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印度神话

35766浏览    730参与
江雨尽
中午随手摸鱼,灵感来自众神之神...

中午随手摸鱼,灵感来自众神之神和摩诃婆罗多。手残但瘾大。


应该是少年时期,在牧野无忧无虑嬉戏的少年奎师那呀。

中午随手摸鱼,灵感来自众神之神和摩诃婆罗多。手残但瘾大。


应该是少年时期,在牧野无忧无虑嬉戏的少年奎师那呀。

dmkdoik

印度众神小萌书


畫風很可愛

大小是652.5m,照片轉pdf


/s/14JnbnphVfm4-nHO6Ahsoyw

:2n2x 


印度众神小萌书


畫風很可愛

大小是652.5m,照片轉pdf


/s/14JnbnphVfm4-nHO6Ahsoyw

:2n2x 



文命

渡鸦

当第一场雪开始覆盖旷宇

  

渡鸦持着符节出使天界

  

帝赐予它三条腿——黎明、正午、黄昏

  

将光明产卵于陆地

  

金色的和平里它生下一对双胞胎

  

孩子们没有羽毛

  

因它的嘶声逗笑

  

他们是最早的人类

  

  

可悲呵乌鸦

  

人们将你看作圣人

  

又将你视为小丑

  

  

西方来了只猫头鹰

  

高唱自己是最智慧的人类

  

你们争吵、厮杀、羽毛腐烂

  

在史诗般的战争中交戈

  

争夺对黑夜的支配

  

《五卷书》记录你们一个世纪的冲突

  

尾声里猫头鹰将你献上阎摩的神台

  ...


当第一场雪开始覆盖旷宇

  

渡鸦持着符节出使天界

  

帝赐予它三条腿——黎明、正午、黄昏

  

将光明产卵于陆地

  

金色的和平里它生下一对双胞胎

  

孩子们没有羽毛

  

因它的嘶声逗笑

  

他们是最早的人类

  

  

可悲呵乌鸦

  

人们将你看作圣人

  

又将你视为小丑

  

  

西方来了只猫头鹰

  

高唱自己是最智慧的人类

  

你们争吵、厮杀、羽毛腐烂

  

在史诗般的战争中交戈

  

争夺对黑夜的支配

  

《五卷书》记录你们一个世纪的冲突

  

尾声里猫头鹰将你献上阎摩的神台

  

然而死亡之神祝福你

  

这种古老之鸟可以被杀死

  

但永不因衰老疾病而亡

  

  

乌鸦啊

  

你是印第安人的鬼舞

  

你是因纽特人的护身符

  

你是古老的一切一切

  

你是黎明

  

在北极的寂静里发出第一声脆鸣

  

  

  

一些注释:

  1. 三条腿:三足金乌

      

  2. “生下的孩子是人类”:西伯利亚东北部的楚科奇人(Chuckchee)传说,从前只有渡鸦和他的妻子,他们感到无聊。当渡鸦的妻子要求他创造一个世界时,她的丈夫回答说,他不知道怎么做。然后,她去睡觉,并生下一对双胞胎,孩子们没有羽毛,刚开始被渡鸦嘶哑的叫声逗乐了,他们是最早的人类。渡鸦受到她的行为的挑战和启发,创造了大地。他排出的粪便变成山岳、河流和峡谷,然后他又创造了动物和植物。

      

  3. 《五卷书》:印度教传统的一部伟大动物史诗,它用了一整卷来讨论乌鸦和猫头鹰之间的冲突。

      

  4. 阎摩:在古老的印度教史诗《罗摩衍那》(Ramayana)中,死亡之神阎摩(Yama)曾经变成乌鸦的样子以以躲避恶魔拉瓦那(Ravana)。恢复了真实形态后,阎摩祝福乌鸦,说这种鸟永远不会因衰老或疾病而死亡,尽管它仍然可能被杀死。((在印度教中,乌鸦不仅是阎摩的象征,也是天上英明的国王伐楼拿(Varuna)的象征。))

      

  5. “印第安人的鬼舞”:美洲印第安人的鬼舞宗教(Ghost Dance Religion)以乌鸦或渡鸦为中心。

      

  6. “因纽特人的护身符”:因纽特人剪下渡鸦的爪子当护身符,他们和西北海岸的民族与西伯利亚的科里亚克人一样崇拜乌鸦或渡鸦。


你的猫很润

祝大家520快乐呀!涂了一只摩西妮希望大家天天开心!!

  ps:好喜欢这版摩西妮感觉可以摸一百张!!

祝大家520快乐呀!涂了一只摩西妮希望大家天天开心!!

  ps:好喜欢这版摩西妮感觉可以摸一百张!!

Eeeee
  喜欢迦梨这个妆😭画画试试

  喜欢迦梨这个妆😭画画试试

  喜欢迦梨这个妆😭画画试试

dmkdoik

爱明内斯库的诗 (米哈伊·爱明内斯库) 

爱明内斯库的诗 (米哈伊·爱明内斯库) 

黑豆浆

【湿毗】归齿

注:因为筏罗诃收七山之主路费——幻视罗摩和持斧罗摩打架——的故事,产生了这样一个脑洞。

配对:筏罗诃x洗去骷髅碗的持骷髅者  

       时当正午,苦行者正在赶路,他走上一级级黄沙色的台阶,身侧是汹涌的朝着山顶的七山之主庙奔去的凡人。而他脖子上挂着一块坚硬而弯曲的利齿,一根细丝贯穿齿面狭窄如蚁道的洞穴系在苦行者的脖子上。废了些时辰,他来到半山腰,那里伫立着一座神庙,周围种着开着浅黄色花的瞻波树。苦行者将三叉戟顿在地上,抬眼望去,“वाराहतीर्थ”,筏罗诃庙,朝拜者的潮流分出细微的一股,缓缓涌...

注:因为筏罗诃收七山之主路费——幻视罗摩和持斧罗摩打架——的故事,产生了这样一个脑洞。

配对:筏罗诃x洗去骷髅碗的持骷髅者  

       时当正午,苦行者正在赶路,他走上一级级黄沙色的台阶,身侧是汹涌的朝着山顶的七山之主庙奔去的凡人。而他脖子上挂着一块坚硬而弯曲的利齿,一根细丝贯穿齿面狭窄如蚁道的洞穴系在苦行者的脖子上。废了些时辰,他来到半山腰,那里伫立着一座神庙,周围种着开着浅黄色花的瞻波树。苦行者将三叉戟顿在地上,抬眼望去,“वाराहतीर्थ”,筏罗诃庙,朝拜者的潮流分出细微的一股,缓缓涌入此地。他持着三叉戟朝其中一颗詹波树走去,盘坐在它的树根上,垂眸看了一眼胸口悬挂的利齿,随后阖上双目,耐心等待。庙里有一口大锅,里面熬着神庙的斋食,众人都围在那儿等待施舍,丝丝缕缕的香味轻松地穿过蜂巢似的人群,飘到苦行者面前,夹杂着瞻波花的蜜香,齐齐撩拨他的鼻子。这让苦行者想起,他那爱吃奶油的挚友,牙上因此生了个蛀洞,叫他替他拔了。  

     “是我的力量减退了,并非因为吃奶油,你别乱说。”当时他的挚友如此说道,举起了他金光灿灿的迦陀神杵,作势要打他,“摩诃提婆,我这个形态脾气很暴躁,你可要惹我?”  

     “我有三只眼,看出来了。”苦行者自认为这是实话实说。  然而这话一出,他的挚友便攻来,和他打了一架。最后他的挚友在他身下气喘吁吁道:“我牙疼。你帮我把这牙拔了。”  

       苦行者伸出手抚摸胸口这颗利齿,蛀洞越长越小,代表他挚友的神力在逐渐恢复,如今他只能用细丝将它挂在脖子上。他知道,是时候将这獠牙还给他了。在许许多多个日日夜夜里,他阖目冥想,滋养这獠牙,他似乎能听见髓质流动,生长和填补的声音,有时他会忍不住揣测,这獠牙的主人在做什么,他还和地母在一起吗?苦行者是摩诃提婆的一个相,正如筏罗诃是毗湿奴的化身,苦行者是洗去了骷髅碗的持骷髅者,可他毕竟不能像他的本体那样一切尽在预料之中,就像筏罗诃的面目不似莲目美妙的毗湿奴。所以他只是握着那獠牙,揣测他的挚友如何,想起他与这利齿的光滑格外不同的粗粝的暗色毛发,随着呼吸浅浅而带有节奏地蹭过掌心。  

       黄昏已至,朝拜的信徒逐渐散去,苦行者走进那庙宇的主殿,呼啸的风穿过根根纂刻满天女乾闼婆的石柱,正中央是身形巨大的筏罗诃像,怪得是膝头并未坐着地母,而他的牙也只纂刻了一只,不知是工匠粗心还是别的什么原因。  

     “那罗延。”他呼唤道,回答他的是风拂过石柱的几乎成了曲调的呜咽声。那筏罗诃的塑像眼神望着他空空的膝头,不曾变化。苦行者对神像举起那颗獠牙:“你不要你的牙了吗?”他的声音在这空荡的庙宇回荡着,仿佛在自我诘问。  

     “你真的不想见我吗?”苦行者叹了一口气,“是因为我忘了给你带奶油吗?可是你的牙已经掉了一颗了。见见我吧,筏罗诃。”苦行者仍等不到回应,于是他朝庙外走去,远处却站着一人,身长玉立,笑意浅浅:“大天,我听见你在找我?”苦行者一怔:“那罗延……”  

     “七山之主的信徒一定想不到他们的神在这里。”苦行者背后传来一道声音,他转过头去,只见那野猪神站在树下,手持迦陀神杵,身着黄衣,臂挂金钏,极尽华美。  

     “我应摩诃提婆之请而来。”七山之主道,“毕竟你未应,不是吗?”  

       筏罗诃走上前,在苦行者身侧立定:“七山之主啊,你答应过我,所有信徒在见你之前先需见我,你忘了吗?”  

     “你们于我而言并无分别。”苦行者试图缓和气氛,“我一开始的打算便是你们都要见。”  

     “大天不是信徒。所以他不需要遵守这约定。”七山之主摇头,复又对苦行者笑道:“见到你,我真欢喜。”  

       筏罗诃握紧金杵,浅金的睫毛下一双棕眼里的光在苦行者对七山之主回以微笑时闪了闪。  

       苦行者颔首,他有些迟疑,因为两位那罗延同时在这里叫他不知道如何称呼。于是他便想着,或许自己也一分为二,会是个好方法。  

     “不用了,大天。”七山之主抬手扶住苦行者的肩,白缎在臂弯流转,“我在山上等你。”  这样说着,他便消失了。  

       苦行者转头看向默然不语的筏罗诃:“那罗延,我来找你了。”  

     “你是来还我牙的。”筏罗诃随手将金杵一扔,就在庙前的石阶坐下,“我说过了,我不喜欢牙疼。更何况,我这牙没什么用了。”

       筏罗诃用这长长的獠牙杀死了金目,把大地女神从原初之海中举起——那是一段疯狂的回忆,他和大地女神肆无忌惮宣泄着情欲,直到有一天,他的牙齿隐隐作痛,他便把托举大地的任务交给了舍沙。他的獠牙上生出一个蛀洞,隐隐约约的仿佛有什么东西在啃噬……那些时日,他日日疼得在大地奔跑,夷平了许多山川,又创造出七大洲。直到他来到吉罗娑,看见那苦行者。那时苦行者托着骷髅碗在前面走,后面跟着一个形貌可怖的老妇人,名叫“杀梵”。她是苦行者杀不死的,持骷髅者相的出现便是为了受此罪孽惩罚,可是筏罗诃无所顾忌地一金杵把她砸入了地界:“你解脱了,摩诃提婆。”  

       不待苦行者有何反应,他随即眉头一皱,挥动金杵朝自己的脸扔去,“锵!”,一柄三叉戟挡住金杵去路,红色的飘带在风中舞动。苦行者有些急切道:“你要干什么!”  

     “我只是想把我这颗牙砸掉。”筏罗诃闭目感受钻心的疼痛。  苦行者迟疑地端详那金刚似的利齿:“为何?”  

     “疼。”  

       很难想象,这身躯健壮的黑云似的野猪神会说出疼这个字。或许因为外界太多疼他都感受不到,这自生的疼痛反倒难熬。  筏罗诃庙里的苦行者叹气:“你还是怕疼。”  

     “我怕我会因为这疼做出什么无法挽回的事来。”筏罗诃拍了拍身侧的空地,苦行者便和他并肩坐在石阶上,看着夕阳坠入血色的霞光中。  

       苦行者道:“你能做什么出格事?”  “你明知故问。”筏罗诃用肩顶了一下苦行者,“告诉我,这些年你都去了哪儿?”  

     “我去过很多地方。”苦行者道,“有时我是万人尊崇的婆罗门,有时我是为自己的影子所困惑的疯子,有时我只是一个平平凡凡的农夫,有时我又成了一个受众人鄙夷的乞丐……那罗延,我已说了这么多。请你告诉我你又如何?”  

     “我是第一个在这山住下的神,后来我将此地赠予七山之主。他答应我,在祭拜他之前人们当先祭拜我。”筏罗诃淡然道,“你去了那么多地方,我以为你早把那颗牙扔了。”  

      苦行者笑了笑:“你的利齿大地怎能负担得起啊,一直都是我拿着它。这些年来,它的蛀洞在逐渐愈合,我想,是时候把它还给你了。”  

    “我不在意它的去向。”筏罗诃垂眸,“你也不必刻意来送,南迪就行了。”  

    “我想和你说说话,所以我来了。那罗延,你知道吗?我想我明白你的牙为什么会痛了。”  

    “你以为我不知?可我一直都知道。”筏罗诃转头看向苦修者,他从苦修者眼中看见自己的影子,这让他不由得又移开眼去,“我一直都知道,所以我希望这牙离我越远越好。”  

    “真的吗?你不曾偷偷来看过你的牙吗?”苦修者急迫道。

       那时苦修者在般德耶国的某个村里当一名农夫,日日便在暑热下劳作,可肤色仍是白如骨灰。  

       一天风雨夜里来了个少年,他身上全是泥泞,唯有一对明星似的眸子在夜里发着光,这让苦行者想到某种野兽。他为这少年洗漱,洗去了泥泞,仍是黑云似的肤色。洗到一半,那少年带着浑身的水珠颤抖着抱住了苦修者,于是苦行者只得作罢。那少年便成了他的养子,白日里他时常失踪,跑进林子里便不见了踪影,偶尔坐在田边的土堆山上,看着苦行者裸着上身在田里劳作,惊异道:“你怎么不会流汗?”  

       村里人都知道他不是苦行者的亲生子,一个黑到极致,一个白到极致,有什么相似之处呢?只是闲言碎语渐生——自那少年来了以后,村里便再无雨水降落。于是趁苦行者不在时,他们便把少年绑了起来,绑在一根柱子上,烈火的烟雾将他包围。那时天上便突兀下起倾盆大雨,少年便趁机挣脱绳索跑了。苦行者回来时,路上全是泥泞,他经过一片沼泽,那里一只野猪在打滚,浑身沾满了淤泥,然后抬头和他对视,一双眸子清亮得很。苦行者回到村里,从淤泥里翻出那根绑着少年的绳,随后牵着他的牛走入丛林中。此后,此地便再无人见过这苦行者和那少年。

     “我不是为了那颗牙。”筏罗诃转而说道,“我的使命早就完成了,我本该回归毗恭吒,就像摩磋,就像俱利摩,但我没有。所以我的力量一直在衰弱,而这蛀牙就是证明,我宁愿再也不见它。”  

       苦行者拽下胸口的利齿,摊开手掌心,天色骤然昏暗,瓢泼大雨洒落,在雨中那利齿泛着莹莹的微光,苦行者道:“你看,这蛀洞快要长好了。它绝不是你力量衰弱的证明。它不过是你的‘杀梵’而已。”  

       筏罗诃想起他第一次牙疼。或许是在金目的妃子们拥在金目的尸身前哭泣的时候,她们头发散乱,不着金饰,唯有串串珠泪做点缀。第二次牙疼是他和地母的分别。第三次呢?没有第三次,他便这样日日疼了下去,只是有时疼到难以忍受。  

       那时苦行者劝他不要拔这颗牙:“我们应该弄清这事的因由。”苦行者的方法向来都是暴烈的,他会为了摩根德耶对阎摩下手,可是那时他口中居然冒出妥协的字眼,倒也令人惊奇。痛到受不了的时候,筏罗诃便忍不住四处冲撞,苦行者把他锁在怀里,筏罗诃的利齿会割破苦行者的皮肤,从中流出冰晶似的骨灰,染白了他暗色的鬃毛。这刚开始有用,筏罗诃的疼痛的确能得到缓解,可后来他抱着他只会让他更痛,那疼痛在他利齿的蛀洞内肆意伸展,仍难糜足。  

       筏罗诃接过苦行者手中的獠牙,扬手扔了出去。见苦行者三目怒睁,筏罗诃道:“怎么?我自己的东西做不得主?”  

       苦行者深吸一口气,从台阶上起身,朝着獠牙下落的地方走去,那里正好是一处深邃的泥泞,随着点滴雨水溅起昏黄的浪,他便走入泥泞中,弯腰伸手摸索。筏罗诃也走上前,在泥泞旁有所顾忌地立定。但他胸膛中燃起火来,这浑浊的泥泞……  

       苦行者站在淤泥中,对他邀请般地伸出手。  

    “如此我的衣服便脏了,管我神像上衣服的那个小婆罗门会受罚。”筏罗诃道,但是他紧紧地盯着苦行者手上的淤泥。

       他想起他偷偷去见苦行者的那段经历,他挣开了绳索,然后忍不住走进了那雨止后的泥潭,在泥潭中忘情地打滚,在不知不觉间,他黑色的皮肤被坚硬的鬃毛覆盖,他长出长长的獠牙,就算浑身沾满棕红的泥浆,他也毫不在乎,可直到他从淤泥中抬眸,看见苦行者就在那泥潭边,他兀得有些晕眩。他甚至没意识到自己如今的模样不是人,没意识到其实自己已变化成一头外表普通的野猪,苦行者不一定将他认得出来,他跳出泥潭,冲进了不远处的森林之中。他穿过一道道溪流,跨越一处处峡谷,不知不觉,跑到了一处净修林。苦行者竟在菩提树下为七仙人授课。筏罗诃先是一惊,后意识到这是湿婆的南面主相。南面主似有所感,转过头来,对他轻轻一笑:“你来听了。”筏摩那从菩提树后绕出来,撑开手中的白伞一转,便涌出来许多绿色的鹦鹉,它们在空中盘旋,随后停在盘坐的南面主的肩头,膝盖和掌心上,还有一只停在筏罗诃仅剩的一边獠牙上。“这世间千千万万相,是你?还是我?”筏摩那问南面主。

     “这世间千千万万相,是你,亦是我。”南面主道,随后他看向筏罗诃:“你作何观?”  

       那些鹦鹉便聒噪的学起舌来,“你作何观”,“你作何观”,筏罗诃只觉心乱如麻,转头朝净修林外冲去……  

       筏罗诃摇了摇头:“我不会来帮你的,更何况你本可以把这泥泞都烧干,这样找起来更方便。”

     “这样会伤了你的牙。”苦行者道,“你真的不来么?你不是……”

     “不必了。”筏罗诃干咽了一下嗓子。  苦行者摇头笑道:“好吧……”却将手张开,三叉戟飞入掌中,他猛地将战戟插入淤泥中。

     “你这样无异于大海捞针。”筏罗诃好笑道,苦行者想用他的三叉戟像插鱼一样插中他的獠牙吗?

     “不,我不用它来找你的牙。”说罢,苦行者将三叉戟一挑,那泥浆便从泥潭中升起,稳稳当当地落在筏罗诃的黄衣上。  筏罗诃当即一股怒火袭上心头:“摩诃提婆!你惹怒了我!”

     “你的怒火,并不是我的目的。”苦行者道,“和你一战才是。”

     “好!”筏罗诃怒极反笑,“如你所愿。”  

       筏罗诃将金锤朝苦行者扔去,绵密的雨被硬生生劈开一条道,苦行者将身一转躲过:“你这样不会打中我。靠近我,用你的拳头,怎么样?”

    “你在引诱我走进这泥潭,不是吗?”

    “现在我给了你一个理由。”苦行者扔下他的三叉戟。  筏罗诃深吸一口气:“我当初不该叫你天真之主。”他一只足落入泥潭中,随后是第二只,他朝摩诃提婆冲去,大地震颤,远处传来鸟群振翅的声音,一拳击向苦行者胸膛。苦行者微笑,然后皱眉:“果然离我们上一次打架太久了。”这一拳竟意外的疼。

    “要打就好好打。”筏罗诃道,随后挥出第二拳,这一拳被摩诃提婆接住——“我也正有此意。”摩诃提婆收敛笑意,拉着筏罗诃的手向自己这边一拽,顺势把他拖入怀中。筏罗诃勾唇,然后将后脑勺向后一顶,撞上苦行者眉心三目,苦行者吃痛松手,筏罗诃截住他收回的手,试图将他过肩摔,苦行者却将另一只手穿过筏罗诃腋下将他抱住,筏罗诃感觉腿弯被顶了一下,随后重心不稳,和苦行者一同向后仰去,跌入浑浊的泥潭中。泥潭似乎很深,温热的泥泞一瞬间包裹住他们全身,等到苦行者从泥浆中探出头来,筏罗诃却没有。慢慢地,泡沫从泥浆下涌起,然后破碎,先是白色的尖端,随后露出一双星亮的眸,被泥浆浸湿的毛软软的贴在吻部上……在这泥潭之中,出现了有着两颗尖利獠牙的野猪。

     “那罗延。”苦行者微笑道,“你现在牙还疼吗?”  野猪不耐烦地哼了一声。原本是背露出泥潭,他换了个姿势,让肚腹朝天,随后用那双棕色的眸命令般地瞥了眼摩诃提婆。于是苦行者把手放在野猪的肚子上,然后慢慢抚摸,那皮毛炙热得如同岩浆,却烫不开他的掌心。

      有一瞬间,他仿佛在抚摸一个黑肤的少年,一个突然闯入般德耶郊野的少年,而他情不自禁地垂头,亲吻他消失的养子。

       而七山之主不知何时坐在泥潭边,用玉似的足撩拨泥浆,指尖扶过半边唇,笑意浅浅:“我现在牙不疼了。”   

Roseau

【毗拉】莲花茎

重发一下

[图片]

[图片]

[图片]


重发一下


平秋椿老

摩诃摩耶

  也许是主持祭祀的缘故,萨蒂昨夜睡得很熟。她的长发披散到腰间,乌黑浓郁,仿佛一条没有尽头的河流。洁白的莲花在她的手中安然绽放,仿佛不曾离开水面。

  她还没有醒来,这是很不寻常的。萨蒂对待功课非常勤勉,何况她正在姐姐们的帮助之下,为了得到至高的世尊,虔心修持欢喜戒。她的思想已经被诃罗、楼陀罗、持骷髅者所填满,但爱情也不能阻止人们沉溺在睡眠的虚空之中。此时此刻,她仍然在梦境里,或者说,她就在这里。

  “大天。”

  萨蒂轻声呼唤出现在河畔的情郎,奇怪的是,她感受不到久别重逢的激动与喜悦。正当她将要轻快地走过去时,河谷应声而动,突然纵横延伸,于是她不得不停止脚步。

  “大天?”

 ......

  也许是主持祭祀的缘故,萨蒂昨夜睡得很熟。她的长发披散到腰间,乌黑浓郁,仿佛一条没有尽头的河流。洁白的莲花在她的手中安然绽放,仿佛不曾离开水面。

  她还没有醒来,这是很不寻常的。萨蒂对待功课非常勤勉,何况她正在姐姐们的帮助之下,为了得到至高的世尊,虔心修持欢喜戒。她的思想已经被诃罗、楼陀罗、持骷髅者所填满,但爱情也不能阻止人们沉溺在睡眠的虚空之中。此时此刻,她仍然在梦境里,或者说,她就在这里。

  “大天。”

  萨蒂轻声呼唤出现在河畔的情郎,奇怪的是,她感受不到久别重逢的激动与喜悦。正当她将要轻快地走过去时,河谷应声而动,突然纵横延伸,于是她不得不停止脚步。

  “大天?”

  有些嗔怪的语气折射出萨蒂内心的不安,她蹲下身,像是赌气一样拨弄着水花。但对岸没有一丝声响。良久,直到眼眶稍稍有些湿润的时候,萨蒂抬起头来,才发现湿婆一直陪伴在她的身侧。

  “大天。”

  萨蒂又有些羞恼了,她将爱人的奇怪举动看做是一种亲昵的捉弄。由于久蹲的缘故,起身时头脑微微眩晕,湿婆伸手扶住了她的手臂,却迟迟不见进一步的举动。

  “大天?”

  萨蒂的困惑简直已经凝聚成形。她揽住了大天的手臂,轻轻倚靠在毁灭之神炽热的胸膛之上。那里流淌着火焰与热力、愤怒与慈悲,但当萨蒂寻求亲近时,那里只剩下滚烫的情欲与爱意。但此刻湿婆的身躯是冰凉的,如同死亡一样冰凉。

  “这是一场旅程,萨蒂,一场我们都知道终点在何处的旅程。”大天缓缓开口,“所以我不能引导你,不能阻止你。一切但凭你的意愿,萨蒂,我的爱人,我的半身。你愿意去哪里,我们就去哪里吧。你希望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做些什么。这里没有时间,这里也没有空间,一切但凭你的意愿,萨蒂,因为你就是真实本身。”

  “那么,这里究竟是什么地方,我们要呆到什么时候呢?”萨蒂低声询问,荒原上的太阳发出柔和的光芒,照亮了她脸上稚嫩的绒毛。她也许太过年轻,但并不因此缺少阅历。

  “我不知道,萨蒂。”湿婆的表情更加悲伤了,这种悲哀足够任何天神、仙人或者阿修罗心碎而死,即便身为万物之上的三相神,世界的毁灭者,他也无法逃离,只能尽力控制自己的躯体和呼吸。好在萨蒂正试图用脸颊与抚摸重新让大能者的身体温暖起来,她什么也没有察觉。

  “是你带我来到这里的,当你不希望一切继续的时候,它们才会停止。萨蒂,你来告诉我,这里是哪里,好吗?”

  “嗯……”萨蒂轻轻从湿婆的怀抱里挣脱出来,她仔细打量着周围的环境,但并没有得到更多的信息。于是她重新投身于爱人的膝上,任由世尊用手指为她梳理并不散乱的头发,有些困倦地说道,“我也不知道。不过是我希望的话,这就是我们第一次遇见的那片密林。这条河流就是我差点沉没的地方,然后你救了我,我们在山洞里生活了一段时间。那是我第一次感觉到心跳与生命的存在,虽然我还不知道你的身份和我的身份,但我已经不愿意离开你了。”

  达刹的女儿倾诉爱意的言语无比自然,就好像她早已将这些话说过无数遍,或许在心里,或许在人前。世尊将萨蒂揽入怀中,在双方的心跳几乎保持同调、同样急躁的时候,他方才将萨蒂轻轻推开,但仍然用双手环抱着她的手臂。他说,“这就是那片森林,萨蒂。”

  萨蒂环顾四周,并不意外的发现他们正身处在深林的正中,远处吉罗娑山上的雪光经过层层折射,最终投射在河流广阔的水面之上。鸟鸣阵阵,清香浓郁,团花丛随时开放。一切与回忆中的景色并无二别,但也许是现在已经与湿婆心意相通的缘故,她看着这一切更充满了喜悦。

  “大天,走吧。”

  湿婆顺从地牵着达刹之女的手,跟随在她的身后。萨蒂脚步轻盈,步履坚定,植物们躬身为宇宙之母让开道路,动物们在不远处低声沉吟。太阳始终温驯地待在天空中,萨蒂没有言语,它就不能离去。

  他们来到了山崖处,萨蒂心念一动,于是菩提树生长起来,将她和湿婆托在高高的天上。他们俯瞰着脚下的一切,仿佛已经与整个世界隔离。萨蒂指点着那些瑰丽奇幻的景色,她将记忆里所有美好的片段都具象化,与爱人一并分享。湿婆始终一言不发,他认真聆听着萨蒂所有的言语,轻轻抚弄着心上人满身华丽的珠翠与柔软顺滑的纱丽。

  “萨蒂。”

  当一切故事都被叙述殆尽的时候,夜幕悄然降临天际,萨蒂疲惫地依靠在湿婆的肩膀上。良久之后,大天终于开口,

  “萨蒂。”

  宇宙之主流下了沉重的眼泪,似乎仅仅呼唤爱人的名字,也会让他感受到悲伤。他不再掩饰自己的痛苦了。萨蒂用木橘叶接住了这滴眼泪,这是凭借她心意出现的造物,所以能承载诛阎摩者所有的情绪。

  “我在,大天。”萨蒂亲吻着大天的眼睛,三界之主的泪水也是苦涩的,和此前萨蒂曾经流下的泪水并无二别,“我是度母,是伽梨,是烟女,是游乐母,是万有母,是面缚母,是无首母,是畏怖母,是莲花女,是摩登伽女。我是萨克蒂,是摩诃摩耶,是万物的起始与终结,我是摩诃伽梨,我是原初萨克蒂。”

  “我的生命对于你我而言,都像是一场梦境。”

  “所以不要再流泪了,魔醯首罗,这是你我对世界的弃绝。为了维持世界,我降生为达刹约尼,为了毁灭世界,我自动走向死亡。萨蒂与这个世界同时存在,她是这个世界产生的因,也是终结这个世界的果。畏怖尊,萨蒂的里拉已经重复过千万次,对你毫无保留。你知道里面一切可以改变和不可抗衡的节点,你知道我的出生,就像知道我的死亡一样明确。世尊,兽主,众神之神,现在我还是萨蒂,我们还没有举行婚礼,你还没有得到我,我也没有得到你。命运还在等待着,大天,这就是一切的真实。”

  萨蒂,达刹约尼,宇宙之母,她是这个世界的真实,却又超然其上。她的言语都落为定律,无法被违背。何况降世、结合与死亡,原本就是萨蒂一生的使命。

  “但是萨蒂,”湿婆低声回应,“对我而言,每一次里拉的轮回,都意味着有一个你会离我而去。我的痛苦不会因为重复而变得模糊,反而更加清晰。没有萨克蒂,湿婆只是行尸走肉。”

  “达刹约尼,我看见你的骨头,你的血液,你的眼泪。那是我的骨头,我的血液,我的眼泪。我的爱人,另一半的我,我整个的生命。这不是幻象,这是真实。在你出现之前,真实本身都没有这么真实*。”

  湿婆的第二滴眼泪被萨蒂吻掉了,但是更多的泪水倾涌而出,于是萨蒂将湿婆拥抱在怀中,用自己的身躯抵挡这对大地的重创。每一滴眼泪都让萨蒂的灵魂轻轻颤抖起来。当一切终于平静之后,萨蒂轻轻捧起爱人高贵的头颅。在无尽时间的对视之后,他们充满激情地亲吻在一起,好像此前从未亲吻过那样。如果人人都用这样的力度来表达感情的话,也许世界在今天就已经毁灭。

  湿婆的手按在萨蒂的后脑上,在接吻的空隙中轻轻梳理着她那绢缎似的乌发。萨蒂几乎整个人压在了湿婆身上,菩提树顺从地为两位的移动改变了枝干的位置和形状。月亮沉下去了,这是无光的夜,万物陷入长眠之中,因为摩诃摩耶要在今夜以乾闼婆的方式与林伽之主结合。世界随着萨蒂的心意陷入不断的转变之中,光怪陆离,一切都充盈着无限的生机与热力。

  

  当太阳重新升入天空的时候,萨蒂和湿婆已经回到了曾经栖身的山洞之中。萨蒂云鬓散乱,脸颊微红,手臂上还留有大天的金刚菩提子压迫的痕迹。大天还保持着苦修者的打扮,只是脖颈上戴上了萨蒂用七种鲜花香草编织而成的花环。她给自己也做了一个,温驯地低下头来,让大天为她佩戴。

  “要是你来做这个,一定会将花瓣碰散的。”她轻声抱怨毁灭之神的伟力,语调中却饱含柔情。

  萨蒂触碰着四周的岩壁,于是苔藓开始生长。很快这片荒土变成了一个宜居的爱巢。萨蒂喜欢看这样万象更新的过程,她喜爱这个初生的世界,所以甘愿降低自己,化身为生主的女儿,尽管连这也不能阻止它注定毁灭的命运。

  他们蜷缩在柔软的草木的正中,双手交叠,双脚相抵,身躯相融。任何事物都在此失去了意义。足够久远之后,萨蒂终于开口:

  “大天,你知道那处山崖是什么地方吗?”

  这是萨蒂唯一没有向他介绍的所在。大天摇摇头,也许宇宙之主也有力所不能及之处,就像他不能改变萨蒂死亡的命运。也许他已经知道答案,却不愿开口确认。

  “那是我的转世遇见我的地方。帕尔瓦蒂是萨蒂,萨蒂是帕尔瓦蒂。万有的宇宙没有前世今生,有的只是一次又一次的降临。”

  “虽然分别已经注定,可是重逢也会如约而至。青颈之神,你说此间的事物都任凭我的意愿,那么你快乐起来吧,即便当我离去之后,你会重新陷入这样的悲伤之中。我是你的萨克蒂,我是你的萨蒂,我是你的光和热,我是你的爱侣。至少当我还在你身边时,不要预演未来的苦痛。”

  大天低下头,于是他们交换了一个短暂而甜蜜的亲吻。萨蒂环住宇宙之主的脖颈,就好像第一次遇见他时那样仔细打量着恋人如满月一般完满无瑕的面容。她感受到愤怒与无奈仍然在鲁奈罗的心中燃烧,那股火焰太过炽热,几乎要灼烧她作为仙人的血脉。

  “大天。”

  她有些不满地嗔怪,旋即发现了更深处的秘密。

  “我已经离开你了吗?”

  湿婆胸膛中燃烧的不是单纯的热与力,而是对世界的愤恨与对生主的诅咒。这股力量足以让生命的概念本身化为虚无。除了目睹爱人在被逼无奈之下走向终结的结局,萨蒂想不出其他合理的解释。她忽然听懂了湿婆的沉默,无言以对的沉默。

  “那么你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呢?”萨蒂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困惑了,“和我在一起的不应该是shava,而应该是作为弃绝者、苦修者的shiva。即使是三相神,即使是原人、原质,也无法承担逆转时间的因果。何况一切都按照我们的意愿发展,又有什么值得你留恋回环呢?天真之主啊,你因此承受了多少的业,又为此付出了什么,不要对我隐瞒。”

  “没有,萨蒂。没有。”湿婆回答道,因为萨蒂的约束,他重新回归为万有之主,宇宙之父,“时间没有回转,它只是打上了一个环扣。是你让我来到这里的。我说过,这里发生的一切都听凭你的意愿。”

  但是萨蒂已经听不见他接下来的话语了,因为恐惧湿婆扭转时间所支付的代价,因为本能逃避继续伤害爱人、伤害自己的半身的可能性,语和义被瓦解了,梦境,或者说此间的真实,一切不复存在。

  “萨蒂。”

  

  卢醯尼归宁在家,今天由她负责督促萨蒂进行欢喜戒的修行。通常情况下,这仅仅意味着她需要约束萨蒂不要太过忘我,以至于忽视尘世所必要的生活。但今天有些异常,萨蒂迟迟没有出现,于是卢醯尼进入妹妹的居室,却发现萨蒂显然是刚刚醒来。

  “萨蒂,你感觉怎么样?”卢醯尼还是有些担心。

  “没有什么,姐姐。我只是做了一个梦。”

  “什么梦?”

  卢醯尼有些好奇。仙人的梦境通常饱含着某种精确的预兆。能够打破萨蒂的修行规律的梦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梦见了我自己,穿着红色的纱丽,画着已婚妇女的妆容。她嘱咐了我一件事,但我不能将它宣之于口。”

  “那真好,萨蒂。”卢醯尼由衷地感到高兴,“至少现在你知道你的努力是有意义的,你会得到兽主的,你们的婚姻一定美满幸福。”

  萨蒂却不再说话了,简单的起身洗漱进餐之后,她又重新投身于修行之中,只是这次总有什么在干扰着她的思维。

  “萨蒂,将你在吉罗娑的第一滴眼泪留在木橘叶上。”

  这就是整个梦境的全部了,但不明原因的,萨蒂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悲伤,如果情绪能够具像化,那么整个世界都会淹没在汪洋大海之中。萨蒂惊异地发现,她对于修持欢喜戒不再足具那种强而有力的渴望,她仍然希望与大天成婚,但不再迫切,不再焦灼。

  也许是因为我已经知道这件事必然发生,因此放缓了脚步?萨蒂漫无边际地思索着。但如果我到吉罗娑居住了,为什么我还会哭泣呢?当我和大天结合之后,我还会为什么流泪呢?但她很快抛弃了这些无谓的想法,欢喜戒重新占满了她的心神,时轮依然有序地转动着,只是在灵魂的某处角落里面,始终存在着一个声音,“……将你在吉罗娑的第一滴眼泪留在木橘叶上……将你在吉罗娑的第一滴眼泪留在木橘叶上……”

  大天从冥想之中脱离,全知全能者短暂地陷入了迷茫之中。观想之中无知无识,无欲无求,但是仿佛被撕裂的痛楚惊扰了他的瑜伽之眠。然而也许只是一种错觉,疼痛没有原因,也没有留下佐证。大天用心神巡游宇宙,很快便发觉了世界的异常。

  萨蒂正在虔心修持欢喜戒,再过不久她就会成功了。他们即将结合,湿婆将方才的异常看做这件事的征兆,因为一切都不可能游离于三相神之外。他所认为的正是实际发生的,除非他自己欺骗了自己。

  萨蒂,萨蒂。湿婆咀嚼着这个名字,简短的两个音节,就像他一生的叹息。他不愿与萨蒂结合,因为没有开端就没有终结,没有生命就没有死亡。萨蒂与湿婆的婚礼是吉祥的象征,也是不幸的预言。他苛责萨蒂,苛责她的人性,也苛责她的神性,苛责她的爱意,也苛责她的磨难。但是世尊无时无刻不在心中这样呼喊着:

  “萨蒂,我的妻子,我的爱人,我的半身。如果你不是完满的,还有什么是完满的?如果你不是无瑕的,还有什么能不具有瑕疵?可是这个世界饱含缺陷,而你却为了拯救它,甘愿化身为达刹之女,将世界的缺陷等同于你的缺陷。于是你注定要走向死亡,而这个世界注定被我毁灭。我别无他法,萨蒂,我只能选择延长这种等待。”

  然而萨蒂的死亡就像一个钢印,被镌刻在她的生命里。甚至在她出生之前,就注定她将如何死去。她的死亡,就是她的一部分生命。现在就是时候了,湿婆应当准备起来,好让萨蒂在吉罗娑雪山上,得到这世间最为完满盛大的婚礼。湿婆也应当准备起来,好让萨蒂在亿万年后与他分离时,稍稍能够减轻内心的苦痛。他需要重新构思事件之间的逻辑,将一切必然串联起来,尽可能保存萨蒂的心性与爱情。从本质出发,萨蒂是因为达刹之女的身份而死的,因为达刹是生主,生主是这个世界的意志。当达刹逼死萨蒂的时候,整个世界都将萨蒂逼到了绝路上。萨蒂的遭遇是万千自性化身的遭遇,于是除了毁灭,世界已经无处可去。

  世尊心念一动,化身来到了吉祥的毗恭吒,毗湿奴与拉克什米点头致意。那罗延教导大天俗世的婚礼礼节,而吉祥天女用财富妆点这位准新郎的衣冠。以月为冠者完满无缺。当萨蒂终于呼唤大天时,他以恰当的姿态出现在爱人面前。

  “我完成了你我的修行,大天。任何事物都不再横亘在我们之间。父亲的意愿不可以,你的意愿也不可以。我应该得到你,你也应该得到我。”

于是寰宇震动,所有的生灵都欢悦起来,共同庆祝世界之主与宇宙之母的婚礼。梵天与辩才天通知生主达刹和钵罗苏底完善一切的准备,而萨蒂和湿婆共同履行着婚前的职责。吉祥的时刻到来时,在毗湿奴和拉克什米的拥护下,湿婆抵达了萨蒂所在的宫殿。他接受了达刹的顶礼,亦依照习俗给予了回应,众神无不感动。婚礼仪式上,当萨蒂的花环套上湿婆的脖颈、湿婆用朱砂点画萨蒂的前额时,两人都感觉到一种似曾相识的激情,那是无数循空之中,千千万万个萨蒂的里拉之中,无数的大天与萨蒂在结合时发出的甜蜜的叹息。

  神我和自性重新融化为至高梵,宇宙进入了最为茂盛的生长阶段,欣欣向荣,繁华昌盛。湿婆和萨蒂在雪山之巅上度过了不可计数的年月,他们像凡人夫妻一般生活,湿婆为萨蒂创作了戏剧、音乐以及诸多的艺术,吉罗娑充斥着女神欢乐的笑声。有时他们也会争吵,双方各执一词,毫不相让,但最终总会重回于好。湿婆将萨蒂抱在自己的怀里,用手指整理她散乱的纱丽和乌发,用嘴唇亲吻她脸颊上残存的泪珠。亲密无间的肢体接触总能消融言语嫌隙带来的痛苦,相互理解后是更为安宁、深沉的爱意。但突然之间,一切都结束了,世界在祭火之中失去了萨蒂,畏怖尊的愤怒灼烧着大地。当故事走到最终的结尾,如同野兽的湿婆穿行在吉罗娑的密林之中,行迹疯迷。忽然,一滴水珠落在他的发间。

  那是萨蒂已经隔世的眼泪。


——

*出自《天竺奇谭》

此时的湿婆与彼时的萨蒂相遇了。但是湿婆与萨克蒂是万有的,超越于时间之上的,因此不存在悖论。木橘叶是湿婆的化身,这样才能将已经变成shava的shiva带回从前。本文中萨蒂修行欢喜戒是成功的,并且不同于一般影视作品中“凡人”的形象,本文中的萨蒂更偏向于《摩诃伽梨》中的形象,是大时母得到了大时。萨蒂虽然不具备杜尔迦八相,但她有十慧母法相,清楚的认识到自己来到世界的使命、能力与局限。

墨蓝

杜尔迦的原型探索-Durga

声明:本篇探索基于Shri Gyan Rajhans的《The Goddess Durga: The Mother of the Hindu Universe》、Satya Kalra的《What Does Goddess Durga Symbolize?》、The Goddess Garden网站的《THE HINDU GODDESS DURGA》、维基百科、admin的《WHAT IS...

声明:本篇探索基于Shri Gyan Rajhans的《The Goddess Durga: The Mother of the Hindu Universe》、Satya Kalra的《What Does Goddess Durga Symbolize?》、The Goddess Garden网站的《THE HINDU GODDESS DURGA》、维基百科、admin的《WHAT IS GODDESS DURGA?》、Subhamoy Das的《Navadurga and the 9 Forms of the Hindu Goddess Durga》、《10 Weapons Of Goddess Durga And Their Significance》、Aadiya的《10 Weapons Of Goddess Durga: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创作,旨在探索杜尔迦的原型。






浪漫传说中的杜尔迦


                     可盐可甜的杜尔迦


在浪漫传说中,杜尔迦是库柏勒族人,努力研习着与女神库柏勒相同的行为举止,崇拜花羽。平日里将托尔作为表白对象在知道小爱是女生后自动成为小爱的“贴身女仆”。坚定地想要与东方爱、托尔进行三人结婚。平日里脱线呆萌,关键时刻却保持着超乎常人的冷酷与镇定。拥有强大的实力。与伊邪那美是从小玩到大的玩伴。在第六十六回中与阿努比斯、荷鲁斯、赫菲、伊邪那美去救援小爱。后在寻求力量时在八荣耀“罚”与七魔王“罪”中,选择七魔王之一“罪”。





杜尔迦的原型-Durga


和大部分角色一样,杜尔迦的原型是神话人物。杜尔迦的原型是印度神话中的Durga。Durga受到以女神为中心的教派Shakism的追随者的广泛崇拜,在Shaivism和Vaishnavism等其他教派也很重要。



名字含义


Durga(梵语:दुर्गा)的字面意思是“不可逾越”、“不可战胜、无懈可击”。它与Durg一词有关(दुर्ग) 意思是“堡垒,难以击败或通过的东西”。根据Monier Monier-Williams的说法,Durga是由dur(困难)和gam(通过,经历)两个词根派生而来的。根据Alain Daniélou的说法,Durga的意思是“超越失败”。其他含义可能包括:“无法轻易接近的人”、“不可战胜的女神”。还有一种说法是,“Durge durgati nashini”,意思是Durga是摧毁所有痛苦或消除痛苦的人。


        国内通常将Durga直译为“难近母”



形象


Durga被视为一个母亲般的形象,经常被描绘成一个美丽的女人,骑着狮子或老虎,拥有8~18只手臂并都携带武器,通常穿着红色纱丽。


                  身穿红色纱丽的Durga


Durga也被称为Triyambake(三眼女神)。她的左眼代表着欲望,象征着月亮;她的右眼代表行动,象征着太阳;她的中眼代表知识,象征着火焰。

              Triyambake形态的Durga


职能


Durga是母亲神、战争女神、力量与保护女神,与保护、力量、母性、破坏和战争有关。因此,Durga象征着神圣的力量,用来对抗邪恶和邪恶的负面力量。她代表着纯粹的力量,是女性和创造力的体现。






Durga手持的器物及其象征意义


Durga手持的器物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尽管各个版本里Durga手持的器物不尽相同,但不会超过以下具有象征意义的器物:


                   手持武器的Durga


剑象征着知识和智慧,象征着克服消极情绪的不理解和智力的融合。

三叉戟的三个点象征着人类的Gunas Satwa, Rajas和Tamas,即过去、现在和未来。三叉戟也象征着以及普遍的循环,创造,保存和破坏。三叉戟的使用者被认为是所有这些三位一体的主人。这意味着Durga是超越时间的限制并统治了时间。

神轮代表生命的领域,象征着创造的中心,象征着Durga提供阴性力量使宇宙运动。也意味着整个世界都屈从于Durga的意志,听从她的指挥。

霹雳象征着坚定的精神,象征着性格的坚定, 决心和至高无上的权力,也象征着武器的力量和坚不可摧。

弓箭的结合象征着宇宙的运转,能量的转化。箭代表人们应该坚定不移,专注于自己的目标。弓表明一个人应该自己有独立实现目标的潜力。

矛象征着人类克服生活中所有障碍的隐藏力量,象征着吉祥,也代表着纯净、炽热的力量。矛也是力量和勇气的象征。

海螺是创造的原始声音的Om象征,有能力摧毁所有的负面力量。

 莲花代表智慧,以及通过知识获得的解脱,象征着奉献和臣服。

神棍象征着在与邪恶作斗争时不惧怕后果的精神。

蛇象征着阳性力量。

盛有圣水的水壶象征着纯洁、智慧和生命。

神斧象征着力量具有创造与毁灭的双重性质。

手印(印度修行或舞蹈中手指或双手的姿势)象征着对信徒的祝福。

Durga身上的光芒象征着她作为战争女神的职责,即驱逐邪恶和黑暗。

有些图像或雕像中,Durga手持铃铛、盾牌,但并未找到铃铛与盾牌的象征意义。




坐骑


      Durga坐骑通常为通常老虎或狮子


Durga经常被描绘成骑在狮子或老虎身上,这代表着权力、意志和决心。Durga骑着野兽表明她拥有无限的力量,并用它来保护美德和消灭邪恶,也提醒着人们应克服身上的负面情绪。



杜尔迦九相


和其他印度神祇一样,Durga也有自己的面相,这些化身被统称为Navadurga,直译为杜尔迦九相。对印度教徒来说,杜尔迦九相的每种面相都被赋予独特的力量和特征。当Durga被等同于Parvati时,杜尔迦九相和十慧母会被一并归为Parvati的化身。

虔诚的印度教徒会在一个名为Navaratri的九夜节日中庆祝Durga,该节日在9月底或10月初举行,具体取决于它在印度的阴阳历上的时间。Navaratri的每一个夜晚都会敬奉杜尔迦九相中的一位。他们在Navaratri的九个晚上,按照祈祷、唱歌和仪式的顺序阅读每一个Navadurga,以此来祈福。




01

Shailaputri

    国内通常将Shailaputri翻译为“山之女”


Shailaputri,杜尔迦九相中的第一相。Navaratri以一个礼拜和庆祝之夜开始,纪念Durga的化身Shailaputri,她的名字的意思是“山脉的女儿”。她也被称为Sati Bhavani、Parvati或Hemavati,是喜马拉雅山国王Hemavana的女儿。Shailaputri被认为是Durga最纯粹的化身,也是自然之母。在肖像画中,她骑着公牛,手持三叉戟和莲花。莲花代表纯洁和虔诚,而三叉戟上的尖头代表过去、现在和未来。


02

Brahmacharini

 国内通常将Brahmacharini翻译为“梵修母”


Brahmacharini,杜尔迦九相中的第二相。在Navaratri节的第二天,印度教徒崇拜Brahmacharini,其名字的意思是“一位虔诚节俭的人”。她以伟大的力量和神圣的恩典启迪了我们Durga的壮丽化身。Brahmacharini右手拿着一个念珠,代表着为纪念她而背诵的印度教特殊祈祷,左手拿着一件水器,象征着婚姻的幸福。印度教徒相信她赋予所有崇拜她的信徒幸福、和平、繁荣和恩典。她是通往解放的道路,被称为Moksha。


03

Chandraghanta

国内通常将Chandraghanta翻译为“月铃母”


Chandraghanta,杜尔迦九相中的第三相,在Navaratri节的第三晚庆祝。Chandraghanta代表着生活中的和平、安宁和繁荣。她的名字来源于她额头上的chandra(半月),形状像一个ghanta(铃铛)。Chandraghanta很迷人,有着金色明亮的肤色,骑着一头狮子。和Durga一样,Chandraghanta有多条肢体,通常有10条,每条肢体都拿着一把武器,还有三只眼睛。她无所不知,时刻保持警惕,随时准备与来自任何方向的邪恶作斗争。


04

Kushmanda

   国内通常将Kushmanda翻译为“热胎母”


Kushmanda,杜尔迦九相中的第四相,在Navaratri节的第四晚庆祝。Kushmanda的名字的意思是“宇宙的创造者”,因为她是给黑暗宇宙带来光明的人。与Durga的其他表现形式一样,Kushmanda有多个肢体(通常为8或10个),她在其中持有武器、闪光、念珠和其他神器。闪光特别重要,因为它代表了她给世界带来的闪光。库什曼达骑着一头狮子,象征着​面对逆境时的力量和勇气。



05

Skandamata

   国内通常将Skandamata翻译为“战神母”


Skandamata,杜尔迦九相中的第五相,在Navaratri节的第五晚庆祝。Skandamata是Skanda或Lord Kartikeya的母亲,在与阿修罗的战争中,她被众神选为领袖。她在Navaratri节的第五天受到崇拜。Skandamata坐在一朵莲花上,有四只手臂和三只眼睛,强调她纯洁而神圣的本性。她右上臂抱着婴儿Skanda,右手拿着一朵莲花,莲花微微向上抬起。她用左臂祝福印度教信徒,左手拿着第二朵莲花。


06

Katyayani

    国内通常将Katyayani翻译为“迦旃衍尼”


Katyayani,杜尔迦九相中的第六相,在Navaratri节的第六晚庆祝。Katyayani有着狂野的头发和18只手臂,每只手臂都抓着一把武器。她出生在神的怒火中。她的身体发出光芒,黑暗和邪恶无法隐藏。尽管她的外表如此,印度教徒相信她能给所有崇拜她的人一种平静和内心平静的感觉。和Kushmanda一样,Katyayani骑着一头狮子,随时准备对抗邪恶。


07

Kalaratri

        国内通常将Kalaratri翻译为“时夜”


Kalaratri,杜尔迦九相中的第七相,在Navaratri节的第七晚庆祝。Kalaratri也被称为Shubhamkari;她的名字的意思是“行善者”。她是一个看起来可怕的神,肤色黝黑,头发蓬乱,有四只胳膊和三只眼睛。她戴的项链发出闪电,火焰从她的嘴里射出。和毁灭邪恶的女神Kali一样,Kalaratri有着黑色的皮肤,被视为印度教信徒的保护者,既值得尊敬,也值得恐惧。她左手拿着一把金刚或尖刺棒和一把匕首,这两样东西她都用来对抗邪恶势力。与此同时,她的右手向信徒招手,为他们提供保护,使他们免受黑暗之害,减轻所有恐惧。


08

Mahagauri

     国内通常将Mahagauri翻译为“皓母”


Mahagauri,杜尔迦九相中的第八相,在Navaratri节的第八晚庆祝。她的名字,意思是“非常白”,指的是她从身体散发出的明亮的美丽。印度教徒相信,通过向Mahagauri表达敬意,所有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罪恶都将被洗去,内心深处会被赋予平静。她穿着白色衣服,有四只手臂,骑在印度教最神圣的动物之一公牛身上。她的右手摆出减轻恐惧的姿势,右下手拿着一把三叉戟。左上侧的手拿着一个damaru(一种小鼓),而下侧的手被认为是为了祝福她的信徒。


09

Siddhidatri

   国内通常将Siddhidatri翻译为“予神通母”

  (不知道为什么Siddhidatri这张老被屏蔽)


Siddhidatri,杜尔迦九相中的第九相,在Navaratri节的最后一晚庆祝。她的名字的意思是“超自然力量的赋予者”,印度教教徒相信她会给所有的神和信仰的奉献者祝福。Siddhidari赋予那些吸引她的人智慧和洞察力,印度教教徒相信她也可以为崇拜她的神做同样的事情。像Durga的其他一些表现形式一样,Siddhidari骑着一头狮子。她有四肢,带着一把三叉戟、一个叫做Sudarshana的旋转圆盘、一个海螺壳和一朵莲花。海螺被称为shankha,代表长寿,而旋转的圆盘象征灵魂或永恒。



除此之外,Kali,、Bhagvati,、Bhavani、 Ambika、Lalita、 Gauri,、Kandalini、 Java 、 Rajeswari等神有时也被认为是Durga的化身。

    在一些版本里,Kali是Durga的化身

         (被马赛克的是阿修罗的头)


为了崇拜这位女神,人们背诵了108个女神的名字,通常被称为“Durga的Ashottarshat Namavali”。








起源与演变


历史学家Ramaprasad Chanda在1916年表示,Durga在印度次大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演变。根据Chanda的说法,Durga的一种原始形式是“Himalaya人和Vindhyas人崇拜的山神融合”的结果,Abhiras的神被概念化为战争女神。在Virata Parvan stuti和Vaishnava中,女神被称为毗湿奴的MāhāMāyā或Yoganidrā。这些进一步指出了她的Abhira或Gopa起源。Durga随后转变为Kali,成为毁灭一切时间的化身,而她的各个方面则以原始能量(Adya Sakti)的形式出现,融入轮回(轮回)概念,这一概念建立在吠陀宗教、神话和哲学的基础上。

Durga一词和相关术语出现在吠陀文献中,如《梨俱吠陀》赞美诗4.28、5.34、8.27、8.47、8.93和10.127,以及《阿他吠陀》第10.1和12.4节。一位名叫Durge的神出现在Taitiriya Aranyaka的第10.1.7节中。虽然吠陀文献使用了杜尔迦一词,但其中的描述缺乏后来印度教文献中关于她的神话细节。重要的是,吠陀文本得出的结论是,杜尔迦是婆罗门教的至高无上的神和绝对真理的一方。

类似Durga的雕像可能可以追溯到印度河文明。根据Asko Parpola的说法,一枚来自Kalibangan的圆柱形印章显示了“一个Durga式的、与老虎有关的战争女神”。对Devi的崇敬,神的阴性力量,首次出现在公元前10世纪的《梨俱吠陀》上。

Devi的绰号与Durga同义,出现在奥义书文献中,如公元前5世纪《蒙达卡奥义书》第1.2.4节中的Kali。

在古印度史诗时期,也就是共同时代开始前后的几个世纪里,Durga以各种形式作为一个独立的神出现。《摩诃婆罗多》中的Yudhisthira和Arjuna两个角色都向Durga唱赞美诗。她以Vishnu的颂词和Pradyumna祈祷的形式出现在Harivamsa。公元前一千年早期至晚期的各种《往世书》专门讲述了与Durga有关的前后矛盾的神话。其中,《Markandeya Purana》和《Devi-Bhagavata Purana》是关于Durga的最重要的文本。Devi Upanishad和其他Shakta Upanishads大多创作于9世纪或之后,将与Durga有关的哲学和神秘推测呈现为Devi和其他称谓,将她与Brahman 和 Atman(自我、灵魂)等同。

在Narada Purana中,Durga被认为是Lakshmi的一种形态。在Vishnu Purana和Garuda Purana中,Lakshmi被认为是Prakriti(Mahalakshmi),并被确定为三种形态——Sri、Bhu和Durga。在Lakshmi Tantra等Pancharatra文本中,Lakshmi将Durga作为她的形态之一,并在杀死阿修罗Durgamasura后获得了Durga这个名字。这些文本将Durga认定为Vishnu的“māyā”。

史诗证据表明,无论她的出身如何,Durga是一位古老的女神。公元6世纪早期Siddhamatrika的铭文,如Maukhari时代的Nagarjuni洞穴,已经提到了她战胜Mahishasura的故事。

专门研究印度女神的宗教研究教授David Kinsley表示,考古发现表明,大约在公元4世纪,Durga的这些图像特征在整个印度次大陆都很常见。一些神庙中的Durga图像是Mahavidyas或Saptamatrkas(七位母亲被认为是Durga的形态)的一部分。她在主要印度教神庙中的神像比如Varanasi的浮雕艺术品,展示了Devi Mahatmya的场景。

在Vaishnavism中,Durga和她的狮子被认为是女神Lakshmi的三个外表或形态之一,另外两个是Sri和Bhu,取代了Niladevi。根据Tracy Pintchman教授的说法,当Lord Vishnu创造了prakriti的gunas时,出现了三种形态的Lakshmi,Sri、Bhu和Durga。Sri由sattva组成,Bhu作为rajas,Durga作为tamas。

根据毗湿奴派的传统,Durga是Yogamaya的各种称呼和化身之一,Vishnu的幻力化身。Durga经常被概念化为Vishnu的妹妹。


国内通常将Vishnu音译为毗湿奴,Vishnu直译为“保护者”,是印度教的护世神


Durga在印度神话中以多种形式和名称出现,但最终所有这些都是一个女神的不同方面和表现。在必要的时候,她被认为是可怕的、具有破坏性的,但在需要的时候,却是仁慈的、有教养的。虽然她的拟人化图标很常见,比如她骑着狮子和拿着武器的图标,但印度教传统使用无偶像形式和几何图案(yantra)来记住和崇敬她所象征的东西。

Durga偶尔会被尊为独身女神。但Shaktism传统包括对Shiva和Durga的崇拜,Shaktas认为Durga是Shiva的配偶。此外还有Lakshmi、Saraswati、Ganesha和Kartikeya,他们被Shaktas认为是Durga的孩子。



传说


1、斩杀Mahishasura


Mahishasura是一个半水牛阿修罗,为了取悦创造者梵天,他做了严厉的苦修。几年后,Brahma对他的虔诚感到高兴,出现在他面前。阿修罗睁开眼睛,向Brahma祈求不死。Brahma拒绝了,说所有人都有一天必须死去。然后,Mahishasura想了一会儿,说道只有女人才能杀死他。Brahma赐予了恩惠,然后消失了。Mahishasura开始折磨无辜的人。他俘虏了Svarga,没有任何恐惧,因为他认为女人是无能为力和软弱的。天神很担心,他们去了Trimurti。Trimurti人结合了他们的力量,并赋予了他们神圣能量的总和的物理形态,Adi Shakti,一个拥有许多手臂的女战士。(另一个版本是Lakshmi、Saraswati、Kali共同创造了Durga)喜马拉雅山的化身Himavan送了一只狮子作为她的坐骑。Durga骑着她的狮子出现在Mahishasura面前,阿修罗化身为不同的形态并攻击女神。每次,Durga都会摧毁他的形态。最后,Durga在Mahishasura变身为水牛时用她的三叉戟杀死了他。


             Durga斩杀Mahishasura




2、幻力女神


Vishnu让Durga将Devaki的第七个孩子转移到Rohini的子宫里,以及作为Yashoda和Nanda的幼女出生在地球上,这样她就可以和Krishna交换。当Kamsa试图杀死她时,她戴着柠檬花环,展现了她十八臂女神的真实形象。女神宣布杀害Kamsa的凶手已经出生,然后就消失了。


                  戴着花环的Durga



相关节日


Durga puja


根据Markandeya Purana,Durga Puja可以进行9天或4天(按顺序最后四天)。为期四天的Durga Puja是孟加拉、奥里萨邦、阿萨姆邦、贾坎德邦和比哈尔邦的一个重要年度节日。根据印度教的月历,它被安排在阿什维纳月,通常在9月或10月。由于它是在Sharad(字面意思是杂草季节)庆祝的,因此被称为Sharadiya Durga Puja或Akal Bodhan,以区别于最初在春天庆祝的节日。人们通过用粘土制作Durga的特殊彩色塑像、背诵Devi Mahatmya文本、祈祷和狂欢九天来庆祝这个节日。之后,人们载歌载舞,将Durga带出游行队伍,然后将其浸入水中。Durga Puja是印度东部和东北部各州举行大型私人和公共庆祝活动的场合。

Durga胜利的日子被称为Vijayadashami(孟加拉语为Bijoya)、Dashain(尼泊尔语)或Dussehra(印地语)——这些词的字面意思是“第十天的胜利”。

这个节日是印度教的古老传统,但尚不清楚这个节日是如何以及在哪个世纪开始的。14世纪幸存的手稿为Durga Puja提供了指导,而历史记录表明,至少从16世纪开始,皇室和人就在赞助大型Durga Puja公共庆典。Somadeva的11世纪或12世纪耆那教文本Yasatilaka提到了一个由国王和他的武装部队庆祝的献给战士女神的节日和年度日期,该描述反映了Durga Puja的特点。

在孟加拉的英国统治期间,Durga Puja的声望有所提高。在印度教改革派将Durga认同为印度之后,她成为了印度独立运动的偶像。加尔各答市以Durga Puja而闻名。



Dashain


在尼泊尔,献给Durga的节日被称为Dashain(有时拼写为Dasain),字面意思是“十”。

Dasain是尼泊尔最长的国定假日,也是锡金和不丹的公共假日。在Dasain期间,杜尔迦被分为十种形态供奉 (Shailaputri, Brahmacharini, Chandraghanta, Kushmanda, Skandamata, Katyayani, Kalaratri, Mahagauri, Mahakali and Durga) 。在尼泊尔,每天供奉一种形态。这个节日包括一些社区的动物祭祀,以及购买新衣服和赠送礼物。传统上,这个节日庆祝15天,前9天由信徒通过纪念Durga和她的思想来度过,第10天标志着Durga战胜了Mahishasura,最后5天庆祝善战胜恶。

在最初的九天里,虔诚的印度教徒在为期九天的节日中逐一冥想杜尔迦的九个化身,即Navadurga。一些Shaktas将Durga作为自然母亲的象征和存在而崇拜。在南印度,尤其是安得拉邦,人们也会庆祝Dussera Navaratri,女神每天都会打扮成不同的Devi,所有这些都被认为是等同于Durga的,但却是Durga的另一个方面。



其他文化


在孟加拉,为期四天的Sharadiya Durga Puja是印度教徒最重要的宗教节日,全国各地都在庆祝,Vijayadashami是全国性的节日。在斯里兰卡,以Vishnu为象征的Vaishnavi的Durga受到庆祝。斯里兰卡侨民延续了这一传统。





影响


Durga崇拜遍布印度次大陆,东南亚。Durga的神庙,崇拜和节日在印度次大陆的东部和东北部特别受欢迎。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孟加拉都有关于Durga的节日。在越南、柬埔寨、印度尼西亚都有Durga的雕像。佛教的Palden Lham和Butsu-moo以及Tārā、耆那教的Sacciya mata、锡克教的Guru Gobind Singh均与Durga有关联。

作为母亲女神的Durga是Bankim Chandra Chatterjee在印度独立运动期间创作的歌曲《Vande Mataram》的灵感来源,这首歌后来成为印度的官方国歌。Durga出现在印度民族主义中,巴拉特·玛塔即印度母亲被视为Durga的一种形态。这完全是世俗的,符合杜尔迦作为母亲和印度人保护者的古老意识形态。她出现在流行文化和宝莱坞大片中。印度军队使用印度斯坦语短语,如“Durga Mata ki Jai!”和“Kaali Mata ki Jai!”。任何为善良和正义而战的女性都被认为具有Durga精神。












碎碎念:前期的男主之一,后期变主要男配了。为什么杜尔迦戏份少了那么多?是杜尔迦过于可爱让hehe改变剧情了?还是杜尔迦的戏份在后边,结果浪漫传说不知道为什么仓促完结导致杜尔迦的戏份没有了?总之杜尔迦的待遇emmm……让我感觉怪怪的ㄟ(▔ ,▔)ㄏ

黑豆浆

【湿毗】识伊

  配对:维托巴(毗湿奴)x楼陀罗(湿婆)


简介:维托巴遇到了一个要克服毁灭的苦行者。


注:内容纯属虚构


  神可以教会人很多东西,但唯独教不会永恒。


  伊的信徒有很多,伊名维托巴。


  伊有时会变成大肚子的大叔帮农民犁地,伊有时会变作一个小孩,装作不经意地发现某某遗失的物件,偶尔还会变成一个小姑娘,在村口和耳聋的农妇闲谈,毕竟没人愿意和一个聋子交谈,唯有神。


  一日潘杜兰加来了个苦行者,整日单手倒立在菩提树下,树叶落了一身,泥土扬进他嘴里,亦是不动弹。村里人有在一旁闲谈的,...

  配对:维托巴(毗湿奴)x楼陀罗(湿婆)


简介:维托巴遇到了一个要克服毁灭的苦行者。


注:内容纯属虚构


  神可以教会人很多东西,但唯独教不会永恒。


  伊的信徒有很多,伊名维托巴。


  伊有时会变成大肚子的大叔帮农民犁地,伊有时会变作一个小孩,装作不经意地发现某某遗失的物件,偶尔还会变成一个小姑娘,在村口和耳聋的农妇闲谈,毕竟没人愿意和一个聋子交谈,唯有神。


  一日潘杜兰加来了个苦行者,整日单手倒立在菩提树下,树叶落了一身,泥土扬进他嘴里,亦是不动弹。村里人有在一旁闲谈的,有走上前去磨磨蹭蹭甚至攻击的,也有善心的走上前给他喂牛奶,但唯独不见神。


  因为他的愿望神也不能满足——他想理解永恒。


  但这实在太难。维托巴清楚,若自身不永恒,又如何能理解永恒呢?维托巴试图让苦修者明白,永恒对于凡人来说永远是一种只能接近却无法触及的东西。就算神亦是要受到毁灭的。


  人们看见这苦行者苦行了如此之久,却仍没能如愿,不由得开始怀疑起维托巴是否真的存在来。第一座维托巴的神像倒在泥土中的时候,苦行者仍未放弃他的倒立。一个误以为他和她两情相悦——因为她以为他时常倒立在这里听她的心事——的女子在出嫁的前一天来找他私奔,他也不动。


  他倒立着,像一根深到能扎进地界的钉。他的沉默是一种无声的力量,影响着潘杜兰加的每一个人。


  就在人们以为他会一直这样下去,倒立一辈子,竭尽一生的时候,他动了。


  有世仇的邻村人杀进这个村要报仇雪恨,老少妇孺奔走躲避刀杵,他缓缓眨动了一下眼睛。一个黑肤少年朝他奔来,抱住他撑着地面的手臂,沾染鲜血的面上满是哀求:“救救我,楼陀罗!”


  伊竟知道他的名字。


  伊温热的鲜血喷溅在楼陀罗的脸上,唇上,耳垂上,仿佛某种狂乱痴吻的余韵。楼陀罗瞪大了眼睛,一把长刀朝他的手臂砍来,他立刻以掌拍地,即可起身,那少年趴在地上,鲜血染满了黄衣,生死却不知。


  楼陀罗一无所有。长刀再度砍来,映出一张凶残的被仇恨浸染的面容。楼陀罗没有动,那刀却一分为二,坠落在地。紧接着飞来一把三叉戟,楼陀罗扬手一握,顺畅周转,便将周身密密麻麻的敌人扫倒一片。楼陀罗弯下腰抱起那黄衣少年,背后便又袭来一把刀,砍断了楼陀罗身上的菩提子,楼陀罗便抓起那堆菩提子一扔,又是一片哀嚎响起,便彻底没了声音。


  楼陀罗感到微弱的呼吸洒落在颈侧,于是他慢慢地抬起了手,慢慢地抬起了脚————


  “别跳,我头晕。”那少年诈尸道,语气十分熟稔。


  楼陀罗放下手道:“伊识我。”


  “不认识。”


  “你是神。”楼陀罗肯定道。


  少年摸了一把脸上的血:“我像吗?”


  “伊是神。”楼陀罗重复道。


  “好好好,说的好像你不是一样,楼陀罗。”维托巴无奈道,“你要什么?”


  “告诉我永恒。”同样被揭穿身份的苦行者道。


  “如果你不知道的话,我更不知道了。”维托巴微微一笑,“虽然我一直都在护持这个世界,但劫灭终会到来,还有什么比毁灭更永久吗?你可以去问你的本相湿婆,你也可以去问我的本相那罗延那,但你为何选择我。”


  “伊总在帮一些小事。”楼陀罗道,“伊变成小孩为渴望孙子的老人送终,伊变成妇人手里的棒槌,去揍其家暴的丈夫,伊把婆罗门的书变成一片空白。尽管伊知道灵魂终将归于你我。”


  维托巴轻快地点头:“所以你不能问我一些简单点的东西吗?”


  “伊告诉我如何如何克服毁灭。克服毁灭,便是永恒。”


  “你还记得你是毁灭神吗?不,我不会告诉你这个。”


  “那么伊知道。”楼陀罗道,“还请指教。”


  维托巴垂下眸子,一番思量,复又抬起,学着楼陀罗拿腔拿调:“伊请俯首。”


  楼陀罗低头看着维托巴,不明就里。伊吻住楼陀罗的唇,感到身上的手臂突兀搂得很紧,伊感觉够了,便要移开唇,楼陀罗却不放。这便是伊犹疑的原因。楼陀罗似乎不太熟悉亲吻这种事,吻杂乱地落在维托巴的唇,脸颊,额头,眼睑上,而后伊被亲得有些恍惚,便开始猜测是不是楼陀罗好心在替自己洗去脸上的血迹。伊确实从楼陀罗的唇上尝到了自己的鲜血。


  伊替楼陀罗解下了不论是之前倒立还是方才战斗都不曾离了躯体的虎皮裙。


伊在楼陀罗身下喘息着,请求放过,然而楼陀罗只是像某种听不懂人类语言的野兽般用锐利的爪钳住他的腰,伊脊背的伤痕又冒出些新鲜血液来,转瞬便被湿热吞噬。伊从地面断落的刀片中看见自己与楼陀罗,便把头埋在胳膊构筑的堡垒下,忍不住咬住自己的唇来克制呻吟,楼陀罗便用手臂强制揽过他的腰腹把他向上抬,失控地咬住他的脖颈,伊被楼陀罗向上顶,仿佛他打算这样送伊回毗宫吒。

  

  伊告诉楼陀罗这就是克服毁灭的方法。








后记:


楼陀罗:伊告诉过别人这种方法吗?


维托巴:这种方式只针对于毁灭。


楼陀罗:告诉我它的名字。


维托巴:爱。


楼陀罗:伊的理解和我不同。


维托巴:我本来打算点到即止的,谁知……


楼陀罗:伊要罚?


维托巴:罚你帮我放一百头牛。






阿撒泻勒
 韦驮菩萨,又称韦陀天,梵文:...

 韦驮菩萨,又称韦陀天,梵文:Skanda 。佛教护法诸天之一,是佛教中护法金刚力士的代表之一。凡有规模的寺庙大多供韦陀尊天菩萨像,因为韦陀菩萨是佛祖的护法神,也是佛法的护法神,也护修行佛法的众生,寺庙供奉韦陀意为护寺安僧,相传释迦牟尼涅盘时,诸天和众王把佛陀火化后的舍利子分了,各自回去建塔供养。韦驮也分得一颗佛牙,正准备回天堂。一个捷疾鬼浑水摸鱼,偷走一对佛牙舍利,撒腿就跑。韦驮奋起直追,刹那间将捷疾鬼抓获,夺回了佛舍利。诸天和众王纷纷夸奖韦驮能驱除邪魔外道、保护佛法。于是,韦陀被人们称为护法菩萨。 

  

  非佛教用途不可商用,佛教用途可以商用

 韦驮菩萨,又称韦陀天,梵文:Skanda 。佛教护法诸天之一,是佛教中护法金刚力士的代表之一。凡有规模的寺庙大多供韦陀尊天菩萨像,因为韦陀菩萨是佛祖的护法神,也是佛法的护法神,也护修行佛法的众生,寺庙供奉韦陀意为护寺安僧,相传释迦牟尼涅盘时,诸天和众王把佛陀火化后的舍利子分了,各自回去建塔供养。韦驮也分得一颗佛牙,正准备回天堂。一个捷疾鬼浑水摸鱼,偷走一对佛牙舍利,撒腿就跑。韦驮奋起直追,刹那间将捷疾鬼抓获,夺回了佛舍利。诸天和众王纷纷夸奖韦驮能驱除邪魔外道、保护佛法。于是,韦陀被人们称为护法菩萨。 

  

  非佛教用途不可商用,佛教用途可以商用

阿撒泻勒
  曼殊室利,文殊菩萨,佛教菩...

  曼殊室利,文殊菩萨,佛教菩萨名,梵文Maňjuśrī的音译,略称“文殊”,意为“妙德”“妙吉祥”。

  曼殊室利,文殊菩萨,佛教菩萨名,梵文Maňjuśrī的音译,略称“文殊”,意为“妙德”“妙吉祥”。

阿撒泻勒
  观世自在,观世音菩萨,佛教...

  观世自在,观世音菩萨,佛教菩萨名,为梵文Avalokiteśvara的意译,亦译作“光世音”“观自在”音译“阿婆卢吉低舍婆罗”“阿缚卢枳多伊湿伐罗”。阿弥陀佛的左胁侍。

  

  佛家可以商用,非佛家禁止商用,需署名。

  观世自在,观世音菩萨,佛教菩萨名,为梵文Avalokiteśvara的意译,亦译作“光世音”“观自在”音译“阿婆卢吉低舍婆罗”“阿缚卢枳多伊湿伐罗”。阿弥陀佛的左胁侍。

  

  佛家可以商用,非佛家禁止商用,需署名。

CHRONICLE—ALICE「爱丽C」

看完了2022《梵天神器》印度神话歌曲奇幻电影。

是2022年最华丽的歌舞电影之一了,我看完还是蛮痛快的(也融合了DJ·新旧结合)不会有以往那种刻板印象特浓郁的“印度尬舞味”..每一场歌舞桥段的视听观感是很舒服的,歌曲唱的也一如既往的温柔悦耳澎湃史诗(后者指战斗方面,特有渲染力!还得是本土文化的独有气息)|剧情剧本方面当然俗套啦,可是当做爆米花范畴电影来看我认为特别及格也特别痛快啊!虽然有百分之60的部分在走“恋爱公路”路线,可这其中也不乏有高质量的追车打斗戏,看的挺紧张的。虽然电影2小时之久,但高潮后劲还是很足!至少不会让人觉得不过瘾(还附赠续集伏笔)

———

主题是【爱......

看完了2022《梵天神器》印度神话歌曲奇幻电影。

是2022年最华丽的歌舞电影之一了,我看完还是蛮痛快的(也融合了DJ·新旧结合)不会有以往那种刻板印象特浓郁的“印度尬舞味”..每一场歌舞桥段的视听观感是很舒服的,歌曲唱的也一如既往的温柔悦耳澎湃史诗(后者指战斗方面,特有渲染力!还得是本土文化的独有气息)|剧情剧本方面当然俗套啦,可是当做爆米花范畴电影来看我认为特别及格也特别痛快啊!虽然有百分之60的部分在走“恋爱公路”路线,可这其中也不乏有高质量的追车打斗戏,看的挺紧张的。虽然电影2小时之久,但高潮后劲还是很足!至少不会让人觉得不过瘾(还附赠续集伏笔)

———

主题是【爱+火=光】

所以我趣!我想到了去年的梗歌《爱如火》~天哪!完全可以用这首歌恶搞剪辑这电影哇~应该特有趣。

不过这歌名也完美应和电影内核主题,一点也挑不出毛病....

接下来又是我的“有段联想”时刻:我最爱的《爱丽丝疯狂回归》游戏,主角爱丽丝也带“爱”,她的PTSD是“火”。又地狱笑话了是吧!

回到电影本身“爱火光”对男女主(小情侣/爱情主线)起到最为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推进整个故事发展的麦高芬;虽然俗套的设计但演绎的很有情绪渲染感,毕竟这一对戏里戏外都是新婚小夫妻呢,爱情戏份看的很自然很舒服,两位颜值也很高;我感觉这电影甚至可以当做她两秀恩爱的大型撒狗粮MV,所以直接把电影名改叫《爱如火》不香吗?

 

———

在视觉特效方面,很佩服当今印度的影视工业技术了。虽然依旧能看到一些美术上的瑕疵,对我来说很足够了;特别后期火特效蛮多的,在此夸夸“控火歌舞”那段赏心悦目...同时这电影后半段可当做“喜马拉雅山宣传MV”,运镜也特好(全片皆是)

整个电影下来,除了男女主外,最高光的有2个角色。

第一个是【烛龙】,形象造型可参考“旺达/猩红女巫”,特别她第一镜出场太幻视出戏了!不过这么纯粹的帅气暗黑女反派很少见,也是本片一大看点和动力,疯狂夸夸!

第二个是【修道院老大】是一上了年纪的白胡子老头,形象气质和声音都特别特别有气质有味道!一查好家伙他是印度国宝级人物(阿米达普·巴强 Amitabh Bachchan)  

关于这电影的大概别的没啥好说的,至少用电影的奇幻视听手法秀了一波印度神话的高光,可以值得“感受感受”。

但...作为本土故事却没能将自家神话的精髓内容输出的有包袱,在这点上反而逊于漫威的“同款”印度神话的《月光骑士》美剧。

——

·男主有个镜头用手释放出“火焰问?号”

·(图3)这个修道院房屋整体联想到《魔法满屋》...

  

  

↓——最后以喜欢的台词收尾——↓

『咔嚓』

『没有比爱更厉害的法宝』

『火会摧毁一切,但也会照亮一切』


浮舟

《自译迦楼罗往世书·第一章》

(如有差误敬请提出…!)


1 以法度为其牢固根茎,以吠陀经为枝干,以往世书为茂盛的枝条,以祭祀为花解脱为果——马杜苏丹树繁茂生长。

2 在奈弥阿,不眠之域,贤者首那卡(Saunaka)等人为到达天界而举行了数千年的祭祀。

3-5 那些先贤曾在一个清晨恭敬地向祭火奉上贡品,并向坐在那里的尊贵的多闻者(Sûta)询问道——

圣人们说:“给予人幸福的光明者已经被您所描述。现在我们想要听一听给人以恐惧的阎魔(Yama)的骇人之处。同时我们也想听无常世的苦难与消除痛苦的方法。请明示我们此世、彼世中的苦难。”

6 多闻者说:“听着吧,我愿讲......

(如有差误敬请提出…!)


1 以法度为其牢固根茎,以吠陀经为枝干,以往世书为茂盛的枝条,以祭祀为花解脱为果——马杜苏丹树繁茂生长。

2 在奈弥阿,不眠之域,贤者首那卡(Saunaka)等人为到达天界而举行了数千年的祭祀。

3-5 那些先贤曾在一个清晨恭敬地向祭火奉上贡品,并向坐在那里的尊贵的多闻者(Sûta)询问道——

圣人们说:“给予人幸福的光明者已经被您所描述。现在我们想要听一听给人以恐惧的阎魔(Yama)的骇人之处。同时我们也想听无常世的苦难与消除痛苦的方法。请明示我们此世、彼世中的苦难。”

6 多闻者说:“听着吧,我愿讲述那给善行者以福报、给罪人以惩罚的阎罗之道。”

7 当此道由毗娜达之子(Vainateya,即迦楼罗)向受祝福的毗湿奴问起时,它被如此解释,正像我将为您讲述以消除您困惑的一般。

8-9 曾有一次,万福的毗湿奴大神,大导师,在外琨塔中悠然闲坐时,毗娜达的儿子恭敬地向他鞠了一躬,并问——

迦楼罗说:各种形式的奉献途径您已为我讲明,而且啊,闪亮的人,我已被告知牺牲者的最高目标。

10 现在我想听听背离了对您的虔诚的人所经受的,那可怖的阎魔之道

11 主的名字容易宣之于口,受控制(而选择念或不念)的是我们的舌头。唉,向那些下地狱的可恶家伙道别吧。

12 那么,主啊,请告诉我,罪人们如何产生又将遭受何种惩罚。

13 万福的主说:听着罢,众鸟之王,我将讲述那对罪人来说,即便只是听听也足以心惊胆寒的阎魔之道。

14-16  迦楼罗啊,那些在罪孽中找寻快乐的人,缺乏同情心与正义感的人,同恶棍交好的人,厌恶真经与善行、自满、固执、陶醉于财富带来的骄傲的人,不敬神灵、没有神性、多虑迷惑的人,陶醉于欲性之乐的人——将堕入地狱。

17 执着于追求智慧的人将迈入更高的境界,罪孽深重的人只能悲惨地遭受地狱折磨。

18 听听这个世界的苦难如何加诸于罪人身上,他们死后又经历了何种折磨。

19 根据他所种下的福报恶果,作为他行为的结果,一些疾病纷至沓来。

20 而后强有力的死亡就像一条毒蛇不意而来,纵然身心具苦,也焦急渴望活下去。

21-24 虽仍生而不厌,但只能受着亲属照顾,身体年老衰弱、濒临死亡,住在房子里就如同一条家犬般,吃着嗟来之食。生病之时消化不良、少食少动,眼睛因缺乏活力而上翻,浓痰卡嗓,喉咙阻滞、呼吸困难,死亡近在眉睫,虽被悲恸的亲人团团围住不断问话却一个字也答不出——他老早就已被死的套索拴牢。

25 如此这般,他的精神因亲人而应接不暇又无法征服感官,终于在莫大的痛苦中昏迷在哭泣的亲人中间。


26 在这最后的时刻,迦楼罗呀,天赐的神圣幻象显现——诸世界合而为一——而他只能缄口无言。

27 然后啊,随着腐朽的感官逐渐被破坏,智能逐渐麻木,阎魔的使者愈发靠近而生命渐行渐远。

28 临近断气,瞬息如年。那痛苦犹如百蝎蜇身。

29 现在他吐出泡沫,嘴巴充塞唾液。罪人的生命气息从低人一等的门户离开。

30-31 随后而来的是两个骇人的阎罗使者,祂们模样凶恶狰狞,手持棍棒绳索,浑身赤裸、磨牙桀桀,黑如乌鸦,毛发倒竖,相貌丑陋,指爪锋利,祂们来找心跳如擂鼓、粪尿齐出的濒死者。

32 那只有拇指般大小的小人儿,一边望着自己的尸体呻吟呼喊,一边被阎罗的仆从拖离肉身。

33 给予他身体上的折磨,给予他脖子上的套索,(鬼差们)强迫死者长途跋涉,有如被国王判了流徙之刑的罪人。

34-35 与如此胁迫同时,使者们还会一遍遍讲述地狱里那可怖的情形——

“快点儿!你这恶棍!你得去拜会阎摩,我们这就会带你去,去鼎烹地狱(Kumbhîpâka)和其他地狱,快点儿,别想有一点儿宽限!”

36 听着这般言语和亲友们的恸哭,高声呻吟着哀嚎着,这死者被阎摩的仆从们所制服。

37-38 (死者)愁苦欲绝战战兢兢,终日穿着木屐赶路。他饱受折磨,时刻铭记自己犯过的罪行。他饥渴难耐,受烈日炙烤、山火侵袭、热风吹鼓、鞭子抽打,他痛苦地行走在炽热无比、毫无荫凉与水源的路上,几近力竭。

39-40 一遍遍筋疲力竭、麻木恍惚地倒下再重新站起来,穿过那可悲的黑暗就来到了阎摩的居所。

那人就立刻被押进去,阎摩的使者们会向他展示地狱里的酷刑。

41 见过了令人胆寒的阎摩,片刻之后,他就在阎摩的命令之下与使者们一同掠过当空。

42 回去之后,怀念着过去的生活,渴望着肉体却被阎摩的追随者们用套索困住,忍受着饥渴,亡灵因这些而啜泣。

43 他收获着后代供奉的饭团与在他病危期间家人们置办的贡品,但是,迦楼罗啊,那罪人绝不会因此感到快乐。

44 无论是葬礼、祭品还是充足的水源,对于罪人来说都毫不能振奋精神。即便他们吃着贡品,他们依旧觉得饥饿难耐。

45 那些孤魂野鬼,没有饭团供养,沉浸在巨大的悲苦中,徘徊在人迹罕至的丛林里,直至万物终结。

46  不经历因果业力,就算千万年也无法解脱。不经历这种折磨的亡灵也不会再次获得人身。

47 因此,出生率两次的人啊(古印度认为鸟类会出生两次,一次是母鸟产蛋,一次是破壳而出),在十天当中做儿子的需要供给饭团,它们每天被分成四份,众鸟中的佼佼者啊。

48 其中两份被当做身体的养料,第三份送给阎摩的使者们,而亡灵寄居在第四份上。

49 九天九夜亡灵享用饭团,在第十天,它们的形体得以重塑、重新获得力量。

50 于是旧的尸身被火化,新的身体由祭品重新构成。鸟啊,那些巴掌大的小人儿,由此经历着生命中的善与恶。

51-53 通过第一天的供奉,头部被重新生成;脖子和肩膀在第二天生成;心脏在第三天生成;第四天脊背出现了,第五天是肚腹,第六天是臀部与私处;第七天生成大腿,以此类推接下来是双膝与双脚,第十天是饥饿与干渴。

54 居住在由贡品构成的身体里,忍受着饥与渴,在第十一天和第十二天亡灵们都在进食。

55 在第十三天,被阎摩的仆从束缚着,亡灵独自上路,就如同一只被逮住的猴子。

56 冥府之路八万六千由旬长(计量单位,一由旬约等于7.2公里),没有可供乘坐的交通工具,鸟啊。

57 亡灵日夜兼程,每天要走四十七由旬远。

58-59 结束了这段路程,经过十六城,罪人来到正义之王面前。

60 在阎摩的套索下,罪人就这样呼号着离开自己的家,踏上前往冥府的路。


黑豆浆

【湿毗】夺屋

 青云在喜马拉雅的群山间飘荡,凝聚,仿佛杂乱地捆成一团的莎丽,山峰刺进它软绵绵的腔腹,泄出刀片似的雪花。

这冰冷的一切,都被喜马拉雅的巴德利的山洞隔绝。苦行者端坐在山洞中,眉间三线印舒展着,双目闭合着,唯有眉心眼不曾闭合,手上捧着结有暗红血色的髑髅碗,一动不动,甚至连呼吸都难以觉察。几尺开外,长着兽耳的人在安睡,然而他不由自主地打了一个寒颤,把身体蜷缩地更紧,以抵御霜寒。

风雪在山洞外呼啸着,山洞内却是极静,原本泾渭分明,就像不曾交汇的白天黑夜,突然,传来一声朦朦胧胧的呼喊:“哥!”

苦行者,或者持骷髅者,捧着髑髅碗的手一颤,双目却不曾睁开,就像深海里极力贴在海底不被洋流吹走的海胆。然而......

 青云在喜马拉雅的群山间飘荡,凝聚,仿佛杂乱地捆成一团的莎丽,山峰刺进它软绵绵的腔腹,泄出刀片似的雪花。

这冰冷的一切,都被喜马拉雅的巴德利的山洞隔绝。苦行者端坐在山洞中,眉间三线印舒展着,双目闭合着,唯有眉心眼不曾闭合,手上捧着结有暗红血色的髑髅碗,一动不动,甚至连呼吸都难以觉察。几尺开外,长着兽耳的人在安睡,然而他不由自主地打了一个寒颤,把身体蜷缩地更紧,以抵御霜寒。

风雪在山洞外呼啸着,山洞内却是极静,原本泾渭分明,就像不曾交汇的白天黑夜,突然,传来一声朦朦胧胧的呼喊:“哥!”

苦行者,或者持骷髅者,捧着髑髅碗的手一颤,双目却不曾睁开,就像深海里极力贴在海底不被洋流吹走的海胆。然而那兽人却已被惊醒:“上主,你听到了吗?”

“南迪,无需理会。”苦行者吩咐道,未曾睁眼。

“可是……是,上主。”南迪犹豫地晃了晃脑袋,终究还是双手合十,坐回地上。

“哥!”那声音更大了些,刺破山洞幽深的暗。

可是苦行者继续苦修。他千年苦修,不过弹指一瞬,可是此刻分外漫长。苦行者闭塞的感官,就如同被冰雪融化的滴答声缓慢侵蚀的巨石。

“那声音听起来像个孩子,上主。”南迪忍不住道,“可外面正下着大雪。倘若他不进来……”

“他不是什么孩子。”苦行者道,平静的眉目昭示这话并非什么置气之语,但南迪却不理解。

这苦修者的心似乎格外的冷,格外的硬,他手中的髑髅碗也确实是他曾经斩下的神的头颅。他来到这里,便是为了洗去杀梵的罪孽,为了让他手中一千年不曾落下的髑髅碗掉落。他的苦修怎么能被干扰呢?什么光芒落到他身上都无法停留,或者终被吞噬,因为他是毁灭的神。

“哥哥!让我进去吧!”

这声音如此清脆明亮,就像朽木上新生的绿芽,清晨的露水洒落人间,那声音继续道:“让我进去吧!”

“让祂进来吧!”南迪双手合十道。

“祂会带来失去。”苦修者这样说着,终究是撤去了山洞的结界。他不应该让祂进来的,更何况……

那山洞的洞口,出现了一个小小的身影。祂蹦蹦跳跳着走进山洞,仿佛枝头的红果落入水中,气泡在朱红的果身翻腾出一片美丽的光彩。祂的黑发间插着跟美丽的孔雀翎,随着轻快的步伐舞动,腰上别着的长笛的银穂也随之轻晃。祂微笑着,眼神干净的像摩纳娑湖的湖水,对那端坐于山洞中,长发缠结,身涂余烬的苦行者说:“我找到你啦,哥哥。”

苦行者呼吸一滞,双目缓缓睁开,他眼前的孩子就像夜色中泛着微光的珍珠,他许久不曾进食的喉咙感到一种奇异的干涩:“我不是你的哥哥。”

“你比我年长,你让我进你家,你难道不是哥哥吗?”那孩子微笑道,“还是说,你比我大得多,我该叫你……父亲?”

“我是一个持骷髅者,要用苦修洗去我的罪孽,我如何能成为一个人的哥哥,或者父亲?”苦修者道。

南迪询问小孩:“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哥文达。”那孩子取出腰间的长笛,在手上转了一圈,用带有银穗的那一端戳了戳南迪的兽耳,南迪下意识躲开了。哥文达又晓有兴致地指着苦行者的喉咙:“哥哥,你这里为什么青了?我猜你要么吃坏了肚子,要么很久没洗浴过了,要么被人打了。”

“我上主可是……”

“南迪,”苦行者打断道,“不必多言。”

哥文达跑到南迪身边,莲花似的眼睛格外明亮:“请告诉我所有关于哥哥的事情。”

南迪有些为难:“孩子,我不能告诉你……”

哥文达有些委屈地垂眸:“好吧……”

“我可以告诉你,他叫摩诃提婆。”南迪不忍道,“别的,我再不能多说了。”

“摩诃提婆哥哥!”哥文达高兴道,可苦行者只是阖上双目,寂静得仿佛扎根地底的巨树。

“咕……”哥文达揉了揉肚子,这声音在空旷的山洞里格外清晰,南迪耳朵动了动:“孩子,你饿了?”他有点慌乱把手在身上蹭了蹭,似要动手做饭似的,然而环顾一周,并未发现什么可食用的东西,唯有被冰冻住的暗绿色的青苔像蟒蛇一样攀附在岩壁上。

摩诃提婆眼睑下眼珠一动,南迪对他双手合十:“上主您看……”

话音未落,南迪目瞪口呆,因为他看见从摩诃提婆的骷髅碗里涌出来无数炸糖球,他心中同时涌现出一个疑惑——这是能给小孩吃的吗?似乎不太干净。

但是,哥文达丝毫不嫌弃,他跑到骷髅碗前,那里已经堆起了一座炸糖球的小山包,然后他转头看向摩诃提婆,明知道那是给他准备的,仍眨了眨星辰似的眸子:“提婆哥哥,我可以吃吗?”

这话语对常人来说是相当礼貌的,但对于这样一个背负着罪孽且不愿直截了当展露自己情感的苦行者来说,反倒无比冒犯,无异于给盲人送上一束无忧花。

苦行者睁开灰暗的眸子,那里藏着葬场的余烬,如今被穿着黄衣的稚童点亮:“吃吧。”

得了这吝啬字眼的许可,哥文达欢呼一声,抓起一把炸糖球就要往嘴里塞,然而摩诃提婆抓住他的手,他困惑地回望:“提婆哥哥,你不让我吃了吗?”

“你这样吃会噎着。”摩诃提婆道。

哥文达把头一扬:“我在家里吃得比这还要猛。”

于是摩诃提婆像是碰到火星那样骤然松开哥文达的手,紧阖住他的眼。哥文达微微一笑,转头斯斯文文地吃起炸糖球来,他小小的蓝色手掌精致得像一朵蓝莲花,在指甲与蓝肤的交界处泛着淡淡的紫色,抓住一颗炸糖球,就像蔚蓝的天空捕获住一轮金日,他咬下一口,咀嚼时发出沙沙的山雪滚落的声音。

哥文达慢慢地吃着,蜷曲的睫毛在青云似的脸颊上投下暗紫色的影。他抬眸,对摩诃提婆羞涩一笑:“我还是很饿。”一转眼,身侧的炸糖球堆已见了空。

“天哪!”南迪惊叹,“你怎么吃得这么多?”

摩诃提婆已又变出一堆炸糖球来,哥文达却似永不饱足,就这样一直吃下去,而摩诃提婆也就一直变炸糖球出来。

南迪终于意识到这孩童的不对劲之处,这小小一个幼童怎能吃下大过他身形数十倍的食物呢?他看着摩诃提婆垂眸看着哥文达,心里一动:冷的时候胜过冰霜,溺爱他起来却像能焚人身的火。

这是个什么道理?南迪不知道。

哥文达捂住肚子,眼睛里些许泪花闪着光:“我怎么了,提婆哥哥?我肚子好疼啊……”

“抱抱我,我好疼啊……”哥文达蜷缩着身子,泪水打湿了他浅蓝色的脸颊。

苦行者先是感到心尖被爱神弓箭上徘徊的蜜蜂刺了一下,然后他恼怒道:“别再骗我了。”

随着这句话一出口,一块巨石便哽住了他的喉,懊悔的羽翼浅浅略过他盲人似的眸,他抿住唇,难道他真的要改变千年不变的姿势去拥抱他吗?抱住他,那就是他承认了他是他的父,他的兄,可他更是一个背负罪孽的苦行者……他罪行是杀梵,他斩去了梵天第五颗头颅,他与地界的罗刹阿修罗为友,他如何能拥抱天空?

哥文达的额头冒出些许汗珠,就像雪山的湖被风吹皱时粼粼的波光,他唇色苍白着,拉住苦行者托髑髅碗的手:“抱抱我,父亲……抱抱我,哥哥……”

哥文达慢慢阖上眼皮,像风中将息的烛火,像缓缓沉入水中的睡莲,他昏倒在地,可他的手仅仅抓着苦行者,就像枯萎的藤蔓仍不屈地绕在巨树上。

这苦行者的双腿,在千年苦修之中,早已丧失了知觉,他站起身来,绵密的针扎般的疼痛传来,每一缕都注入了懊悔的力量,他弯下腰,将要伸手触碰哥文达蓝色的脸颊,就像被雷劈折的,与主干藕断丝连的焦木浅浅地垂悬在镜湖之上。

那孩子却睁开晨星似的充满朝气的眼,用他细嫩的手臂搂住苦行者青黑的脖子,在他坚硬的下颚落下湿粘的一吻:“你被我骗啦!”

一个炸糖球味儿的天真的吻。

苦行者瞪大了眸子,那里似乎翻涌着近乎能烧皮灼骨的岩浆。他呼出一口似乎从心头涌出的热气,手上的髑髅碗仿佛变成了流淌的甘露,他真切的意识到:他想抱住他。

“松手。”苦行者挤出冰冷的字眼,随即又补充道,像在干燥的沙漠里洒下湿壤似的,“如果你不痛了,就松手。”

“抱着你我才不会痛。”哥文达说,“你会让我永远抱着你吗?”

苦行者一瞬间不知如何回答这问题,他的思绪像牛牵动的犁似的缓缓转动,然后他郑重地说道:“我不会阻止你,但是我是一个苦行者,你抱着我,我如何能苦行?”

“我不会打扰你的。”哥文达松开搂住苦行者脖颈的手,“你只需要像之前那样坐着,提婆哥哥,你别赶我走。”

苦行者恢复跌趺坐姿势,刹时山洞内寂静下来,唯有洞外呼啸着的山雪,一层又一层铺盖住大地。

哥文达抱住膝盖,蜷缩在苦行者身边,头顶孔雀翎可怜地垂在黑发间,他就像落单的陷进了沼泽里的雏鸟,羽翼被湿答答的悲伤粘腻在一起。他瑟瑟发抖,沾染些许冰霜的睫毛颤动着:“冷……我好冷啊……”

“上主…”南迪道。

“抱抱我吧,提婆哥哥。”一滴眼泪滚落,哥文达看着苦行者,“对不起,我不该这么说。可是我好冷啊……你是有大力量的苦行者,不是吗?你不能抱着我,让我不冷吗?”

“或许有人,阿修罗,罗刹,天神等等苦修为求力量,可我苦行是为洗清罪孽。”摩诃提婆道。

“可是就算你没有什么大力量,就算你要洗清罪孽,此时此刻,也不影响你抱着我啊!”哥文达道,“难道大象的一边象牙插上一块芒果,另一边便不能插上第二块吗?”

“我手上有髑髅碗,如何能抱你?你娇嫩的皮肤会被粗糙的碗沿膈伤。”

“那么我抱着您呢?”这头戴孔雀翎的小孩比划了一下双手:“我这样搂着你,不需要麻烦你来抱我。”

“我身上是死人的骨灰,你不该接近一个带来毁灭之人。”

“我的母亲告诉我,这世上没有一个人舍得伤害我,舍得毁灭我。”哥文达道,“所以我不怕。”

“你不明白,我就是毁灭本身。”

“可是我什么都不要,我只要你抱我。”

“你在要毁灭拥抱你。”

“我在要提婆哥哥拥抱我。”哥文达道,“你不是毁灭,你是提婆哥哥。”

苦行者叹息道:“你来吧。”

哥文达一只手撑着摩诃提婆暗红的髑髅碗,仿佛淤泥里生出一朵蓝莲,他向上攀爬,踩着摩诃提婆的大腿,抱住他的青喉,像深蓝的海漫上白沙。

苦行者闻见哥文达发丝间甜腻的奶香味儿,他感到腹部灌进些许风来。哥文达吐出一口白雾,把头搭在苦行者的肩上:“终于不冷了。可是我困了。我能就这样睡吗?我的母亲在睡觉前会给我讲故事,你会吗?”

摩诃提婆垂眸,不受控地露出一个浅淡的微笑:“好。”

“从前有个小孩,不听话离开家,翻山越岭来到一座雪山,做到了许多成年人都做不到的事情,他有一个秘密,那就是他打赌要破坏苦行者的苦行,他不需要铁杵,不需要弓箭,亦无需变作姝丽,就算他只是一个没什么力量的小孩,他也能做到。 ”

“才不是…”哥文达嘟囔一声,然后安详地闭上眼,微微勾起嘴角,“不要问我为什么来……”

他继续吐出几个含糊不清的字眼,呼吸愈发悠长,摩诃提婆垂眸看去,哥文达闭上双眼似已沉沉睡去,唯有红唇因脸侧软肉的压迫嘟张着。

他想:但愿他如此安静下去,没有那些无穷无尽让他难以回答的诘问。

他的背上涌出一层薄汗,片刻后又开始变冷,杀梵的罪孽被他藏在背后,他不愿意弄清楚他在哥文达到来以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因为那样他就不得不赶哥文达走了。

一夜过去,哥文达跳下摩诃提婆的膝盖,看见这苦行者无动于衷地闭眼,他计上心来,拔出腰侧的竹笛,放在唇边,手指起伏,婉转的笛声在山洞里回荡,苦行者缓缓睁眼:“你想要什么?”

“除了爱,我什么都不要。”哥文达仍是眼神清澈地望着苦行者。

“我可以给你其他的一切,唯独不能是爱,爱已经被我杀死了。”

“那你就杀掉我吧。”哥文达说,“这是我的愿望。”

“不,我不会这样做。”苦行者心口传来一种疼痛,那似乎是杀梵的罪孽又在活动了,他皱起眉头,“你走吧,离开这个山洞。”

南迪哀求道:“上主啊,外面的风雪还大,他一个小孩子,能去哪儿呢?”

苦行者道眼前即刻浮现出哥文达赤脚在冰天雪地里行走,黄衣,黑发和翠蓝的孔雀翎挂满白雪的模样。无名的怒火涌上他的心头:“走吧!”

“别让我走!”哥文达拉住苦行者的手腕。

苦行者回头,眉心的三目怒睁着:“你还要玩多久?我的内心不该有温情,倘若毁灭有了偏颇,这世间便会横行不公,你不明白吗?”

“提婆哥哥,你在说什么?”哥文达困惑道,“我不明白。请你像昨夜那样抱着我吧。我知道你用没有拿碗那只手托住了我。”

苦行者一怔,想到自己那无意识间的举措,澎湃的怒意突然失落了,化作不断下坠落在腹中的名为“无力”的石,他感到喉头涌上一阵酸涩,他无法在自欺欺人下去了,他说:“好吧,那我走。”

“那就让我跟你一起走吧!”哥文达道。

苦行者摇头,愤怒的目光柔和下来:“你不能跟我走,你要留在这里。”

“我会死去的。”哥文达道。

“因为你,我不得不走了。但这地方属于你,你不会死的,你我都知道。你赢了,我就将离去。”

“提婆哥哥,你在说什么?请你别离开我,我会死的。”哥文达拉着苦行者的虎皮裙道,他美丽的莲花眼被泪水浸润,假如他在他的小牛身边,小牛会用舌头舔去他的眼泪,可苦行者仍是绝情地掰开他的手,走出了山洞。

没走多远,苦行者听见呼喊声:“提婆哥哥!”那声音朦朦胧胧地似梦,苦行者回头,是一望无际的雪,他继续向前走了几步,在某一次落足大半条腿陷进雪里格外深时,他想到:这雪多么厚啊。

大树上光裸的枝干压满了霜雪与冰凌,而苦行者感到一根吹落的冰凌顺着风扎进了他的左胸。那似乎是幻觉,但他折返了,回头走去,沿着还未被风雪彻底掩盖的足迹。远远的他看见一个小小的身影,在风雪中移动,他快步上前,掀起未被冻牢的黑土与白雪,他弯下腰,将那身影抱在怀里。“提婆哥哥……”哥文达惊喜道,他浅蓝的肤色快被冻成暗紫,但是他的眼睛明亮得像火炬,苦行者单手抱起他向回走去,什么也没说,哥文达紧紧抓着苦行者的黑色发辫,似是怕高。等到把哥文达带回山洞,他变出堆火来:“你不必跟来。”

“山洞里之前只有我一个人。”哥文达露出微笑,“现在你又回来了。”

“我还要走的。”摩诃提婆看着哥文达,目光是毫不掩饰的情感,“我保证,在我洗清我的罪孽后,我会回来的。”

“难道爱我不能洗清你的罪孽吗?”哥文达困惑地睁着眸子。

摩诃提婆微笑道:“那是作弊。”

“抱抱我吧,提婆哥哥。求你了,你只需爱我。”

“不,我仍是要走的,而这次你不能跟来。”于是苦行者再度离去,只留下一堆篝火。

“你会后悔的,摩诃提婆。”哥文达垂眸。

摩诃提婆这一次走得很远,他来到瓦拉纳西的恒河河畔,走进清澈的河水中,用圣河沐浴,那髑髅碗便脱落了,摩诃提婆心中漫上难以言喻的喜悦:此刻他的罪孽已赎清了。他终于可以不带任何罪孽地去拥抱那个孩子。他回到巴德利,冰雪已消融了,参天的巨木吐出细嫩的绿芽,虎尾藤绕住粗壮的树干,散去冬日的寒意。他在林间搜寻着,很快便看见了山洞,而他心心念念的那个孩子正躺在柔软的绿草地上,海藻般的黑发肆意地蔓延着,快有他身形那么长,他的黄衣仍是那样干净,他似乎动了一下手指,就像蓝色的睡莲在绿池里被风吹动了一点花瓣,摩诃提婆走上前,他看清楚哥文达手指上停了一只蝴蝶,因这响动很快飞走了,摩诃提婆把他抱在怀里,这才看见哥文达苍白得仿佛在雨里被洗褪色的唇瓣。

他死了。

心痛又开始了,而摩诃提婆终于明白那不是杀梵的罪孽,而是情。他抱着这了无生气的躯体,他终于抱住了他,可是他仍然失去了。

眼泪一滴滴滚落,炙热得像是铁汁,滴落在哥文达身上,这对摩诃提婆太过陌生,相比于直截了当的怒,这是百转千回的悲。他有些慌乱地试图拂去哥文达身上他的泪珠,那泪珠化作菩提子一颗颗落在草地里,几乎没有声音。突然,哥文达道的身上溢出丝缕白雾,随后便如香烛熄灭后的烟雾般消散了。于是摩诃提婆道:“那罗延啊,我以为你要夺去我的屋子,可你是想夺去我的心。”

他挥手将眼前的山洞变作千年不朽的辉煌庙宇,转身离去,再也不曾经过此地。

————————

温达文澄澈的阳光透过窗棂,落入屋内,婉转的笛声与鸟儿的鸣叫婉转相合,雅首达正忙碌地搅着牛奶罐,突然听见些许杂音,便走出去,一见来人,她扶额道:“来了一个乞丐。”这身打扮让平日里见惯了靠辛勤劳作自给自足的农民的雅首达非常惊讶,她在犹豫是否将他赶走。

可笛声骤然停下,屋内有道声音响起:“母亲,让他进来吧!” 

LOFTER

让兴趣,更有趣

简单随性的记录
丰富多彩的内容
让生活更加充实

下载移动端
关注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