等的患者,可以选择荆防败毒颗粒,益气解表,散风祛湿,适合于体质较弱的患者。
用什么方法能缓解全身疼痛、睡眠不佳等症状?
这类症状是外感寒邪的一种典型的临床表现。对于这种情况只需辛温发汗,通过发汗的方法使外邪随汗而去,腠理开,经脉通,症状就会消失。目前市面没有相关的成药可选购,需中医师开具汤药煎服为宜。外治方面可选择太阳经拔罐,刮痧,亦可艾灸风池、肺俞、风门等穴位,使全身微微汗出即可。
“痛入骨头缝”的描述十分形象,肌肉酸痛会导致大家饮食、睡眠受到影响,中医认为“寒主痛、主收引”“湿性黏滞”,二者相合则会使病情缠绵。发散风寒、解肌化湿、舒筋止痛是处方常用的方法,一些解热镇痛的西药也可以缓解疼痛。另外,转移注意力、放松心情、适度运动以及自我按摩放松都有助于缓解疼痛,常见的膏药和一些舒筋通络的精油类产品等均可以使用。
如何通过食疗来帮助预防和恢复?
根据西北较为干燥的地域气候特点,可以面食为主。大家可以煮食如薏苡仁、山药、冬瓜、莲子、百合、枸杞、粳米、大白菜、银耳等,润肺健脾利湿。对于体弱者,可以用薏苡仁、胡萝卜、鲜百合、生黄芪、橘皮、大枣、生姜等,凭个人喜好加入瘦肉及适量佐料,煲汤后食用。
感染中的患者大多数食欲较差,同时兼有疾病表现。可以用少许兼具解表和驱寒开胃的食品佐餐,如香菜、苏叶、生姜、陈皮、大白菜、花椒、白萝卜、泡菜等。但如果已经出现热盛壅滞、咽干口燥、咽喉肿痛,生姜、红糖、花椒等热性的食物不建议使用,适宜清淡饮食。康复后患者如果胃口渐开,可以用锅巴、炒米、炒麦芽等逐步培养胃气,但需要注意饮食有节,不可暴饮暴食。
感染之后,如果服用发汗解表药,同时需食用小米粥,银耳莲子羹等以助药物发汗。同时需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适度运动,避免过度劳累,耗伤正气,可采用打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促进康复。
恢复期需清淡饮食,忌食肥甘厚味等难以消化食物,以免损伤脾胃,避免食复。按时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适度增加运动量。
康复后,如何避免“重阳”?
虽然感染过新冠病毒后,体内会产生抗体,但新冠病毒的变异毒株具有“免疫逃逸”的特点,所以,会出现反复感染的情况,而不同毒株反复感染容易导致免疫耗竭而出现严重的不良后果。因此,“阳过”之后,不能放松个人防护的警惕,同时调整好心态,通过多种手段干预来清除第一次的后遗症,促进机体免疫修复,增强正气,避免再次感染。
最好的办法就是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工作、学习与休息时间,避免熬夜,避免过度劳累,规律、均衡饮食。对于体虚、易感冒的人,可适当辅助服用一些具有预防作用的中成药如玉屏风颗粒、贞芪扶正颗粒等增强抗病能力。
经常跑步会得“跑步膝”吗?
跑步是一项大众运动,但也有人担心,经常跑步会造成膝关节磨损等,对膝盖不好。经常跑步会得“跑步膝”吗?在运动和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膝关节?
其实临床上没有“跑步膝”这一概念,如果感觉到膝关节不适,一般是软骨损伤、肌腱末端病、滑膜炎等,此时应注意休息,暂时不要运动,直到疼痛减弱或者消失为止。其实,只要运动量控制好了,跑步很少造成损伤。所有的运动都要适度,量力而行非常重要。
膝关节是人体运动最多、负重最大的关节之一。专家提醒,无论是跑步还是其他运动,要尽量选择专业的运动场地和运动装备,尽量按照标准、专业的动作去训练,运动前做一些热身运动、运动后做一些拉伸和放松,从而减......
跑步是一项大众运动,但也有人担心,经常跑步会造成膝关节磨损等,对膝盖不好。经常跑步会得“跑步膝”吗?在运动和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膝关节?
其实临床上没有“跑步膝”这一概念,如果感觉到膝关节不适,一般是软骨损伤、肌腱末端病、滑膜炎等,此时应注意休息,暂时不要运动,直到疼痛减弱或者消失为止。其实,只要运动量控制好了,跑步很少造成损伤。所有的运动都要适度,量力而行非常重要。
膝关节是人体运动最多、负重最大的关节之一。专家提醒,无论是跑步还是其他运动,要尽量选择专业的运动场地和运动装备,尽量按照标准、专业的动作去训练,运动前做一些热身运动、运动后做一些拉伸和放松,从而减少运动伤害和受伤几率。若膝关节发生扭伤,有条件的应进行冰敷,并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膝关节、预防膝关节损伤?杨渝平表示,膝关节并非靠护具去保护,而是靠肌肉去保护。平时应多训练肌肉力量,以及反应性、灵敏性等等。静蹲是一种非常适合普通人群,尤其是老年人的锻炼方法,主要锻炼股四头肌肌肉力量。具体方法为背靠墙,双足分开、与肩同宽,身体呈现下蹲姿势,使小腿长轴与地面垂直。大腿和小腿之间的夹角不要小于90度,一般每次蹲到无法坚持为结束,休息1—2分钟,然后重复进行,每天重复3—6次为最好。
如何让老年人群体跨越数字鸿沟?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国科协、中国银行、中国联通日前联合印发方案,共同开展“银龄跨越数字鸿沟”科普专项行动,满足老年人对信息素养、数字技能和金融知识等方面的需求,切实解决他们在高频生活场景中智能应用的现实困难,助力老年人走进数字时代、享受智慧生活。
近年来,中国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数字技术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在此过程中,如何让老年人群体跨越数字鸿沟,充分享受数字技术和智能化服务带来的便利,是走进数字时代过程中的必答题。
适老化改造取得积极进展
数据显示,当前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2.67亿,占全国人口的18.9%。老年人群体由于身体机能退......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国科协、中国银行、中国联通日前联合印发方案,共同开展“银龄跨越数字鸿沟”科普专项行动,满足老年人对信息素养、数字技能和金融知识等方面的需求,切实解决他们在高频生活场景中智能应用的现实困难,助力老年人走进数字时代、享受智慧生活。
近年来,中国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数字技术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在此过程中,如何让老年人群体跨越数字鸿沟,充分享受数字技术和智能化服务带来的便利,是走进数字时代过程中的必答题。
适老化改造取得积极进展
数据显示,当前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2.67亿,占全国人口的18.9%。老年人群体由于身体机能退化、学习能力下降、信息技能水平不高等原因,在数字技术的使用上面临难题。
为了让老年群体能够平等、方便、安全地使用数字技术和产品,中国近年来大力推进数字技术的“适老化”改造,让便利服务触手可及。2021年,工信部启动“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通过大字体、大图标、高对比度文字等形式,为老年人使用智能技术提供良好的辅助。
日前,中国消费者协会针对适老化App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破除老年消费者数字鸿沟取得积极进展,76.2%的调查对象对App适老化的现状整体持满意态度。研究还发现,老年消费者对医疗健康类、养老资讯类App的期待最高,对生活缴费类、通信社交类、社区服务类App的需求也较大。
中国消协相关负责人指出,破除数字鸿沟应坚持以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为根本牵引。例如在医疗健康方面,通过简化操作流程、加强操作引导等手段,方便老年消费者网上挂号、问诊、健康管理;在养老资讯方面,通过简化界面、剔除无关信息等方式,增强信息推送的精准性等。
近日,中国科技协会、中国银行、中国联通联合印发方案,共同开展“银龄跨越数字鸿沟”科普专项行动,满足老年人对信息素养、数字技能和金融知识等方面的需求。根据方案,科普专项行动重点围绕交通出行、看病就医、金融理财、购物、就餐等高频应用场景,面向老年人普及智能技术应用和金融常识,助力提升信息素养和数字技能。到2025年,初步构建起上下联动、多元参与、广泛覆盖的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服务体系,使老年人数字技能稳步提升,防范金融和电信诈骗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
“智享养老”生活加速开启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针对老年人的线上就诊、问诊等需求,多地有针对性地推出了一系列便利举措。上海开展了“养老院+互联网医院”项目,方便养老院中的老年人选择互联网医疗服务。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则对其互联网医院进行适老化的改造,通过人脸识别、人工智能辅助、语音录入、增加人工服务坐席等多种方式,方便老年患者互联网医疗服务的选择。
从求医问药到吃穿住行,数字技术的发展成果理应为老年人带来更多便利。国务院办公厅在2020年印发的《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提出,要在政策引导和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有效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让广大老年人更好地适应并融入智慧社会。
一段时间以来,多地相继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从适老化改造、培训服务等多角度入手,加速开启“智享养老”的美好生活。
将于明年1月1日起施行的《北京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中明确,政务服务、卫生健康、民政、经济和信息化等部门应当采取措施,鼓励为老年人等提供便利适用的智能化产品和服务,推进数字无障碍建设。对使用数字公共服务确有困难的人群,应当提供可替代的服务和产品。
石家庄、青岛、昆明、海口等多个城市启动“智慧助老公益行动”,广泛动员各方力量为老年人提供志愿培训服务,推动老龄社会信息无障碍建设。到今年年底,“智慧助老公益行动”预计将累计覆盖29个城市。
上海市的老年大学以及各街镇社区学校围绕老年人生活、就医、出行等智能技术应用难题,将学习资源配送至居村委学习点,为老年人提供智能技术学习服务。疫情期间,老年教育教师通过在线教学、微信群等形式帮助老年学员掌握知识,很多白领和青年教师也加入到公益直播和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帮助老年人在数字化发展中拥有更多获得感。
完善政策体系和教育服务
在政策推动下,以手机App等为代表的适老化改造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专家表示,“数字惠老”并非一日之功,政府、社会、企业等方面应共同发力,助力老年人数字化生活更加便捷。
专家指出,消除老年人的数字鸿沟首先应提升互联网基础设施覆盖率和效率。在基本解决数字技术与服务可及性的基础上,充分利用5G网络、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数字技术打通政务服务、城市治理、公共安全等领域,进一步优化公共服务。与此同时,线上适老化建设应突出“科技向善”理念,企业应主动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开发和应用老年友好功能。
中国老龄协会副会长肖才伟认为,解决老年数字鸿沟问题,应进一步加强法律、规划、政策、标准和规范等制定,不断完善老年数字鸿沟治理的政策制度体系;综合使用各种宣传、教育、培训等方式,加强家庭与社会数字反哺,推动数字技能代际传递,消除老年人对网络信息和智能技术的排斥心理。
对此,“银龄跨越数字鸿沟”科普专项行动明确,各级科协和中国银行、中国联通共同选拔一批专业人员组成师资队伍,研发通用培训教材;组建“银龄跨越数字鸿沟”科技志愿服务队伍,进社区、进乡村、进养老机构,面向老年人特别是社区空巢老人、农村留守老人等特殊群体开展科技志愿服务和情感支持,并鼓励亲友、村(居)委会等提供相应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