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吹梦至余杭

120浏览    3参与
一抹烟云

补发无脑短打

     求是读书探先进,创新报国铸人才。


     有人说,吉林大学是最大的大学,整个长春都在吉林大学里面,而浙江大学则是最舒适的大学,杭州市民们把全杭州最秀丽的景色都给了浙大。以最肥沃之土养钻学问之英才,浙大何不惬意耶?


     走在浙大的绿树红花之间,风帘翠幕,参差十万师生,幸机缘巧合,余得以执一晚辈礼观于其中。烟雨朦胧,似梦似幻间有一人迎面走来,圆框眼镜后面是凝重神色,步履匆匆又不失稳健铿锵。揉揉眼却不见了人。似有预感,蓦然回首,那人走向,国立浙江大学。...

     求是读书探先进,创新报国铸人才。


     有人说,吉林大学是最大的大学,整个长春都在吉林大学里面,而浙江大学则是最舒适的大学,杭州市民们把全杭州最秀丽的景色都给了浙大。以最肥沃之土养钻学问之英才,浙大何不惬意耶?


     走在浙大的绿树红花之间,风帘翠幕,参差十万师生,幸机缘巧合,余得以执一晚辈礼观于其中。烟雨朦胧,似梦似幻间有一人迎面走来,圆框眼镜后面是凝重神色,步履匆匆又不失稳健铿锵。揉揉眼却不见了人。似有预感,蓦然回首,那人走向,国立浙江大学。


     “诸君,教育部已将全部的《四库全书》送了过来,此我中国唯二之国宝,保护此书还需诸君共同努力。”


     众人点点头,随后各自散去。七七事变已经过去了三天,日寇业已在浙江登陆,为了国家得以育英才,亦为国宝之保存,浙江大学在竺可桢校长的带领下,开始了“文军长征”的艰苦旅途。


     西迁路迢迢,赤子心昭昭。


一抹烟云

云深不知处,此地是杭州

     海宁昨梦尚未消,临安此游正繁饶。

     睡眼惺忪地上了车,别的是盐官朦胧的烟和雨,踏上的是杭州的行程。深吸一口湖边泥土与青草的淡香,东南形胜,三吴都会,试看今日钱塘。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岳飞的名句自小便是如雷贯耳的,岳王庙前,一段慷慨激昂的“尘与土”拨动着人们的心弦。正中伫立着武穆将军的塑像,目光如炬,神色凝重。四周是一幅幅壁画,从“岳母刺字”到“郾城大捷”,将军的英姿在眼前浮现,冷风飒飒,带不走半分旗帜铿锵。走到风波亭眼眶忽...

     海宁昨梦尚未消,临安此游正繁饶。

     睡眼惺忪地上了车,别的是盐官朦胧的烟和雨,踏上的是杭州的行程。深吸一口湖边泥土与青草的淡香,东南形胜,三吴都会,试看今日钱塘。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岳飞的名句自小便是如雷贯耳的,岳王庙前,一段慷慨激昂的“尘与土”拨动着人们的心弦。正中伫立着武穆将军的塑像,目光如炬,神色凝重。四周是一幅幅壁画,从“岳母刺字”到“郾城大捷”,将军的英姿在眼前浮现,冷风飒飒,带不走半分旗帜铿锵。走到风波亭眼眶忽地微红,正准备唤一声“将军”却哽咽在喉,道是自己失态了。揉揉眼,轻声走到将军墓前,深深鞠了一躬:
    
     武穆将军在上,晚辈不敬,出世十余载未尝拜见,今始来此。将军为救国于危难,年及加冠便从军报国,倥偬疆场数十春秋,战功无数威名远扬,胸怀光复汴京直捣黄龙之志,身率能征善战纵横疆场之师,奈何外有金军恰棋逢对手,内有奸臣正卖国求荣。一战成名郾城下,半载殒命风波亭,三十功名者大宋江山,八千里路后破碎山河,谁料竟成了泡影,到头来无点之国。晚辈来自淮南二路,敬慕将军名号远路拜见,长叩首寄以千年情意。

     恭肃严整缓缓退出,一转身,便是西湖了。

     西湖旁倚栏眺望,远远望见湖心有一座小亭子,晃神间又回到崇祯二年的那个冬天,“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具绝,是日更定矣。”这时的张岱,还沉浸在亡国之思中:“问其姓氏,是金陵人。”茫茫然已强饮三大白。反清复明的大计无法实现,清军的剃发令又颁布下来。国耻,家恨,今日已无可奈何,且先醉他一回吧……

     不知哪位醉酒喊了一声“自古尽忠皆武将,看今报国也文人。”张岱笑了,挥挥手,乘船走了。我也点点头,回身向前走,眼泪已打湿衣袖了。

一抹烟云

南风知我意,吹梦至余杭

     踏步春分过,出游清明前。

     带上一抹似香似淡的樱花芬芳,收拾行囊走向了余杭。坐上车才刚过卯时,及至乌镇已是正午了。匆匆吃了中饭,车上小憩了一会儿,便开始了今日的余杭。

     “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作为晚清的文学大师,王国维一生,应该可以概括成“教书”和“爱国”四字。走进观堂先生的学堂,先生尚年轻,背着手踱步,口里吟着几篇《尚书》。于斯自敬,小心屏了呼吸,憬然四顾。躬身上了楼,先生正拿着几片“龙骨”,旁边罗振玉先生很是高兴,说个不...

     踏步春分过,出游清明前。

     带上一抹似香似淡的樱花芬芳,收拾行囊走向了余杭。坐上车才刚过卯时,及至乌镇已是正午了。匆匆吃了中饭,车上小憩了一会儿,便开始了今日的余杭。

     “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作为晚清的文学大师,王国维一生,应该可以概括成“教书”和“爱国”四字。走进观堂先生的学堂,先生尚年轻,背着手踱步,口里吟着几篇《尚书》。于斯自敬,小心屏了呼吸,憬然四顾。躬身上了楼,先生正拿着几片“龙骨”,旁边罗振玉先生很是高兴,说个不停。

     明白了,这是甲骨文。

     观堂先生也笑了,他明白,这些骨片对于萎靡已久的中国文化界来说,有着怎样的意义:千百年来未被证实的殷代,终于有字可证,中华文化一脉相承从未断绝的骄傲又被唤起,中国人又有了新的精神支柱。带着华夏贵胄的自信和对文化的热情,先生多年来因清政府衰落而灰下的眼睛又亮澈起来。

     眼眶有些湿润,噤了声,退出学堂。转身两步,海宁的清风吹在脸上,凉凉的。出门右转,上了车,景色几经变化后,又是一座庭院了。

     迎面便是青石小拱桥,绿水穿过,中有几尾游鱼,裁云、掬月对列两岸,书房坐立正中,中间挂着“书剑堂”三字,两侧檐下有金声、玉振两块匾,匾下是两个小门,门中间挂了一幅画,画前有一副桌椅,笔墨纸砚摆得规整端正。

     这,便是金庸先生生前的住址,便是武侠小说创作的根基所在。

     走过书房,是一个四四方方的院子,一曲长廊拥三面水,四圆小景引半亭风。正屋门旁有一副不起眼的对联,道出了金庸先生寄托在武侠小说中的理想——

     士行贵兮文章经世,侠之大者家国本心。

     金庸先生出生在乱世,在战争中长大,深刻地感受过中国从衰落到强大,对于祖国他有着自己的热爱,这些在先生的作品中更有体现:看似粗鲁的丐帮帮主乔峰,实则将国家放在第一位,襄阳城头的郭靖与黄蓉,更是为国家抵御外敌。先生封笔以后,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建设出了很大力气,也为香港同大陆的交往做出了重大贡献。

     金庸先生虽然已经去世,但他留给我们的家国情怀必将继续流传下去。苏东坡尝言: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我想,在才、志之外,还需加上精忠报国之情。只有三者有机统一,才能形成真正的“士”,学真正学问,立坚贞之志,报强大之国。

     今且以茶代酒,敬观堂、金庸二位先生拳拳爱国之心,以示晚辈敬仰之意。

LOFTER

让兴趣,更有趣

简单随性的记录
丰富多彩的内容
让生活更加充实

下载移动端
关注最新消息