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现在还没看诗词大会?哦,原来是我
因为过年那几天有事,所以现在补个档
正好打算提升一下文笔,于是搞了个书单
欢迎补充!!...
因为过年那几天有事,所以现在补个档
正好打算提升一下文笔,于是搞了个书单
欢迎补充!!
节目单:
综艺类
1.《中国诗词大会》
2.《最强大脑》
3.《朗读者》
4.《经典咏流传》
5.《国家宝藏》
纪录片:
1.《舌尖上的中国》
书单:
历史类:
1.全球通史 [美]L·S·斯塔夫里阿诺斯
2.法国简史 [美]玛丽·普拉特·帕米利
3.英国简史 [美]玛丽·普拉特·帕米利
4.德国简史 [美]玛丽·普拉特·帕米利
5.俄国简史 [美]玛丽·普拉特·帕米利
6.美国简史 [美]玛丽·普拉特·帕米利
7.一战战史 [英] 韦斯特维尔
8.二战战史 [美]萨默维尔
悬疑推理类:
1.ABC谋杀案 阿加莎
2.东方快车谋杀案 阿加莎
3.无人生还 阿加莎
4.罗杰疑案 阿加莎
5.放学后 东野圭吾
6.嫌疑人X的献身 东野圭吾
7.斜屋犯罪 岛田庄司
8.坏小孩 紫 东
9.长夜难明 紫 东
10.克莱因壶 冈岛二人
科幻类:
1.三体 刘慈欣
2.呼吸
3.太空漫游
4.阿瑟克拉克短篇小说集
5.银河帝国
6.银河系漫游指南
心理类:
九型人格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乌合之众
拖延心理学
文学类:
岁月忽已晚,灯火要人归 丰子恺
小橘灯 冰心
繁星·春水 冰心
遇见 丁立梅
红高粱 莫言
名著类:
安娜·卡列妮娜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悲惨世界 维克多·雨果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海伦·凯勒
哲学类:
围城 钱锺书
边城 沈从文
杂志类:
意林
读者
诗/词/歌/赋/文.....
复习:
长恨歌
赤壁赋
春江花月夜
蜀道难
将进酒
梦回天姥吟留别
兰亭集序
新:
琵琶行
岳阳楼记
滕王阁序
洛神赋
行路难
长歌行
短歌行
欢迎督促与补充
二编:看诗词大会时看见“云鬓花颜金步摇”只想到是描写杨贵妃的,楞是忘记长恨歌,想起来时只能背出来六句了,以前背的可溜了。。。人麻了.......必须补补了
奥雷连诺上校在将近二十年的战争中,曾经多次回到他的家里,可是,他那经常的匆忙状态,卫队簇拥的神气样儿,几乎具有传奇色彩的荣誉光环(甚至乌苏娜对这种光坏也不能漠然视之),终于使他变成了一个陌生人。
上一次来到马孔多的时候,他为三个情妇租了一间房子,只抽空应邀回家吃过两三次饭)跟家里的人相见。
俏姑娘雷麦黛丝和战争中期出生的孪生子几乎不认......
奥雷连诺上校在将近二十年的战争中,曾经多次回到他的家里,可是,他那经常的匆忙状态,卫队簇拥的神气样儿,几乎具有传奇色彩的荣誉光环(甚至乌苏娜对这种光坏也不能漠然视之),终于使他变成了一个陌生人。
上一次来到马孔多的时候,他为三个情妇租了一间房子,只抽空应邀回家吃过两三次饭)跟家里的人相见。
俏姑娘雷麦黛丝和战争中期出生的孪生子几乎不认得他。阿玛兰塔怎么也无法使哥哥的形象,和传奇勇士的形象一致起来:前者是在制作小金鱼的工作中度过青年时代的,后者却在自己和其他的人之间设置了三米的距离。
然而,停战的消息传来的时候,大家以为奥雷连诺上校很快就会回到家里,重新变成一个得到亲人喜爱的普通人,长久蛰伏的亲“人感情也就复苏了,而且比以前更加强烈。
“咱们家里终于又有一个男人啦。”乌苏娜说。
阿玛兰塔第一个认为她们已经永远失去了他。
停战之前一个星期,他回到了家里:没有侍从,只有两个赤足的勤务兵走在前头,把骡子的鞍俸和翰具以及一小箱诗篇放在廊上————这是奥雷连诺上校往日那种堂皇的行装中唯一剩下的东西;他走过阿玛兰塔房间旁边的时候,她叫了他一声。
奥雷连诺上校仿佛想不起在他面前的是谁。
“我是阿玛兰塔,”她看见哥哥归来感到高兴,亲热地说,并且让他看看缠着黑绷带的手,“瞧吧。”
奥雷连诺上校就象那个遥远的早晨一样微微一笑,当时他被判处死刑以后回到了马孔多,第一次看见了这个绷带。
“可怕,”他说,“时间过得多快啊!”
政府军不得不在宅子前面设置警卫。奥雷连诺上校是在讥笑和唾骂声中口到马孔多的,有人指责他为了较高的售价故意拖延战争。寒热病使他不住地发抖,腋下的脓疮又发作了。
六个月以前,乌苏娜听到停战消息的时候,就打开和收拾了儿子的卧室,在各个角落里烧起了没药,以为儿子回来之后,就会在雷麦黛丝(亡妻)破旧的玩具中间安度晚年了。
其实,在过去的两年中,他已经算清了一生的账,甚至谈不上什么晚年了。
他经过乌苏娜拾掇得特别仔细的首饰作坊时,没有发现钥匙是留在锁孔里的。而且在这房子里,时光造成的细微而令人难过的破坏,也没引起他的注意。
任何一个记性很好的人,在长久离开之后,看见这些破坏都是会震惊的,可是任何东西都没引起他心中的痛苦:墙上剥落的灰泥,角落里凌乱的蛛网,弃置不顾的秋海棠,白蚁蛀坏的木梁,长了青苔的门框,怀旧之情给他设置的这些诡谲的陷阶,都没使他掉进去。
他坐在长廊上,用毛毯裹着身子,也没脱掉靴子,仿佛是顺便到房子里来躲雨的,整个儿下午都瞧着雨水落到秋海棠上。
乌苏娜终于明白,她无法长久把他留在家里。
“也许还要去打仗。”她想,“如果不是打仗,那就是死。”
(配图是网图)
《复活》读后感
从男主经历看到了列夫托尔斯泰的影子,同样是贵族,曾经参过军,同情劳动人民甚至牺牲自己的利益帮助他们。在这个信奉利己主义的社会里,贵族阶级的人认为男主是伪善的,是为了某种政治诉求才委身去和农民、被看押人员打交道;而它的对立面——劳苦大众不信任男主,认为老爷牺牲自己利益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正如旁人对男主形容最多的词汇“古怪”,聂赫留朵夫这个怪人,想探索一条道路——一条通向“美好人间天堂”的路。他散尽家财,把土地还给农民;为解救女主四处奔走,上诉失败后跟随她一起流放……这一切是为了赎罪。然而,虽然继承了巨额家产但是这个国家挣扎在贫困泥淖里的人民太多太多,相比较起来他的施舍不过杯水车薪;女主最后......
从男主经历看到了列夫托尔斯泰的影子,同样是贵族,曾经参过军,同情劳动人民甚至牺牲自己的利益帮助他们。在这个信奉利己主义的社会里,贵族阶级的人认为男主是伪善的,是为了某种政治诉求才委身去和农民、被看押人员打交道;而它的对立面——劳苦大众不信任男主,认为老爷牺牲自己利益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正如旁人对男主形容最多的词汇“古怪”,聂赫留朵夫这个怪人,想探索一条道路——一条通向“美好人间天堂”的路。他散尽家财,把土地还给农民;为解救女主四处奔走,上诉失败后跟随她一起流放……这一切是为了赎罪。然而,虽然继承了巨额家产但是这个国家挣扎在贫困泥淖里的人民太多太多,相比较起来他的施舍不过杯水车薪;女主最后重新爱上了男主,但是因为二人的阶级烙印难以磨灭,于是戏剧性的一幕上演了:她爱他所以必须离开他。男主竭尽所能,倾尽所有,最后却失去了一切,也许作者本人也迷惘了,最后结局聂赫留朵夫引用《福音书》上的例子宣扬“博爱”精神,认为这样才能化解一切矛盾恩怨,才能真正建立美好社会,这和之前作者讽刺监狱里的宗教祷告是愚弄人民的工具是自相矛盾的。聂赫留朵夫发现了这个国家的制度充满了“不对劲”并做出了深刻地批判,但是遗憾的是其自身难以摆脱阶级认知局限,最后依然没能找到真正的解决方案。
没有实现理想的理想主义者是悲壮的。虽然结局没有交代男主的去向,但是前面实际上已经暗示了:男主的姑妈在得知男主做的所有事情是没有任何利己的动机后,称其为“傻瓜”(鉴于男主和姑姑的关系还不错,这里应该是长辈教育晚辈的口吻,并不是真正在责骂,类似你把评选奖学金的唯一名额让给另一个家庭状况不太好的同学,虽然这是善行,但是长辈会表示理解但不会赞同你的行为一样)毕竟人有自私性,都希望自己和自己家人能得到好处,但是男主却反其道而行之,特别是在男主指明贵族的财富都是从农民那里剥削来的是不劳而获,应该自己劳动才能获得获得属于自己的财富,这已经触及到了红线,姑妈看了一眼这个侄儿,说:“亲爱的,你会落到不好的下场”。现实世界里身为作者的列夫托尔斯泰也同男主一样试图站在农民立场,但是因为无法摆脱阶级的枷锁,无论是思想还是生活,始终没有真正融入他们,加上妻子的不理解,在一次争吵后,他终于离家出走,消失在寒冷的黑夜里。最后人们在阿斯塔波沃车站发现了他的尸体,死于肺炎。也许在写《复活》的时候,作者就已经隐约预感他的未来,他知道贵族的身份对于农民来说就是原罪,但是要真正打破这一面墙,即暴力革命才能结束统治者残酷的政权,然而对于反对暴力的托尔斯泰来说,这也许超越了他的认知,使其永远也不能真正抵达他心中的乌托邦社会。
即便如此,男主也好,列夫托尔斯泰也好,这些试图背叛自己阶级的勇敢的人们,他们伟大思想为屡陷危机的社会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人类文明迈入新台阶,在历史的长河里熠熠生辉。
网络社会标准
清华大学教授阎学通提出的,他针对我国国际关系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四个建议,前三个建议是,第一,多研究原理,少搞政策建议。第二,多学习不会的,少反对不懂的。第三,多追求专业的,少沉迷时评的。——尤其促人思考的是第四点:多信奉学术标准,少在意“网络社会标准”。
“网络社会标准”的第一个特征:把片面的、某个细节上的瑕疵,当成对整体价值的否定。《背影》中父亲穿越铁路违反了交规,那老师在讲授时引导学生判断一下,不就行了,岂能以无关文章整体价值的“小细节”,否定整个文章?
《水浒》也是如此,丑化也好,“滥杀无辜”也好,呈现的是当时之社会现实(并非“鼓励滥杀”),也并非这部经典小说的主旨。拿着挑刺......
清华大学教授阎学通提出的,他针对我国国际关系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四个建议,前三个建议是,第一,多研究原理,少搞政策建议。第二,多学习不会的,少反对不懂的。第三,多追求专业的,少沉迷时评的。——尤其促人思考的是第四点:多信奉学术标准,少在意“网络社会标准”。
“网络社会标准”的第一个特征:把片面的、某个细节上的瑕疵,当成对整体价值的否定。《背影》中父亲穿越铁路违反了交规,那老师在讲授时引导学生判断一下,不就行了,岂能以无关文章整体价值的“小细节”,否定整个文章?
《水浒》也是如此,丑化也好,“滥杀无辜”也好,呈现的是当时之社会现实(并非“鼓励滥杀”),也并非这部经典小说的主旨。拿着挑刺的放大镜去审查每一个细节上的“三观倾向”,用“直男癌”之类网络撕裂式标签搅动某种敏感情绪,这就是对名著整体的文学价值、精神价值的消解。
“网络社会标准”的第二个特征是:把争议当舆情,再把这种舆情当成“需要灭的火”。争议不是什么坏事,不同观点也不是否定,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嘛,实际上,“多元讨论价值”也是经典价值的一部分。
“网络社会标准”第三个特征是:流量、声量和网红主导,声高就显得“很有理”,“流量大”似乎“更有理”。流量裹挟下,严肃的学术讨论和理性分析,很容易被激愤的口水所淹没。对《背影》这篇美文的专业分析,有很多文章,但可能没有哪一篇专业分析有“背影涉嫌违反交规”这种判断更吸引眼球。
“网络社会标准”第四个特征,即兴的、当下的、流动的、短瞬的激情。突然间,某个判断不知触碰了哪根舆论神经,突然就火了。某个人看到一段内容,灵机一动,突发奇想,这不就是那什么什么吗?未经深思熟虑,某个惊人判断就横空出世。
摘自央视网好好的名著,怎么就“三观不正”了?
评论:我们小时候受到的教育就是不要做温室里的花朵,等我们长大了,好家伙!怎么到处充斥着想制造真空环境的家伙啊?
1、“炽热情感的特性,便是它从不算计、从不吝啬、从不动摇,也从不怀疑。如果是一个气宇轩昂的人热恋,那更是全部付出,把自我牺牲。”
2、“他和王后的关系不仅是风流的嬉戏、罗曼蒂克的调情、行吟诗人的骑士行径,而且是一股二十年里经过淬炼、经受考验的爱情,具备王后权力的一切象征,火焰般炽热的激情,君临一切的勇气,极度充溢的宏伟感情,最后这份爱情还笼罩在把握不定的气氛之中。”
3、“就像她在极端的孤寂之中思念着她的情人,她的情人也在同样的时刻想念着她。
“相隔遥远的路途,重重的墙垣,一个...
1、“炽热情感的特性,便是它从不算计、从不吝啬、从不动摇,也从不怀疑。如果是一个气宇轩昂的人热恋,那更是全部付出,把自我牺牲。”
2、“他和王后的关系不仅是风流的嬉戏、罗曼蒂克的调情、行吟诗人的骑士行径,而且是一股二十年里经过淬炼、经受考验的爱情,具备王后权力的一切象征,火焰般炽热的激情,君临一切的勇气,极度充溢的宏伟感情,最后这份爱情还笼罩在把握不定的气氛之中。”
3、“就像她在极端的孤寂之中思念着她的情人,她的情人也在同样的时刻想念着她。
“相隔遥远的路途,重重的墙垣,一个看不见另一个,也够不着另一个,但是这两颗灵魂在同一个瞬间表达出同一个愿望:越过时间的阻隔,在不可思议的空间,他们两人的相互思念将在宇宙的振荡之中互相接触,犹如两人的嘴唇交融在亲吻之中。”
4、“一出心灵的戏剧被公之于众,内容精彩绝伦,险象环生,一曲牧歌,一半发生在宫廷的阴影之中,一半已笼罩着断头机的阴影,是那种震撼人心的长篇小说中的一部,这样难以置信,只有历史自己才敢于命笔撰写:两个人在火烧火燎的恋情之中彼此委身,迫于义务和谨慎,胆战心惊地把他们的秘密严加隐瞒,一再被迫分离,又从渺若星空的两个世界彼此苦苦寻觅,一个是法兰西王国的王后,另一个则是北国陌生的小容克贵族。
5、“只有被鲜血和暴力的风暴强劲地掀起的最后一幕,才带来了逐渐加强的旋律,诀别时的绝望,沉沦时的神魂颠倒。”
6、“一个女人心中的恨,刹那间会变成爱,受到伤害的高傲会变成抑制不住的温顺,她的身体会因疯狂的饥渴,而召唤一秒钟以前她还拼死抗拒的男人。”
7、“充满激情的恋人将她全部的生命溶进了顺从和神魂颠倒的柔顺中。只有无穷的高傲,才会在一个热恋的女人心中转化成如此伟大的无穷的给予。”
8、“他的终身伴侣弃他而去。这个损失击中了这个似乎毫无感情的人的心灵深处。因为这个捉摸不透的人,尽管对各党各派各种思想都从不忠诚,态度变化无常,却对他那容貌丑陋的妻子无比温存,忠贞不贰:他是个极为体贴的丈夫,关怀备至的父亲。”
9、“这句铭文由五个意大利字组成,这句话在离死亡只有咫尺之遥时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真实,它们是:‘Tuttoatemiguida’,‘一切都带我到你跟前’。
“死亡的激情,永远也不熄灭的烈焰,从一位即将赴死的女人,在她活生生的躯体化为灰烬之前,发出的这一无声的问候里,再一次强劲有力地腾空而起。那身在远方的情人知道这颗热爱他的心,直到最后一刻也在为他搏动。
“在这诀别的问候中,也唤起了对永恒的思索,在行将消逝的万物之中,又重新召来永不消逝的感情。
“这出宏伟壮阔、无与伦比的爱情悲剧在断头机的阴影之下已经说出了最后一句台词:现在大幕可以落下。”
10、“这场爱情如同突然喷出的火焰直冲云霄,冲入极乐世界的霞光万道的高处,也冲入了昏暗隐晦的罪恶深渊。当感情变得炽热、自已无法控制的时候,人也会变得幼稚起来,不会用逻辑和理性的尺度去衡量它,因为汹涌澎湃的爱情是以非理性的方式流露出来的。
“激情就像疾病,既不能说它错,也不能说它对,我们只能在一次又一次的惊讶中描述它,面对本能永恒的威力,我们只能情不自禁地战栗。这种本能,不论是在自然界还是在人类身上,都会突然间有如暴风雨迸发出来。最强烈的激情并不听命于被它击中的人,它的一切表现和后果,都已不属于这个有意识有意志力的人,它越过了这个人的生活范围,也挣脱了这个人责任感的羁绊。
“拿道德的尺度去评价一个被激情冲昏了头脑的人,无疑是荒谬的,就像我们要惩罚造成破坏的暴风雨,或在法庭上审判喷发的火山一样。
“……谁只要经历如此炽热的感情,他的生命也就在这种炽热中化为灰烬。”(←博主个人认为这一段就像是在说“恋爱脑”)
(配图是油画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记录自己对四大名著心路历程:
三国演义:一、从小就听过一些三国故事,被《三字经》正文后(吐槽为什么里面有王祥卧冰哭竹生笋,还有一个因孝被冤结果父母雕像流泪故事。。小时候看觉得没问题)小故事剧透关羽张飞死了
二、买了q版的三国演义,青少版三国演义对大众耳熟能详故事了解,问过妈妈貂蝉以前干什么的答曰村姑。以上基本季汉中心曹魏佐料东吴酱油,诸葛亮死后司马昭夺权儿子称帝灭国统一
三、看了其余三本名著原文后妈妈买了原文回来我开始阅读。好复杂啊,为什么里面说话是曰不是道,这不是文言文吗,人物记不住,也没有很多押韵诗词调剂。越到后面越烦躁,为什么孔明去世还有那么多回(罗贯中诸葛亮毛宗岚对不起),以至于一些有趣的点比如诸葛恪侍女大叫满......
三国演义:一、从小就听过一些三国故事,被《三字经》正文后(吐槽为什么里面有王祥卧冰哭竹生笋,还有一个因孝被冤结果父母雕像流泪故事。。小时候看觉得没问题)小故事剧透关羽张飞死了
二、买了q版的三国演义,青少版三国演义对大众耳熟能详故事了解,问过妈妈貂蝉以前干什么的答曰村姑。以上基本季汉中心曹魏佐料东吴酱油,诸葛亮死后司马昭夺权儿子称帝灭国统一
三、看了其余三本名著原文后妈妈买了原文回来我开始阅读。好复杂啊,为什么里面说话是曰不是道,这不是文言文吗,人物记不住,也没有很多押韵诗词调剂。越到后面越烦躁,为什么孔明去世还有那么多回(罗贯中诸葛亮毛宗岚对不起),以至于一些有趣的点比如诸葛恪侍女大叫满身血污,左慈华佗管辂,张华下棋,羊陆蛇钟邓姜互动没注意到
四、上b站央三看到一些有趣剪辑,在同人圈磕上cp。同时中考前看到曹丕燕歌行很喜欢进行摘抄,对他本人文字感兴趣,高中图书馆借到汉晋诗鉴赏,进而对三国重新拾起兴趣重读三国演义原版。三国演义原著(人文版)槽点其实不少(比如黄岳父帮陆逊,瑜亮描写虚构成分大)但网上一些人说踢出四大名著过了,曹操铜雀台大宴很生动。曹操去世的诗,开头结尾诗都不错,主要人物突出
五,现在才知道自己似乎读的是毛宗岚修改版
西游记:
一、花街上买了一份儿童版,知道大致剧情,对里面画上一些美女印象深刻。
二、四大名著里第二本读原著的,被里面的诗词深深吸引住了,猴哥的这自夸诗一口气念下去真的非常帅。剧情也有趣,我读完后欲罢不能。发现自己忘了不少情节,于是再读几遍。家里有孙悟空的像,对他印象是可靠的会斗嘴的帮人的好伙伴。
对里面白龙马产生类似“梦女”的情绪。。。十分注意他的戏份和与奎木狼打架的高光时刻。为什么小时候总是搞些奇奇怪怪的东西
第三遍时我妈忍不住直接把《水浒传》原文给我。
水浒传
一、小时候较晚读儿童版,儿童版把七十回一再裁剪,直接导致里面的好汉根本就没有戳到我,绘图中燕青也尤其不帅!大聚义后故事结束,在书最后读后感里小同学提到“小时候我读的是70回版本,长大后我读全本才知道好汉的结局,如此悲惨。”此伏悲剧之因而我未察觉,匆匆抛开
二、拿到原本,漂亮的开场词,洪太尉放出妖魔,史进,鲁智深,林冲。。一个个好汉,一条条线索交织再汇集。像“巴啦啦小魔仙出场”的赞词,我反复咀嚼。翻到后面对抗官兵中花花绿绿的阵列排布晃花了我的眼。熟悉的聚义,不熟悉的招安。
说实话,后面征辽,打方腊,真的感觉无聊。。我耐着心翻过一页页,突然瞄到一个更不熟悉的东西:死亡名单。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纷纷离去,我当时已经对那聪明伶俐的燕青产生好感,疯狂翻到最后燕青自己走了。不禁拍手赞扬作者想法,结果再翻时迁死了,孙二娘死了,杨雄死了,等等等等。。
作 者 你 在 想 什 么
煞曜罡星今已矣,谗臣贼子尚依然!
早知鸩毒埋黄壤,学取鸱夷范蠡船。
我不甘心,再次翻开书的开头。剧情很有趣,然而好汉死了不再回来。
直接影响:五年级上武松打虎这一课时特别激动,以为老师会详细介绍,然而并没有。初三中考最后阶段,基本的娱乐活动就是念水浒传里面的诗词。
至今对林冲雪夜上梁山的诗歌有感情
红楼梦
待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