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亭夜月送别》王勃
乱烟笼碧砌,
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
江山此夜寒。
这些亭外走动的、叶片上停仁的、天空里流动的,都是迷惘的心情吗?都是杂乱无章的离愁吗?今夜,无数颗星星升起,无数颗星星坠落!今夜的眼泪,打湿了轻烟和云朵!
月,请留下,请留下你的脚步,请留下你淡淡的光华,不要熄灭!月,你走吧,你快走,请带上我的心,去照亮一位游子的旅程!哪怕只一点点温暖,我也要请你捎上!
多么安静的夜啊!那座亭子,空空的,只留下了寂寞,留下了一枝折断的柳条、一只摔碎的酒杯。松开手,你握过的痕迹清晰可见;你说过的话,依然栖息在亭梁上,不忍离去!
我的牵挂,沿着你消失的小路,逶迤而行。月光会...
乱烟笼碧砌,
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
江山此夜寒。
这些亭外走动的、叶片上停仁的、天空里流动的,都是迷惘的心情吗?都是杂乱无章的离愁吗?今夜,无数颗星星升起,无数颗星星坠落!今夜的眼泪,打湿了轻烟和云朵!
月,请留下,请留下你的脚步,请留下你淡淡的光华,不要熄灭!月,你走吧,你快走,请带上我的心,去照亮一位游子的旅程!哪怕只一点点温暖,我也要请你捎上!
多么安静的夜啊!那座亭子,空空的,只留下了寂寞,留下了一枝折断的柳条、一只摔碎的酒杯。松开手,你握过的痕迹清晰可见;你说过的话,依然栖息在亭梁上,不忍离去!
我的牵挂,沿着你消失的小路,逶迤而行。月光会是今年的第一场雪吗?江河和山峦,在今夜被寒冷覆盖;一个孤单的身影,在今夜被月光覆盖!
水调歌头•盈月泛夜
千秋临江埠,百邑作南头。
月灯盈夜,岸户华赏远繁楼。
江水微波船荡,高板游人桥过,东下逆西流。
珠江当年水,广府有稀稠。
古船异,游人似,未有修。
歌头水调,何有相异与今秋。
起落古今两岸,升堕人声新旧,西水尽源留。
船向来时路,今古送东流。
2023.6.3 21:01:17 作于珠江行船上
千秋临江埠,百邑作南头。
月灯盈夜,岸户华赏远繁楼。
江水微波船荡,高板游人桥过,东下逆西流。
珠江当年水,广府有稀稠。
古船异,游人似,未有修。
歌头水调,何有相异与今秋。
起落古今两岸,升堕人声新旧,西水尽源留。
船向来时路,今古送东流。
2023.6.3 21:01:17 作于珠江行船上
何逊和他的好基友们(一)
酬范记室云诗
何逊
林密户稍阴,草滋阶欲暗。
风光蕊上轻,日色花中乱。
相思不独欢,伫立空为叹。
清谈莫共理,繁文徒可玩。
高唱子自轻,继音予可惮。
落日前墟望赠范广州云诗
何逊
缘沟绿草蔓,扶楥杂华舒。
轻烟澹柳色,重霞映日馀。
遥遥长路远,寂寂行人疏。
我心怀硕德,思欲命轻车。
高门盛游侣,谁肯进畋渔。
范广州宅联句
何逊
洛阳城东西,却作经年别。
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
濛濛夕烟起,奄奄残晖灭。
非君爱满堂,宁我安车辙。
拟古联句
何逊
家本青山下,好上青山上。
青山不可上,一上一惆怅。......
酬范记室云诗
何逊
林密户稍阴,草滋阶欲暗。
风光蕊上轻,日色花中乱。
相思不独欢,伫立空为叹。
清谈莫共理,繁文徒可玩。
高唱子自轻,继音予可惮。
落日前墟望赠范广州云诗
何逊
缘沟绿草蔓,扶楥杂华舒。
轻烟澹柳色,重霞映日馀。
遥遥长路远,寂寂行人疏。
我心怀硕德,思欲命轻车。
高门盛游侣,谁肯进畋渔。
范广州宅联句
何逊
洛阳城东西,却作经年别。
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
濛濛夕烟起,奄奄残晖灭。
非君爱满堂,宁我安车辙。
拟古联句
何逊
家本青山下,好上青山上。
青山不可上,一上一惆怅。
匣中一明镜,好鉴明镜光。
明镜不可鉴,一鉴一情伤。
少知雅琴曲,好听雅琴声。
雅琴不可听,一听一沾缨。
行经范仆射故宅诗
何逊
旅葵应蔓井,荒藤已上扉。
寂寂空郊暮,无复车马归。
潋滟故池水,苍茫落日晖。
遗爱终何极,行路独沾衣。
望廨前水竹答崔录事
何逊
萧萧丛竹映,澹澹平湖净。
叶倒涟漪文,水漾檀栾影。
相思不会面,相望空延颈。
远天去浮云,长墟斜落景。
幽痾与岁积,赏心随事屏。
乡念一邅回,白发生俄顷。
与崔录事别兼叙携手诗
何逊
去夏予回首,言乃重行行。
今春游派澨,访子犹武城。
暂别年逾半,同归月未盈。
复道中寒食,弥留旷不平。
道术既为务,欢悰苦未并。
及尔沈痾愈,值兹秋序明。
石碛沿江静,沙流绕岸清。
川平看鸟远,水浅见鱼惊。
逝将穷履历,方欲恣逢迎。
何言聚易散,乡棹尔孤征。
我本倦游客,心念似悬旌。
闻离常屑涕,是别尽凄清。
况此忘怀地,相爱犹弟兄。
脉脉留南浦,悠悠返上京。
欲镊星星鬓,因君示友生。
夕望江桥示萧咨议杨建康江主簿诗
何逊
夕鸟已西度,残霞亦半消。
风声动密竹,水影漾长桥。
旅人多忧思,寒江复寂寥。
尔情深巩落,予念返渔樵。
何因适归愿,分路一扬镳。
和萧咨议岑离闺怨诗
何逊
晓河没高栋,斜月半空庭。
窗中度落叶,帘外隔飞萤。
含悲下翠帐,掩泣闭金屏。
昔期今未返,春草寒复青。
思君无转易,何异北辰星。
往晋陵联句
何逊
临别我伤悲,送归子自适。
刘金不可散,卜盖何由惜。
从来重分阴,未曾轻尺璧。
故任情一异,于是望三益。
尔自高楼寝,予返东皋陌。
寄语落毛人,非复平原客。
问舍且求田,音乱无可择。
胜门成好事,盘纡欲何索。
答高博士诗
何逊
北窗凉夏音,幽居多卉木。
飞蝶弄晚花,清池映疏竹。
为宴得快性,安闲聊鼓腹。
将子厌嚣尘,就予开耳目。
登禅冈寺望和虞记室诗
何逊
南望南郭门,拱树稍云密。
北窗北溱道,重楼雾中出。
接树隐高蝉,交枝承落日。
光阴不可舍,怀抱何由悉。
同虞记室登楼望远归诗
何逊
登楼欲望远,遥遥见白衣。
白衣犹远远,言是稍知非。
对窗看宝瑟,入户弄鸣机。
无令日光晚,门阁掩重扉。
与虞记室诸人咏扇诗
何逊
如圭信非玷,学月但为轮。
机杼蘼芜妾,裁缝箧笥人。
摇风入素手,占曲掩朱唇。
罗袖幸拂拭,微芳聊可因。
赠韦记室黯别诗
何逊
故人傥送别,停车一水东。
去帆若不见,试望白云中。
促膝今何在,衔杯谁复同。
水夜看初月,江晚溯归风。
无因生羽翰,千里暂排空。
相送联句三首
何逊
其一
寸阴常可惜,别至倍伤神。
子瞻天际水,予望路中尘。
悯悯歧路侧,去去平生亲。
一朝事千里,流涕向三春。
其二
何逊
昔共入门笑,今成送别悲。
君还旧聚处,为我一嚬眉。
于今还促膝,自此客江湄。
愿子俱停驾,看我独解维。
其三
高轩虽驻轸,馀日久无辉。
以我辞乡泪,沾君送别衣。
别沈助教诗
何逊
可怜玉匣剑,复此飞凫舄。
未觉爱生憎,忽见双成只。
一朝别笑语,万事成畴昔。
道遒若波澜,人生异金石。
愿君深自爱,共念悲无益。
与沈助教同宿湓口夜别诗
何逊
我为浔阳客,戒旦乃西游。
君随春水驶,鸡鸣亦动舟。
共泛湓之浦,旅泊次城楼。
华烛已消半,更人数唱筹。
行人从此别,去去不淹留。
与胡兴安夜别诗
何逊
居人行转轼,客子暂维舟。
念此一筵笑,分为两地愁。
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
方抱新离恨,独守故园秋。
野夕答孙郎折诗
何逊
山中气色满,墟上生烟露。
杳杳星出云,啾啾雀隐树。
虚馆无宾客,幽居乏欢趣。
思君意不穷,长如流水注。
与苏九德别诗
何逊
宿昔梦颜色,咫尺思言偃。
何况杳来期,各在天一面。
踟躇暂举酒,倏忽不相见。
春草似青袍,秋月如团扇。
三五出重云,当知我忆君。
萋萋若被径,怀抱不相闻。
送韦司马别诗
何逊
送别临曲渚,征人慕前侣。
离言虽欲繁,离思终无绪。
悯悯分手毕,萧萧行帆举。
举帆越中流,望别上高楼。
予起南枝怨,子结北风愁。
逦逦山蔽日,汹汹浪隐舟。
隐舟邈已远,徘徊落日晚。
归衢并驾奔,别馆空筵卷。
想子敛眉去,知予衔泪返。
衔泪心依依,薄暮行人稀。
暧暧入塘港,蓬门已掩扉。
帘中看月影,竹里见萤飞。
萤飞飞不息,独愁空转侧。
北窗倒长簟,南邻夜闻织。
弃置勿复陈,重陈长叹息。
王尚书瞻祖日诗
何逊
昱昱丹旐振,亭亭素盖立。
金铎欢已鸣,龙輀将复入。
华台日未徙,荒坟路行湿。
已矣将何如,宾驭皆洒泣。
看伏郎新婚诗
何逊
雾夕莲出水,霞朝日照梁。
何如花烛夜,轻扇掩红妆。
良人复灼灼,席上自生光。
所悲高驾动,环佩出长廊。
敬酬王明府(僧孺)
何逊
星稀初可见,月出未成光。
澄江照远火,夕霞隐连樯。
贱躯临不测,玉体畏垂堂。
念别已零泪,况乃思故乡
见征人分别诗 南梁 · 何逊
凄凄日暮时,亲宾俱伫立。
征人拔剑起,儿女牵衣泣。
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
且当横行去,谁论裹尸入。
学古诗三首
何逊
其一
长安美少年,羽骑暮连翩。
玉羁玛瑙勒,金络珊瑚鞭。
阵云横塞起,赤日下城圆。
追兵待都护,烽火望祁连。
虎落夜方寝,鱼丽晓复前。
平生不可定,空信苍浪天
其二
巩洛上东门,薄暮川流侧。
浑浑车马道,行人不相识。
日夕栖鸟远,浮云起新色。
寸心空延伫,对面何由即。
飞轮倘易去,易去因风力。
其三
昔随张博望,辞帝长杨宫。
独好西山勇,思为北地雄。
十年事河外,雪鬓别关中。
季月边秋重,岩野散寒蓬。
日隐龙城雾,尘起玉关风。
全狐君已复,半菽我犹空。
欲因上林雁,一见平陵桐。
💯语文|古诗词鉴赏常考六大题型及满分模板
古诗词鉴赏常考六大题型及满分模板
分析形象
1.提问格式:⑴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⑵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⑶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解答分析:形象(意象):A、人(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B、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C、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⑴懂得意象合成意境,意境凸现形象。⑵形象蕴含诗人的思想和情感。⑶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3.答题步骤:⑴概说塑造了什么形象。⑵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⑶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古诗词鉴赏常考六大题型及满分模板
分析形象
1.提问格式:⑴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⑵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⑶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解答分析:形象(意象):A、人(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B、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C、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⑴懂得意象合成意境,意境凸现形象。⑵形象蕴含诗人的思想和情感。⑶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3.答题步骤:⑴概说塑造了什么形象。⑵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⑶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4.答题示例:早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答:(步骤一)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步骤二)“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步骤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⑴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⑵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⑶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2.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3.答题步骤:⑴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⑵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⑶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
4.答题示例:绝句二首( 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步骤一)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二)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三)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⑴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艺术技巧)?⑵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达技巧)。⑶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⑷这首诗(某某诗句)在写景(抒情、描写人物/某某)上有什么特点?
2.解答分析:这类提问注重的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色,主要应从诗歌的整体构思、诗歌整体的艺术技巧方面来解答。
3.答题步骤:⑴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⑵释理由: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⑶析作用: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4.答题示例: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步骤一)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二)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三)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分析语言特色型
1.提问方式:⑴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⑵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⑶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2.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品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常见错误是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用巧妙,要注意语言的特色不能等同于语言的使用。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明快清新、平淡自然、朴实无华、明快浅显、明快直露、明白晓畅、流畅自然、多用口语、通俗易懂、华美绚丽、辞藻华丽、深沉隽永、委婉含蓄、含蓄深沉、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缠绵哀怨、温婉悲凉、庄谐俱见、简练生动、简练传神、准确精练、生动形象、准确传神等。
3.答题步骤:⑴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⑵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⑶析作用: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答题示例: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问: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答:(步骤一)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二)“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三)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炼字型
1.提问方式:⑴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⑵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⑶从某句诗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作具体分析。⑷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请作具体分析。⑸对诗中某个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⑹诗中某字用得好,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⑺诗句中某个字换成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试作分析。⑻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⑼这首诗(某句)的诗眼是某字,试作分析。
2.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组织答案时常用术语:深刻、含蓄、突出、生动、形象、传神等。炼字的角度:动词、形容词(重叠运用的、活用作动词的、表色彩的)、数词、虚词。
3.答题步骤:⑴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⑵描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⑶点作用: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答题示例: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问:前人认为, “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步骤一)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二)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三)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分析构思( 结构思路) 型
1.提问方法:⑴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⑵请分析这首诗的构思之妙。
2.解答分析:诗歌有思路,一首诗句与句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那么,分析诗的结构思路,必须把握诗句的关系。有的诗先写景后抒情,有的先叙事后抒情,还有铺垫、过渡、烘托、起承转合之说。
3.答题步骤:⑴概述诗句的内容。⑵揭示诗句之间的联系。⑶指出这种构思传达出什么思想感情。
4.答题示例:山房春事岑参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问:请简析本诗的构思之妙。答:(步骤一)一、二句写梁园的繁盛不在——仰望空中乱鸦翻飞,遥望前方一片萧条;三、四句以“旧时花开”反衬现在的人去园空。(步骤二)这样,一、二句烘托出凄凉的气氛,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三、四句就在此基础上抒发感慨,显示主旨。(步骤三)从而表达了物是人非世事沧桑的悲凉之感。
戏为室友四绝句
其一
何宵有客乘风归,正把青梢醉旧醅。
颜发颓然得兴尽,莫随絮柳作声悲。
彼朗眉目、丰神貌、质直爽,且旧枝新去,茕茕独行,悲哉哀哉!惟诸淑女可近而就焉。
其二
洛阳市里访佳人,香纸中书倚小门。
栏外卖花声渐隐,为谁淌泪寄一春。
“此岭外梅花,持之可赠一春也”以人间之至情,纸笔难托,而情若之深,则纸笔言语何须?共勉。
其一
何宵有客乘风归,正把青梢醉旧醅。
颜发颓然得兴尽,莫随絮柳作声悲。
彼朗眉目、丰神貌、质直爽,且旧枝新去,茕茕独行,悲哉哀哉!惟诸淑女可近而就焉。
其二
洛阳市里访佳人,香纸中书倚小门。
栏外卖花声渐隐,为谁淌泪寄一春。
“此岭外梅花,持之可赠一春也”以人间之至情,纸笔难托,而情若之深,则纸笔言语何须?共勉。
望海潮·烟云未了
烟云未了,雾山沆砀,温雨从来无暇。
石林青山,枝叶无声,浊光笼日怀月。
千里银丝垂,万象共一色,远山如黛。
尘烟漫涌,微光渐起,夜未央。
玉脂苏绸松烟,有云峰涂染,梧枝飘扬。
水墨苍穹,蔚波轻扫,须臾蜃景失真。
冷月折细芒,积云滚滚消,征车长啸。
山间鲸落天海,恍恍梦一场。
烟云未了,雾山沆砀,温雨从来无暇。
石林青山,枝叶无声,浊光笼日怀月。
千里银丝垂,万象共一色,远山如黛。
尘烟漫涌,微光渐起,夜未央。
玉脂苏绸松烟,有云峰涂染,梧枝飘扬。
水墨苍穹,蔚波轻扫,须臾蜃景失真。
冷月折细芒,积云滚滚消,征车长啸。
山间鲸落天海,恍恍梦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