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版Photoshop的Camera Raw插件中,新增了一个叫做“纹理”的滑块,Lightroom也进行了同步更新。
左移“纹理”滑块可以起到磨皮、柔化的作用,右移“纹理”滑块则可以强化细节、质感,简直太好用了!
今天的教程中,托马斯会和大家讲解纹理滑块的用法,以及它与去除薄雾、清晰度、锐化等几个相似功能滑块的区别。
在新版Photoshop的Camera Raw插件中,新增了一个叫做“纹理”的滑块,Lightroom也进行了同步更新。
左移“纹理”滑块可以起到磨皮、柔化的作用,右移“纹理”滑块则可以强化细节、质感,简直太好用了!
今天的教程中,托马斯会和大家讲解纹理滑块的用法,以及它与去除薄雾、清晰度、锐化等几个相似功能滑块的区别。
摄影后期最重要的一步,好多人都忽略了!
摄影后期最重要的一步是什么?调色?合成?皮肤处理?其实都不是。
对于摄影爱好者而言,常常有一个不好的习惯:拿到一张原图就开始各种后期尝试,这个滑块拉动一下,那个地方液化一下,完全是凭感觉和运气在修图。
殊不知我们忽略了摄影后期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在后期一开始,对照片整体的分析和思路的确立。
我们拿到一张原片(甚至在照片拍摄之前),应该先仔细观察和分析照片,以确立照片的整体形式,分析照片的兴趣点,和考虑后期的大致思路,然后再用各种后期技术和工具进行处理。
同样的一张照片,根据表达方向的不同,后期可以调成不同的影调、色彩和风格,这些都是需要我...
摄影后期最重要的一步是什么?调色?合成?皮肤处理?其实都不是。
对于摄影爱好者而言,常常有一个不好的习惯:拿到一张原图就开始各种后期尝试,这个滑块拉动一下,那个地方液化一下,完全是凭感觉和运气在修图。
殊不知我们忽略了摄影后期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在后期一开始,对照片整体的分析和思路的确立。
我们拿到一张原片(甚至在照片拍摄之前),应该先仔细观察和分析照片,以确立照片的整体形式,分析照片的兴趣点,和考虑后期的大致思路,然后再用各种后期技术和工具进行处理。
同样的一张照片,根据表达方向的不同,后期可以调成不同的影调、色彩和风格,这些都是需要我们一开始就大致确定的。
甚至关于后期的尺度,其实也和我们的目的有关,更偏记录的照片,那么后期需要更接近真实,更偏表达的照片,那么后期可以有更多的操作空间。
相似前期构图的照片,如果表达的主题不同,那么后期思路可能大不相同。
上面这张原图拍摄于格陵兰岛,一个比较平静的清晨,没有特别壮阔的风景,我主要是想表达人的一种孤独感。因此后期主要基调定为如下:
整体影调需要是暗调,这样会比较压抑。对比度不需要很高,烘托环境的平静感。
2. 色彩饱和度不能太高,否则情绪过于热烈。色相上应该更偏冷,带来宁静感。
3. 画面中除了人和山头外,其他地方细节不能过多,特别是比较抢眼的细节。所以天空虽然已经是光板天,但依稀可见的几朵云,还需要进一步的模糊和抹除,水面过多的细节也要减去。
有了整体的思路和方向,后期才能达到一个比较统一的情绪,不至于上面是一个震撼热烈的红山头,下面是一个宁静冷清的水面,后期调整互相冲突。
上面这张照片也是拍摄于格陵兰岛,同样是一个人站(坐)在石头上。
但是由于我的表达主题不同,这张照片我更希望把他和希望、辉煌一类的词语联系起来,因此后期的思路也完全不同:
影调不能太暗,对比度要比较充分,给人希望的力量。
2. 色彩需要偏暖,高饱和,这样才比较灿烂热烈。
3. 画面细节不能太平淡,要有前方是星辰大海的感觉,因此决定在天空后期添加一些云彩。
我在《风光摄影后期基础》一书中提到过,技术服务于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
因此我们在后期处理时,首先需要确定的就是内容和方向,到底是雄伟的风景,还是宁静的氛围,还是内心的映射?
表达方向决定后,才能确定形式上的基调,到底是冷一点暗一点,还是暖一点亮一点。
而具体要用哪种调色工具和后期技术,则是后面具体执行时的细节了。
我们在制作组图时,更需要从一开始,就确认和统一好组图的形式。
比如上面一组原图,是我在暴风雪期间抓拍的格陵兰小镇街景,原片中有比较亮的,也有比较暗的,有偏中性色的,也有偏冷调的。
如果我要把他们整理成组图的形式发表的话,就需要在组图整体的角度,在一开始对他们的色彩影调进行统一,不能这张是明亮欢快的,下一张又是低调压抑的。
写作文需要先立意,我们在修图时,也需要先确认主题、思路和方向。
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一般都是先立意再动笔。虽然摄影项目也应该是这样,但现实世界总是充满了复杂和惊喜,我们在前期拍摄时,可能很多时候还是在靠直觉进行捕捉。
因此在后期的一开始,我们更需要重新去审视我们的照片,从中提取出那些兴趣点。
上面这张原图,是用无人机航拍的冰山,很有意思,抓怕到了冰山底部隐藏的那些部分。
这张照片的兴趣点无疑是冰山。旁边的小船也是很有趣的,因为它作为参照系,衬托出了冰山的宏大。
后面的陆地,提供了一些背景信息,比如冰山位于海岸边,但这些并不是很有趣或者很重要的信息。因此我后期思考时决定进行二次构图,裁掉多余的部分。
这样的话内容更加统一,视觉上也特别的震撼。
上面一张图片,记录了一个清冷的渔村早晨,整体显得比较杂乱,如果不进行取舍的话,可能读者无法知道摄影师到底要表现什么。
因此我决定对画面只保留一个主要的兴趣点,也就是明亮的路灯,以及两个次要兴趣点,淡淡的房屋灯光和匆匆走过的行人。
这样通过后期的裁图,以及对其他景物的压暗淡化处理,我们就从视觉上提取出了画面的兴趣点,让观者从中感受到北极渔村的别样氛围。
确认兴趣点不仅仅意味着二次裁图,而且对画面局部的明暗、色彩等等都有影响。
比如上面一张巴塔哥尼亚秋色,我们就需要在后期开始前,先对其中的主要景物进行分析。
中间日照金山时的Fitz Roy雪山,无疑是本片亮点,需要突出。
突出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金山左侧的山头,由于距离的关系,竟然看起来比我们的兴趣点还要高,因此需要裁掉。
为了突出金山,我们需要让金山的颜色和明度都从照片中“脱颖而出”。
因此天空需要进行后期压暗,最好做成冷色调,这样金色山峰就可以通过色相、饱和度、明度上的特殊性,在画面中牢牢占据我们的眼球。
甚至有的时候,乍一眼看上去是一张废片,我们也可以通过后期的思考和观察,发现照片中的亮点。
上面一张桂林的雨中航拍,无疑原片并不抢眼。
但是我们仔细观察,还是可以发现其中一些有意思的地方,比如雾气蒙蒙的山峰特别有层次感,画面中的道路和山峰边缘也特别有几何线条感。
但是由于原图画面中复杂的信息,比如暗淡的色彩,凌乱的房屋,茂密的树木,会把读者的关注点吸引到这些并不有趣的地方,就会觉得照片是张废片。
如果我们在后期时大胆的去掉这些无关的色彩、细节和信息,提取出画面中丰富的几何结构,那么就能“变废为宝”。
摄影后期,技术是基础,关键是思路。
很多照片,并不需要复杂的后期处理,只需要简单的对画面的色彩进行统一、影调进行强化,主体进行突出就可以了。
比如上面这张德国城堡的原片,后期几乎都是在Camera Raw中完成。只要确认了强化天空渐变,突出城堡光辉的思路之后,很快就能搞定。
很多照片,虽然前后期样貌发生了巨变,但用到的技术其实也很简单。
比如上面一张原片,后期主要用到的是加深减淡工具,我在《学会加深减淡工具,提升照片画面表现力》一文中介绍过的后期简单工具。
更关键的还是需要对照片进行分析,知道需要对哪里进行提亮减淡,哪里进行加深压暗。这才是让一张照片后期看起来大不同的关键。
画面并不是细节越多越好。
上面这张海冰的原片,我就决定去掉白色冰雪中的大部分细节,突出海岸线的线条和色彩对比。
但是细节也不是越少越好。
上面这张山峰的照片,我就决定后期用画笔,进一步强化水面纹理的细节,和前景花草的质感,天空也制作了一个原来不明显的渐变过渡。
到底是需要增加细节,还是减少细节?到底画面中哪些地方的细节需要进行处理,其实都是思路的问题,需要我们多看,多想,多分析。
摄影后期最关键的一步,其实就是分析画面和确认思路,思路一旦确定,照片的最终形式就确定了。
到底是用曲线、色彩平衡还是画笔去做具体的处理,其实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重要。
技术决定下限,思路决定上限。摄影后期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确认思路!
相关文章:
欢迎关注@Thomas看看世界,
每周学会一个摄影技能。
作者:Thomas看看世界
90后户外风光摄影师,后期教程博主,海大、富图宝、哈苏等品牌合作摄影师。托马斯是畅销摄影教材《风光摄影后期基础》的作者,在图虫、微博、知乎等平台上,撰写了200多篇摄影教程。
Ins:thomaschuphoto
公号:thomaskksj
微博/知乎/图虫/b站:Thomas看看世界
当我们谈到滤镜的时候(三)
概述:美食滤镜也可以拍建筑
大家好,我是袋鼠一多,我又双叒叕出来了。今天终于要讲到如何运用滤镜。
首先,做后期处理的第一步永远不会是加滤镜,而是重新构图和矫正畸变。一般来说是先矫正畸变恢复正常,再重新构图。很多人都没有正畸的习惯,这使得很多照片看起来非常的业余和不适。
接下来的步骤,我稍微调查了一下,不同人有不同习惯。@乌冬喜欢直接根据最近喜好挑选滤镜,然后导出,一般来说她是不会再进行微调的。而强行被我采访的@无琦不有的修图顺序则是先看滤镜的分类,再根据分类一个个试一试,然后滤镜修改完之后再调试程度或者其他东西。而@Oya则是先调色再根据实...
概述:美食滤镜也可以拍建筑
大家好,我是袋鼠一多,我又双叒叕出来了。今天终于要讲到如何运用滤镜。
首先,做后期处理的第一步永远不会是加滤镜,而是重新构图和矫正畸变。一般来说是先矫正畸变恢复正常,再重新构图。很多人都没有正畸的习惯,这使得很多照片看起来非常的业余和不适。
接下来的步骤,我稍微调查了一下,不同人有不同习惯。@乌冬喜欢直接根据最近喜好挑选滤镜,然后导出,一般来说她是不会再进行微调的。而强行被我采访的@无琦不有的修图顺序则是先看滤镜的分类,再根据分类一个个试一试,然后滤镜修改完之后再调试程度或者其他东西。而@Oya则是先调色再根据实际情况来加滤镜。还有些朋友非常爽快的发原图,或者在拍照的时候直接加滤镜。
就我个人而言,我一般用滤镜是处于两点考量:
一、提供思路。每个人修图都会有个人倾向,但是有些时候有些图片可能需要另一种想法才能臻至完美,而许多滤镜是他人调制,可以用于补足。
二、方便快捷。在我修同一组照片的时候一般会想要达成同样的修图效果,而这个时候滤镜便是达到该效果最具效率的方法。
接下来我以泼辣修图和印象这两款软件作为示范,讲解一下如何使用滤镜。
以下是用泼辣修图进行演示:
重新构图(将小船放置在左下角)
挑选滤镜(根据这张照片,我想加强阳光的部分和将整体颜色向浓郁上靠)
微调(调整一下曲线,并且加了一个椭圆调整模板,加强阳光部分,之后调整一下阴影,保证阴影细节)
成品(摄影:袋鼠一多,后期:袋鼠一多)
以下用印象进行修图:
(矫正畸变)
(挑选滤镜,这张照片用美食滤镜D5也是可以的)
(微调红色曲线,加入光效,模仿太阳初升)
成品(摄影:袋鼠一多,后期:袋鼠一多)
以上就是我此次的修图过程了大家可以根据个人审美考虑增减我的微调过程,微调过程千千万,此处就不一一累述了。
接下来是实用度爆棚的挑选滤镜的注意事项:
1. 风格不要杂糅,明明是现代感十足的建筑却硬要加一个古风滤镜,多多鉴赏他人的照片,对于提升审美和后期技术有很大的帮助。
2. 滤镜分类很重要,对于初学者,或者不想进行微调的同学们在观察自己的照片风格后直接选择类似的风格的滤镜就行,简单省事。
3. 人脸的颜色是否偏离正常色调,阴影部分细节是否失去,高光部分是否变成惨白都是判断该滤镜是否适合的标志。
题外话:
滤镜系列到此就结束了,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
在我和@乌冬聊天的时候,她说如果自己没有办法修的图片会直接扔给我,这确实也是一个办法。但是修图就和画画一样,功力和你投入的时间是成正比的。也许大家对于后期繁琐的步骤有些不耐,但是用过滤镜后开始微调就是在后期的路上一个坚定的脚印。
对了,后台回复“滤镜”会有小惊喜。
当我们谈到滤镜的时候(二)
大家好,我是袋鼠一多。到了第二期了,这一期是可是满满的干货,我测评在应用商店能找到一系列滤镜APP,质量参差不齐,我将会根据几点分别为大家来解析一下它们的实用程度。
一.VSCO
基本上只要是讲滤镜就逃不过VSCO,原因很简单,市面上基本上没有哪一家有100+种预设,而且还都很好看。不止如此,VSCO不只是一款滤镜挑选软件,它的核心功能由滤镜,后期工具和社区构成,齐全又强大。
滤镜选择范围:全面(偏向于胶片风格)
滤镜实用与美观程度:五星
是否收费:部分收费,VSCO使用会员制,$19.99元一年,...
大家好,我是袋鼠一多。到了第二期了,这一期是可是满满的干货,我测评在应用商店能找到一系列滤镜APP,质量参差不齐,我将会根据几点分别为大家来解析一下它们的实用程度。
一.VSCO
基本上只要是讲滤镜就逃不过VSCO,原因很简单,市面上基本上没有哪一家有100+种预设,而且还都很好看。不止如此,VSCO不只是一款滤镜挑选软件,它的核心功能由滤镜,后期工具和社区构成,齐全又强大。
滤镜选择范围:全面(偏向于胶片风格)
滤镜实用与美观程度:五星
是否收费:部分收费,VSCO使用会员制,$19.99元一年,收费的话可以开启视频编辑功能和使用所有的滤镜。但如果不是重度用户,不收费的滤镜基本上够用了。
适配系统:安卓/IOS
用户体验:易上手,操作流畅,界面美观度较高。
画质:不会压缩画质
调节:可以调节滤镜强度,或者基于滤镜自己创建配方
后期:修图核心操作一应俱全
多设备登陆:支持
其他功能:社区功能(中国大陆只能浏览,不能进行其他操作)。
推荐程度:五星!(胶片风+坐拥多种选择)
二、泼辣修图
泼辣修图可以说是移动设备上最强大的修图软件。可以说Lightroom上所有功能它都有,并且还有图层和局部调整等一系列非常实用的功能。算是PS的轻量化替代品。修图功能强大,可以导出LUT和滤镜,交互性强。并且你可以看到它的滤镜是如何调制出来的。
滤镜选择范围:较多
滤镜实用与美观程度:三颗半(自带)
是否收费:部分收费,订阅制,15元/月,149元/年,订阅后开通所有滤镜,图层、局部调整和降噪功能等。
适配系统:安卓/IOS/Windows
用户体验:特有的功能都有新手教程,较易上手,
画质:对于大文件会有轻微压缩
调节:可以调节滤镜强度,或者重新编辑滤镜
后期:主打项目,很强
多设备登陆:支持
其他功能: 滤镜分享,导出LUT
推荐程度:四星半(滤镜交互需求)
三、印象
自从我把印象安利给了身边的朋友们,迅速战胜了其他App成为她们手机中的新宠。个人分析一下,主要由几点:直观,所有的滤镜和功能都有说明文字,提示使用场景;简单,功能调节不是连续的而是由12个原点叠进,不用担心手残而修毁图片;美观,其中的大师滤镜美观不落俗套,其他也有令人难以割舍的滤镜;水印,有多款水印样式可选,偏向于杂志风和海报风。
滤镜选择范围:较广
滤镜实用与美观程度:四星半——四星
是否收费:部分收费(大师滤镜免费),永久会员298元,月度会员18元,年度会员88元。
适配系统:安卓/IOS
用户体验:对新用户的友好度高
画质:不压缩
调节:可以调节滤镜强度,不可以编辑滤镜
后期:基础内容均有,还可以添加光效
多设备登陆:不支持多台设备同时登陆
其他功能:水印添加,印象杂志(后期讲解)
推荐程度:四星(很实用的滤镜+修图软件)
四、MIX
这款软件是之前一段时间大火的一款主打滤镜的App。之前没有用过,本来也懒得再钻研,但不是为了更加全面的测评,此次我牺牲自我,研究了一下,真香。
与其说MIX是一个滤镜App,不如说它是功能集合体。基础编辑和滤镜功能都有,还有局部调整、小星球和海报编辑等让人爱不释手的功能,同时,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的学苑和社区,学苑中有非常丰富的功能介绍和后期讲解,实用度也很高,而社区里面可以看到别人的原图和修图步骤,并且可以直接下载别人的滤镜。但你看到一个好看的照片时,不仅可以收藏它,还可以将它的修图步骤保存下来,进一步提升你自己的修图水平。
滤镜选择范围:较广
滤镜实用与美观程度:四星——三星半
是否收费:部分收费(基础功能和滤镜免费),可以按照模块单独收费,永久购买,或者选择会员在一定时间内开通所有功能(45元/3月,98元/年)
适配系统:安卓/IOS
用户体验:对新用户的友好度高,但很多功能需要收费
画质: 艺术滤镜会压缩
调节: 可以调节滤镜强度,可以编辑滤镜,可以收藏滤镜
后期: 基础内容均有,局部调整部分需要收费
多设备登陆:支持多台设备同时登陆
其他功能:MIX社区,小星球,照片海报制作
推荐程度:四星(不错的滤镜+修图软件+有趣的功能)
五、Lightroom
如果想使用比较专业的修图软件,比起PS来,LR更适合做摄影作品的后期。首先它可以进行照片的批量处理,拥有直观的处理界面,同时拥有强大的预设功能(关于预设如果不懂可以看前一篇讲解)。同时LR是最好的图像管理软件之一,首先它可以轻松帮你建立一个相片库。只要预设好限定条件,就能自动将照片分类好。除了常规的日期、地点外,还可以通过光圈或是快门的数值来进行检索,省去了人工分类的麻烦。LR还会自动寻找不同的路径进行分类。
当然,它的缺点也同样明显。同属于Adobe公司(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公司),上手难度相比于其他软件高不少,而且它的订阅制度是要和Adobe创意云联系在一起,如果你电脑上不使用PS和LR,那么订阅就是不划算的。
是否收费:订阅制
适配系统:安卓/IOS/ Windows
用户体验:对于新手不是那么友好
画质:可以调节
调节:可以创建和导入预设
后期:专业的后期工具
多设备登陆:支持多台设备同时登陆
其他功能:图像管理
推荐程度:三星
题外话:
推荐了5款不同的App,但可以看到它们不完全只有滤镜这一项功能,而更偏向于综合性软件。个人建议,手机上保留1—2款修图App就够了,一来节约空间,软件大部分功能都是有所重复的,二、精力有限,每一款软件中的预设和参数调节都有轻微的不同,一款熟练的软件要比十款刚刚接触的软件更好,修出来的图片达到的效果也会更符合自己心意。
这里并没有推荐B612、轻颜相机、Faceu和天天p图等软件。因为个人倾向,不太喜欢对于照片的过渡修饰和压缩,所以没有使用过,不太了解就不给大家讲解,如果想要了解它们的话请在后台留言找乌冬和VII,她们可能会有用非专业做出专业的效果妙招。
Nik Silver Efex Pro黑白摄影后期插件教程
在Photoshop中,有很多种把彩色照片制作成黑白的方式。而Nik Silver Efex Pro是一款专门针对黑白摄影后期的PS插件,功能十分强大。
本篇教程中,托马斯会和大家演示如何利用这款插件,高效的进行黑白后期。当然由于篇幅所限,会分成上下两部分来完整的介绍本款插件。
使用本插件,需要先搜索并安装Nik Collection。然后就可以在菜单中找到“滤镜 - Nik Collection - Silver Efex Pro 2”。
Silver Efex Pro 2插件打开后,分成了左中右三块面板。中间是照片的显示区域。
而左侧...
在Photoshop中,有很多种把彩色照片制作成黑白的方式。而Nik Silver Efex Pro是一款专门针对黑白摄影后期的PS插件,功能十分强大。
本篇教程中,托马斯会和大家演示如何利用这款插件,高效的进行黑白后期。当然由于篇幅所限,会分成上下两部分来完整的介绍本款插件。
使用本插件,需要先搜索并安装Nik Collection。然后就可以在菜单中找到“滤镜 - Nik Collection - Silver Efex Pro 2”。
Silver Efex Pro 2插件打开后,分成了左中右三块面板。中间是照片的显示区域。
而左侧主要是预设列表和历史记录。
右侧则是参数调整面板以及直方图显示。
Nik Silver Efex Pro是专门针对黑白照片的一款插件,所以他的直方图非常特别,自带了亚当斯分区曝光系统,方便我们对照片进行分析。
一般打开插件的时候,插件右下角就是“放大镜与直方图”功能,默认选择的是“放大镜”,需要点击“直方图”才能看到照片的明度直方图。
直方图下方有0-10一共11个方块,代表了亚当斯分区曝光的11个亮度分区。这11个分区的定义如下图所示。
比如我点击“1”这个方块,照片中属于亚当斯亮度1区的深暗部分,就会以虚线的形式显示出来。
再点击“2”方块,画面中出现了很多虚线。说明这张照片中,大部分暗部都属于亚当斯2区。
我们还可以一次选择多个数字方块,比如3、4、5。
可以看到,这张照片中大部分都是3、4、5分区的中间亮度,中间亮度适合展示细节和质感。
亚当斯7号分区,代表的是有细节的亮部。我点击“7”号方块,结果照片中基本没有虚线,说明这张照片其实高光有些缺失。
我可以使用曲线工具,提亮照片的亮部。现在再选上7号方块,人后面一块墙壁都显示了虚线,属于7号分区。这样我们画面中就有了更多的亮部,显得更加自然。
Silver Efex Pro还有一个好用的功能,就是黑白预设资料库。
他可以帮我们快速的把一张彩色照片,转换成 高调、低调、高对比度、悲伤 等等不同风格的黑白照片,给我们进一步的调整,快速打下基调。
预设面板在插件左侧,插件自带了38个黑白预设。每个预设都有小的照片预览图,比如我感觉“渐变镜”这个效果还不错,就可以选择这个预设,应用在照片上。
现在照片上方好像加了一个从暗到亮的渐变镜,上方压暗之后,视线更加的集中在人物身上,不过路灯的线条不够明显。
我也可以试试其他预设,比如“软棕褐色”预设的效果,就让我们得到了一张泛黄的黑白老照片。
每个预设,其实都是一些调整参数的集合。比如我应用“剪影”预设之后,可以看到参数面板中,亮度、对比度、细节强度等等参数都发生了改变。
后面我们也可以在预设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微调这些参数。
预设资料库的列表下方,还有“自定义”和“导入的”,可以用于制作和使用用户自己的预设、以及网上下载的预设。
最下面还有“历史”列表,展开之后,可以看到我们在Silver Efex Pro中的所有操作记录,包括预设的应用,以及参数的调整。
我们可以点击任意一步,无损失的回到那一步的状态,重新开始后面的操作。
在插件的中间,是显示照片的面板。
面板上方,有一个“分割预览”的功能,点击之后,画面会被一根红线分成两半。
左侧是没有经过调整,直接转换成黑白的原效果图。右侧是应用预设和参数调整之后的效果。
我们可以左右移动红线,直观的预览各个地方,调整前后的差别。
除了“分割预览”之外,它的后面还有“并排预览”图标,点击之后,前后效果会以左右两张完整照片的形式,显示在插件中央。
“比较”按键,则用于单独预览照片时。点击并按住“比较”,会显示调整前效果。
松开按住“比较”图标,就会显示调整后的效果。
除此之外,右侧还有变焦功能,方便我们放大照片,查看调整后的细节。
以上就是关于Silver Efex Pro插件,直方图与亚当斯分区、预设库、前后效果比较功能的介绍。
当然Silver Efex Pro最强大的,还是它的参数调整功能。比如他可以对画面的不同区域,应用不同的对比度和细节强度,还可以模拟彩色滤镜,模拟某种胶片效果等等。
参数调整面板,托马斯会在下节内容中,继续和大家分享。
作者:Thomas看看世界
90后户外风光摄影师,后期教程博主,海大、富图宝、哈苏等品牌合作摄影师。托马斯是畅销摄影教材《风光摄影后期基础》的作者,在图虫、微博、知乎等平台上,撰写了200多篇摄影教程。
Ins:thomaschuphoto
公号:thomaskksj
微博/知乎/图虫/b站:Thomas看看世界
我们谈到滤镜的时候(一)
[图片]
滤镜和拍照孰轻孰重?
图源https://www.pexels.com/
大家好,我是墨决。之后我会陆续转载一些我自己发在视觉小卖部上的文章,希望大家持续关注,谢谢。
这一期主题我们讲讲滤镜。
到底什么是滤镜?
说到底,滤镜就是一种预先存储好的修图步骤。所以,美图秀秀的一键美颜是滤镜,手机前置镜头的成品也是加了滤镜,更不用说那些数不胜数的滤镜软件了。
人们总是在烦恼拍照之后像语法一样繁琐的修图步骤,而且部分修图工具并非零门槛对一切用户都那么友好。如果用5分钟拍完照之后,只需要用5秒来完善这张照片就可以节约大部分的时间成本。
然后,滤镜诞生了。(问题总是...
滤镜和拍照孰轻孰重?
图源https://www.pexels.com/
大家好,我是墨决。之后我会陆续转载一些我自己发在视觉小卖部上的文章,希望大家持续关注,谢谢。
这一期主题我们讲讲滤镜。
到底什么是滤镜?
说到底,滤镜就是一种预先存储好的修图步骤。所以,美图秀秀的一键美颜是滤镜,手机前置镜头的成品也是加了滤镜,更不用说那些数不胜数的滤镜软件了。
人们总是在烦恼拍照之后像语法一样繁琐的修图步骤,而且部分修图工具并非零门槛对一切用户都那么友好。如果用5分钟拍完照之后,只需要用5秒来完善这张照片就可以节约大部分的时间成本。
然后,滤镜诞生了。(问题总是如影随形的伴随着存在,如果你不想看关于滤镜的起源,请往后拉)
当然,滤镜并不是一个新鲜玩意,至少对于许多专业摄影师来说并不陌生,只是他们不叫它滤镜,而是预设。
Lightroom预设操作
简单来说,预设就是在色调、白平衡、曲线、HSL等各个选项中以特定参数形成的一个组合,在 Lightroom 里导入这个预设,你的照片就相当于一个加上滤镜,呈现出特定的视觉效果。对于摄影师来说,预设不仅解决了很大一部分的重复修图问题,同时适合自己的预设塑造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风格。
因此在很多年前就由公司和部分著名摄影师公开售卖自己的滤镜。当然,作为一种生产力工具,这些预设的售价不菲。而且大部分都是外网,购买并不方便,这些条件加起来使得购买预设的人大部分都集中于职业摄影师或者重度发烧友之中。
FilterGrade上售卖的预设
然后,摄影开始走向轻便化,手机摄影正式崛起(关于手机摄影将会有专门的推送讲解,在此就不多说了)。摄影这门艺术迅速实现了大众化,而修图也顺应潮流,迁移到了移动端上。然而想要完全学会修图需要的时间成本过高,而且使用的机会也不多,所以开发者们就一再简化修图步骤,其中最为方便的就是滤镜。不需要担心其中的参数调节,因为设计者们以及调制好了一切,只需轻轻一点,从几十款到上百款的滤镜任人挑选,唯一需要头疼是不断的选择恐惧。
Snapseed可选修图工具的截图
【问题】
如果你认为给照片套上一层滤镜就皆大欢喜,那就有些太天真了。
现在滤镜泛滥导致一系列问题:有些滤镜质量不是那么高,甚至存在对一张图片过度修改的情况,还有些滤镜不够日常,存在着被滥用的问题。
正如前面所说的,合适的预设对于摄影师来说是风格利器,而不适宜的滤镜对于照片来说就是一件灾难外套。在VSCO最为火爆的时候,很多公众号都有写过关于如何挑选其中的滤镜的推送,诚然,这与这款App滤镜多到实在让人无从下手有关,但其中隐含的信息是大部分人都无法正确的使用滤镜。滤镜就像是一套定制服装,开发者基于一组照片来量体裁衣,制作出滤镜虽然考虑到适用范围,也进行了微调,但对于不同的照片的色彩偏差却也无能为力,一套定制,在此人身上当然是短长适宜,但是在另外一个人的身上可能会捉襟见肘,不甚体面。
因此,当我们使用滤镜时,可以先参考已给出的照片的风格和内容,以及开发者对此组滤镜的解释。再来决定是自己的照片是否适合它。
印象 人像情绪滤镜
在用完滤镜之后,如何不是特别着急要进行分享,那么可以做一次滤镜裁缝,进行些许的微调,将它们更加贴合自己的摄影作品,这些调整并不麻烦,一般的滤镜App里面都会有这些调整选项,挑选完滤镜之后它们自己就会乖乖出现,一体化操作,方便且快捷。往往经过这些调整之后照片往常有的那种浓郁的“只是加了滤镜”的感觉减弱不少,做的好的话甚至可以让人以为你上了修图进阶班,若做到此步仍还想要进阶的话,就可以尝试在其中增加自己的风格,有一天或可以形成大师级人物。
下一期我将推荐并测评一些不错的滤镜软件。
题外话:
现在技术也在更新,自Photoshop CC开始,加入了色彩查找功能,其中增加了一项叫做3D LUT。LUT是一种对于色彩定向调整的一个功能,出来的效果相较于单纯的滤镜而言自然很多。因为很多LUT是针对电影设计的,所以渲染出的图像会电影感较强。并且它支持跨平台同步色彩效果(就是在一个软件制作出的LUT可以运用在别的软件),非常实用,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去了解一下,如果想让我们专门开一期关于LUT的讲解可以在视觉小卖部的后台给我们留言。当然,如果有其他感兴趣的也可以在后台留言,我们会根据反馈进行内容调整。
最神奇的PS调色工具,为什么网红预设都爱用相机校准三原色?
以前的系列教程《要学Camera Raw修图,读完这篇文章就够了》,托马斯讲解了几乎所有的Adobe Camera Raw(ACR)工具,但唯独校准面板的三原色没有详细分享。
而在大量的网红预设以及网红调色教程中,三原色又是一个出镜频率极高的工具,可以说是最为神奇的调色工具之一。
今天的教程,托马斯就会和大家分享三原色工具的用法。
首先我们来浏览一组“网红”照片。
这些网络上流行的照片,无论风光还是人像,其实是有一些规律和套路的,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总结出来?
摄影师:Thomas看看世界
摄影师:Sean Archer...
以前的系列教程《要学Camera Raw修图,读完这篇文章就够了》,托马斯讲解了几乎所有的Adobe Camera Raw(ACR)工具,但唯独校准面板的三原色没有详细分享。
而在大量的网红预设以及网红调色教程中,三原色又是一个出镜频率极高的工具,可以说是最为神奇的调色工具之一。
今天的教程,托马斯就会和大家分享三原色工具的用法。
首先我们来浏览一组“网红”照片。
这些网络上流行的照片,无论风光还是人像,其实是有一些规律和套路的,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总结出来?
摄影师:Thomas看看世界
摄影师:Sean Archer
摄影师:Thomas看看世界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几张照片的一些共同点:
1)整张照片色彩干净统一,画面中出现的色相不多,并不是花花绿绿,五颜六色的。这样照片看起来很舒服,很和谐,不会显得太乱太杂。
2)画面的色彩符合一些色彩搭配模型,比如《学会常见的配色原理,再也不怕后期调色啦》教程中,提到的互补色搭配。这3张照片主要利用的,都是“青色-橙色”这一组RYB互补色进行搭配。色彩搭配不仅在摄影中,更是在美术、设计中广泛应用。
色相不能太多,色相符合色彩搭配模型,也是我在《风光摄影后期基础》一书中,提到的“色彩搭配五大套路”中的两个重要规律。
那么如何去减少画面中的色相数量,并让色彩符合常见搭配呢?我们可以用很多工具,比如HSL、曲线、通道混合器等等。
但今天要讲到的“校准-三原色”工具,之所以这么神奇,大量出现在网红调色中,就是因为它可以同时办到这两件事!
校准面板,是ACR中排在倒数、较后面的面板。里面主要有红原色色相、红原色饱和度、绿原色色相、绿原色饱和度、蓝原色色相、蓝原色饱和度 六大滑块。
我们用来演示的图片,是一个红、绿、蓝为三原色的12色色环,这样我们可以比较直观的看到各种颜色的变化。
我们可以试试把“蓝原色-色相”的滑块往左边移动,这时我们的色环发生了神奇的变化。
1所圈起来的,是原图中蓝色以及其相邻色,此时他们都偏向了青色,色相更加统一。2所圈起来的,是原图中黄色以及其相邻色,此时他们都偏向了橙色,色相也开始统一起来了。
更神奇的是3所代表的中间过渡色,比如品红色,竟然饱和度降低了,起到了减少色相的作用。
我们通过左移蓝原色色相滑块,就同时完成了减少画面中色彩数量,并把大部分色相往经典的“橙-青”色彩搭配靠拢,一下子搞定了流行色调的两种套路,难怪不得网红们都爱用!
再用一个手机拍摄的照片作为案例,下图中色彩比较普通,色相较多,搭配也比较混乱。
我进入“校准”面板,把蓝原色的色相左移,变成-100。
瞬间照片就变成了以前介绍过的“糖果色”类似风格。整体冷色都偏青,整体暖色都偏橙红,其他杂色大量被消除,这种效果原来一步就可以基本搞定!
通过上面的案例,我们了解到了三原色工具的一个核心亮点,就是它可以控制画面中的色相数量,并把他们往互补色搭配上进行移动。
那么这些色相滑块左右移动有怎样的效果?具体应该如何调整?是我们接下来要探讨的问题。
当然在这之前,先要介绍一下:三原色工具之所以在“校准”面板,是因为它在Photoshop开发之初,本意是用来校正Raw文件和相机标准之间的色偏的。
其底层原理,是通过改变红、绿、蓝三种通道(三种感光元)之间的相互关系,来校正Raw文件偏色。但随着校色技术的发展,它的本身功能已经被代替,现在更多的用于创意性调色中。
因为是跟通道有关,三原色工具和HSL工具有一个极大的不同,就是会影响画面中的大部分颜色。比如调整HSL的蓝色色相,只有原图中蓝色的物体会被影响。而调整校准蓝原色色相,原图·中的蓝色、青色、紫色、黄色等等色彩都会受到影响。
如果对色彩之间相邻、互补关系还不了解的同学,建议先阅读教程《学会后期调色,从认识颜色开始》,或学习《风光摄影后期基础》书中第2章3节,再进行下面的阅读。
首先我们来讲一下蓝原色滑块。蓝原色色相滑块,对全图的色彩都有影响,特别是原图中的蓝色、黄色部分。
因为真实照片中经常出现蓝色(天空、海水、阴影),也经常出现黄色(阳光、岩石、皮肤、植被),因此蓝原色色相滑块也是被用的最多的一个滑块。
左移蓝原色滑块(往滑块显示的青色方向移动)。原图中的蓝色和相邻颜色,将加上青色,从而整体往青蓝色统一。
而原图中的黄色相邻颜色也会偏色(为什么是黄色?因为RGB模式中,黄色是蓝原色的互补色),这些暖色中都会加上红色(青色互补色),因此整体偏向橙、橙红。
而原图中的绿色、紫色等,这些正好处于蓝色和黄色中间的颜色,不仅色相会向他们偏移,而且饱和度会减小。
那么如果右移蓝原色色相呢?
蓝原色色相往右侧(品红色)方向移动,蓝色及相邻色彩会偏品,黄色及相邻色相会偏绿(品红互补色),同样的中间色彩饱和度会大大降低。
总而言之,蓝原色色相滑块,主要影响画面中的蓝色、黄色和相邻色彩,左移会把他们统一成“青蓝-橙红”的色彩搭配,右移会让整体色彩偏向“品红-绿”的搭配。
因为纯绿色和纯紫色,在自然界中很少出现,一般调风光照片的时候,蓝原色滑块都是向左移动。
其他的色相滑块,我就直接说结论了,大家可以通过上面蓝原色的例子,结合互补色的关系来进行理解。
绿原色色相滑块,主要影响的是原图中的绿色和其互补色品红色,以及他们相近的颜色。(正常照片中这两种颜色较少,因此绿原色使用频率较低)
左移绿原色色相(往色相条上的黄色移动),原图绿色(及相近色)偏黄,品红色(及相近色)偏蓝。
右移绿原色色相(往色相条上的青色移动),绿色(及相近色)偏青,品红色(及相近色)偏红。
红原色色相,主要影响画面中的红色相近色,以及青色相近色部分。因为现实生活中,红色的物体也很多,比如皮肤、火焰等等,因此这个滑块也经常使用,特别是在人像调色中。
左移红原色色相滑块,画面中红色(及相近色)偏品,青色(及相近色)偏绿。前面提过“品-绿”的组合并不太自然,因此我自己较少会左移红原色色相。
右移红原色色相滑块,画面中红色和类似色偏橙黄,青色和相似色偏紫蓝,也是常见的一种色彩搭配。
在实际案例中,我们经常会结合多个原色滑块,甚至HSL工具来进行调色。
比如前面的这个“糖果色”例子:
蓝原色色相左移变成-100,基本感觉有了,但是人物皮肤太偏橙红,需要往黄色方向偏移,天空中的蓝色也不太够。
而右移红原色滑块,正好是把暖色系往橙黄方向走,把冷色系往紫蓝方向走,因此这里我把红原色滑块右移到+75。
画面中的橙黄色有点闷,不符合阳光下的氛围,因此我在HSL工具中,把橙色的明亮度提升了87。HSL工具教程:《学会调色,从理解HSL面板开始》。
关于糖果色,以后还会有更详细的教程。但通过三原色和HSL工具,已经调的八九不离十了。
红绿蓝三原色,除了色相滑块之外,各自还有饱和度的滑块。
蓝原色饱和度,主要影响画面中蓝色附近色系的饱和度。左移蓝原色饱和度滑块,蓝色邻近色系的饱和度大大降低,但其他色彩饱和度降低幅度较小。
右移蓝原色饱和度滑块,蓝色邻近色系的饱和度大大提高,但其他色彩受影响较小,饱和度提升比较自然和谐。
绿原色饱和度,主要影响画面中绿色相邻色彩的饱和度。左移绿原色饱和度滑块,绿色邻近色系的饱和度大大降低,但其他色彩饱和度降低幅度较小。
右移绿原色饱和度滑块,绿色邻近色系的饱和度大大提高,但其他色彩饱和度提升比较小。
红原色的饱和度滑块,变化规律也是类似的,左移大大降低画面中红色及相关颜色的饱和度,右移大大增加他们的饱和度。而其他色彩受影响较小。
在自然风光照片中,人物皮肤、树木花草、岩石砖墙等等,这些地景的色相一般都是在橙色、黄色附近。这些地景的饱和度一般不宜提升过多,太饱和的皮肤、沙石看起来不太自然。
前面我们提到过,提升蓝原色饱和度,画面中冷色饱和度会加强,而暖色饱和度提升非常小幅度、舒服、自然。因此很多风光摄影师喜欢提升蓝原色的饱和度。
下面这张照片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原图色彩太淡。
提升蓝原色饱和度到+100。
画面饱和度提升,而且整体比较自然。
当然有的照片,蓝天本身就很强烈,提升蓝原色饱和度后天空有点过饱和。
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配合使用HSL工具,降低蓝色的饱和度。
1. 控制色相数量、色相符合常见搭配,是网红色调常用的套路。而相机校准-三原色工具,可以很方便的完成这个任务。
2. 蓝原色色相左移,画面暖色偏橙红,冷色偏青蓝。红原色色相右移,画面暖色偏橙黄,冷色偏紫蓝。其他原色色相移动原理类似,使用频率比这两个要少。
3. 提升蓝原色饱和度,对画面冷色提升强烈,暖色提升自然,是很多摄影师的常用招数。原色调整常常需要配合HSL工具使用,很多时候甚至可以完全被HSL工具替代。
欢迎关注@Thomas看看世界,
每周学会一个摄影技能。
2018 托马斯摄影教程精选20篇
大家新年快乐!
2018年,托马斯继续坚持每周日发表1篇原创的摄影教程。
在今年的最后一天,我选出了我在今年原创的,20篇干货内容最多的教程,分成思路类和技术类两大板块,在这里总结给大家。
思路类教程精选
大家新年快乐!
2018年,托马斯继续坚持每周日发表1篇原创的摄影教程。
在今年的最后一天,我选出了我在今年原创的,20篇干货内容最多的教程,分成思路类和技术类两大板块,在这里总结给大家。
思路类教程精选
技术类教程精选
《最神奇的PS调色工具,为什么网红预设都爱用相机校准三原色?》
《深入浅出理解Photoshop通道,学会调色和选区新技能》
《对比度也有大学问,Nik插件4大对比度调整工具的区别与用法》
感谢大家的支持,祝大家2019好片连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